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空幻之屋 -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她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女人,按照她的习惯,已经在脑子里开始了这场谈话,并运用她那丰富的想象力替米奇设计了答案。
  当安格卡特尔夫人推开米奇的房门时,这场谈话正在她的头脑中积极地进行着。
  “那么,亲爱的,你一定也同意这个周末会有麻烦的!”
  “恩?哇哈!”米奇含糊不清地嘟囔着,迅速地从美梦中醒了过来。
  安格卡特尔夫人走到窗前,敏捷地打开了百叶窗,并拉开窗帘,九月黎明那苍白的光芒便照了进来。
  “小鸟!”她以极大的热情透过窗玻璃观察着外面。“多么甜美。”
  “什么?”
  “喔,无论如何,天气不会有问题的。看起来好像已经放晴了,会是个好天的。如果有人在屋里捣乱的话,就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肯定你会同意我的看法的。也许像去年玩圆形游戏一样,为着可怜的格尔达的缘故,我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当时的行为。事后我对亨利说,这是我最考虑不周的地方——我们不得不邀请她。当然了,因为如果邀请了约翰而不邀请她的话,将是非常失礼的,但这确实使事情变得很难办——最糟的是,她是那么漂亮——有时的确很奇怪,任何一个长得像格尔达那样漂亮的人,都缺乏智慧。如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补偿原则的话,我认为并不公平。”
  “你在说些什么呀,露西?”
  “这个周末,亲爱的,明天将要来的人,我整晚都在想这件事,并且深深为之而困扰。同你讨论,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解脱,米奇。你总是那么聪明,那么老练。”
  “露西,”米奇严厉地说,“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不太清楚,亲爱的。我从不过问,你是知道的。”
  “现在是六点一刻。”
  “哦,天哪!”安格卡特尔夫人叫道,语调中却没有一丝悔悟。
  米奇严厉地注视着她。露西是多么疯狂,多么不可思议!米奇心中暗想,我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容忍她!
  然而即使她在心里对自己这么说,她也是知道答案的。当米奇看着她的时候,露西.安格卡特尔微笑着。米奇感受到了露西一生中都拥有着的那种超乎寻常的、无孔不入的魅力,即使现在,当她已年过六十,这种魅力依然没有从她身上消失。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外国首脑,随军参谋,政府官员,忍受种种不便、烦恼和困惑。正是她行为中的那种孩子般的兴奋和欢乐,消解了人们的批评。露西只要睁大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摊开柔弱的双手,嘟囔着:“哦!真是对不起……”一切不满就烟消云散了。
  “亲爱的,”安格卡特尔夫人说,“我真的很抱歉。你应该早告诉我的!”
  “我现在正在告诉你——但是太晚了!我已经完全醒过来了。”

  “真是不好意思!但你会帮我的,难道不是吗?”
  “关于这个周末吗?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安格卡特尔夫人在米奇的床边坐下。米奇想,这可不像其他的什么人坐在你的床边,这就像一个仙女在此做短暂停留那样虚幻。
  安格卡特尔夫人以一种可爱的、无助的姿势摊开了她那不断挥舞着的白皙的手掌。
  “所有不合适的人都要来——不合适的人将聚集到一起,我的意思是——并不指他们个人本身。事实上他们都很迷人。”
  “谁要来?”
  米奇抬起结实的手臂把浓密的头发从额前撩开。那种虚幻的美妙感觉消失了。
  “恩,约翰和格尔达。我的意思是,约翰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很有吸引力。至于可怜的格尔达——恩,我的意思是,我们大家必须对她友好。非常,非常友好。”
  由于被一种模糊的、本能的反抗所驱使,米奇说:
  “哦,得了,她不像你说的那么糟。”
  “哦,亲爱的,她是那么凄婉动人。那双眼睛。她似乎从不理解人们所说的每一个字。”
  “她是不理解,”米奇说,“不理解你所说的——但我不是在责备她。你的脑袋,露西,转得太快,要跟上你的谈话,思维跳跃太大。事物之间所有联系的环节都被你省略了。”
  “就像一只猴子,”安格卡特尔夫人含糊地说。
  “除了克里斯托夫妇之外,还有谁要来?我猜,有亨里埃塔吧?”
