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拉贝日记 - 37年十二月日记(1.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2月1日
  9时30分,我与克勒格尔和施佩林一起开车去平仓巷,委员会在那里开会。我们进行了分工,列出了人员名单。马市长带着他的一班人来参加会议,答应给我们3万袋大米和1万袋面粉。可惜我们还没有卡车把这些粮食运进难民区。大米和面粉我们可以卖掉(为了防止"牟取暴利",必须由我们限定最高价格),把所得收入用来救济难民。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做主把一定数量的大米或面粉免费分给穷人。我们将建立施粥处(粥厂)。
  鼓楼医院收到了我送的12罐汽油。韩湘琳叫人把水箱送到了我们的院子里。我们院子里的第三个防空洞就要建好了,顶上是铁板,砖砌的入口。下午,我从卫戌司令部(龙顺钦和林先生)那里收到了2万元。最高统帅答应捐献给我们10万元,这是支付的第一笔款子。我问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其余部分,杭立武博士对此耸了耸肩说,也许还会支付大约3万元。看来我们不得不利用大米和面粉尽可能多赚些钱了。不然,我们的现金很快就会用完。
  菲奇、克勒格尔、斯迈思博士、基督教青年会的王先生、里格斯等和我一起参观了我在宁海路5号的新房子,明天我们要在这里正式开设委员会办事处。斯迈思博士对房子的美观和设施的豪华(防空洞价值1.75万元)感到很兴奋,他决定从此以后只称呼我为约翰H.D.拉贝·洛克菲勒。晚上6时在英国文化协会召开委员会会议。会后,召集新闻记者和欧洲人等开会。我们向新闻界公布了计划和各个职务的分配情况。晚上7时30分,在首都饭店召开委员会会议。我们很难决定是否继续开展建立难民区的工作,因为我们始终还没有得到日本当局的答复。如果我们要求留在南京的市民搬进中立区,之后却又遭到日本人断然拒绝,那么我们将负有很大的责任。表决的结果是,大多数委员赞成我们继续工作下去。开放中立区公告的行文必须十分谨慎。我们先要向这里每一个代销报纸的中国人打听:有没有人,都是些什么人留在这里。就是说,我们要查看一下中国人情绪的晴雨表。我们将暂时把中立区称作"难民区",而不是"安全区"。这样,如果以后有人指责我们的话,我们就多少有些保护。
  罗森博士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消息说,国社党中国分部负责人拉曼把我给希特勒和克里伯尔的电报转交上去了。谢天谢地,现在我敢肯定,我们有救了。元首不会丢下我不管的!给东京德国大使馆的电报也已转发过去。许尔特尔打电话来说:罗森博士请德国人集中一下,商量什么时候必须登上三桅帆船。结果是:克勒格尔、施佩林、年轻的希尔施贝格和哈茨(一个奥地利工程师),这些先生们全都要留在这里帮助我。那么就没有必要、也不值得磋商了。考虑坐三桅帆船的有:希尔施贝格太大和女儿,两个人已经在船上了(希尔施贝格太太要把三桅帆船给妇女们收拾得更好一些,听说船上情况很糟糕);此外有罗森博士、许尔特尔和沙尔芬贝格(3个人都是大使馆的)、两个售货员(诺伊曼小姐和一个我不知道姓名的俄国妇女)以及基斯林一巴德尔糕饼店的会计。不过,最后这位也有可能还留在这里,我需要给克勒格尔领导的财务部找会计。希尔施贝格大夫在封·舒克曼太太的陪同下,把生病的张群送到了汉口。在此之前我把我储备的胰岛素给了他一些。希尔施贝格大夫想坐飞机回来(他说的),因为我们迫切需要医生。
  晚上8时,在首都饭店和马市长、林勋欣(音译)、林度信(音译)、谢晓春(音译)和刘泽方(音译)共进晚餐。中国人和我先后致辞。除此以外,没有讨论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反正这是一次"告别宴会"。韩先生和他那位怡和通砖瓦厂的朋友孙先生被我任命为粮食委员。韩先生喜笑颜开,他有生以来还没有担任过这么高的职务呢。我当然也是首次任命这么高的职务。今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听到了3次防空警报,但没有空袭。韩(湘琳)说,他看见20架崭新的中国飞机朝西边飞去了。
  12月2日
  法国神父雅坎诺(上海南市难民区)给我们转来了日本当局的电报。下面是译文:1937年12月1日电致南京大使馆(南京美国大使馆):
  根据您11月30日来电给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答复如下:
  日本政府已获悉你们建立安全区的申请,却不得不遗憾地对此予以否决。
  若中国军队对平民及(或)其财产处理失当,日本政府方面对此不能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日本政府将努力尊重此区域。
  签名:雅坎诺(上海)高斯(美国大使馆官员)
  据电台报道,伦敦把这个答复视为断然拒绝。我们这里的看法不同。从外交角度看,这个答复措辞巧妙,留了一条后路。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有利的。我们根本就不指望日本人为"中国军队的处理失当"承担责任。电报的结束语"但是日本政府将努力尊重此区域……"等等,已经令人非常满意。我随即通过美国大使馆发去了下面的回电:
  我们恳请您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下列意见转发给雅坎诺神父:
