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迷航昆仑墟 - 第四卷雾之卷 第三话 M就是凶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时我觉得脚底下一软,好像踩到了什么人的身体,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具男性的死尸。我连忙招呼碟空。白色的云雾虽然浓重,但是离得近了,也能看清楚那具尸体的面目。
  那尸体已经死去多时,身体的水分挥发得差不多了,干瘪枯萎。他大约有三十几岁的年纪,身材比普通人高大许多,穿着一身奇特的红色紧身服,最奇怪的是他的手和正常人的完全不同,胳膊很长,只有三个手指。我想起那瓶中仙境中把释明长老抓进云雾中的那只怪爪,他们果然都是一伙的,而且他们的手臂应该能随意伸缩。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我和碟空对视了一眼,同时想到了一种生物:外星人?
  但是我们又摇了摇头,应该不是。他除了身材高大并只有三个手指之外,和普通人几乎没有区别。我们印象中的外星人形象,应该是大头小身子,就像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ET那样,然而这具男尸太像地球人了。
  我们正自纳闷不知如何理会,只听那男尸发出声音说话,正是那个电台的主持人M:“呵呵,咱们总算是见面了。你们不要担心,我不会伤害你们。我骗你们来,只想问你们一些事。”
  他突然说话,吓了我们一跳。再仔细看那尸体,他的嘴紧紧闭着,碟空说:“是腹语?”
  M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不是,我在尸体的手腕上。”

  我们经过M的提示,在男尸的手腕上发现了一块电子表,原来声音是从这块电子表中发出的。我觉得像是置身于一部科幻电影之中,脑细胞已经不够用了。
  碟空把电子表拿起来问道:“阿弥陀佛,这表是高科技还是有亡魂附在里面?”
  我对M说:“你说清楚点,你把我们骗来究竟想做什么?你们是外星人吗?我们那几个朋友现在怎么样了?”
  M说:“我们不是外星人,不过也不属于你们这个世界。我们家乡也叫地球,语言文字甚至种族都完全和你们相同。一千年前,我们的地球科技与文明都发展到了顶点,一场无法解释的灾难毁灭了我们的世界,有一少部分人乘飞船逃了出来。我们探索到了太空中一个叫做‘世界之果’的地方,据说在那里有创造宇宙的神灵存在,我们想去那里找神寻求答案:为什么要毁灭我们的世界?但是就在我们即将抵达目的地的一瞬间,我们就掉到了现在这个地球上,这件事我也无法理解。我们的燃料耗尽了,不能再次启动飞船,没过多久我的主人就去世了。前不久我探测到一个信号,就是从你们所住的地区发射出来的,信号的来源应该就是我们的同伴,所以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把你们那一地区的居民骗到这里来,他们一进入医院就已经被我做了脑电波扫描,终于发现你们两个曾经见过我们的同伴,我想求你们把我带到那里去。”

  我虽然听得糊里糊涂,但一见它的主人只有三个手指,隐约感到与瓶中仙境中遇到三指怪爪有关,而且既然对方有求于我,就不再紧张了。我对M说:“这事倒也容易,不过我们那一百万怎么办?我们地球上早就没有雷锋了。”
  碟空对M似乎很感兴趣,也插口问道:“那些黑雾是什么?你们为什么不能离开白雾?”
  M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不过我手上还有很多人质,包括你们的同伴。那些黑雾是由无数微小的纳米机器人所组成的,这种机器人是我们唯一的武器,我们需要通过它来进行自卫,它们不能在普通的空气中行动,只有云雾的密度才能支持纳米机器人的飘浮。它们可以钻入人的身体,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把那些人质的大脑烧毁,我之所以没有对你们两个动手,是希望这件事能和平解决,杀了你们对我也没有好处。”
  事已至此,我们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了M的要求,不过作为交换条件,它必须先把我们认识的所有人都放了,其余那些被它骗来的人质暂时留下。而我们则带M去瓶中仙境找它的同伴,找到之后它就解除其余人质身体中的纳米机器人。
  老外、小马、周珊珊、杨丹都醒了过来。杨丹第一意识就是去看自己肚子上的伤口,竟然已经完全愈合了,只剩下醒目的刀疤,证实着那天黄昏的一场殊死恶斗。

  老外一醒过来就瞪着大眼问:“怎么啦?哥们儿怎么啦?”
  我说:“什么怎么拉?蹲着拉啊,有本事你站着拉一个。”
  杨丹说起了袁萱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是被亡魂附体了,让碟空和尚去驱鬼就行了,要是别的状况,就没办法了。
  所发生的这些事我没对他们四个人讲,因为我也不太明白,反正只要让碟空把M带到它的同伴那里,双方就各走各的,它们去哪儿,找什么“神”,和我就没关系了。
  此时下了好几天的雨已经停了,我们就和老外约定了晚上去森林公园。把老外、小马、周珊珊、杨丹等人送回家之后,我和碟空回到我的房中把门关上,取出仙瓶。碟空经过释明长老的指点,知道进入那仙境的法子,我们把M扔进了丁川家山下的那团云雾之中,随后回去跟丁川攀谈起来。丁川听说我们外边今天晚上有天狗吃月亮,非要跟我们一起去看,但是他见老婆蓝娘子脸色一沉,也就不敢出去了。我们不便久留,辞别了他们夫妻自行回去休息。
  等到了晚上,我和碟空加上老外、小马一起吃了饭,收拾停当,准备去森林公园玩一晚上。我问周珊珊她们去不去,她们说因为袁萱的事情而心情不太好,晚上不想出去了,收拾收拾东西,明天就要搬走。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腹黑王爷盗墓妃
作者:佚名
章节:392 人气:2
摘要:盛大婚礼————妻变妾墨州城内最盛大的婚礼。迎亲的队伍足有三里长。新郎一身喜袍,身姿俊秀挺拔,面容清隽儒雅.一双眸子深沉如黑潭,唇角微微抿起,看不出是喜是怒。在他的身后是一顶大红花轿,花轿后妆奁几乎占据了半条街。围观的人群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啊,真风光。”“当然,这可是墨府的墨公子成亲,自然马虎不得。 [点击阅读]
春秋我为王
作者:佚名
章节:701 人气:2
摘要:在晋国都城新绛数里之外,耸立着一座夯土墙环绕的坚固小城,此城名为赵氏之宫,乃是晋国六大卿族之一,赵氏的私邑。这儿却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名字:下宫!七十多年前那嘲下宫之难”,杀得人头滚滚、血灌井田,赵氏满门被灭,只幸存一个赵氏孤儿。随后赵氏孤儿绝境复起,这座被摧毁的城邑也恢复了些许元气,幸存的隶臣们都感慨这是先祖的恩德泽被。 [点击阅读]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曾许诺·殇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悠悠时光看似漫长,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已卧黄土陇中,曾经容颜如花的少女,已是枯骨一堆,那些恩恩怨怨的悲欢离合,都只变成了街角巷尾人们打发闲暇的故事,即使最跌宕起伏的传奇,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中,也渐渐失去了色彩,消抿于风中。只有那山坡上的野花烂漫无主,自开自落,自芳自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绚烂缤纷。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