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命案目睹记 - 第24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似乎把这件事搞得一团糟!谁也不会搞成这个样子。”德摩克-克瑞达克闷闷不乐地说。
  他把长腿伸开,坐在那里,那副样子同忠诚的弗罗伦丝装饰得有些过分的客厅有些不相衬。他感到非常疲惫、烦恼、无精打采。
  玛波小姐用温和的、安慰的语调表示不同意。“不,不,我亲爱的孩子,你的成绩不错嘛。的确,很好的成绩。”
  “我的成绩很好,是吗?我让他们全家都给人毒死了。
  阿佛列-克瑞肯索普死了;现在哈乐德也死了。那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真不明白。”
  “搀毒的药片。”玛波小姐思索着说。
  “是的,实在,聪明透顶!那些药片和他所服用的一丝不差,完全一样。有一个印好的字条,上面有‘坤坡医师嘱寄’的字样。可是,坤坡根本没有定购。那药剂师也毫不知情。不是由那里来的。那盒药片是由洛塞津别庄来的。”
  “你真的知道是由洛塞津别庄来的吗?”
  “是的。我们已经查过。实际上,那盒子就是医师开给爱玛用的镇定剂盒子。”
  “哦,是开给爱玛的……”
  “是的,上面有她的指纹,还有那两个护士的指纹,以及配药的那个药剂师的指纹。自然没有别人的指纹。寄那盒药片的人是很细心的。”
  “那些镇定剂给拿走了,换成别的东西?”
  “是的。那就是药片令人伤脑筋的地方。每一片和另外一片都完全一样。”
  “你说的很对,”玛波小姐表示同意,“我记得很清楚我小的时候那些事。黑色混合剂,和褐色混合剂——那是治咳嗽的混合剂——还有白色混合剂,和某某医师的粉红色混合剂。当时的人不象现在的人一样常常搞不清。你知道吗,在圣玛丽牧场我那个村里,我们仍喜欢那种药。他们需要的始终是瓶装的药粉,不是药片。那些药片是什么?”她问。

  “草鸟头。那是一种平常都用毒药瓶盛着,以百分之一的分量冲淡之后当外用药用。”
  “原来哈乐德是吃了那些药片以后死的。”玛波小姐思索着说。德摩克-克瑞达克发出象哼哼似的声音。
  “你千万别怪我对你发牢骚,”他说,“‘把这些话都和珍阿姨谈谈’——那就是我的感觉。”
  “你真好,真好,”玛波小姐说,“我很感谢。因为你是亨利爵士的教子,我对你的态度和对一般普通的督察是迥然不同的。”
  德摩克-克瑞达克对她咧着嘴笑笑,但是他的笑容瞬息即逝。“但是,事实上,我仍然是把这一切搞得糟透了。”他说,“这里的警察局长到我们刑事部来要求协助破案。结果他们有什么收获?他们的收获只是我这个天字第一号的笨蛋!”
  “不是,不是。”玛波小姐说。
  “是的,是的。我不知道是谁毒死阿佛列。我不知道是谁毒死哈乐德,到末了,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原来那个遇害的女人是谁。本来,这个玛婷的线索似乎是一个非常有把握的推断。整个案情似乎都能吻合。可是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真正的玛婷露面了,原来是罗拔特-斯妥达-威斯特男爵的夫人——实在是非常不可能的事。那么,现在,那仓库里发现的女尸是谁呢?天晓得!起初我根据她可能是安娜-斯绰文斯卡的构想尽一切力量调查,后来发现到她与这件事没关系。”
  他的话给玛波发出的一声特别有意义的咳嗽声打断了。
  “可是,她真的没关系吗?”
  克瑞达克目不转睛地瞧着她。“唔,那个由牙买加寄来的明信片。”
  “是的,”玛波小姐说,“但是,那实在不是证据,对不对?我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把一张明信片由任何地方寄出。我记得布若瑞太太突然精神崩溃,情况非常严重。最后他们说她应该到一个精神病院观察一段时期。她很担心,怕子女知道这回事,所以,她就写了大约十四张明信片,并且安排好,分别由外国不同的地方寄出。上面说‘妈妈正在外国度假’。”她瞧瞧德摩克-克瑞达克,接着说,“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是的,当然。”克瑞达克说,同时目不转睛地瞧着她。
  “我们自然早该查查那张看起来和那个玛婷的线索很符合的明信片是否确实。”
  “很方便。”玛波小姐低声地说。
  “那明信片是符合的。”克瑞达克说。我们毕竟还有爱玛收到的署名玛婷-克瑞肯索普的信。那不是斯妥达-威斯特男爵夫人寄来的。但是,总是有人寄来的。必定是一个准备冒充玛婷的人。她以玛婷的身分出现,就可能从中赚一笔钱。这一点,你是不能否认的。”
  “是的,是的。”
  “于是,又发现爱玛写给她那封信封,上面有她伦敦的住址。那是在洛塞津别庄找到的;这就表示她实际上到过那里。”
  “但是,那遇害的女人并没有到过那里。”玛波小姐指出,“不是你所说的那个意思,她只是在死后才到洛塞津别庄来。那是给人由火车上推下来,掉到铁路路堤上的。”
  “啊——是的。”
  “那信封实在可以证明的就是那个凶手曾经到过那里,他大概由她身上取出那个信封,以及其他的证明文件和零碎的东西,也许由于一时弄错了,将那信封丢到地下——或者是——我现在纳闷,是弄错了吗?培根督察,还有你的部下,已经很彻底地搜查过那个地方,是不是?可是他们却没有发现。到后来,才在锅炉里出现。”
  “那是可以了解的,”克瑞达克说,“那个园丁老头儿看到地上让风吹来吹去的什么东西都会用叉子检起来,然后扔到锅炉里。”
  “那是那两个孩子很容易发现的地方。”玛波小姐思索着说。

  “你以为那是有意让他们发现的吗?”
  “唔,我只是有些纳闷。要知道那两个孩子下一次到什么地方去找,或者,甚至于建议他们到那里去找,那毕竟是相当容易的事……是的,我的确有些纳闷。这样就会使你不再想到关于安娜-斯绰文斯基的事了,是不是?”
  克瑞达克说,“那么,你一直都在想,实在可能是她吗?”
  “我想,你们开始调查关于她的情形时,有的人也许感到惊慌。如此而已,我以为有人不希望有人调查这件事。”
  “现在让我们继续把握住这个基本事实:有人要冒充玛婷。”克瑞达克说,“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她没有冒充,为什么?”
  “那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玛波小姐说。
  “有人拍了一个电报说玛婷要回法国去,然后安排和那女人一同旅行,在途中把她害死。到现在为止,你不是也这样想吗?”
  “不完全这样想,”玛波小姐说,“其实,我想你对这件事看得不够简单。”
  “简单?”克瑞达克叫了出来,“你把事情说得叫人莫名其妙。”他抱怨。
  玛波小姐很难过地说她不会做那样的事。
  “好啦,告诉我,”克瑞达克说,“你以为,你知道,或是不知道那遇害的女人是谁?”
  玛波小姐叹了一口气。“这很难。”她说,“我是说,很难说得得当,我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同时,我可以相当肯定,她‘曾经是’谁。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克瑞达克两手向上一摊。“明白你的意思吗?我一点儿也不明白。”他向窗外瞧瞧。“你的露西-爱斯伯罗来看你了。”他说,“啊,我要走了,今天下午我非常缺乏自尊心,情绪很低,看到那样光芒四射、精明能干的成功人物,我受不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