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名士风流 - 《名士风流》电子书——第一章(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她轻信地长喘了一口气。亨利猛地抱住了她,嘴巴紧压她的双唇。他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她的身体,为的是尽快完事。在她的体内,他犹如置身于这间红得过分的公寓,赤身通红。波尔开始呻吟起来,像往日一样,低声喊叫着。可是在过去,亨利的爱是她的保护神,她的喊叫、呻吟、欢笑和吻咬是神圣的祭品。可今天,他睡在一位误入歧途的女人身上,这女人说着婬|秽的语言,那爪子抓得让人难受。他厌恶她,也厌恶自己。她仰着脑袋,紧闭着眼睛,裸露着牙齿,奉献得如此彻底,痴迷得如此可怕。亨利恨不得打她几记耳光,让她清醒过来,对她说:“是你,是我,我们在同房,仅此而已。”他感到自己在强行糟踏一具僵尸或一位疯女,可却怎么都无法摆脱自己的性欲。当他最终又放任地扑倒在波尔身上时,他听到了一声胜利的呻吟。波尔低声问道:
  “你幸福吗?”
  “当然。”
  “我是多么幸福。”波尔说道,两只明亮的眸子凝视着亨利,眼睛里闪烁着泪花。亨利把这只亮得令人难以忍受的脸蛋依在自己的肩头。“巴旦杏树又将花满枝头……”他闭着双眼道,“桔子树上一定会结出果子。”
  不,我不会在今天就看到自己的末日。无论今天还是别的日子,永远不会。别人会看到我的死,但我自己却永远见不到死的一天。
  我又闭起双眼,可却难以重新入睡。死神怎么又穿越了我的梦境?死神在游荡,我感到它在徘徊。为什么?
  我并不是永远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会死去。孩提时代,我信仰上帝。一件洁白的裙服和两只熠熠闪光的翅膀在天堂的更衣室里等待着我:我希冀穿透乌云。我躺在绒被上,合抱着双手,任凭自己沉醉在天堂的极乐之中。有时,我在睡梦中自言自语:“我已经死了。”但是,我那警觉的声音确保我永恒。死亡的沉寂,我恐怖地发现了它。一只美人鱼在海边渐渐死去,她为了一位年轻男子的爱而放弃了自己不朽的灵魂,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只留下几抹白色的浪花。为了让自己心静,我常在心底默默地说:“这是个传说。”
  这并非是个传说。美人鱼就是我。上帝变成了冥冥的苍穹深处的一个抽象概念。一天晚上,我把它彻底抹去了。我从未为抛弃上帝而遗憾,因为是它窃走了我的乐土。可是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一旦我抛弃了上帝,我便判了自己死刑。当时,我才十五岁,在空荡荡的套间里,呼天喊地。后来我恢复了理智,扪心自问:“别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将怎样生活?难道我要带着这般恐惧去生活?”
  打从我爱上了罗贝尔之时起,我便再也不感到恐惧,对任何东西都毫不惧怕。只要我呼唤一下他的名字,我便平安无事。他就在毗连的房间里工作;我可以起床,去开门……可是,我仍然躺在床上。我不敢肯定他会听不见那细微的咬噬的声响。大地在我们脚下断裂;苍天在我们头上张开一道深深的裂缝,我再也不知道我们是何许人,等待着我们的会是什么命运。
  我蓦地惊跳起来,睁开眼睛:怎么能假设罗贝尔面临危险呢?这怎能容忍?他没有跟我说过任何真正令人焦虑的事,也没跟我说过什么新鲜事。我浑身疲惫不堪,我酒喝过量了,原来只是凌晨4点发作的一场小小的谵妄。但是,谁能决定何时神志最为清醒?难道不正是在我自感仍然安然无恙之时,我又说了谵语?我是否真的相信安然无恙?
