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九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九章(3)
  波洛颇有兴趣地问道:“你不喜欢她这种人,对吗?”
  “没错!刚才在这儿的那个女人,在这儿签什么转让证明书,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是成千上万可怜的工人们为着极其微薄的收入,像奴隶一样工作,她才得以穿上美丽的丝袜,过着毫无意义的奢侈生活。有人跟我这么说过,她是英国最有钱的女人之一,她一生中吃喝从不需要动一下手。”
  “谁告诉你说她是英国最有钱的女人之一?”
  弗格森先生用挑衅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一个你不屑跟他讲话的人!一个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而且不为此感到羞耻的人!不是你们这种衣冠楚楚的无用废物。”
  他的目光很不友善地落在波洛的领结和粉色衬衫上。
  “我?我用我的脑子工作,我也不为此感到羞耻。”波洛迎着他的目光说。
  弗格森先生只是轻蔑地哼了一声。
  “都该枪毙,这帮人!”他断然地说。
  “年轻人,”波洛说,“你真是拥护暴力啊!”
  “你能告诉我,没有暴力能成就什么大事?在建设之前一定要先有破坏才行。”
  “当然用暴力要容易得多,又热闹,又有看头。”
  “你是靠哪一行为生的?我敢打赌,你什么也不会,也许你会自称是中产阶级吧。”
  “我不是中产阶级,我属于上流社会。”赫尔克里·波洛有点傲慢地声明。

  “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我是个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神态自若地回答,仿佛宣称“我是个国王”一般。
  “我的天哪!”年轻人似乎大吃一惊,“你是说,那个女人还带着一个愚蠢的侦探同行?难道她像保养皮肤那样担心自己的安危吗?”
  “我跟多伊尔先生和夫人没有任何关系,”波洛生硬地说,“我在休假。”
  “度假——呃?”
  “你呢?你不也在休假吗?”
  “休假!”弗格森先生哼了一声,接着含糊地加了一句,“我在研究社会现象。”
  “很有趣。”波洛低声说道,然后慢慢地往甲板上走。
  史凯勒小姐坐在最好的一个角落里,科妮莉娅跪在她面前,伸着手臂,上面绕着一卷灰色毛线,鲍尔斯小姐直挺挺地坐着,正在看《周末晚报》。
  波洛顺着右舷甲板慢慢走着,当他经过船尾时,几乎撞到一个女子身上,她一脸受惊的表情望着他——这是一张深色的、愉悦的拉丁人面孔。她穿着整洁的黑色衣服,站着和一个身穿制服的高大男子在谈话,从外表看,他是个轮机员。两人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内疚和惊慌。波洛感到奇怪,不知他们在谈些什么。
  他绕过船尾,沿着船的左舷走去。一扇房门打开了,奥特伯恩夫人走了出来,几乎跌倒在他怀里。她穿着一件鲜红的缎子睡衣。

  “真对不起,”她抱歉地说,“亲爱的波洛先生,太对不起你了。你知道,船在摇晃,真的是摇晃的缘故。我向来就没有在颠簸的甲板上走动的本事。要是船能保持不动……”她抓住他的手臂说,“我受不了船的摇晃……在海上我也从来没有真正快活过。我只能一小时又一小时孤孤单单地等待着。我那个没有同情心的女儿,根本不理解为她操心的可怜老母亲……”奥特伯恩夫人哭了起来。“我像奴隶一样为她操劳,自己累得皮包骨——我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献出了一切的一切,却没有人在乎!我要告诉所有的人,现在就告诉他们,她是怎样地不关心我,她是多么冷酷,竟叫我来旅行,闷得我受不了……我现在就去告诉他们。”
  她匆匆地向前走去,波洛很有礼貌地制止了她。
  “夫人,我去请她过来。你最好先回到你的房间去吧!最好是这样。”
  “不,我要告诉所有的人,船上所有的人。”
  “夫人,这太危险了,海浪不太平静,你会跌到海里去的。”
  奥特伯恩夫人疑惑地看着他。
  “会这样吗?真会这样吗?”
  “是的。”

  他的话很有效,奥特伯恩夫人动摇了,摇摇晃晃地又走进了她的房间。
  波洛的鼻孔抽动了一两下,然后点点头,向坐在阿勒顿夫人和蒂姆中间的罗莎莉·奥特伯恩走去。
  “小姐,你的母亲在找你。”
  她本来快活地笑着,这时脸上突然蒙上了一层阴影。她迅速对他投出怀疑的眼神,又急忙沿着甲板离开。
  “我搞不懂这孩子,”阿勒顿夫人说,“她变化无常,今天很友善,过了一天,她又变得十分不懂礼貌。”
  “被宠坏了,脾气也不好。”蒂姆说。
  阿勒顿夫人摇了摇头。
  “不,我认为不是那样,我认为她活得不开心。”
  蒂姆耸了耸肩。
  “哦,好吧,不过我们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烦恼啊!”他的话听起来既生硬又冷淡。
  这时传来了一阵低沉的钟声。
  “开饭了,”阿勒顿夫人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真的饿了。”
  那天晚上,波洛看到阿勒顿夫人坐着与史凯勒小姐交谈。他走过去的时候,阿勒顿夫人眨了眨眼,正在说:“当然,在卡里斯城堡,那个亲爱的公爵——”
  科妮莉娅服侍过玛丽表姐后,也到甲板上来了。她听着贝斯纳医生说话,他正在冗长枯燥地介绍导游手册上有关埃及的概况。科妮莉娅全神贯注地听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异恋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号。在仙台市的某个天主教会,举行了矢野布美子的葬礼。参加的人不多,是个冷清的葬礼。在安置于正前方的灵枢旁,有一只插着白色蔷薇的花瓶。不知是花束不够多还是瓶子过大,看起来稀稀疏疏冷冰冰的。教会面向着车水马龙的广濑大街。从半夜开始落的雨到早晨还不歇,待葬礼的仪式一开始,又更哗啦啦地下了起来。从教会那扇薄门外不断传来车辆溅起水花的声音。又瘦又高的神父有点半闭着眼念着圣经。 [点击阅读]
弥尔顿的诗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十四行诗之十九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 [点击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榜单上名列17,据翻译陈笑黎介绍,这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出版于1940年她23岁之时。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她说:“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
恐怖黑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恐惧的亡灵复苏1阴谋初露刚刚步入八月份。炎热的太阳就将一切烤得烫人。出租车司机原田光政在这天午后回到家中。他打开大门,从信箱中取出一封信,边看边走进了厨房。走进厨房,原田光政坐在椅子上,准备喝点冷饮,然后再睡上一小时左右的午觉。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已不是拼命干活的年龄了——近六十岁了。难道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辛劳而自负了吗?人的自知之明,对于原田说来还是有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