  衷心感谢您的帮助。日本政府承诺,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它将尊重安全区区域,对此,委员会表示认可和感谢。中国当局完全同意严格执行我们原来的建议。因此,委员会将继续开展安全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通知您,难民已经开始迁入安全区。委员会将在适当的时候,在进行适当的检查之后,正式通知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安全区业已开放。
  委员会恳请您,以最友善的方式再次与日本当局取得联系,促使对方注意:如果对方直接给委员会一个带有保证性的通知,将会大大减少陷于困境中的居民的忧虑。我们诚恳地希望不久便能收到日本政府相应的通知。
  签名:约翰·拉贝主席
  德国大使特劳特曼博士和使馆参赞劳膝施拉格尔博士从汉口回来了,这使人们感到很意外。罗森博士在回答问题时解释说,这件事与委员会的工作毫无关系。不过罗森博士私下还告诉我:大使不完全同意我给元首和克里伯尔发的电报,他认为没有必要发这两份电报!明天我要登门拜访特劳特曼博士,因为今天没有时间。我估计,他的归来与德国的和平斡旋有关。马市长为此向我打听情况,我当然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们很难找到运输工具去拉运给我们的大米和面粉。其中一部分存放在离安全区很远的地方,无人看管。听说军事机关已从中取走了大量的米。给我们的3万袋米据说只剩下了1.5万袋。
  晚上6时,在英国俱乐部举行的例会上,新闻界得到了下面的简报: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特此公布,今天早上收到了雅坎诺神父从上海发来的电报。据该电报称,日本当局已声明: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日本当局将努力尊重安全区区域。
  根据这个半官方声明,同时在希望得到日本当局直接答复的情况下,委员会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以安置即将迁入安全区的难民。
  委员会已经得到了中国军事当局和民政机关的明确保证,即全面尊重安全区的民用性质。
  鉴于上述保证,委员会感到有责任为安置大批遭受苦难的居民而采取预防措施。
  雅坎诺神父建立了上海南市难民区。前面提到他的电报全文如下:
  (电报全文见前)
  这份电报是对委员会11月29日晚致上海一个国际小组电的回电。委员会的电报全文如下:
  我们恳请您,从安全区的利益出发,尽快拜会日本大使馆官员日高和日本大使,并授权您通知对方,中国当局已完全同意我们的建议,并向我们提供大米及其他物品表示支持——万分紧急。
  与此同时,委员会主席约翰H.D.拉贝先生于11月29日晚给上海日本当局发送了下述电报:
  国际委员会承蒙美国大使馆友好帮助于11月22日向日本当局递交了关于建立南京安全区的建议书。本委员会不揣冒昧,再次恳求对此建议予以友善考虑。由于必须事先采取措施以救助成千上万名只有在安全区才能找到避难场所的平民,委员会急需立即开始工作。出于人道主义,迫切希望即刻对此建议作出答复。
  11月22日,用电报把原建议书全文发给日本当局。当我们得知对方已于11月23日晨收到此件后,即于11月24日把建议书全文交给新闻界发表。建议书全文如下:
  (建议书全文见前)
  方孝(音译)上校以警察厅联络官的身份出席了记者招待会。
  罗森博士根据大使馆警察的叙述,通知说:警察得到命令,将与军队一起撤离这座城市。马市长对此予以否认。
  晚上8时,在福昌饭店参加杭立武博士的告别晚宴。丁先生重新开办了这家饭店,表面上则由住在那里的施佩林管理。杭博士今天晚上携带1.4万箱皇宫珍宝去汉口。由于运输条件跟不上,他不得不留下1000箱。我们为他的离去而深感惋惜,因为他极其能干,曾给予我们很大帮助。我们希望他能重返此地。
  我们今天听到了3次警报。投掷了炸弹,发生了多次空战。据说空战时击落了3架日本飞机。
  12月3日
  罗森博士来看望我,并向我转达特劳特曼博士的问候。特劳特曼博士昨天晚上已经搭乘他来时乘坐的海关巡逻艇又回到汉口去了。罗森犹豫了片刻后还是承认了,大使确实带着和平斡旋的建议去了最高统帅那儿。当然,关于和平建议的细节我是不可能从罗森先生这儿了解到的,因此我也不在这方面费神了。只要真的采取了这类步骤,对我来讲就足够了,但愿这些建议能带来好的结果!罗森博士又给我看了一份给大使本人的电报,内容如下:发自:汉口,12月2日发往:南京,1937年12月3日南京德国大使馆:东京1937年11月30日电:
  日本人想尽量保护城市、国民政府、外国人的生命财产以及和平的中国百姓。日本希望中国政府能在列强的影响下使首都免除战争的摧残。出于军事上的原因不同意设立南京特别保护区或要塞区域。有关这点日本人将发布正式声明。
  邵肯
  罗森博士断定,其他国家的大使没有得到类似内容的电限。这样,委员会就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个消息,同时又不泄露发电人是谁。罗森博士建议我们和蒋介石的夫人取得联系。