  我难以回首往事,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向来不十分留意。惟有事件本身清清楚楚:逃难、回归、警报、炸弹、长队、开会、《希望报》的创刊号,一切都历历在目。在波尔的寓所里,一支棕色的蜡烛喷吐着尚未燃尽的火焰,我们用两只罐头盒制作了一只小炉,用纸烧火,烟熏得我们眼睛像针扎了一样。外面,是一滩滩鲜血,枪弹呼啸,炮声隆隆,坦克轰鸣。然而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间笼罩着同样的死寂,经受着同样的饥饿,珍藏着同样的希望。每日清晨,我们被同一个问题所催醒:X字旗是否仍在参议院上方飘扬?当我们在蒙巴纳斯十字街头围着节日的篝火欢腾雀跃时,我们心中荡漾的是同样的节日的喜悦。接着,秋去冬来,我们在圣诞树闪烁的光芒之中终于忘却了我们已经死亡,我察觉到我们重又开始存在,各自为着自己而存在。“你觉得过去的还会重现吗?”波尔问道。亨利对我说:“我渴望写一部欢快的小说。”他们终于可以重新高声畅谈,发表作品,终于又可以商讨问题,建立组织,筹划行动。正是因为这一切,他们一个个才喜气洋洋。我不该选择这样的时刻自我折磨。今夜是节日,是第一个和平的圣诞节,也是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最后一个圣诞节,迪埃戈无缘欢度。我们尽情欢跳,我们围着闪烁的希望之光的圣诞树热烈拥抱,可已不在世间的人是何其多呀,啊!何其多!谁也没有得到他们的临终嘱托,谁也不知他们葬身何处;空间把他们彻底吞没了。解放后的第三天,热纳维埃夫收到了一口棺材:确实是这一口吗?雅克的尸体没有找到。一位战友说他曾把一些笔记本埋到了一棵树下。什么笔记本?哪一棵树?索妮亚曾通过别人要一件羊皮套衫和几双丝袜,后来她再也没有索要过任何东西。拉舍尔和美貌非凡的罗莎的尸骨葬在何处?过去,朗贝尔在自己的怀里曾多少次搂抱着罗莎柔美的身子;如今紧搂着纳迪娜,纳迪娜笑得是多么开心。想当初,迪埃戈过去紧紧抱着她的时候,她也是这样喜笑颜开。我凝望着镜面深处的那条枞树小径,心中默默地在想:这些蜡烛、枸骨叶冬青和槲寄生,他们看不到了,这儿给予我的一切,全是我从他们那儿夺来的。“有人把他们打死了。”第一个死的是谁?是他父亲还是他?死亡没有列入他的计划:他当时是否知道自己就要死亡?他曾奋力抗争还是安于天命?怎能知道呢?既然他已经身亡,知道又有何用?

  既没有留下生日纪念,也没有留下墓穴碑文。正是为了这一点,我才摸索着穿越他所热爱的这一喧闹的生活,仍然寻觅着他。我把手伸向灯泡,可又垂了下来。我的写字台里有一张迪埃戈的照片,可即使看上几个时辰又有何用?乱如荆棘的头发下那张有血有肉的脸,我再也看不到了;那张脸上,一切都大得不成比例: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他坐在办公桌前,亨利问道:“万一纳粹胜利,您干什么去?”他回答道:“纳粹胜利没有列入我的计划。”他的计划,是娶纳迪娜为妻,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本来他是有可能成功的,早在十六岁时,他就已善于把词语变成钱币,也许他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成功,需要五年或者四年。他活得是那么仓促。我们常常紧挨着围坐在取暖电炉旁,我高兴地望着他贪婪地阅读黑格尔或康德的著作。他飞快地翻动著书页,仿佛在浏览一部侦探小说,可实际上他都读懂了。惟独他的梦想总是姗姗来迟。
