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请你帮我杀了她 - 第十四章 再见难如故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只想一个人待着。”我的这句话飘荡在我们之间的空气中,就像苍蝇飞舞在我们爱情尸体的上面。他点了一下头,站起来。我的内心却在呐喊,对不起。我收回这些话。我不是故意的。请你留下来吧。
  他已经拉开了玻璃推拉门。他谢谢妈妈留他吃晚饭,说他必须回餐厅了,还说他一定会要到秘方,听起来是那么有礼貌,彬彬有礼的。我则面红耳赤地坐在那里,满心羞愧,满心悔恨。
  接着,我就看到他站在门口,一边转动门把手,一边说:“真的很抱歉,安妮。”他话语中的真诚让我内心深处真的很受伤,我原本以为我再也不会有任何感觉了。我转过身,从帅气、善良的他身边走开,一直走到客厅尽头,看都没有看他一眼。我走进自己的卧室,听到了前门关上的声音,然后听到他把卡车开走的声音。如果是我在生气,我会把车开得飞快,但他没有,他开得很慢,满载着悠悠的悲伤。
  现在,事情过去了几个月之后,他在电话上打断我,说:“别说了,安妮。你不需要向任何人道歉,尤其不需要向我道歉。是我错了。我不应该就那样出现在你面前。我不应该催你。我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责备自己了。所以我才一直给你打电话。我知道,要不然,你也会责备你自己的。”
  “我对你态度那么不好。”
  “你有权力那么做,我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所以我才努力和你保持着距离,但也许你还没有准备好和我谈谈吧?就算没有,我也不会生气的。我保证。”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之间的方式——他会说我爱你,我却不愿意对他说同样的话,在我们交往一年以后,我只会说一句,你保证吗?
  “我想和你聊聊,但我不想说过去发生的事。”
  “不想说就不说。要不这样,我经常给你打打电话,如果你想说,你就接电话,我们就随便聊聊,你想聊什么就聊什么。好不好?我不想逼你,我们可以像以前一样。”
  “可以。我是说,我会努力的,我想试一试。一直以来,我就只能和我的心理医生还有艾玛聊天,我也有点烦了。”他温柔的笑声打破了我们之间的紧张气氛。
  然后,我们又聊到了艾玛和迪赛,迪赛是他养的一条黑色拉布拉多犬。最后,他才说:“过两天再打给你,好吗?”
  “千万不要觉得非打不可。”
  “不会的,你也别觉得非接不可。”
  “我也不会的。”
  第二天他又打来了电话,这周又打来了,大夫,我们就是简单、随便地聊聊,主要都是说关于餐厅和狗的事,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我喜欢和他聊天,但有时候,我又很恨他。他怎么还对我这么好?我不配。他需要学会拒绝才是。他的善良让我既爱他,又恨他。我想恨他。我就像是一处刚刚缝合的伤口,每一次我们的谈话都会让那缝合处裂开,让伤口露出来,而我只能把它再缝一遍。
  最重要的是,他的善良让我觉得自己更加愚蠢,因为我害怕再次见到他的原因竟然是怕他可能会碰我。就是想一想这样的念头,也让我胳肢窝里直冒汗。我怎么会这样对他呢?这是那个会帮我把水槽里的蜘蛛抓走,再扔到外面去的卢克啊。这一切真是太荒谬了。如果我连和卢克这样的人都无法相处,那我真是无药可救了。还不如收拾好我的一堆垃圾,直接搬到疯人院去住。
或许您还会喜欢: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