  安格卡特尔夫人露出了笑容。
  “是的——我真的觉得她是一座力量之塔。她总是这样。你是知道的,亨里埃塔的确很和善——一点儿也不盛气凌人。她会给予可怜的格尔达很多帮助的。去年她让人感到惊讶。当时我们玩了一些五行打油诗的文字游戏,当我们已经完成,并念出结果的时候,突然发现可怜的格尔达竟然还没开始。她甚至弄不明白这些游戏是怎么回事。真是糟透了,难道不是吗,米奇?”
  “为什么人们都要到这儿来,同安格卡特尔家的人呆在一起,我不明白。”米奇说,“那些脑力劳动,圆形游戏,还有,你那独特的谈话方式又会如何呢,露西。”
  “哦,亲爱的,我们会努力的——对于可怜的格尔达来说,这些一定是令人憎恶的。我常想如果她有一点儿勇气的话,她可以呆在别的地方——然而,可怜的人儿还在那儿,看上去,迷惑不解,而且——相当——沮丧,你是知道的。而约翰则是那样不耐烦。我简直想不出怎样才能使情况重新好起来——就在那时,我感到对亨里埃塔是那样地感激。她转向格尔达,向她询问她身上那种褪色的莴苣绿——看上去太掉价,就像是在旧货拍卖时买来的。亲爱的——格尔达立刻容光焕发,似乎是她自己织的,亨里埃塔问她花样,格尔达看上去是那么的高兴和自豪。这就是我所说的亨里埃塔,她总能做出这类事。这是一种技巧。”
  “她把麻烦都赶跑了。”米奇慢条斯理地说。
  “是的,而且她知道该说些什么。”
  “啊,”米奇说,“但事情要比你说的复杂。你知道吗?露西,亨利埃塔的确织了一件那样的套头毛衣!”
  “哦,我的天哪,”安格卡特尔夫人的态度严肃起来,“穿了吗?”

  “穿了。亨里埃塔做事总是做到底的。”
  “非常难看吗?”
  “不。穿在亨里埃塔身上很好看。”
  “喔,当然会这样的。这就是亨里埃塔和格尔达之间的差异。亨里埃塔做的每件事都那么出色,最终总是那么正确。她几乎精通每样事,就像什么都是像她的专业一样。我敢断言,米奇,如果有人能帮我们顺利度过这个周末的话,那个人一定会是亨里埃塔。她将友好地对待格尔达,逗亨利开心,还会使约翰有一副好脾气,并且我肯定她将是对戴维最有帮助的人。”
  “戴维.安格卡特尔?”
  “是的。他刚从牛津回来——也许是剑桥。处在这个年龄的男孩子非常难办——特别是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戴维就很有脑子。人们希望他们能等到年纪再大些的时候,再拥有那么多的智慧。事实上,他们总是那样躁动,咬自己的指甲,看上去有那么多缺点,有时他们还长了喉节,他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大声叫嚷,总是充满了矛盾。在这点上,正如我所说的,我依然信任亨里埃塔。她很有策略,总能提出恰当的问题。作为一个女雕塑家,他们会尊敬她的,尤其是因为她从不塑一些动物或是小孩的头像,而是创作一些前卫的东西,就像去年她的新艺术家展览馆展出的,那个用金属和石膏塑成的、古怪的玩意儿。它看上去更像是希思.罗宾逊画的梯凳。它名叫《上升的思想》——或类似的什么名字。它就是那种能够影响像戴维那样的男孩的东西……我个人认为那是件很愚蠢的东西。”
  “亲爱的露西!”
  “但亨里埃塔的某些作品,我觉得还是蛮可爱的,比如那个《低垂的槐树》。”
  “亨里埃塔是有一点儿天才,我认为。她还是一个非常可爱和招人喜欢的人。”米奇说。
  安格卡特尔夫人站起身来,又移到窗前。她心不在焉地玩弄着窗帘的绳子。
  “窗帘上为什么会有橡子,真怪?”她嘟囔着。
  “别扯远了,露西。你到这儿来是为了谈论周末的事情,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这么焦心。如果你尽心的话又会有什么麻烦呢?”
  “恩,有一件事,爱德华要来。”
  “哦,爱德华。”米奇说出这个名字后沉默了半晌。
  然后她轻轻地问:
  “为什么你这个周末要邀请爱德华呢?”
