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秘密花园 - 第五章 走廊里的哭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开初,对玛丽·伦诺克斯来说,一天和另一天完全没有区别。每天早上,她在挂着壁毯的房间里醒来,看到玛丽跪在壁炉前升火;每天早上,她在毫无趣味的幼儿房里吃她的早餐,每顿早餐后,她凝视着窗外巨大的荒野,那荒野仿佛向每个方向扩展着,爬到天上去,等她瞪着荒原瞪上一会儿,她意识到要是不出去的话,就只有待在室内无事可干——于是她就出去了。她并不知道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她并不知道,当她渐渐快走,甚至沿着通向干道的小径奔跑起来的时候,她缓慢的血流正在活动起来,顶着旷野上来刮来的风正让她强壮起来。她跑只是想暖和,她讨厌刺脸的风,咆哮着拖住她,好像一个无形的巨人。然而,石楠上涌来的一大股一大股猛烈的新鲜空气,给她肺里灌满了某种东西。这东西对她整个瘦小的身子有好处,把一些红晕搅到她脸颊上,让她无神的眼睛发光,而她一无所知。
  可是,整整在户外待了几天以后,一天早晨她醒过来,知道什么是饿了。她坐下来吃早餐,不再鄙视地扫一眼她的粥然后推开,而是拿起勺子开吃,接着吃,直到碗空。
  “今天早晨的粥顺纳口味啊,是不?”玛莎说。
  “今天吃起来味道好,”玛丽说,自己觉得有点吃惊。
  “是旷野上的空气给了你胃口,”玛莎回答,“你有福气,有胃口也有吃的。我们家物里有十二个,有胃口可没东西喂他们。你每天坚持出去玩,骨头上就要长肉,也不会这么黄了。”
  “我没有玩,”玛丽说,“我没有玩的东西。”
  “没有玩的东西!”玛莎惊叹起来,“我们家孩子玩树枝、石头。他们就到处乱跑、叫喊,瞧瞧各种东西。”玛丽没有叫喊,只是瞧各种东西。没有别的事可做。她围着那些花园绕了一圈又一圈,在庭院里的小径上游逛。有时候她去找季元本,但是她见着他那几次,他都忙得对她不屑一顾,要不就非常乖戾。一次她正朝他走去,他拎起铁锹转身就走,好像是故意的。
  有个地方她比较常去。是墙围着的那个花园外的长走道。走道两侧是裸露的花床,墙上长满了密实的常春藤。墙上有一处,蔓延的墨绿叶片比别处更为浓密。看起来这一带无人过问很久了。其他地方修剪过,弄得整齐,但是走道低的这一头完全没有修剪过。

  在她和季元本讲过话几天以后,玛丽停下来注意到这个,奇怪为什么这样。她驻足抬头,正看着一蓬长长的常春藤在风里摇摆,突然她看到一瞥鲜红,听到一声清亮短促的鸟鸣——就在那儿,在墙顶上,季元本的红胸脯知更鸟,停在那儿,俯身看着她,小脑袋歪在一边。
  “噢!”她喊出来,“是你吗——是你吗?”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自己对它讲话,仿佛她肯定它会明白,会回答她。
  它真的回答了。又是婉转迭声,又是短促清啼,在墙头跳来跳去,好似在告诉她各种各样的事情。玛丽小姐觉得自己似乎也明白他,虽然它讲话用的不是言语。好像它说的是:
  “早上好!这可不是好风吗?这可不是好太阳吗?一切可不都好吗?我们来鸣叫吧,跳吧,啭啭声音吧!来啊!来啊!”
  玛丽笑起来,它顺着墙头飞飞跳跳,她就跟着它跑。可怜瘦小的、面呈菜色的丑玛丽——有一刻她竟然显得好看了。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她大声喊着,嗒嗒地顺着走道快跑下去;她唧唧鸣叫着,还试着吹口哨。她根本不会吹口哨。可是知更鸟好像很满意,鸣叫着,吹口哨回应她。最后它展开翅膀,一下子飞到一棵树顶上,停下来大声唱歌。这让玛丽想起初见它时。那次它在一棵树顶上摇荡着,而她站在果园里。现在她在果园另一边,站在墙外的小径上——这道墙要低多了,而里面是同一棵树。
  “这是那个没人准进的花园,”她自言自语,“这是那个没有门的花园。它住在那里。要是我能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该多好啊!”
  她顺小径往上,跑到第一天早晨她进过的绿门。接着她沿小径跑过另一道门进入果园,她站在那儿抬头,看到墙那边是那棵树,知更鸟刚刚唱完那首歌,开始用喙梳理羽毛。
  “就是那个花园,”她说,“我肯定那就是。”
  她四处走动,仔细近看果园墙壁的那一面,但是她的发现和以前一样——墙上没有门。然后,她再次跑过菜园,来到盖满常春藤的长墙外面那个走道上,她走到尽头查看,但是那里没有门。她又走到另一头,再看,但是那里没有门。
  “这太奇怪了,”她说,“季元本说没有门,确实没有门。但是十年以前一定有过门,因为克兰文先生埋过钥匙。”

