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挪威的森林》,我一直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为这本书起一个这样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是六十年代,世界上曾盛极一时的乐队 BEATLES(甲壳虫)的一首歌。为此,我还专门去买了好几盘BEATLES的CD来听,想借此进入作者的世界,进一步体会他的感受。许多时候,我仍会拿起书翻上几页,在BEATLES的乐声中去体会,去感受,的确另有一番滋味。BEATLES出名的歌曲有好多,想《YESTERDAY》,《HEY JUDE》...等等。而《挪威的森林》,其实并不是很突出的一首。而作者为什么就给他的书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我一直都不太明白,直到最近一次读它,才似乎明白了点。作者生于1949年,六七十年代,正是村上十几二十岁的时候,BEATLES的音乐,对那个时代的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影响是很深的。而这种影响,也通过音乐,传到了位于东方的日本,同样影响着村上这一辈的人。BEATLES的音乐其实并不是纯粹的音乐,更大意义上,它还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社会丑陋的-阴-暗的庸俗和虚伪的不满和愤恨。在《挪威的森林》,如果你读得比较仔细,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表现着这样的一种精神。
  看过书后,我回过头去看了书的序。发现其中的许多感受和观点,和我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也许,这也说明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来自最为真实的生活,让读者在读书的时候,更觉得是在读自己。就如赋序者的话说所的那样:我们读《挪威的森林》,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

  《挪威的森林》,最能打动我的,简而言之,就是??能引起我心灵上的共鸣。这种心灵上的共鸣,是根源于小说中真实的生活,而作为读者的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生活之中,有着许多共同的想法,许多我们只会想,而不会去说,去做的想法,因为,我们缺乏文中“我”的那种轻视自己认为该轻视的,而重视自己认为该重视的勇气。但毕竟“我”活在书里,而我们缺却实活在真真实实的生活中,“我”把我们敢想不敢说不敢做的说了,做了,这一切都触动了我们心灵上最敏感的那一个部分。
  赋序者在序中说道:“村上作品中最能让我动心或引起自己共鸣的,乃是起提供的一种生活模式,一种人生态度:把玩孤独,把玩寂寞。”虽然,我和他在对村上的这本书上的感受有所出入(这也许是因为我和他在文学造诣上存在一定距离),但他这里说道的村上的这种生活态度,在我读《挪威的森林》时,也是感受很深的一个地方。孤独和无奈,在村上的文学里,没有贬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在一般世人眼里无价值的,负面的,因而需要摒除的东西,在村上的笔下成了有价值的,正面的,因而不妨赏玩的对象。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的情怀。然而,即便孤独和无奈在文中“我” 的心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还是有健康,而充满温情的一面,如文中“我”和直子之间的感情。这一点,在村上的其他几本作品中也有充足的例子。

  一般说来,小说这东西要从头读起。写的人讲究“有头有尾”,读的人也是如此,很难不顾头尾地从中间突破。并且,通常看一遍就足够了。而村上的这部作品的一个神奇之处,就是可以让你随时随地从任何一页任何一处读起,并迅速沉醉其中。就像文中的“我”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那样:“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有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索然无味。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也曾读过,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我尝试过如“我”所说的那样信手翻开一页来读,却始终没能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界。但《挪威的森林》,确是如此,引用赋序者的话:村上的小说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大观园,从任何一处都可以进入: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无处不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任何一处都既是入口又是出口。这其实都归功于作者对情调,韵致和气氛的出神入化的经营。

  要说到什么是《挪威的森林》一文中最具特色*的地方,那就应该数作者的语言风格,笔法了!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有这么一段:
  &nbs;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无论在镇纸中还是桌球台上排列的红白四个球体里,都存在着死,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在活着的同时,像吸入空气中的灰尘一般将其吸入肺中。......就是说:“死迟早会将我们俘获在手。但在此之前,我们并未被死俘获。”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天经地义,无懈可击的。生在此侧,死在彼侧。我在此侧,不在彼侧。......
  这一段话,除了语言上的风格强烈外,逻辑上的风格也是别树一帜的。就如那句:“死迟早会将我们俘获在手。但在此之前,我们并未被死俘获。”
  在《挪威的森林》后,我还陆续读过好几本村上春树的小说,或许是存在先入为主的原因吧,始终觉得最让我回味的还是《挪》。至于它究竟是如何地让人回味,那就只有自己去体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