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每天学点经济学 - 第一章 经济学研究的基石——经济学假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经济学研究的基石——经济学假设
  由于经济现实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还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那些经济学家为了专注于要说明的东西,就常常会假设其他条件不会变化。这样一来,就用一道屏障隔开了其他事物的干扰。这就跟数学中的变量一样,因为现实是所有的因素都在变化,以人类的智慧很难容易地分析出其运动规律。只有先假定某一或某些因素不变,才能分析出其他因素的运动变化规律,然后再假设这些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这样总结起来就比较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运动本质了。例如,经济学家断言:“香蕉的价格下降一定会导致其需求量上升。”他们的这种断言就是建立在其他条件——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香蕉的喜好程度、其他水果的价格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说,经济学假设是了解和研究经济学的必要前提。
  在具体的研究中,西方经济学有三大基本假设:
  1.理性经济人
  所谓的理性经济人,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总希望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人。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进行现代经济分析和把握经济规律的重要工具。
  对于理性经济人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人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是有理性的,从个人理性可以推出社会理性,理性是可以计量的。
  中国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所说的本性并不是指个人的性格,而是人类作为群体共同的本性。现代的生物学已经证明了趋利是动物的本性,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趋利的本性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这个层面上说,人是自私的,人有趋利的本性,因此人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就是建立在对这种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也因此经济学把理性人假设作为自己的基本前提。理性经济人就是把个人利益最大化当做是一切行为的目标的人,而经济学就是在这一假设前提之下对资源在限制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对个人而言是实现收入和效用的最大化;对企业而言是实现利润和企业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对国家、社会而言是GDP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理性经济人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经济学的开端就是从假设开始的,如果没有理性经济人假设,就不能正确地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可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具有分析力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这个假设,现代经济学因为不具有分析力而无从开展研究。
  另一方面,理性经济人只是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工具,并不是提倡人人自私自利。一些人把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说成是主张自私自利的东西了,看成是具有价值导向和政策趋向的东西了,好像是经济学家主张人们都自私自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分析工具本身并不带有意识形态的东西,不存在价值趋向的问题,谁都可以用。不能说一个人坐了美国的飞机,他就主张美国的意识形态了。
  承认理性经济人的存在只是对人类趋利本性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种所谓的“自私”之人是有理性的,他首先要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其次要遵循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不择手段。

  2.资源稀缺
  资源稀缺性假设是指相对于人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不够的。学习经济学首先必须承认资源稀缺性假设,因为如果资源是足够的,那就不需要选择,也就不必考虑成本,当然就不会有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一种低层次的需要,就会产生一种更高的新的需要。如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追求的是饱暖,到了90年代我们需要家电,90年代末我们需要电子通信,现在我们开始购买住房和汽车,再往后我们可能会开始考虑私人飞机的需求。我们需求的结构总是在不断地升级,需要永远得不到彻底的满足。于是任何一种资源,无论总量有多大,总是稀缺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资源之所以稀缺完全是被我们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人们为了突破这种限制,在寻求和实现解决方法的同时,也就不断为自己制造出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费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就是在这种无限循环的解决问题、制造新的矛盾、再解决新的矛盾、又制造新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生存这个层面上讲,是可以不成为问题的,但在人们无限度的需求面前,资源的稀缺性就有了实际意义,因此这个假定也就无疑地成立了。

  3.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足够使自己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信息。完全信息假设在微观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么市场价格机制才会是有效的,资源就能实现最优配置。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婚姻。我们首先需要在恋爱阶段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爱好兴趣、个人习惯,甚至价值取向等,随着关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了解到对方的亲戚家人、朋友同事、家庭事业,在实现了有效的信息沟通之后,再踏上婚姻的红地毯,这样的结合会因为在作出决定之前,对双方的信息有了充分的掌握,因而比较牢固稳定。试想,如果两个人不是建立在充分的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就贸然而盲目地结婚,在日后的生活中肯定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及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政府只有在掌握完全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对事实有全面而真实的把握,以这些信息为根据所作出的决策才具有现实可行性。个人和企业也需要大量地掌握经济信息,才能在市场的变换面前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完全信息假设在微观经济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理性经济人、资源稀缺、完全信息这三个基本的假设,为经济学的分析力、决策力提供了现实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而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就必须了解这些假设。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
短线交易秘诀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不管你是否觉察到,你一生都在交易商品。当然,你可能从来没有以期货契约的方式买卖过猪肉,但肯定曾经用自己的车子、房子或古董和别人交换现金或其他物品。就算你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买卖,也一点有过用时间来交换金钱的经验,例如以老师、律师、水电工或管道工的身份赚钱。所以,你差不多早已是半个期货交易员了,只是自己从来没有觉察到罢了。当我们用时间来交易的时候,还要加上我们的技艺。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苏肉难寻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来,介绍一下,我叫苏栩,大家都喊我苏苏,孤儿一个,一个很冷很冷专业的稍微大龄的女硕士生,近来有点花痴倾向。不能怨我,孤儿院的老院长成天在电话中苦口婆心的教导我说:“苏苏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老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背锄禾日当午了,你要抓紧时间,在学校里找一个男朋友,将来一起在北京工作……”老爹的训话都是从我背锄禾日当午开始,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