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每天学点经济学 - 第七章 “少数服从多数”的危险——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少数服从多数”的危险——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每个人在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这十几年的教育当中,恐怕都经历过选班干部的经历。投票、唱票,最后得票最多者当选。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原则的体现。往大了说,美国的总统选举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一个集体如果遇到一时无法决定的事情,便实行民主集中,投票决定。这种决策方式尊重了大家的意见,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几乎形成了思维定式,已经成了一个真理。
  然而,在企业管理中,有时却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会发现“投票决定”并不适用。比如,五个年轻人合伙投资开了一家鲜花礼品店,各自的投资金额也大体相当。那么,他们对礼品店是如何管理的呢?由于他们当中没有“大股东”,按照股份比例决定话语权是不可能的。那么,在作出某项决策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手来表决,可不可以呢?表面看来,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为不会出现支持方和反对方人数相等的局面,最多也就是三比二。然而,这几个股东的实际做法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他们采取的是:“所有决策,只要有一人反对,便不能通过”。原来,在这时实行的是“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的做法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为什么在企业管理中,“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有时会被搁置呢?仍以上边的鲜花店为例。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此时采用投票办法,少数服从多数,将很可能使企业陷入巨大的风险。企业运作,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试想,假设在其中至少有一个投资人不同意的情况下执行决策,这个反对者就成了鲜花店最危险的环节。不难想象,一个认为决策不可能成功的人,一个投反对票的人,在执行时的干劲、结果将会怎样。
  “少数服从多数”、“投票决定”的结果,并不能令所有人都满意(至少还有反对者存在),这一现象很早就为经济学家们所关注。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肯尼思·阿罗将这一研究应用到社会更广阔的范围,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它的基本内容是: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偏向,同时又要在多种方案之间作出选择,那么仅仅依靠民主制度,将不会得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以下这个事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我国推行义务教育,它具有法律强制性,有效地保护了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美国,政府也同样规定,本国公民必须完成高中的义务教育,否则即视为违法。然而,美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阿密绪人却成了这一法规的反对者。原来,阿密绪人的宗教规定:本族人一旦过了15周岁,就不能受教育,只能务农劳动。由此,发生了大批警察强制阿密绪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暴力冲突事件。阿密绪人上告法院,要求维护自己的“不受教育权”。

  阿密绪人作为美国公民的“少数”,挑战的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断,他们绝无胜诉可能,因为法律体现的是“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意志”。然而,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诉讼后,l972年美国大法官作出了一个著名的判决:保护阿密绪人的“不受教育权”。判决认为,所谓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不存在的,不能压倒少数人的宗教自由,阿密绪人选择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损害社会。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认定今天的多数就是“正确”的,而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阿密绪人就是“错误”的。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在最终选择了“多数服从少数”的方式,但却充分体现出这样一种精神:“尊重多数,同时保护少数,不要求少数绝对地服从多数。”这就鲜明地表现出一种“多数”与“少数”并重的现代民主原则。

  历史多次证明,“真理有时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科学文明的开拓者从来都是少数,在科学上实行“多数决定少数”,只能使科学倒退。同样,如果艺术贯彻这一原则,就会丧失发展的余地。具体到企业管理,企业中大多数人毕竟都是普通人,智者往往只占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就意味着智者需要服从常人,而我们不难想象,在日益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依靠常人去作出决策,必然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实际上,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以及频出商业巨子的潮汕人在管理过程中,“多数服从少数”哲学得到了非常普遍和坚决的执行。当然,这里的“少数”是指洞悉市场、有着远见卓识的少数。
  然而,在企业决策中也会出现“多数”和“少数”都是智者的情况。这时该如何决断呢?首先,必须关注反对意见,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其次,如果条件允许,要适当延迟决策,只要决策层中有人持反对意见,就暂缓实施,进一步论证。在许多时候,如果拿不出让所有决策者都满意的计划,就宁愿停止实施,等到时机成熟时再来决定方案,这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子为什么高速路边取款机的小键盘上有点字盲文呢?光顾这些机器的人大多都是司机,其中并无盲人。根据我的学生比尔·托亚的说法,取款机制造商必须给普通的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点字盲文的小键盘,因此,所有机器都造成一个样子,成本更低廉。要不然的话,就要把两类机器分开,保证合适的机器安装到合适的地方。倘若点字盲文给看得见的用户造成了麻烦,那费这么大功夫也算物有所值,但它们并不碍事。话要从头说起。 [点击阅读]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生命如一泓清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容灿烂,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苦涩的内容。生命如一泓清水,青年时的我们如乘势的水流,不希望有堤岸的存在。我们渴望像水一样流动,流出父母的怀抱,流离家庭的羁绊,流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去寻找生活,寻找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我们所爱的人合二为一、终身相守,就像两股清水,融合得了无痕迹。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