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 3.1.9. 还没看的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3.1.9. 还没看的书:
  觉得总有一天会读,“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谈到没办法丢书的原因,荣登第一名的就是“说不定还会再看”。 那么,请数一数过去你曾经重读的爱书究竟有多少本?或许有人只有五本,或许也有强者有一百本。但是,会多到一百本以上的人,除了学者、作家这种特殊职业的人之外,像我一样极其普通的一般人当中,实际上几乎没有吧?
  换句话说,会重读的书,其实是微乎其微。
  在此,让我们试着做一件事,那就是“思考这本书真正肩负的任务”。原本书指的是在纸上印有文字,然后装订起来的东西。让人阅读上面的文字,获得资讯,是书原本的任务。书的意义在于写在书上的资讯,而“书架上有书”这件事本身毫无意义。
  换言之,我们读书,是在追求阅读的经验。
  读过一次的书,就是“已经体验过了”。就算没有牢记内容,全部的内容应该已经都进入你的内在。
  因此,整理书的时候,请完全不需要考虑会不会再读、是不是已经记住,只需要一本一本拿在手上,用是否感到心动来判断即可。只需要留下拿在手里会真的令你感到心动,光是看到它摆在架上就会觉得“有这本书在这真幸福!”的书就好。

  当然,我写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如果你拿在手上时不觉得心动,请不要犹豫,马上丢掉。
  那么,如果是读到一半、还没读完的书呢?或是已经买了但还没开始看的书呢?这类“打算将来有一天会看”而还没看的书该怎么办才好呢?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网络上买书变得很方便,一个人平均拥有的未读书量有急巨增加的倾向。三本算是少的,多的人或许高达四十本以上。之前买的书都还没看,又买了新的,结果不知不觉中就累积了很多还没看的书。
  而且,比“已经读过一次的书”更麻烦的就是,这种还没读的书往往更难以丢弃。
  以前,我曾经指导一位社长整理书桌周边的环境。真不愧是社长,他的书架上满满都是看起来很艰涩的商业书籍。从卡内基、杜拉克到最新的畅销书,收藏完整丰富,俨然就是一个小型书店。但因为排列得太过整齐,彷佛陈列商品一般,反而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等到要开始整理书的时候,“这个还没看”“这个也还没看”,他开始不断地在未读书的区域里堆起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结束之后,还没读的书居然高达五十本。书架上的阵容几乎没有减少。问他没办法丢的原因,结果就和我“整理预设问题集”里的基本答案如出一辙——“我觉得有一天会想读”。

  包括我自己的经验在内,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仍必须断言,那个“有一天”永远都不会来。
  即使是别人推荐的书,或是一直想看的书,只要错过了阅读的机会,就趁此时彻底地放弃吧!或许买的时候你的确想看,但到头来这种书的任务就是告诉我们,这本书并没有读的必要。读到一半的书也不需要读完,因为这种书的任务就是读到一半。
  所以,还没看的书要全部丢掉。比起好几年都束之高阁没有看的书,读那些现在就是想读的书,一定比较好。
  最常见的未读书就是英语学习书和考试用书。
  拥有很多书的人,一定都是求知若渴、热衷学习。因此,在客户的书架上看到参考书或学习用书一字排开的景象,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
  英语学习书包括多益的参考书、出国旅行能派上用场的英语会话书,以及商业英语等书籍。考试用书则是种类繁多,从簿记、宅建②、秘书检定等常见的考试,到芳疗、色彩等……让人不禁佩服“原来有这种考试啊!”的书也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学生时代的教科书、硬笔字的练习簿等也是很常见的一种。

  因此,如果你拥有这些发现率非常高的学习书籍,觉得“有一天会读”,建议你现在马上就丢掉。
  因为,多数人实际上都没有在使用这些学习用书。说到实践率,就我的客户来说,竟然不到百分之十五。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一样,书买是买了,却没有活用。尽管如此,问他们为什么没办法丢,回答都是“我觉得将来有一天会想学”“我想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要来看”“我觉得要学英文比较好”“因为我是会计,所以觉得要学一下簿记”,全都是“我觉得”的大集合。
  光是“我觉得”却没有看的书,请绝对要丢掉。
  唯有把书丢了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对这项学问的热忱。如果丢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改变,那就到此为止吧!如果是丢了之后还会想再买的书,下次再买来读就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