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十一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一章(1)
  “夫人,能给我解释一下‘fey’这个字的意思吗?”
  阿勒顿夫人似乎有点惊奇,她正和波洛一起艰辛而缓慢地朝观赏第二大瀑布的岩石上走去。其他人大都骑骆驼上去,因为波洛觉得骆驼走路有点像船在摇晃一样,而阿勒顿夫人则认为要有点个人尊严,所以两人采取步行。
  他们是前天晚上到达瓦迪哈尔法的。今天早上,两艘汽艇把所有的人都送到第二大瀑布来,只有里希提先生缺席,他坚持要独自到一个叫做赛姆纳的偏远荒地去游玩。他说,那地方在阿蒙哈特三世时期曾是努比亚的门户,很有趣,那儿还有一块石碑,记录了黑人进入埃及必须付关税的历史。为了阻止他单独行动,导游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但毫无结果。里希提先生心意已定,把各种反对意见都撇在一旁。这些意见包括:(一)不值得进行这一次冒险。(二)不可能有汽车到那儿去,他无法进行这次探险。(三)无法找到汽车去做这次旅行。(四)汽车费用太高,他一定付不起。对第一种意见里希提先生嗤之以鼻;对第二种意见他表示不相信;对第三种意见他提出自己去找车;而第四种意见他则用流利的阿拉伯语自己去讨价还价。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他没向任何人说,自己一个人偷偷离开了)。他是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偷偷溜走的,生怕其他游客也想改变已定的游览路线。

  “Fey?”阿勒顿夫人向一旁歪着头,考虑着如何回答,“呃,这是苏格兰话,意思就是乐极生悲。你知道,事情太美好了,不可能存在、持久!”
  她借题发挥起来,波洛专心地听她讲。
  “谢谢你,夫人,现在我懂了。昨天多伊尔夫人死里逃生前不久你就那么说过。让我很纳闷。”
  阿勒顿夫人微微颤抖了一下。
  “那真是死里逃生,你觉得会不会是那些黑小鬼滚着玩的?世界上的男孩都爱干这种事,但并不一定真怀有恶意。”
  波洛耸了耸肩。
  “有可能,夫人。”
  他转变了话题,谈起了马略卡,并提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具体问题。
  阿勒顿夫人现在非常喜欢这个小个子男人了。可能部分是出于一种矛盾的心理。她觉得,蒂姆一直在破坏她对赫尔克里·波洛的印象,他把波洛说成是“低级的暴发户”,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她猜想是波洛那奇特的外国服装引起了儿子的偏见,她倒觉得波洛先生是个聪明、能激励人的同伴;他还很有同情心。她觉得自己可以信任他,遂把自己讨厌乔安娜·索伍德的想法告诉了他。谈完这件事使她感到心情轻松些,而且坦白说,有什么不能谈的呢?波洛不认识乔安娜——也许永远不会见到她,自己已饱受嫉妒的折磨,为什么不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呢?

  就在同时,蒂姆和罗莎莉·奥特伯恩也在谈论她。蒂姆刚才一直在半开玩笑地诅咒自己的运气。他说他那虚弱的身体虽然从未差到真正了不得的程度,但也从未好到不影响他的生活。他钱很少,又找不到惬意的工作。
  “过着毫无生气、平平淡淡的生活,”他最后很不满意地说。
  罗莎莉突然说:“你有许多人羡慕的东西。”
  “什么?”
  “你的母亲。”
  蒂姆感到很惊奇,但也很高兴。
  “母亲?是的,当然她是个十分与众不同的人。我很感激你看出这一点。”
  “我认为她很了不起,她看上去很可爱,从容、冷静,好像什么事都不会烦扰她;还……还有,她对什么事都很感兴趣。”
  罗莎莉由于急于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有点口吃。
  蒂姆对这个女孩产生了一种温暖的感觉,他希望自己能回报她所说的好话,但不幸的是,奥特伯恩夫人在他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祸害。由于不能以同样的话语做出回应,他感到很窘。
  史凯勒小姐留在汽艇里,她不敢冒险骑骆驼或用两条腿走上去,她干脆地说道:
  “鲍尔斯小姐,很抱歉我要你跟我一起留下来。我本想让你去,叫科妮莉娅留下,但年轻女孩就是那么自私,也不跟我说一声就急急忙忙走了。我看到她和那个缺乏教养的年轻人弗格森在谈话。科妮莉娅使我非常失望,她对交朋友根本没有辨别能力。”

  鲍尔斯小姐以她一贯淡淡的口气回答说:
  “是呀,史凯勒小姐,步行到那里去太热了。那些骆驼身上的坐垫看来也挺可怕的,上面可能有跳蚤。”她扶了扶眼镜,眯起眼睛看着从山上下去的那群人说:“罗布森小姐现在没和那个年轻人走在一起了,她和贝斯纳医生在一起。”
  史凯勒小姐咕哝了一句什么。
  自她发现贝斯纳医生在捷克有个很大的诊所,又是个在欧洲名声响亮的内科医生后,她就开始对他态度谦和了;而且,在旅途结束之前,她还可能要他帮她看看病。
  这群人回到卡纳克号邮轮时,林内特惊奇地叫了一声:“我的电报!”
  她一把从布告栏里拿出电报,把它拆开了。
  “怎么,我不懂……马铃薯、甜菜根,这是怎么回事,西蒙?”
  西蒙刚走近,从她背后望过去,突然听见一个发怒的声音说:“对不起,那是我的电报。”
  里希提先生粗暴地把电报从她手中夺过去,一边怒气冲冲地看着她。
或许您还会喜欢: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