  尽管负责守卫南京城的唐将军向我们保证从难民区中撤出全部军事人员和军事指挥所,我们仍然发现,上述区域内有3处地方新挖了战壕和高射炮阵地。我告诉唐将军的特使,如果不立即停止修筑工事,不履行将军人清理出安全区的许诺,我便辞职并解散国际委员会。人们对我们提出的所有要求立下了书面保证,但同时又指出,执行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对一家中国小报(蚊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异议,这家报纸呼吁读者,不要进入所谓的外国人的安全区,宁可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烧得寸草不留,也不要让它们落到日本人的手里。马市长指出,对这种无稽之谈他要表明自己的态度。18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以下通告:新闻简报1937年12月3日
  1.宣读了12月2日回复雅坎诺神父电文的副本。
  2.今天早晨委员会要求中国军事当局开始从区内撤出全部军事设施。
  3.委员会的成员和朋友们观察到,在区内西南地区的3个地方,中国军人重新开始了掘土作业,今天下午委员会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将此事件通报了南京卫戍司令总部。我们满意地看到,总部立即颁布命令,必须停止修筑工事。
  4.委员会决定安全区采用和南市难民区相同的标记符号:白底红圈中间一个红十字。
  我们今天经历了数小时的空战。伦敦电台已经报道了德国大使昨天对南京的访问,并简短地提到,特劳特曼博士给最高统帅带去了和平建议。上海的一个电台报道说,此地的一个日本阅兵仪式因为一个中国人的炸弹行刺事件而受阻。行刺者当场身亡,一些士兵受轻伤或重伤。日本人随即占领了国际租界。
  12月4日
  我们将中国军人从安全区清理出去的困难是很大的。士兵们非但没有如唐将军所许诺的那样撤出,反而继续挖掘新的战壕并在安全区内架设军用电话设施。我提出严厉抗议并指出如果再这样下去,委员会只能听其自然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断向我们保证,3天之内从安全区撤出全部军人。这个时候又有谣传说,日本人再过两天就会兵临城下。我甚至觉得已经听到了炮火声(也有可能是我弄错了)。运粮的8辆卡车今天只来了一半。我们又经历了好几个小时的空袭。我的朋友克勒格尔当时正在飞机场上忙碌,离他100米远的地方落下了好几校炸弹,他差一点就丢了命。我们委员会开了一个长会,讨论了是否可以利用一下11月30日东京发给特劳特曼博士大使电报中罗森博士已经传达了的内容。我们作不出任何决议,因为中国人现在看上去是执意要守卫城市,因此中国人很有可能会愤怒地拒绝我们的建议,从而危及正在筹备成立的中立区。上海的电台报道说,由特劳特曼博士在牯岭(有意改动地点,因为最高统帅目前正在南京)带给最高统帅部的和平建议遭到了蒋介石的一口回绝,当然,此间我们对此深表怀疑。
  难民们开始陆陆续续搬进安全区。一份小报(蚊报)反复告诫中国人,不要进入"外国人"的难民区。这家煽动性的报纸写道,即使城市遭到炮击,中国人也应当正视危险,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
  在18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报界得到以下消息:供新闻界和警方的专稿1937年12月4日
  在安全区(中文翻译用的是"难民区")
  安置居民及分发食物的暂行措施
  一、安置
  1.安全区内还没有做好大规模安置居民的准备。目前的战局还没有达到必须这么做的地步。
  2.为了在紧要关头(也就是最后的时刻)将逃进安全区内的人数控制到最少程度,委员会建议,各个家庭可以和亲朋好友私下协商现在就安排好自己的住处。委员会保留在必要的情况下在这些房子里安置难民的权利。
  3.一个负责安置难民的特别委员会目前正在区内忙于了解所有可以考虑安置难民的房屋的情况。凡是无法通过私人关系在区内找到住处的难民,该委员会将通过协商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战局紧迫)时,将不实施该办法。一旦这个时刻到来,将会发布正式通告,正式宣布启用安全区。
  4.私下协商仅适用于私房,不包括公共建筑或学校。
  5.安全区内可供使用的空间有限,故家具或类似的财产不得带进区内。只允许携带铺盖、衣物和食品。
  二、膳食
  1.目前区内还没有足够的食品储备供大量难民食用,所以现在已经搬进安全区的难民必须备有至少能维持一周生活的食品。
  2.建议专事米、面和其他食品以及燃料供应的商人现在就进入区内继续经营。
  3.储备专供委员会在区内分发用的大米和面粉,待私商的粮食库存全部用尽时再使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储备的粮食将交给持有委员会执照的私商出售。
  三、运输工具
  委员会急需卡车和板车向区内运送储备物资,为此请求无偿或有偿地将运输工具提供给委员会使用。
  四、安全区的启用时间
  中方军事人员及其全部军用设施没有离开该区域之前,无法正式启用安全区来安置难民。
  签字: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中文文本中称为:难民区)
  安全区管理委员会
  (1937年12月3日的情况)
  一、理事会:
  1.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H.D.拉贝
  2.秘书:刘易斯S.C.斯迈思博士
  3.总干事:乔治·菲奇
  4.副总干事:杭立武博士
