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楼兰新娘 - 三、古墓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印臣跟着哥哥走进由国家专门的考古人员重重包围起来的古墓区。混杂有青膏和白膏泥的地下土层被裸露出来,接下来是一层一层的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下收缩,土质比较松软,踩上去会有一丝细小的回音。
  台阶的四壁上安有专门的灯盏,没有必要是不会熄灭的。同样也是为了防止意外。
  女尸放置在一个透明并密封完好的玻璃器皿之中,身下是一层漆黑的已经被久远的年代腐蚀殆尽的棺椁。
  虽然历经上千年蚀化,这具女尸仍然保存完好,从面部上仍然隐约可见生前的卓姿与雍容。她的头上饰有羽毛,想来死的时候应该是位新娘。
  借着光,印臣惊异地发现昨晚她戴在手上的莲花链子,此刻正妥帖地戴在那具尸体的手上。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她惊慌失措地拉住逐酹的衣角,唤了他一声。
  “怎么了?”逐酹的脸孔淡淡的不带丝毫表情。背对着光,模样看起来幽深地吓人。
  她的身后伸出一双柔和的手,像是给予她力量一样扶住了她的肩膀。“印臣,你小心一点。”楼兰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他们身后,微笑着说。“尸体是有些吓人,可是没关系。她总不可能活过来咬你一口。”
  印臣脸色煞白地看向女尸手上的莲花手链,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她总不可能活过来咬你一口。”她听见楼兰这么说,恢复了一点理智。也许是有人在恶作剧,一定是这样。

  “别担心。”逐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拉起她柔弱无骨的双手,”你来看看这些壁画吧。”
  经逐酹的指引,她抬头看了看墙壁。四周是浩浩宇宙,日月运转,星辰环绕,流云紫气飘逸飞卷,似乎有些象莫高窟里的画风。
  壁画共有四副。一副是一位年轻的僧侣接受师父教诲的图案。他双手合十,低眉顺目,面貌俊朗。接下去是他向一位手执净瓶的青衣女子求取莲花的图。他的手指伸出,做成一个拈花的手势。再下来是那女子含羞带怯地递给他七茎莲花。那僧侣态度谦和,双目紧闭,却似不曾看那女子一眼。最后一副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大菩萨,座下是莲花台基,正在普渡众生。
  “这好象是个佛经故事。”印臣想不起来谁对她说起过,但是的确有这么一个印象。特别是那个青衣女子,在此之前似乎自己见过她一样。那漫漫的黄沙古道,迢迢征途又像画儿一般重现于眼前,她看见的那个梳着一对入云髻的女子,怎么好象和画上如出一辙?
  “的确是个佛经故事。”楼兰接茬道,”我也好象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这可真奇怪?你们都听说过……”逐酹皱了皱眉,一脸沉思的样子。
  他拉了拉妹妹的手,发觉她手心渗着些许汗珠,估计是被刚才的女尸吓着了。
  不过钱教授提起今天要把这具女尸搬到基地去研究,放在这里一是不方便保存,二是不够安全。如此珍贵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女尸出了丝毫差错他们都担当不起。

  “这样吧,楼兰你让人把这些壁画拍下来,我们回去再研究。”月逐酹低声问了一下妹妹,建议她是否回去休息。
  印臣用手细细抚摩着这些色彩鲜艳如初的壁画。保存得十分完好,手感有些不平。这些画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使画面格外逼真。那个青衣女子酷似唐朝贵妇,梳高髻,戴宝冠,耳坠铃铛,项饰金环,臂有钏,腕有镯,青衣罗裙,明眸翠眉,粉颐朱唇。这样的画应该出自唐朝吴道子之手。可是依据年代推算,要早那么几十年。
  她听见哥哥问她是否要回去休息,于是点了点头。她要回去查阅一下史料,不过心中已然冒出来一个人物,只是不太确定。
  楼兰目送他们出去。走到出口的时候她回头望了楼兰一眼,略有歉意地笑了笑。楼兰向她招了一下手,站在那几副壁画的前面,让印臣有一个感觉,仿佛楼兰就是从画中走出的那个青衣女子,对她吟吟浅笑。
  她揉了揉太阳穴,额上那抹红色的疤痕隐隐作痛起来,也许自己不该想这么多的,不该呀。
  “哥,是不是推断出来那些壁画出自何人之手,就可以知道那具女尸的来历?”在回去的路上,她顺口问道。
  “当然,即使不能知道女尸的具体身份,但是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钱教授没有初步鉴定一下吗?”她小心翼翼地试探,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贻笑大方。
  逐酹笑了一下。他深知妹妹的心思。“钱教授说似乎是公元600到700年之间的作品,觉得是吴道子,可是也不确定。因为史料从未记载过吴道子来过敦煌一带的证据。”
  这些壁画和流传下来的卷轴不一样。后者是可以经过人工的买卖或增予从而有地点上面的变化。而壁画除非亲临,否则此地难以留下如此神韵之笔。
  “嗯”,她应了一声,证实了自己推测的正确性。
  “印臣,你心中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人选?”
  她点了点头,说出一个让他震惊的名字:“尉迟乙僧。”
  尉迟乙僧是于阗国的贵族,与父亲尉迟跋质那一起被于阗国王封为郡公并授其为宿卫。唐朝初年以质子的身份来到大唐,潜心研究画技。他在绘画艺术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凹凸法,即利用色彩深浅晕染,造成明暗对比关系,使画面出现立体感和真实感。这种技法最初见于印度犍陀罗艺术。传入新疆后,当时的于阗、龟兹等国的的画像吸取了人物衣褶紧容和人体肌肉的明暗晕染,以及倮体等表现手法,同时又借鉴了中原的画法和艺术观念,创造出了具有西域风格以及地方特色的绘画,形成了一系列画派。
或许您还会喜欢: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