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魔都 - 第10回 仙台平和服裤裙 真名古招呼冷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可以将南品海(品川 外海)尽收眼底的八山髙台上,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宅邸。在装饰着古式圆形年糕的传统日式建筑大玄关前出现的,是穿着黑色纺绸和服、并把仙台平和服裤裙高髙 折起,五十二三岁,笑容满面、一脸福态的男人。他那像搽了胭脂般的红润的脸,并不是因为屠苏酒的关系,而是因为平日的营养太好。
  这号人物就是新兴联合企业界名人,是近代日本产业的潜在大势力、林兴业的领袖林谨直。他通过趴在地上、梳着发髻的妇女们,正打算走下磨得闪闪发亮的桧木铺板时,一个书生跑过来报告说:“道灌山前田组的头目有紧急电话。”
  林快步走回电话室,拿起话筒,“嗯”、”嗯”着直点头,不久,声音转为不安:“什么,日兴的鹤见组,在内山下町闹事!该不会……对对,如果是这样,我可不能放着不管。好的,我马上过去。”
  挂完电话,他慌慌张张地跑下大门铺板,坐进停在上下车处等候的越野车:“喂,去内山下町,快点快点。”他气得直跺脚。
  日本新兴联合企业的双璧,一家是熊本深山里,从只有八百瓦特的电气公司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子公司二十七间,实际资本额三亿元,人称“北满事业王”的小口 翼,所经营的“日兴联合企业”;另一家,则是从房总半岛渔村,利用渔业废弃物,自小小的碘公司起家,发展至足以与瑞典火柴王克罗伊盖尔的火柴联合企业抗 衡,以林兴业为主力,集结直、旁系公司共二十四间、名义资本两亿两千万而成的大企业,也就是林谨直的“林兴业”。
  两者都是以国防产业为目标 的大联合企业,其资源则是在法属印度支那开发,前年冬天开始以安南为舞台,正式交锋。不过小口看得太远,跟亲法派的皇甥李光明缔结,因此,他们晚了已经找 上宗皇帝当顾问、林的日安矿业一步,被林抢先拿下采矿面积六十万坪、年产量五万公斤的优良铁铝氧石(铝的原矿)的釆矿权。他刚才就在想:小口的日兴不可能 就这样闭上嘴。
  果不其然,最近有一些谣言传入林耳中,说是日兴正在背后教唆,拥立李光明的一派,暗中策划着什么事情。在这不安稳的时候,安 南国皇帝又只身访日,对林而言,实在是大大的恐慌啊。自从他上个月二十四日,在帝国饭店大厅,偶然发现皇帝以来,一颗心就放不下来,只怕皇帝会有个万一闪 失。
  然而,今早五点半,外务次长在电话里告诉他,皇帝身边发生了一些麻烦事件。这下子他更是大吃一惊,立刻打电话给警察局长,最后才知道,所谓的“事件”,是皇帝酒后,把爱妾松谷鹤子从窗户丢下杀害,一度被拘留在溜池警察局,不过八点半时,已经平安回到帝国饭店了。

  这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他正在寻思不知道政府会对此如何处置之时,又来了一通电话,听说这件事情的处理方针决定视为内部机密,又说已经采取如此这般的 方法之后,安南国皇帝才总算放下心来,正打算要到帝国饭店去请安,心里盘算着,等一下要从“看到贵体安康,实在是可喜可贺”之类的场面话开始,他才刚走到 玄关,就接到方才的电话。
  也许有人知道,前田组、鹤见组是关东土木俱乐部的两大横纲。前者在日暮里有栋主宅邸,所以人称道灌山;后者则因为 在横滨设置据点,被称为野毛山,两者都拥有数千名写下宣誓书,表示愿意随时奉献自己生命、血气方刚的手下,是互不相让的两大势力。前田组属于林兴业,鹤见 组则是日兴旗下,由道灌山的电话,得知这个鹤见组正在帝国附近的内山下町闹事,林心里又笼上不安,这也难怪他慌张地驱车前往了。
  当林谨直的越野车来到日比谷公园附近时,从公园的方向,传来惊人的喧哗声。一看,戴着安全帽的警察,不断地从停在西门前的卡车上跳下来,一边把群众推回去,一边往公园里走进去。
  林谨直把车子停在一丁目的转角,从窗户里伸出头,看着这个骚动。发现他而跑过来的,是道灌山的养子——驹形传次。俊俏的晨礼服配上圆顶礼帽,严肃的一字 眉和刚剃过的下巴,是个青涩俏皮的小伙子。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恭候您的大驾……就像您看到的,现在是一片混乱。”
  “到底是怎样的骚动?”
  “那真是件奇异的事情呢……好像是为了喷泉铜鹤叫或不叫而纠缠不清。”
  林急躁了:“不是问这个。是野毛山到底来闹什么场?”
  “是,那个……”
  说着,他又把先前野毛山一派、握有武州小金井一带地盘、人称“安龟”的安井龟二郎,带了大约十个年轻人,乔装得简直就像大伦会的好汉一样,来袭击幸田的 事情讲述一遍:“虽然他们都是一丘之貉,不过为什么选在今天做这些奇怪的事呢,真令人纳闷。或许你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不过,这里离饭店很近,所以我想, 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关联,才打电话跟我老爸报告。嗯,事情就是这样而已,不过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真名古先生亲自到场了。看他一直没有离开在水池边盯着,更 让人觉得,一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说着,他四处张望了一下突然降低音量:“哦哦,请看那边。他现在站在那里。”
  林看向他指的地方。真名古在对面电线杆的阴影下,双手交叉,宁静地伫立着,以依旧让人毛骨悚然的阴郁眼神,斜睨着被警察队员们追捕拥出门外的群众。