  5.财务主管: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
  6.中方秘书处主任:汤(忠谟)系主任
  二、委员会:
  1.总稽查:爱德华·施佩林
  2.粮食委员会:韩湘琳
  主任休伯特L.索恩
  副主任孙耀三朱静蔡朝松(音译)晁老五(音译)萧C.C.孟周保新(音译)(红卍字会)
  3.住房委员会:王廷
  主任查尔斯·里格斯
  副主任查尔斯·吉朱舒畅(音译)欧文C.C.朱许豪禄(音译)王明德(音译)Y.S.张王有成
  4.卫生委员会:沉玉书
  主任C.S.特里默大夫
  副主任
  5.运输委员会:E.L.希尔施贝格主任
  R.R.哈茨副主任(非委员会成员)
  12月5日
  阳光明媚的星期日,刚到早上8时,一天的烦恼就开始了。应该来接我的司机把我丢下来不管,于是被我狠狠训斥了一顿。发牢骚——解雇——道歉——重新聘用。我想这可能是第25次解雇他后又聘用他了,简直就像周年庆祝!当我终于坐到汽车里时,又响起了警报,炸弹扔了下来。我现在有了通行证,即使警报响了第二遍,我仍然可以开车出去。再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已经顾不上炸弹了,这听上去很有些英雄气概。但是非常幸运——太棒了,太棒了——炸弹总是落到其他的地方。我们终于通过美国大使馆收到了东京关于安全区的正式答复,虽然内容详细些,但和前几天雅坎诺神父转给我们的电报答复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这就是说日本人再次拒绝了,但是答应尽可能保护安全区。电报全文如下:海军电台发自:上海发往:南京,1937年12月5日明码电报南京安全区汉口大使馆南京大使馆北平大使馆华盛顿国务院108712月4日,18时文及:南京1937年11月22日944号电报事由:南京安全区
  日本当局仔细考虑了南京国际区的建议,日本大使现通过总领事将下列通告通知美国大使:
  1.考虑到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委员会不具备完全切断安全区与外界联系的自然条件与人工设施,有必要给安全区领导层提供足够的物资材料或其他特别权力,以便安全区附近发生战斗时,能够阻挡中国武装部队进入安全区寻求保护或将安全区用于军事目的。
  2.此外还必须考虑到,不论是在安全区内,还是在安全区的附近都有中国的军事设施和据点,一旦在南京发生战斗,这些设施和据点很难做到不会被中国军队使用。
  3.鉴于上述原因,日本政府认为,即使该建议受到中国当局的欢迎,但仍然不能保证做到在南京发生战斗时,能够完全阻挡住中国军队进入安全区并将安全区用于军事目的。
  4.尽管日本政府完全承认对此建议负责的领导层的高尚动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不承担在未来对所述区域免遭炮击或轰炸的保证义务。
  5.可以把下列情况看成是一种表态,日本军队无意对未被中国军队使用的地点或不存在军事设施或没有部署中国军队的区域发动进攻。
  (此件抄送汉口、南京、北平、东京)
  签名:高斯
  我和贝茨博士以及施佩林拜访了唐将军(南京卫戍司令),想从他那儿得到保证,立即将所有军事人员和军事指挥所撤出安全区。我们早已得到3天之内开始撤军的保证。当唐将军通知我们说,这是不可能的,至少要过两周军队才能撤离安全区的时候,我们的惊讶是无法形容的。这简直是当头一棒!日本飞机很容易就能确认出区内尚有军队留存,这样日本提出的区内不得部署中国军队的条件就没有得到满足。目前我们根本不可能考虑建一个"安全区",这至多只能是一个"难民区"。当然不能因此而绝望。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开会,讨论了这一事态,并拟定了以下新闻稿。新闻界是不能了解到全部事实的,否则我们就等于自己毁了自己。
  1937年12月5日中国新闻发布会
  1.在美国海军无线电站善意地传递下,委员会今天早上收到了日本驻沪当局的直接回答,复函附后。
  2.今天上午11时,委员会主席约翰H.D.拉贝先生、总稽查爱德华·施佩林先生和M.S.贝茨博士拜访了唐生智将军,和他讨论了如何从规定的安全区的区域内撤出军事设施的问题。在答复中,唐将军先生作出以下声明作为他在1937年12月3日所致委员会函件(附后)的说明。
  (1)如果建议内提出的安全区有清楚明晰的标记,中国军方将考虑不再在区内设置新的军事设施。
  (2)此外在区内不应再继续设立或使用军事堡垒设施,包括高射炮(抵御飞机用的火炮),从区内撤出其他全部武器和武装部队。
  (3)其他不包含武装部队或常备军的服务性设施,在必要的情况下撤出安全区。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会议上,委员会根据以上声明决定现在开始工作。安全区将在和唐将军约定的时间范围内用旗子围起来,以便居民和军人能熟悉安全区边界。只有在向交战双方发出正式声明后,委员会才对外宣布安全区的正式启用。在所有商定的条件未得到满足之前,目前暂不发表这类正式声明。
  南京卫戌司令唐生智将军1937年12月3日函件译文:致约翰H.D.拉贝先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尊敬的先生:
  尊函已收到。我获悉贵委员会本着仁爱的精神,为了保护平民百姓计划在南京成立难民区。您请求我作为负责城防的司令官承诺从区内撤出所有的军事设施和指挥所(包括交通指挥所),禁止军事人员在区域内居住或进入该区域。鉴于在上海已有设立这类区域的先例,考虑到这样一个区域能拯救许多穷苦人的生命并减轻他们的苦痛,我原则上完全赞同成立这么一个区域的想法。

