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每天学点经济学 - 第六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性住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性住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杜甫的千古绝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公元759年暮冬,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诗人十分喜悦,在这里先后居住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不料,最终在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杜甫长夜难眠,遂写下了这一名作。诗人潦倒至极,然而在诗中,依然表现出身处窘困却心念黎民的胸怀。
  “民以食为天,家以居为先”。住房,是生活的一项基本需求。时至今日,住房问题依然是中国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严峻话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房产的改革,越来越关注,到了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的程度。
  “赶上分房的末班车了吗?”——这是1997年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热议的一个话题。当年,中国的住房改革正式上路。国务院提出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由此终结了推行几十年的福利分房。紧接着,众多工厂职工掏钱购买自己租住的单位房屋。中国由此飞速进入了“住宅私有化”的时代。大致在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民营化”的阶段,而房价也踏上了飞速上涨的历程。然而此时,保障性住房并未按照国务院当年的要求,成为城镇住房市场的主体。这导致低收入和高房价的矛盾越来越深,太多的普通百姓陷入到只能看,不能买的境地。

  近些年来,房地产业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利润产业。在以市场化为主的指导思路下,房地产商大多追求高利润,从而导致房地产畸形发展,让太多的老百姓望而生畏。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在虚热的房产市场中,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已建好楼盘和在建楼盘层出不穷,然而,几乎个个追求暴利,真正适合老百姓住的楼盘却没有几套。
  高昂的房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有多少爱情死于房价?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时候,结婚总得有住的地方。中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老百姓都讲“盖房子娶媳妇”,在现代化的城市里,这演变成“想结婚买房子”。然而,一套房子的价格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称得上一个天文数字。再者,人们的生活除了住房之外,还有孩子的上学和老人的健康,这两者都需要作很大的储备,人们不可能把钱全都存到房子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的渴求就不难理解了。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投资兴建或收购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者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和特定用途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与市场上的商品房相比,一个为了公益,一个为了赢利,有着本质不同。对于老百姓而言,保障性住房的最大特点当然就是便宜、实惠。
  实际上,在十多年前的住房改革中,保障性住房就已经被钦定为主角,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一直站在中国房地产这个大舞台的边缘。现在,在中国楼市甘当了十多年配角的保障性住房,终于等来了“变换角色”的时刻。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六条房产调控纲要,明确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2007年8月8日,国务院下达《关于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以及“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其中,对于廉租房,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确定每平方米租赁的补贴标准,对于经济适用房,其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并且,各地每年都要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房。进入2008年,各地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这表明,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有望借助保障性住房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实现并不奢华的住宅梦想。尽管保障性住房的推广还需要时日,但许多家庭早已是翘首期盼。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缺少,迫切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基本国情。推广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大势所趋。在过去,一个普通居民,辛辛苦苦一辈子,赚得的那些钱,往往还不够买房子。现在,相信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推广,“广厦千万间,百姓俱欢颜”的梦想,离我们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
人性的弱点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三十五年来,美国出版商出版了二十多万部各种不同的书,其中大部份是枯燥乏味的,许多是亏了本的。我说了”许多”吗?有一位列人世界上第一流的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最近这样对我承认说,他公司拥有七十五年的出版经验,可是每出版八本书,依旧有七本书是亏本的。那么我又如何还敢冒险,再写这本书呢?而且在我写好后,你又为什么要费事去读它呢?.是的,这两个都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点击阅读]
再错也要谈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不用太笨,只要笨到会真心相信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成立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不用太聪明,只要聪明到不去追究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延续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量”:爱的时间长久些、或者同时爱好几个、之类的。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质”:要爱得精彩些、要爱得刻骨铭心些、之类的。 [点击阅读]
冬日最灿烂的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好象是为了增加圣诞节前夜的气氛,所以一大早便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这场雪越下越大,傍晚明晓溪和牧野流冰来到东寺家的时候,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整个大地。明晓溪用手不停搓着冻得绯红的脸蛋,她从小在台湾长大,对这么冷的天气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当她的脚刚踏进东寺家主屋的大门,一股暖洋洋的热流就把她包围了。好,好温暖啊,明晓溪幸福地叹息。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三:半身人的魔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巫师带着不确定的眼光低头看着她。她背向他;他只能看见她浓密的红褐色发绺垂盖在那双厚实又充满活力的肩膀上。但巫师也看出了她眼中的悲伤。她是那么地年轻,只不过刚脱离孩童的阶段,又天真无邪到让人觉得美丽的地步。但这个美丽的孩子却将剑插进了他所爱的西妮的心脏。哈寇·哈贝尔很快扫去心中关于他死去的爱人那些不愿想起的记忆,开始往山下走。“天气不错,”当他走到年轻女孩身边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叛逆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夜半,惊醒!一身的酸痛,直觉摸索身侧的棉被,只触到一掌的冰冷与坚硬。她茫然睁开眼,身下是大理石地板,而不是她温暖柔软的大床。又跌下来了吗?她苦笑。明天,要记得叫人来铺上长毛地毯。室内空调似乎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冷,是唯一的感觉。功能再强有什么用?一点都不暖的暖气,明天要顺便换掉它!她坐起身,赤脚下楼。打开冰箱,里头塞得满满,应有尽有。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
回首的相思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楔子最后一抹夕阳余光没入地平线之下,宁静的小家庭中,婴儿嘹亮的哭啼、夹杂成一股笔墨难以形容的氛围----那叫温馨。突然,悠扬的门铃声响起。“擎,去开门。“房内,尹心语扬声喊道,由那慌乱的口气和婴儿更加撼动山河的壮烈哭声可以判断,刚晋升为母亲的小女人尚未摆平那个才数月大的小东西。宋擎了然地笑了笑,先关了炉火后,才离开厨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