  他的所有时光几乎都在我们家度过。他父亲是位西班牙籍的犹太人,他一心就想着做生意赚大钱,他自称受到西班牙领事馆的保护。迪埃戈责备他父亲生活奢侈,找了一位肥肥胖胖的金发女郎做情妇。我们生活清苦,这正合他的心意。后来,他到了崇拜他人的年龄,对罗贝尔充满敬意:一天,他带着自己的诗作来找罗贝尔,我们就是这样与他结识的。他与纳迪娜相遇后,一见钟情,马上把他的爱奉献给了她。这是他的初次恋爱,也是惟一的一次恋爱。纳迪娜为感到自己不可缺少而无比激动。她把迪埃戈安顿到家里。迪埃戈对我也很喜欢,尽管觉得我过分理智了些。晚上,纳迪娜总是要我陪伴着,他和往常一样,躺在她的身旁,常问我:“还有我呢,您不吻吻我?”我便吻吻他。那一年,我女儿和我,我们亲亲热热。我感谢她能够保持真挚的爱情,而她也感激我没有违背她的心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她当时虽然年仅十七岁,可罗贝尔和我都认为,就获取幸福而言,任何时候都不嫌早。
  他们充满激|情,善于幸福地生活。在他们身边,我重又获得了青春。“来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吧,来,今晚是节日。”他俩一人拉着我的一只胳膊,对我说。那一天,迪埃戈偷了他父亲一块金币,他更爱自己动手去拿,而不愿接受施舍,像他这般年纪的人就是这种脾气。他轻而易举地把金币换成钞票,与纳迪娜在登月舱高低起伏的滑车道上度过了整整一个下午。晚上,当我在街上与他俩相遇时,他们正在大口咬着从面包商后屋买来的一只大的出奇的奶油水果馅饼。这是他们用来开胃的惯用手法。罗贝尔在电话中受到了邀请,可他不同意放下手中的工作;于是,由我陪着他俩。他们俩脸上沾满了果酱,双手被集市上的灰尘染得黑乎乎的,但在他们的眼睛里分明流露出那种做了错事还洋洋自得的傲慢神气。饭店侍应部领班准以为他俩来这里是要迫不及待地把来路不明的钱财挥霍一空。他给我们指了一张尽头的餐桌,冷若冰霜但却不失礼貌地问道:“先生没有上装吗?”纳迪娜把自己的上装搭在迪埃戈那件布满窟窿的旧粗毛线衫上,露出了皱皱巴巴又肮肮脏脏的紧身上衣。不过,还是有人服侍我们。他俩先要了冰激凌、沙丁鱼,继而又点了牛排、油炸土豆、牡蛎,最后又要上冰激凌。“不管怎样,反正到了胃里全部混在一起了。”他们整个嘴巴一边往食油和奶油里乱舔,一边向我解释说。他们填饱肚子是多么快乐!尽管我到处想方设法,但我们多多少少总是挨饿。“吃吧,您吃吧。”他们不由分说地让我吃。最后,他们拿了几块肉糜,放在口袋里带给罗贝尔。
  就在此后不久,一天清晨,德国人拉响了塞拉先生的门铃,西班牙领事换了,可他毫无耳闻。迪埃戈那天夜里恰好在他父亲家睡觉。那位金发女郎没有受到打扰。“请转告纳迪娜,不要为我担惊受怕。”迪埃戈说,“我会回来的,因为我一心要回来。”这就是从他那儿得到的最后几句话。他平时是多么喜爱说话,可他所说过的其他一切话语永远被吞没了。
  时值阳春季节,天空蔚蓝,桃树披满了玫瑰色的花朵。纳迪娜和我骑着自行车在百花争艳的小花园中穿行,我们的心头充满了欢乐,仿佛是在欢度和平时期的周末。然而,德郎西监狱的摩天大楼无情地戳破了这迷人的假象。那位金发女郎给一个名叫菲利克斯的德国人送了三百法郎①,此人不时给我们一点有关犯人的消息,并答应帮他们父子越狱。有两次,我们透过望远镜瞥见了迪埃戈扒在遥远的窗台上,他那宛如羊毛似的卷发被剃得一干二净,向我们微笑的不再完全是他,他那被毁坏的形象在尘世之外游荡。
  ①旧法朗,100旧法郎为1新法郎。
  5月的一天下午,我们发现大军营里空荡荡的,一些草垫子晒在窗台上,窗户大敞,牢房空无一人。在我们存放自行车的那家咖啡馆里,有人告诉我们夜里有三列火车离开了车站。我们紧挨着架着铁丝网的高墙,站立着窥望了许久。蓦地,我们看清了在遥远的高处两个孤独的身影朝我们俯着身子,年轻的那一位胜利地挥舞着贝雷帽。菲利克斯没有撒谎,迪埃戈没有被火车带走。我们高兴得透不过气来,骑车向巴黎城区奔去。