  我可以保证满足您的愿望,但同时我又必须指出实际执行所面临的困难。事情总有轻重缓急,因此有些事情必须予以考虑。
  关于从安全区撤出所有军事组织和交通设施一事,我已经下达命令,根据您的愿望执行。我会尽快敦促军事人员不得在区域内居住或穿越该区域。总而言之,我会在我的权限范围内满足您的愿望,因为作为卫戍司令,我钦佩贵委员会的工作并愿意竭诚与您合作。
  希望您的努力能有成效。
  谨致问候
  您忠实的签名:唐生智南京战区卫戍司令
  12月5日(续)
  炸弹一枚接一枚地落下。如果爆炸声太响了,我们就挪动椅子,离开窗户稍远一些。我们院子里的防空洞是最好的,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用它。上海的电台报道说,日本人不会承认我们的安全区,他们现在距南京仅有13公里。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那么再过两三天日本人就到城门前了,而不是像唐将军所说的那样要过两个星期。城门将要堵死,3个城门洞只留下了半个城门是开着的。从城门到施梅林家的马路两旁美丽的白杨树全被砍了用来封锁街道。这种路障对坦克来讲就如同儿戏。人们想出这个主意,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但是谁又知道呢?我们紧张忙碌地向区内运送米面。界旗和墙头布告已经准备好,布告用于向区外可怜的百姓介绍安全区,对这些可怜人的安全我们不敢作出任何保证。雅坎诺神父在上海也面临过同样的困难,直到南市遭炮击后,交战双方才认识到他的安全区的价值。罗森博士对中国军人很有意见,据他所知,中国军人潜入区内,是因为他们感到在那些接着德国国旗的空房子里比区外要安全些。我不敢断定这事是否属实。不过有件事倒是事实,唐将军今天就是在难民区内的一所房子里接待我们的。
  12月6日
  从7时30分起,空袭警报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谢天谢地,我们的难民区没有遭到轰炸。从芜湖传来消息,停泊在船坞的"塔克沃"号(怡和洋行)和"大同"号(太古洋行)两艘轮船遭到了轰炸,死了许多中国人,据说"塔克沃"号完全被烧毁。停泊在附近的一艘英国炮舰的舰长在空袭中被弹片击中受伤。现在,南京居民开始陆续地进入安全区。明天,安全区通道的墙上要贴上布告,这个区域要用委员会的会旗(白底红圈红十字)围起来。留在此地的大部分美国人今天登上了一艘美国军舰,剩下的人作好随时乘船的准备,只有我们委员会的成员拒绝登船。罗森博士告诉我一个机密消息,蒋介石接受了由特劳特曼博士大使递交的和平建议。罗森博士希望,和平能在日本人占领南京之前来到(但愿他的希望有道理!)。上海的电台报道说,日本人占领南京指日可待。
  在今天的空袭中,对浦口铁路设施的轰炸炸死了20个人。
  我和现在位在我旁边的"军官道德修养协会"的黄上校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交谈。黄坚决不赞成设立安全区。他认为这样一个区会瓦解南京部队的士气。他向我解释说:"我们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才输掉了这场战争,我们应当能守卫得更好一些。我们应当用自己的热血来保卫祖国,不让日本人占领一寸土地。但是我们退却了。南京应当守卫到最后一个人。如果你们不建立安全区,那些现在搬进区内的人们本来是可以帮助我们的士兵的。"对这种奇谈怪论我能说什么?这么个人竟然是最接近蒋介石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官员!"是这样的:留下的人之所以留下,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一点点财产逃走,他们是穷人中最穷的人,难道应由他们以生命来弥补军方所犯的错误吗!尊敬的黄先生,你为什么不命令南京那些富有的市民,那些逃走的有钱的80万市民留下来?为什么总是要那些社会最贫穷阶层的人来献出他们的生命?"
  我们还谈到了军事人员和军事指挥所何时离开安全区的问题,他认为要到最后一刻,也就是南京街道爆发巷战时,再撤出来,一分钟也不能提前,在南市就是这样的。尽管如此,雅坎诺神父仍然设立了安全区,并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黄先生忘了一点,南市随时都可以从毗邻的外国租界得到食品和其他必需品。而我们在南京,要想准备得充分,就必须在日本人到来之前在安全区内备好米面、盐、燃料、药品、炊具和其他我也说不清楚的东西,等到了最后关头我们就什么也筹集不到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就和外界断了联系。我们要考虑有医生、护理人员,要安排粪便的清运,要考虑安葬、警察,必要的话还要考虑后备警察,因为警察极有可能会和退下来的士兵一起撤退,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暴徒闹事,那问题就严重了。难道这些准备工作都要到最后一刻才做吗?对这种情况我甚至想都不敢想!在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我力图改变黄先生的想法,但是没有结果,他是中国人,对他来讲,几十万同胞算得了什么,他们贫穷,没有任何用处,只有去死!
