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妻妾成群 - 《妻妾成群》读后感——女人·性·古井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苏童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女性*化,在当我只是听说他的名字时,我甚至一度将他视作一位女性*作家。再看他的《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桥边茶 馆》、《南方的堕落》、《樱桃》、《水鬼》……甚至《米》、《武则天》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女性*,或者女性*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不光作品中的重心 在女性*这一面,他的文字也是缠绕着柔媚晦涩的女人气息。加之苏童本人冷艳张扬的想象力以及飘忽的行文风格更是给他的小说增添了哥特式的神秘感。让人欲罢不 能。
  而苏童文字的“媚力”大半源自他对女性*的独特的洞察。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苏童这样多和这样精细地写到女性*,这样得心应手和在最深层的潜意识里对女性*进行描写。
  ……颂莲的心里很潮湿,一股陌生的欲|望像风一样灌进身体,她觉得喘不过气来,意识中又出现了梅姗和医生的腿在麻将桌下交缠的画面……她听见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碎裂的声音。
  你看《妻妾成群》中他对颂莲的心理揣摩是如此的对味,让同为女性*读者的我也不得不汗颜,你不禁要问他为何比女人自身还要了解女人。你完全可以在他的文字中 找到他似乎经历过这种磨砺的证据。看苏童近照,他的脸部轮廓棱角分明(颇有些硬汉的形象),浓眉小眼,嘴角微微的弧线——让我不免有些臆想,这张甚至可以 说是英俊的、易于流露出笑容的、潜藏着细腻和又含着诡谲的洞察力和女性*般的一丝"羞涩"的脸——是否暗示着些什么。有这么一类作家,一生都是为了童年而写 作,苏童就是。他笔下浸透着苏州的隐晦和他忧郁的童年①。关于作者童年的资料太少,但不妨我们做些猜想:也许他的童年是在倾听女人的闺房秘史中度过,也许 他的童年是在过分的母爱关注下度过,也许他的眼前有太多生动却又惨痛的例子。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苏童了解或者试图了解了她们太多的行为举止, 性*格习性*,她们的一颦一笑、内心思想无一不在他的高瞻之中,他的眼前晃动着她们太多的影子,他无法不把笔墨洒向她们。一进入女性*世界,苏童就如鱼得水。他 心目中的女性*世界似乎是恒古不变的,这大大弥补了他生命体验之不足。因此缺乏深厚古典修养的他,居然闭门造车地写出那么多伪历史、伪风俗的妾妇小说,在狭 窄的文学甬道中窥婬*式地窥想女人、压榨女人、拯救女人。是的,“窥婬*”似乎很符合他的风格,因为提到他的作品也不可逃避要谈到“性*欲”。

  ……陈佐千抚摸颂莲粉红的微微发烫的肌肤,摸到无数欲|望的小兔在她皮肤下面跳跃。陈佐千的手渐渐地就狂乱起来,嘴也俯到颂莲的身上。颂莲面色*绯红地侧身躺在长沙发上,听见窗外雨珠迸裂的声音,颂莲双目微闭,呻吟道,主要是下雨了。
  在我看来他的性*描写决不露骨却极能骚动读者的欲|望,就好像他力挽狂澜将癫狂的状况用最大力压下去,所以看似低吟却极有分量。他的冷酷在于无情而生动细腻地 揭示着人性*本原中近乎于“原罪”的丑恶——“性*恶论”。这种跳跃在人性*与意识的末梢上的描写,敏感、细腻、令人毛骨悚然。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这种描写 表达了苏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历史观,即把“性*”看作历史的根源和动力。
  让我们以颂莲为例,她是读过一年书的女大学生,照理说也应该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但在父亲因茶厂倒闭而自缢身亡之后,她所表 现出的却是源于人性*之根的弱点,在辍学做工还是嫁给有钱人做小两条道路中她很自然地堕落到了后者。甚至我们不敢把之称为“堕落”,向人的本性*出发也不失为 一种人生选择。一种正确的选择吧。苏童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打破传统的红色*革命模式回归最原初的叙事模式,当然也是一种突破。可能在他看来小事件的描写更能 打动人心吧。不得不谈到的是苏童常常模糊故事发生的准确年限,有时,你很难判断故事究竟停留在时代的哪一个断层,你只能随作者的指引进入他的结界。苏童很 聪明,他不会把主动权无偿的交给你,而是懂得玩弄你可怜的想象力,支配你、指挥你,也许是傀儡了你——在他亦真亦幻的世界里。

  ……她每次到废井边上总是摆脱不掉梦魇般的幻感。她听见井水在很深的地层翻腾,送上来一些亡灵的语言,她真地听见了,而且感觉到井里泛出冰冷的瘴气,湮没了她的灵魂和肌肤。
  在《妻妾成群》中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意象:井。似乎从封建社会开始,古井就承载了许多怨恨,而这些怨气又深深集蕴了女性*的身影,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古井 ——女人——怨魂就站在了一条线上。常常听老人讲皇帝后宫里的老井有多少尸骨,常常听闻裹足的女人不愿接近老井的习俗。看来民间也多少有些捕风捉影的依 据。在《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那井内是幽暗且寒冷的,井台上也爬满了青苔。颂莲被这口井纠缠了一辈子,井中的世界对她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想将它看清 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但她也走不出那口井的-阴-影。所以她只好在井边不停地转圈,一边转一边说:我不下去,我不下去。对井 的惧怕是因为颂莲对“乱|伦”的渴望以及对封建伦理观念压制的恐慌吗?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苏童对女性*话题的一次比较深入的探讨呢?
  从夏娃开始,女人就只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而已。在女性*主义的世界里也有一句名言,“在男人书写的历史中,女人始终是绝对的‘他者’(the other)”。那在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是“他者”还是“此者”呢?很明显,作者已经不是把女性*放在了中心位置来描述,而是将女性*的视角拓宽,这种关注是 前所未有的。最特殊的是苏童本身作为男性*个体的换位思考是值得深思的。其实,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虽然其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但是人物的设置始终是搁 置在以男权为至上利益的社会环境中,所以每个女性*主角所包皮含的隐形线索依然是向男权的膜拜,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群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依然是因为男人而 产生的悲剧。但是当这些冲突被放大乃至变形时,男人以及他身边的女人们也同时被收缩聚焦最终产生了我们的错觉——一种似乎将女人中心化的错觉。所以,简单 的把苏童的作品归结为女性*中心论也是不妥帖的。只能说是在绝对男权的社会中选取了“女人”这一个横截面来诠释它,女性*仅仅是工具而已,恐怕最深层的意图还 是在勾勒男人的权利社会。但是,恰恰如此才获得了难能可贵的视角,女人的一切举动也才变得合情合理。

  第二年春天,陈佐千又娶了第五位太太文竹。文竹初进陈府,经常看见一个女人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候绕着废井一圈一圈地转,对着井中说话。文竹看她长得清秀 脱俗,干干净净,不太像疯子,问边上的人说,她是谁?人家就告诉她,那是原先的四太太,脑子有毛病了。文竹说,她好奇怪,她跟井说什么话?人家就复述颂莲 的话说,我不跳,我不跳,她说她不跳井。
  颂莲说她不跳井。
  故事又开始轮回。在苏童看来女人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是的,女人•性*•古井的故事同样从未结束过。
或许您还会喜欢: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