  “他们关在一个美国俘虏营里。”金发女郎对我们说,“他们过得很好,天天晒太阳。”可是,她没有见到他们的面,我们给他们寄了粗毛线衫、巧克力,他们通过菲利克斯传话,向我们致谢。然而,我们却再也没有收到他们一封亲笔信。纳迪娜要求得到信物:迪埃戈的戒指和一绺头发,可他们恰好换了俘虏营,关押在远离巴黎的某个地方。渐渐地,再也说不清他们身处何地,他们杳无音信,踪影全无。无影无踪与不复存在之间没有多大差别。当菲利克斯最后心情忧郁地告诉我们“他们早就被枪毙了”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了。
  纳迪娜接连几夜乱喊乱叫。我从夜晚到清晨,整夜整夜地把她抱在怀里。后来,她渐渐恢复了睡眠。开始时,迪埃戈常在黑夜里进入她的梦境,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不久以后,连幽灵也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了。她这样做自有道理,我不能责备她。守着一具尸体又有何用?我知道,有人用尸首来制造旗帜、盾牌、qiang支,用来制造勋章、喇叭,乃至居室的装饰,可还是让他们的尸骨安息为好。无论成了丰碑还是成了宇宙间的尘埃,他们总归是我们的兄弟。可是,我们别无选择:他们为何离开了我们?但愿他们也让我们安宁。把他们忘了吧。让我们生活在一起吧。我们的生活中要做的已经够多了。死者既然死了,对他们来说,一切再也不成问题,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节日的夜晚过后,我们还要醒来,我们怎样生活下去呀?
  纳迪娜与朗贝尔在欢笑,唱片在转动,地板在我们脚下颤抖,蓝色的火花在摇曳。我凝视着直躺在一块地毯上的塞泽纳克:他十有八九在梦中回想他当初斜挎步枪、漫步巴黎的辉煌时光。我望着被德国人判了极刑,在最后时刻与一个德国俘虏交换幸免于难的塞尚尔,望着未婚妻被他不义的父亲告发了的朗贝尔,望着亲手宰了十二个保安队员①的樊尚。他们将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如此短暂的过去,如何面对残缺的未来?我能有什么法子助他们一臂之力?助人是我的份内事。我有办法把他们安顿在长沙发上睡下,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梦,可我再也不能让罗莎复活,再也不能使那十二个被樊尚结果了性命的保安队员复活。即使我能成功,使他们淡忘自己的过去,可我能向他们展现怎样的未来?我能消除恐惧、打消梦想、克制欲望、想方设法适应一切,可我能让我们适应什么样的景况呢?我发现在我的周围,再也没有任何可以依凭的东西了。
  ①保安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奸组织。
  确实,我酒喝得太多了,开天辟地的不是我,谁也不会找我清账。可我为什么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人着想?我自己照顾一下自己不也很好吗?我让脸颊紧贴着枕头。我是在这里,确实是我自己:令人忧虑的是,我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想的东西。噢!若有人问我是何许人,我可以出示身份证。为了成为精神分析医生,我不得不先任人分析一番。他们发现我身上具有相当突出的俄狄浦斯②情结:我与一位比我年长二十岁的男人结婚,对我母亲存在明显的挑衅性,几次同性恋的倾向性行为得以妥善了结,这一切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我感谢天主教的教育赋予了我极为强烈的超我意识;这正是我奉行清教主义③、自爱不足的原因所在。我对女儿的情感的双重性源于我对母亲的挑衅和对我自己的无动于衷。我的病例再普通不过了,完全属于既定的范围。在天主教徒的眼中,我的情况也极为平常,一旦发现了肉欲的诱惑,我便不再信仰上帝。我与一位无宗教信仰的人结了婚,这最终使我彻底失落了。从社会观点看,罗贝尔和我属于左派知识分子。所有这一切并非纯属无稽之谈。我就这样被明确地划分了类别,并接受了分类,尽力去适应我的丈夫、我的职业,适应生生死死,适应大千世界及其可怖的一切。这就是我,差不多就是我,亦即谁也不是。