  我们还谈到了城市的守卫问题。封·法尔肯豪森将军和所有德国顾问都指出,守卫城市是毫无希望的,既然不会有结果,为什么要牺牲生命?当然,设立一道外围防线是必要的,也不能要求一个要面子的将军拱手交出城市,但是展开城墙战斗,展开巷战,这是地地道道的胡闹,是残忍的大屠杀!但是,说什么都不管用,我的口才帮不了任何忙!黄先生说,荣誉要求我们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啊,那我们就等着瞧吧!南京发电厂厂长白先生和总工程师陆先生也曾经说过,为了保证电厂的运转,要在南京坚持到最后一刻。现在电厂仍然在运转,但是谁在负责我还不知道,反正白先生和陆先生早已走了。供报界专稿1937年12月6日
  1.今天下午,委员会向卫戍司令唐生智将军先生递交了一封信函,对他在12月3日就安全区一事所作出的具体表态表示感谢,并告知,他提出的给安全区标记出界标的建议应立即执行。考虑到安全区必须完全平民化的必要性,以保证将来搬进安全区的数以万计难民的必要的安全,委员会希望,卫戍司令能继续努力尽快从区内撤出中国军人。我们完全信任卫戍司令的许诺,我们赞赏卫戍司令对需要保护的平民所给予的充满同情的关心,并对此表示感激。委员会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自己的工作。
  2.今天下午1时,委员会发出了电报,对昨天收到的日本当局的电报予以答复:1937年12月6日致日本当局电:
  1.日本当局的答复国际委员会已收悉,委员会对内容已作了记录。中国当局目前正在减少区内的军事设施的数量并从区内撤出军事人员。委员会已经开始用旗子标记出区域的界线,旗子的图案是白底红圈红十字(红图象征安全区)。在安全区转角处的地上或建筑物的房顶上水平悬挂画有上述标记的大横幅。
  2.鉴于安全区内剩余的中国军事人员正在逐步撤离,同时考虑到数以万计涌进区内的难民和其他平民的忧虑和困境,委员会希望日.本军队在安全区筹备期间以及设立后不要轰炸该区,也不要对该区域发动任何形式的进攻。国际委员会将努力尽快完成赋予其的工作。
  3.国际委员会获悉,日本当局在答复电第5段中作出了承诺,我们对此表示感谢。日方承诺内容如下:可以把下列情况看成是一种表态,日本军队无意对未被中国军队使用的地点或不存在军事设施或没有部署中国军队的区域发动进攻。
  4.国际委员会在此通知日本当局,共有15名~20名外籍人员志愿管理安全区。外籍成员继续留守在城市表明,他们认为中国以及日本当局在安全区方面所作的保证是诚实并且可信的,此外这还表明,委员会将坚定地负责将所有有关安全区的规定实施到底。
  签名:约翰·拉贝国际委员会主席南京宁海路致唐生智将军先生1937年12月6日南京战区卫戍司令南京尊敬的唐将军先生:
  昨天您十分友好地和委员会主席及代表进行了交谈,委员会在此就您对委员会工作的首肯以及在帮助南京难民和平民方面所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委员会特别要感谢的是您就安全区事宜所给予的详细的保证:
  1.在安全区域内不设立新的军事设施、战壕或其他掩体,同时也不得在区内留有火炮;
  2.在安全区域作出明确标记后,下令禁止所有军事人员进入安全区;
  3.所有属于军事指挥所或其他部门的军事人员必须逐步撤出安全区。
  对于您提出的为安全区作出明确标记的建议,委员会将立即执行,以便于中方军事人员执行您的命令。
  委员会和受您指挥的警察局长方先生商定,张贴致中国军人的通告,向他们简要地介绍安全区的性质和作用,以便他们能理解禁止他们进入安全区的理由。
  委员会关切地并充满理解地注意到了您的表态,即:委员会的愿望具体实施起来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对此委员会要指出,接待大规模难民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寻求得到保护,但是只要安全区内布置有军事设施和军事人员,这种保护就不能得到。
  委员会不否认您说法的正确性,即:短时间内从安全区撤出武装军事人员比较困难。但另一方面请允许委员会冒昧地指出,由于通讯联系的难度越来越大,总有一天,当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从区内撤出全部军事设施时,几乎就不会再有机会通知日本人安全区开始启用了。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日本人会轰炸区内的难民,并指责中国军方因滞留在所谓的安全区而必须对此负责。
  为此,委员会希望您继续努力,尽快从安全区内撤出所有部队。委员会已经发表了一项声明,表达了对您所作承诺的充分信任。
  最后,委员会在此对您充满同情地顾及到平民百姓的利益表示感谢,请求能继续得到您的友好合作以及您关于安全区各项努力的建议。安全区维系着许多中国人的命运。
  此致崇高的敬意签名:约翰·拉贝
  12月7日
  昨天夜里可以听到热闹的来往汽车声。清晨约5时许,大批飞机从低空掠过我们的房顶,这是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告别仪式。我昨天下午拜访的黄上校也走了,这是奉了最高统帅的命令!留下来的全部是穷苦的人民和我们几个决心要和最穷苦的人们在我们的所谓"安全区"共患难的欧美人。据上海方面电台的报道(13时),日本人已经推进到了汤山,距离南京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可以看见贫穷的百姓带着生活用品和铺盖从四面八方进入我们的安全区,这些人还不是最贫穷的,他们只是先头部队。他们还有点钱财,可以花钱借位在安全区内的亲戚朋友处。真正一无所有的人还没有进来。安置他们必须要开放中小学和大学,以集体住宿的方式安置,由粥厂向他们提供膳食。答应提供给我们的粮食,我们最多只运进来了四分之一。

  我们缺乏运输工具,现有的运输车辆不断地被军方征用。今天上午,我们的两辆卡车被军方拖走了,现在只归还了一辆,另外一辆尚未归还,车上还装着我们急需的两吨盐。我们一直在找这辆车。最高统帅部刚才又发给我2万元,这样,我总共得到了4万元,而不是答应的10万元。该对这个数字满意了,许诺和守信根本就是两回事!对这种分期交付赠款的方式最高统帅似乎一点也不知道,不能因此而去责备他。明天所有的城门将关闭,剩余的美国人将送上美国军舰。我今天还通过美国大使馆的艾奇逊先生向德国大使馆发了一份给西门子洋行的电报,请求把应付的人身保险费通过上海德华银行付给多德韦尔公司,但愿这份电报能发过去,保险费这个月到期。今天下午,安全区已经用委员会的旗子标记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等待已久的艰难时刻了。我希望我们首先能健康地活下去,当然我们是沉着的,是充满勇气的!或许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上帝保佑!上帝保佑!上帝保佑!