  “是,他自己想来。他打电报问我们是否可以邀请他。爱德华是怎样一个人,你是知道的。那么敏感。如果我们回电说‘不行’,他也许永远不会来了。”
  米奇点了点头。
  是的,她想,爱德华的面孔刹那间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那是张非常可爱的脸。一张有着露西那种虚幻的魅力的脸,温柔、冷漠、嘲讽……
  “亲爱的爱德华。”露西说,应和着米奇头脑中的想法。
  她不耐烦地继续着:
  “要是亨里埃塔下决心嫁给他,该有多好。她真的很喜欢他,我是知道的。如果他们曾在某个没有克里斯托夫妇在场的周末来到这里的话……事实上,约翰.克里斯托总是给予爱德华最不幸的影响。约翰和爱德华是两个极端,你明白我所说的吗?”
  米奇又一次点了点头。

  “我不能推延对克里斯托夫妇的邀请,因为这个周末是早就安排好的。但我的确感觉,米奇,一切都会很麻烦,戴维将会怒目而视和咬指甲,我将尽量不使格尔达感到与周围格格不入,约翰是如此热情而爱德华又是如此消沉——”
  “布丁的成分并不像人们所希望的。”米奇低语道。
  露西冲着她笑了。
  “有时,”她沉思着说,“事情本身很简单。我邀请了那个侦探这个星期天来吃饭。这样会使大家感到意外,你说是吗?”
  “侦探?”
  “他长得像一只鸡蛋,”安格卡特尔夫人说,“他曾在巴格达处理一些事情,而当时约翰是高级专员。或许是在那之后,我们邀请他和一些其他的工作人员吃饭。我记得他穿着一套白色的帆布衣服,扣眼里别着一枝粉色的花,脚上是一双黑色的漆皮鞋。对此我记得不太多了,因为我从不认为谁杀了谁是件很有趣的事。我的意思是,人一旦死了,死因似乎就并不重要了,而且对此大惊小怪显得很愚蠢……”
  “但是你这儿有什么案子吗,露西?”
  “哦,没有,亲爱的,他住在一间俗气的农舍里。那儿阳光当头,满地水管,设计糟透了的花园。伦敦人就喜欢这类东西。一个女人演员住在另外一座里,我确信。他们并不会长期住在这儿。”安格卡特尔夫人漫无目的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我敢断言这使他们开心。米奇,亲爱的,你对我这么有帮助,你真是太好了。”
  “我不认为我对你很有帮助。”
  “哦,难道不是吗?”露西.安格卡特尔显得惊奇,“那么,你现在好好睡一觉,别起来吃早饭了。当你起床后,一定要像你以往那样天然去修饰。”
  “天然去修饰?”米奇看上去很惊奇,“什么?哦!”她大笑着。“我明白了!你真坏,露西。也许我会收拾你的。”
  安格卡特尔夫人笑着出去了。当她经过敞开的盥洗室门时,一眼看到了水壶和煤气炉。
  人们喜欢喝茶,她是知道的——米奇几个小时后才会被叫起来。她可以为米奇泡一些茶。她把水壶放在炉子上,继续沿着走廊往前走。
  来到她丈夫的门前她停住了,转了转门把手。但是亨利.安格卡特尔爵士,一个能干的行政长官,他不希望在睡晨觉时被打扰。门是锁着的。
  安格卡特尔夫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站在敞开的窗前,向外望了一会儿,打了一个哈欠。她回到床上,脑袋贴在枕头上,两分钟后就像个孩子似的睡着了。
  浴室中,水壶里的水沸腾了,并且继续沸腾着……
  “又一个小壶报废了,格杰恩先生。”女仆西蒙斯说。
  管家格杰恩无可奈何地摇了摇他那满头灰发的脑袋。
  他从西蒙斯手中接过烧坏了的水壶。走向餐具室,从碗柜底拿出了一个新水壶,他在那儿储存了半打水壶。
  “给你,西蒙斯小姐。夫人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夫人经常做这类事吗?”西蒙斯问。
  格杰恩叹了口气。
  “夫人,”他说,“既好心又健忘,如果你明白我所说的。但是在这座房子里,”他继续说,“我照管每一件事,尽最大可能地使夫人不会烦恼或担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便会放弃认识和了解新领土的念头。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罪与罚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