  此时一头蓬乱,被推出来的两位姑娘,正走到人行道边时,较为娇小美丽的那位,被路树的根绊到脚,突然跌倒在地上。而同行的熊女在惊讶之余,连要拉她一把 的时间都没有,从后头拥出来为数惊人的人潮,便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那姑娘被压在下面,一下子就看不见了。这时真名古像只大乌鸦过境般地冲了过来,把压在 上面的人,又是推开又是拨开,捉住那姑娘的腰带之后,使尽全力把她拉到车道上来。
  那姑娘面无血色地在马路上坐了一会,幸好没受什么伤,不久,她慢慢站了起来,跟同来的姑娘一起向他道了谢。真名古像是嫌麻烦似的,皱着眉冷淡地点点头,便突然离开那里,往帝国饭店走去了。
  林看到这个,慌张地叫了出声:“哦哦,课长要去饭店了。在课长见到皇帝之前,不先跟他讨论一下不行啊。喂,传次,我去绊住课长,你快去打探一下,鹤见组的人到底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在这里打架,尽可能地详细调查!”
  他才刚说完,传次又突然大叫:“哎呀哎呀,请快看啊。酒月跟幸田被刑警追着跑呢。”
  总是人声鼎沸的帝国饭店大厅,在这元旦早晨,却连个人影也没有,非常安静。林把真名古带到大谷石柱阴影下徼暗的椅子上:“不好意思,这么忙还叫住你,有点,那个……”
  真名古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注视着林的脸。林一脸慌张:“对了,刚刚日比谷公园的骚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听说,是关于什么铜鹤叫不叫的愚蠢事件呢。”
  真名古跟往常一样沉声说道:“那是犯罪。”
  林笑了:“只要进了你的眼睛,都会被看成犯罪。”
  “没错,你们所看不到的细微的犯罪,在我眼前,都是清清楚楚的。你有事情想跟我说,就是这件事吗?”
  林用手掌摸着自己红润的脸颊:“真名古先生,你现在是要去见皇帝吧。我叫住你,是因为在那之前,有事想跟你商量。”说着,他突然降低音量,“可以让‘有明庄’的人回去了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
  林一脸不悦:“今早五点,外务大臣跟局长、还有警视总监,到内务大臣官邸,四个人集思广益之后决定,在事情处理好之前,不让‘有明庄’的住户六人回家,并把他们从酒馆带回明石警察局留置,我已经从局长那里听说这件事,你就用不着对我这种态度啦。”
  这件事真名古第一次听到,然后一瞬间,他突然领悟了所有事情;如果自己要本着侦察官的良心行事,就必须不理会政府,下定决心与其对抗。
  真名古保持冷静的脸孔:“我不知道这件事……那你要跟我商量的事呢?我现在很忙,请你说重点。”

  “我想,如果确定松谷鹤子事件为自杀的话,就不须再以形式上的侦讯,劳烦皇帝了。对皇帝而言,这件事情就像是遇上灾难一样啊。”
  “林先生,你不用再说了。这么说虽然有些失礼,但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也就是叫我不要去见皇帝,做一些多余的事吧,否则,如果不小心说漏了嘴,那可就糟了。”
  “说白一点,是这样没错。”
  “为了慎重起见,我先告诉你:今天早上,‘有明庄’的住户被拘留,不关我的事。我也是现在才从你这里,听到这件事情的……你不用那么吃惊……总而言之, 这件事情,不管是谁怎么说,都已经是自杀了。既然局长跟警视总监都已经遵照政府方针,把整个情况都打点好了,以我的力量,要拿到其他的证据,还是很困难 的。就算我现在到‘有明庄’那里去,唯一的证人——管理员马婆,也只是按指示作证,现场大概也已经没有留下什么线索了。”
  “既然都决定了, 就没必要特地再跑一趟‘有明庄’了。”真名古冷淡地打断他,“你别多管闲事,我是在警视厅执勤的官吏,会按照官吏服务规章,听令行事。我收到的命令是,去 ‘有明庄’见管理员马婆,找出这个事件是自杀的证据。我当然会依令行事……不过,除此之外的调查,那就是我的自由了。依令行事的调査结束后,我会以搜査课 长的身份,开始不受训令牵制的严密调查。当然,我也会侦讯皇帝,依我的职责,这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我会遵循我的良心行事。像你这种秃头,再怎么饶舌, 都没有用的。请不要错看我。如果你以为,侦查的警察们,都是那种可以任你摆布、没有节操的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跟你的对话就到此为止。”
  说完,真名古便站了起来。
  林也跟着离开椅子,以一种强制的声音说道:“喂,真名古,你不要像个小孩似的。这不是你一介侦查官吏的洁癖或自尊心的问题,而是牵扯日本政府的权威与体 面的重大事件。听说你素以刚正不阿闻名,但政府的方针,可不能因为你的偏执而改变……你就别光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了,请体谅一下吧。”
  真名古仿佛没有听到,以一脸阴郁的神色,静静地把手套进外套里,走向入口。林突然笑了开来,急忙追上真名古:“好了好了,真名古……”
  他抓住真名古的袖子。真名古不发一语,态度冷淡地甩开袖子,往柜台走去,在那里,他借了写信用的日本纸跟砚台盒,态度悠闲地磨起墨,不久,他拿起毛笔,让笔尖充分蘸满墨汁,用笔画端正的字体写道——
  辞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0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宇宙尽头餐馆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有一种理论宣称,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发现了宇宙存在的原因、宇宙存在的目的,宇宙就会立刻消失,被某种更为怪异、更难以理解的玩意儿取代。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宣称,上述事件已经发生了。迄今为止,故事的发展如下:起初,创造出了宇宙。这激怒了许多人,被普遍视为一种恶劣行径。许多种族相信宇宙是由某种神所创造的。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