  此外上海方面的电台还报道,特劳特曼博士先生在结束了对南京的短暂访问后乘海关巡逻艇已经抵达了汉口。据说他提出的和平建议被蒋介石拒绝了。关于南京城的守卫,电台报道说,市区内不会发生战斗,因为日本人不打算摧毁各个国务部门富丽堂皇的建筑,这些消息和这里目前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面我已经提到,根据罗森博士的秘密通知,特劳特曼博士提出的和平建议已被最高统帅接受。此时,城内正在为保卫战做最后的准备。这里的每一个士兵都声称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当然,出于外交惯例,人们在报道中会有意地歪曲事实。这不足为奇。城门外的房子被烧掉了。人们要求那些住在城郊接合部、房子被烧的老百姓躲进我们的安全区,这说明人们还是默认了我们的安全区。克勒格尔刚从施梅林家(南门内)(译注:施梅林家在中山门外,应为东门)回来,他发现房门已经被撬开,部分物品遭劫。出于实际的考虑,他让人先把剩下的饮料全部带了回来。许尔特尔报告说,他今天在去汤山的时候,进入了中日双方战线之间的地区,幸运的是他没受到任何伤害。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日本人真的已经推进到了汤山,没多久就会到这里了。
  我们在山西路入口处竖起第一批委员会旗帜时,美联社记者还给我们摄了影。在18时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市长没有露面,外国人也仅有一半人出席,估计其余的人可能已经上船了。有人谣传城内靠近城门的房子也要烧掉。这在那些任在南门附近的穷苦百姓中造成了恐慌,几百户家庭的一家老小涌向我们安全区,但是在黑夜中又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妇女和儿童瑟缩哭喊着坐在铺盖卷上,等待着去找住处的丈夫和父亲。我们今天运进了2117袋米,明天是否还能进出城门就要打问号了。供报界专稿1937年12月7日
  一、今天下午(大约过了16时),已经开始在山西路交叉路口处安置界旗。
  二、根据警察局方局长的报告,唐将军已经发布命令,从安全区境内撤出全部军事设施。我们的总稽查(施佩林先生)确认,高射炮阵地已经从五台山撤出,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一系列军事设施也正准备运走。
  三、今天晚上发布了通告,要求所有店主将商店迁进安全区,并尽可能多地将储存的商品带进安全区。
  四、今天晚上还向中国报界提供一份公告文本(附后),该公告将于明天在安全区域内广为张贴,公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市民介绍安全区的意义。
  五、同时还向中国报界披露安全区的行为守则,该守则也将于明天在安全区内广为张贴。下面是该守则中特别关于住宿和膳食问题的几个要点:
  1.住宿:
  (1)建议居民尽可能在安全区内达成私人住房协议。需交付的房租应尽可能的低,绝不应超过和平时期通行的价格。
  (2)安全区内的公共建筑以及学校是给没有能力签订私人住房协议的最贫穷的人预留的。学校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予以开放。
  (3)对于居留在公共建筑物和学校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安置在一起,但是寝室的安置将根据性别区分。该住宿的安置是免费的,为了能安置大规模的难民,向每人提供的寝室面积不超过16平方英尺。
  (4)在安全区启用后,若以上设施不足以安置全部难民,委员会将要求安全区内所有空房或仅得到部分使用的房屋的主人免费接纳剩余的无家可归者。
  2.膳食:
  (1)指定分发给委员会并由委员会储备的大米、面粉由经过委员会特许的私商出售。
  (2)穷人的膳食(稀饭)由红卍字会和红十字会负责管理的粥厂以低价提供。粥厂分别位于五台山、金陵大学附近,以及山西路交叉路口。
  3.安全区的启用时间:
  (1)一旦中国军方撤出全部军事设施,委员会将向双方(中方和日方)正式宣布启用安全区。
  (2)公共建筑物和学校设施将尽快开放,安置最贫穷的人,开放事宜将另行公布。
  (3)安全区的最终开放还将通过报纸的专版予以公布。供中国报界和安全区布告使用:
  告南京市民书①
  在不久以前,上海战争的时候,国际委员会曾经向中日双方当局建议,在南市一部分的地方设立一个平民安全区。这个区域为双方所赞同的。中国当局允诺中国军队不进入指定的区域。这个区域既然没有驻兵,日方也就赞同不再攻打那个地方了。这个协定为双方所遵守的。在那个区域以外的南市各地方,虽然有恐怖和毁灭的事,然而这个难民区域却是被救了,而且又救了整千整万人的生命。
  现在在南京的国际委员会也为本城作了同样的建议,这个区域的界址开在下面:"东面以中山路北段从新街口到山西路广场为界;北面以山西路广场沿西到西康路(即新住宅区的西南界路)为界;西面以由西康路向南到汉口路交界(即新住宅区的西南角),又向东南成直线到上海路与汉口路交界处为界;南面以汉中路与上海路交界处到原起点的新街口为界。"这个区域的边界都用了旗帜作记号。在旗帜上面有一个红十字,红十字以外再有一个红圆圈,并在旗上写了"难民区"三字。
