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哭泣的遗骨 - 尾 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前医师联盟会长加贺裕史郎令人发指的罪行被曝光是在三天以后。各家报纸纷纷刊登了有关警视厅巡查部长举行记者特别招待会的报道。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特别开辟时间讨论这一话题。
  媒体的论调主要集中在这个问题是否会影响脑死亡临时调查委员会与内脏移植法的通过。大部分人认为,尽管对立法的赞成派而言这件事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但还不至于左右事情的整体趋势。
  政界和学界的意向都已经按既定的方针在行动。
  这天,浅见在长门市。
  冬天的日本海难得的大晴天,海面上也风平浪静,仙崎港正在装卸捕获的鲥鱼,一派热闹景象。
  本土出生的名士之不幸在这里也许会像遥远的事件一般随风而逝。
  浅见在仙崎站前与森喜美惠会合后便直奔西惠寺而去。在西惠寺,龙满智仁的遗属们已经到来,正在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浅见和森喜美惠跟在人群的最后,双手合十以表哀思。
  龙满的遗骨装在一只白木盒子里,用一块绣着银线的布覆盖着安放在祭坛之上。
  那只荻烧瓷制成的“骨灰盒”现在被保管在警视厅。浅见到长门来一是为了求得喜美惠对此事的谅解,二是接喜美惠到警视厅作证。
  祭奠结束后,浅见和喜美惠在长门市政府附近一家咖啡馆见到了松村尚美和古川麻里。尚美和麻里在浅见和喜美惠脸上扫视了一番,惊异地说:“你们是怎么回事?”于是向她俩解释二人绝非“不正当关系”还颇费了些工夫。
  喜美惠被两位老朋友连珠炮似的追问失踪以来的情况,她为难地笑着,支支吾吾地应付着岔开了话头。
  浅见带来了《旅行与历史》的新年号作为对麻里接受自己采访的谢礼。那是一篇题为《金子美铃的光彩》的长篇报道,上面还刊载了许多当时采访时拍摄的照片。麻里不愧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她格外感叹地说:“这下子我们观光科该高兴了!”
  浅见在报道的开头引用了美铃的一首题为《鱼》的诗:海里的鱼真可怜。
  大米是人栽种的,
  牛羊是牧场里饲养的,
  鲤鱼也能在池塘里获得饵料。
  可是海里的鱼儿,
  没有任何人关照,
  也从不淘气,
  却被我们这样吃掉。
  海里的鱼真的很可怜。
  “我好像明白了浅见用这首诗的含意。”
  喜美惠幽幽地说。
  “什么含意?有什么意义吗?”
  麻里和尚美都不解个中之意,一齐把目光转向浅见。
  “哎呀,也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浅见害羞地挠挠头。也许喜美惠由此联想到一物助一物,其中是否有轮回转生意识的作用?然而浅见自身却并不甚明了,只是诗的最后一句“海里的鱼真的很可怜”仿佛一个解不开的结一直缠绕在他的脑海里。
  半年后的1997年6月,内脏器官移植法通过。
  对“脑死亡即为人死亡”这一原案,参议院加以了修正,直至众议院全体议员会议表决通过之前几乎没有一次像样的审议,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在全会结束时通过了。
  据通过后的新法案称,“脑死亡只限在提供内脏器官的情况下认定为人死亡”。这一提法非常可笑,同样是脑死亡,却存在死亡和非死亡两种,完全凭借个人的方便把应该很严肃的死亡问题加以区别对待。
  另外,在以法案通过为目标之余,对关键的内脏器官提供者的认定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因此,也有人担心这实际上等于几乎不能进行内脏器官移植。
  在各大报纸版面都出现了这类表示不安的标题:“暗箱医疗难释其疑”,“摈弃草率的审议与改革”,“巨大的疑问与担心”等等。在这类不安因素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为何急于通过法案呢?这里也存在着疑问。
  浅见独自在餐桌前用早餐。他一边翻看报纸一边想:身处东京拘留所的加贺裕史郎如果读到这些新闻会作何感想呢?已经建立的法律在“修正”的美名之下定会按为政者或相关人物的意志逐渐被改变。想到此,浅见脑海里便浮现出加贺恶魔般窃喜的模样。
或许您还会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