  这事够她好好想的,她开始感到大有兴味,觉得来了米瑟韦斯特庄园不可惜。在印度她总是觉得热,倦怠得万事不关心。实际的情况是,荒野上的新鲜空气已经在吹去这个年轻头脑里的蜘蛛网,让她清醒了点。
  她几乎在户外待了整整一天,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她觉得又饿又晕又舒服。玛莎闲聊的时候,她不觉得不顺气了,最后她想该问玛莎一件事。她吃完晚饭,坐到炉火前的石楠毯子上,这才问。
  “克兰文先生为什么恨那个花园?”她说。
  她让玛莎留下来,玛莎丝毫不反对。玛莎很年轻,习惯了农舍里挤满了兄弟姐妹,觉得楼下的仆人大厅沉闷。大厅里的脚夫和高等女佣们取笑她的约克郡口音,把她看成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家伙,他们一群坐在那儿自己自顾自窃窃私语。玛莎爱聊天,这个在印度住过曾被“黑人”服侍过的古怪小孩,传奇得足以吸引玛莎。
  她不等人让请,自己就坐到石楠地毯上。
  “你在琢磨那个花园吗?”她说,“我就知道你会。我刚听说的时候也是这样。”
  “他为什么恨它?”玛丽追着问。
  玛莎把脚迭到身下,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些。
  “听听房子周围这风呜啸的,”她说,“今天晚上你要是在外头,旷野上站都站不稳。”
  玛丽不懂“呜啸”是什么意思,直到她去听,然后才懂了。一定是指那空洞、颤栗般的咆哮声,它绕着房子一圈圈地狂奔,仿佛一个隐形的巨人在猛击着墙和窗户,想闯进来。但是人知道它进不来,不知怎的,这让屋里的人守着红红的炭火前,觉得非常安全而温暖,
  “可是为什么他这么恨它?”她听了风声之后,问道。她打算看看玛莎是否知道。
  于是玛莎献出了她的情报存货。
  “说真的,”她说,“莫得劳克太太说过这事不能讲。这个地方很多事情不能讲。那是克兰文先生的命令。他说他的麻烦不关任何仆人的事。但是要不是那个花园的话,他不会像现在这样。那原来是克兰文太太的花园,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她造的。她爱极了那个花园。他们自己照顾里面的花草。没有一个花匠进去过。他和她过去常常进去把门关上,在里面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读书、说话。她有点儿像个小女孩儿,那里有棵老树,一根弯树干像是个座位。她让玫瑰长满树干,她经常坐在那儿。可是有一天她坐在上面的时候,树干断了,她跌下来,伤得很重,第二天就死了。医生以为克兰文先生会发疯,然后也会死。这就是为什么他恨那个花园。从那以后没有任何人进去过,而且他不准任何人提起。”

  玛丽不再问了。她看着红色的炉火,听着风声“呜啸”。听着好像不用说“呜啸”得比以前更大声了。那一刻,一样很好的事正在她身上发生。实际上,自从她来到米瑟韦斯特庄园,在她身上发生了几件好事。她感到自己明白知更鸟,知更鸟也明白她;她在风里奔跑直到血液变热;此生她第一次健康地感到饥饿;最后,她知道了什么是同情一个人。
  然而,当她听着风声的时候,她渐渐开始去听别的声音。她不知道那是什么,因为刚开始她几乎无法把它和风声区分开。那是个奇怪的声音——听上去几乎像一个孩子在什么地方哭。有时候风声很像孩子的哭声,但是这时候玛丽小姐相当肯定这声音在房子里,不是在房子外面。隔得远,可是在里面。她转过身看着玛莎。
  “你能听到有人在哭吗?”她问。
  玛莎一下子迷惑起来。
  “没有,”她回答,“那是风。有时候听起来像是有人在荒原上迷了路在嚎哭。风能弄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
  “但是你听,”玛丽说,“是在房子里面——在哪个长走廊那一头。”
  就在那一刻,楼下哪里的门一定打开了,因为一道猛烈的穿堂风沿过道而来,她们房间的门被猛地推开。她们两个都跳起来,灯被吹灭了,哭声从远处的走廊横扫过来,听得比任何时候都明白。
  “那儿!”玛丽说,“我告诉过你!是有人在哭——而且不是大人。”
  玛莎跑去关上门,扭转钥匙,但是她关上门之前,她们两人都听到哪里远处过道的门被“砰”的一声撞上,然后一切都安静下来,因为连风声都停了一阵没有“呜啸”。
  “那是风,”玛莎顽固地说,“如果不是风的话,就是小贝蒂。巴特华斯,洗碗的下手仆人。她今天牙疼。”
  但是她的神色里有些担心、别扭的东西,让玛丽小姐盯着她使劲看。她不相信玛莎在说真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日本的黑雾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松本清张是日本当代着名的小说家,一九〇九年生于福冈县小仓市。高小毕业后,曾在电机厂、石版印刷厂做过工,生活艰苦。自一九三八年起,先后在朝日新闻社九州岛分社、西部总社、东京总社任职,同时练习写作。一九五〇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西乡钞票》,借明治初期西乡隆盛领导的西乡军滥发军票造成的混乱状况来影射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钞票贬值的时局。一九五二年,以《〈小仓日记〉传》获芥川奖,从此登上文坛。 [点击阅读]
春潮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欢快的岁月,幸福的时日——恰似春水悠悠,已经一去不留!——引自古老的抒情歌曲夜半一点多钟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发走点燃灯烛的仆人,他便猛然坐到壁炉边的安乐椅里,用双手捂住了脸。他还从未感觉到这样疲乏——肉体的与精神的。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