  ②俄狄浦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达的儿子,杀父娶母。俄狄浦斯情结引申指恋母或恋父情结。
  ③清教主义(Puritanisme):基督教新教的一派,在宗教或道德上极端拘谨,严格奉行十戒。
  一个人做到谁也不是,这说到底是一种特殊的恩赐。我望着这些有名有姓的人在寓所里来回走动,心里并不羡慕他们。罗贝尔嘛,当然,他生来命运不凡。可其他几位,他们岂有那份胆量?他们怎敢自命不凡或冒冒失失地把自己当作食粮去喂养一群陌生人?他们的姓名被千万张嘴巴所玷污,好奇的人们钩去了他们的思想、心脏和生命:倘若我也落得这个地步,被那些捡破烂的人们贪婪地钩耙,那我最终免不了会把自己视作一堆垃圾。我为自己谁也不是而感到庆幸。
  我走到了波尔身旁,战争丝毫没有削减她那挑衅性的优雅风姿。她身着一件长长的紫罗兰发光丝裙,双耳挂着紫晶饰环。

  “你今天晚上真漂亮。”我说。
  她朝几面大镜子中的一面瞥了一眼。
  “对,我漂亮。”她凄楚地说。
  她是漂亮,可她的两只眼睛下方,几道重重的黑晕和她服饰的色彩一样深。实际上,她十分清楚亨利本来是可以携她同往葡萄牙的,她了解的事情比她嘴里说的要多。
  “你该高高兴兴才是,圣诞节前夜,你操办得多么出色。”
  “亨利那么喜爱热热闹闹过节。”波尔说道,她戴着紫晶戒指的两只手在机械地捋着那闪光变幻的裙服丝料。
  “你不给我们唱点什么?听你唱歌,让我多高兴。”
  “唱歌?”她惊诧地问。
  “对,唱歌,”我笑着说,“你忘了你过去常唱歌。”
  “过去,那多遥远。”她说。
  “现在再不唱了,可现在又和过去一样了。”
  “你这么认为?”波尔的目光直刺我的眼睛深处,仿佛穿透了我的脸庞,在向一只玻璃球发问,“你认为过去可以重现?”
  我知道她期待我作出何种回答,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可不是个预言家。”
  “无论如何得让罗贝尔给我解释清楚,时间是什么。”她若有所思地说。
  爱情也许并不是永恒的,在她接受这一道理之前,她差不多已经准备否认空间与时间的存在了。我为她感到恐惧,这四年里,她终于明白了亨利给予她的只不过是一种厌倦的情爱。可解放以后,我真不知道在她的心间又唤起了怎样的疯狂的希望。
  “你还记得《这位才智横溢的黑人》那支歌吗?我是多么喜欢,你不愿意为我们唱唱?”
  她朝钢琴走去,掀开琴盖。她的嗓子有点哑,可还是那样动人心弦。我对亨利说道:“她应该重返歌坛。”他好像感到诧异。当掌声消失后,他走到了纳迪娜身边,两个人翩翩起舞。我真不喜欢纳迪娜看他的那副神态。对她也一样,我毫无办法救助她。我把我惟一的一件像样的衣裙送给了她,把我最漂亮的项链借给了她;我能做的全都做了。虽然我可以探察她的梦幻,可无济于事。她所需要的是朗贝尔时刻准备献给她的爱。可怎么阻止她糟踏这份爱呢?她一直站在小楼梯上,面色苍白地注视着我们大家。可当朗贝尔步入寓所时,她一步几级地跨下了楼梯,一动不动地站在最后一级,像凝固了一般,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感到尴尬。朗贝尔向她走去,神情严肃地对她微微一笑:
  “你来了,我多么幸福!”
