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理智与情感 -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理智还是情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段时间没有读那个时代的书了,所以格外的觉得唇齿留香。
  待嫁的小姐们,照例有些俗气却善良的母亲们,各式各样的单身绅士们,形形色*色*的聚会;还有那些一年XX磅的年金,要人打理的庄园,以及风景廖然的乡村风光。有那么点商标似的意思,这就是简.奥斯丁,那个让我相信写活了婚丧嫁娶就能够写尽世态的淡定女人。
  《理智与情感》提醒了我,小说是可以写得如同戏剧一样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篇幅都是人物间各式各样的对话。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人物的一言一行却活生生的有一种让你不得不信的真实感。
  玛丽安的才华和欠考虑的热情;埃丽诺的沉静和善良自然是印象深刻。而其他任何一个出场人物都是那么的绘声绘色*。人说屁股决定脑袋——同理,遮 掉名字,从奥斯丁笔下的对话只言片语,你就可以知道说话人的年金收入大概多少,从小到大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其趣味爱好何在。这么说也许有人会觉的夸张,但 是,这就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平淡处见到的真功夫。琼瑶阿姨的那些纠结的故事,假使能够配上有这样一半的内在功力,那会是怎样的格局呢?反过来说,奥斯丁 也算是十九世纪初英国的琼瑶了吧,只不过时间已经证明,她远不止此。
  关于书中姐妹俩的性*格,也许书名可以精准的概括。而有意思的是,不论理智还是情感,两位女主人公的幸福全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论悲伤还是 幸福,都是完全取决于男性*的选择,她们自己则始终处于被动承受的地位。反观书中的露西,虽然所作所为有些为人不齿,却反而积极主动的控制和选择自己的道 路,也许这恰恰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看法和价值观吧。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更愿意用书名来套一套书中的男角们,却发现当中未尝没有点反讽的意思,朝三暮四的威洛比似乎是个热情洋溢,情感充沛的人, 最终却在经济面前做出了最现实的选择,而他的选择,在当时的“主流看法”面前,显然是理智的;而爱德华这个腼腆,内向,安静的人,无论是在露西还是在埃丽 诺的事情上,都是完全彻底的跟随自己的感情决定。而布兰登上校这个老好人最后和玛丽安的结合,于他是情感的结果,但是对于玛丽安,却更像是最终向理智的一 种妥协。虽然书末依然是皆大欢喜,可是贯穿全书的经济决定婚姻的思想是带着一种天经地义的权威性*的,而且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社会对于择偶的标准 ——甚至比我们今天看电视上的相亲节目还要坦率和赤裸裸。小说艺术的价值,在这里也得以体现。
  奥斯丁被认为是杰出的家庭喜剧的创造者,这一点从这部她的处女作就可以清晰窥见。笔尖始终蘸着那么一些轻松的调料,虽然这里有些地方,例如约 翰达什伍德夫妇的自私,虚伪有些刻画太过,以致分明可以看到狄更斯的影子,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力度适中。书末的大结局中,除了“好人”个个幸福(这部分有 些浪漫),就连“坏人”也个个滋润(这部分很现实),这也算是奥斯丁的独特之处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爱的成人式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虽然我不知道望月那天原来打算邀请的第四个人是谁,不过我恐怕得感谢那家伙一辈子。托了这家伙临时爽约的福,我才得以与她邂逅。电话打过来时已经过了下午五点,望月随便寒暄了两句便直奔主题。“抱歉突然给你打电话,其实呢,今天晚上有一个酒会,有一个人突然来不了了。你今天……有空吗?有什么安排吗?”“不,没什么。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纸牌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把手中的东西紧紧抓住。为什么要虚度一生去换取入土之后碑头的空文呢?“永存我心”,什么样的蠢蛋才会希望自己的坟头铭刻这样一句空话?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多愁和伤感,毫无意义。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 [点击阅读]
纽约老大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