  为着要使上述的区域为平民成为一个安全地点,卫戍司令长官曾允诺在本区域以内所有的兵士和军事设备一概从速搬出,并且允诺以后军人一律不进本区。日本一方面说:"对于规定之区域颇难担负不轰炸之责。"在另一方面又说:"凡无军事设备,无工事建筑,不驻兵,及不为军事利用之地点,日本军队决无意轰炸,此乃自然之理。"
  看到以上中日两方面的允诺,我们希望在所指定的区域内为平民谋真正的安全。然而在战争的时候,对于任何人的安全自然不能担保的。无论何人也不应当认为进了这个区域,就可以完全保险平安。我们相信,倘然中日双方都能遵守他们的允诺,这个区域以内的人民,当然比他处的人民平安得多啦,因此,市民可以请进来吧!
  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①<告南京市民书>的文字,采用拉贝在日记中保存的中文原件。
  12月8日
  昨天下午,佣人张把他的妻子从鼓楼医院接了回来。她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她想和自己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的勤杂工很难过,他的家人在城外20公里的地方,他没法把他们接过来。他没有时间,因为我们的厨师病了,他要承担厨师的一部分工作。关于此事,他一个字也没有向我说过,我以为他的家人早就在这里了,但现在为时已晚。即使他出得了城门,他也许就再也进不了城了。
  昨天晚上相当平静,这说不定就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电台报道了由特劳特曼博士提出的和平建议的细节,据该报道披露,日本要求中国:
  1.承认满洲国;2.在上海设立租界;3.改组国民党;4.加入反苏维埃联盟。
  这原本听上去并不过分,应当是可以被蒋介石接受的,不过电台对此的说法恰恰相反。也说不定日本人想先占领南京,然后再签署和平协议。
  一个人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有时是意想不到的!两年前在北戴河的一次茶会上,特劳特曼博士用这么一句话来和我打招呼:"看,南京市长来了。"我当时听了他的玩笑还有些不高兴(那时我是南京地区小组副组长)。可是现在,这句玩笑几乎要变成真的了。当然,一般情况下,一个欧洲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中国城市的市长的。但是现在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前一段时间一直和我们合作的马市长昨天离开了南京。于是委员会不得不开始在难民区内处理应由市政府处理的市政管理工作和问题。这样,我真有点像一名"执行市长"了。拉贝呀拉贝,你得意忘形了!
  电台根据《上海晚报》报道,蒋介石打算辞去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职务,他的继任者是现在的军政部长何应钦。汪精卫被推举为新的国民政府的首脑。不过也有传闻,说随着南京失陷后和平协议的签订,蒋介石将再度进入政府。目前日本人试图包围南京。现在看来,中国人只有扬子江一条路能通往汉口,但是在撤退时,这条路会遭到日本人的猛烈轰炸。
  我听说,下关的人口已经开始疏散。成千上万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进我们这个所谓的"安全区",街道上比和平时期活跃了许多。看着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们在街上漫无目标地流浪,真是催人泪下。那些还没有找到落脚处的人们,在寒冷的黑夜来临时,一家老小就躺在房子的角落里睡觉,还有些人甚至就躺在露天大马路上。我们紧张地为安全区的建设工作着,但遗憾的是总是有军方人员的干扰。他们还没有撤出安全区,而且看样子好像也不急于撤出。在周围城郊,人们烧毁了房子,然后把难民送到我们这里来。我想人们可能觉得我们愚蠢得要命,因为我们开展大规模的救助活动却什么也不图。有几个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所有抵抗都只是做做样子,他们只想打一场给别人看的战役,为的是不丢面子。但是我的看法不同,我担心的是,守城的唐将军可能会毫不留情地献出他手下的士兵和平民百姓的生命。在中国,几个人甚至几十万人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中国每年都有大约100万人死于饥荒或洪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再讲一个明智小五郎破案立功的故事。这个案件是我认识明智一年左右的时候发生的。它不仅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引人入胜;还因为当事者是我的一个亲戚,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这个案件,我发现明智具有猜解密码的非凡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将他解破的密码内容,先写在前面。“早就想看望您,但始终没有机会,延至今日,非常抱歉。连日来,天气转暖,最近一定前去拜访。,前赠小物,不成敬意,蒙你礼赞,深感不安。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