  她用生硬的语调说道:
  “我是来看你的。”
  这天晚上,他身着雅致的灰色西装,实在英俊。他的穿着总像个四十开外的中年人,追求朴素的美。他举止彬彬有礼,嗓音平稳而且准确,不轻易露出笑容,可他目光的慌乱和嘴唇的温柔无不显出他的青春活力。纳迪娜从他严肃的神情中得到满足,见他表现胆怯而感到心安。她献殷勤地打量着他,显得有点幼稚可笑:
  “你玩得开心吗?听说阿尔萨斯的风光是那么秀丽!”
  “你知道,一旦风景区被军事占领,就变得一片凄凉了。”
  他们坐在楼梯的台阶上,长时间地交谈,然后又跳舞、欢笑,后来为了换换口味,两人可能又吵了一架;和纳迪娜在一起,总是以吵闹而告终。此时,朗贝尔独自坐在火炉旁,满脸不高兴。眼下根本不可能到房子的两头去把他俩扯到一起,让他们携起手来,重归于好。
  我走到食品橱前,喝了一杯白兰地。我的目光顺着自己的黑裙往下移动,停留在自己的大腿上;会想到自己长着一条大腿,真滑稽可笑,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条腿,连我自己也没有。色如焦黄的面包似的丝裙下,这条腿细长有力,与别的腿没有什么两样,它总有一天也会被彻底埋葬,仿佛从未曾存在过:这显得多么不公平。我正沉醉在对这条细腿的欣赏之中,这时,斯克利亚西纳向我走了过来:
  “看您样子好像玩得不怎么开心嘛!”
  “尽我努力吧。”
  “年轻人太多了。年轻人呀,从来就不开心。作家也太多了。”他一抬下巴,指了指勒诺瓦·佩勒迪埃和康热,“他们都在写作,对吗?”
  “都在写。”
  “您,您不写?”
  我笑着回答说:“噢,上帝,不!”
  他粗鲁的言谈举止惹我喜欢。从前,我跟众人一样,拜读了他名噪一时的作品《红色的天堂》,尤其使我激动的是他那部有关纳粹奥地利的大作;充满激|情的见证,远胜一般的通讯报道。逃离苏联之后,他又逃出了奥地利,取得了法国国籍,可这整整四年里,他一直呆在美国,今年秋天,这是我们第一次与他见面。他很快用“你”称呼罗贝尔和亨利,可似乎从未注意到我的存在。他从我身上移开了目光,说道:“我常想,他们将会怎么样?”
  “谁?”
  “一般来说指法国人,可尤其是这批人。”
  这次,轮到我细细打量他了:三角脸,高颧颊,锐利而又严厉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像女人的一般。这不是一张法国人的面孔。苏联对他来说是个敌国,而美国,他又不喜欢;天底下没有一处使他感到是自己的家。
  “我是乘一艘英国船从纽约来的。”他挂着一丝微笑说道,“轮船服务员有一天对我说:‘可怜的法国人,他们连仗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不知道。’我觉得这话对整个局势概括得比较精辟。”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杀人不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英格兰!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又回到英格兰了!他会喜欢这儿吗?路克-菲仕威廉由踏板跨上码头的那一刻,这么自问着。在海关等候入境的时候,“这个问题躲在他脑子后面,可是当他终于坐上列车时,又忽然跑了出来。他现在已经光荣地领了退休金退休,又有一点自己的积蓄,可以说是个既有钱又有闲的绅士,风风光光地回到英格兰老家。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呢?路克-菲仕威廉把眼光从列车窗外的风景转回手上刚买的几份报纸上。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权力意志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借助这个综合体,人成了地球的主人。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