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妻妾成群 - 《妻妾成群》读后感——妻妾成群还是流氓成性,苏童还是王朔,这是上个时代的话题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80-2000这二十年,以我这狭隘的鼠目寸光来看,作品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颇有水准的即苏童,王朔。虽然苏童已经渐渐淡出群妖瞩目的中国大陆文坛,王朔却依然孜孜不倦的在各个领域指手画脚。
  当我开始对文学浅尝辄止的时候,我很感谢海图的松入风书店,因为正是在那里,我第一次买了苏童的妻妾成群和王朔的自选集。就当作是一次美丽的巧合,而正是这次巧合让我体验了一次华丽而又真实的文学洗礼。
  王朔与苏童,如果看照片的话,其实长相差不太多,都属于五大三粗的黄种汉子。细看的话,王朔貌似坚定的眼神中其实我感觉夹杂了很多的孤独,苏童确实在满眼的孤独中隐约闪现着点点坚定。我总是不自觉地将此二人作种种的比较。
  1。小说风格上,王朔是典型的山药弹派写实主义而苏童确实80年代的奢华幻想主义。《空中小姐》问世了,我们就知道朔爷前一阵子又交了一个空 姐女朋友。王朔的小说写的都是五谷杂粮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正像是个合格的巧妇,能把各种生活素材通过煎炒烹炸等各种方式变成最可口的菜肴,即使不可口, 也绝对是天下最诚实的厨子,炒给你最掏心窝子的养生菜。其实这样的评价还是我个人比较偏向王朔,因为看他的书给我一种吃饭的感觉,囫囵下去感觉自己满腹人 生经纶。
  而苏童却不同,苏童也是巧妇,却是一种千载难逢的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苏童写妻妾成群的时候总不会超过25岁吧,按现在大学男生的平均心智水 平来看,苏童属于绝对早熟派+超级幻想派。一个20出头的男青年,未婚,无业,居然能够在如此物欲干涸的社会中幻想出一个华丽的妻妾成群的故事。未婚的他 把一个繁杂的大家庭中,女人的心思,勾心斗角,弄堂中的辗转,精神顶层的崩溃,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让我一个远在北京的青年人如此深切的体会南方潮湿又-阴- 暗的一面。而苏童却也总是站在女性*的角度讲故事,故事讲得如何姑且不说,讲出来,让你无法相信他tmd的居然是一个雄性*。
  2。商业效果。其实商业效果上,王朔和苏童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苏童的《妻妾成群》被谋子改变成了中国的商标《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光复了乔家 大院,带动了山西的旅游业,还有《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等等,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王朔在这方面就更是佳绩不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阳光灿烂的日 子》和《甲方乙方》,这也我最喜欢的俩内地片,至今还深刻记得《甲方乙方》里葛优那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还有当年红极一时《海马歌舞厅》《爱你没商 量》《编辑部的故事》等等,如果说我为王朔多邀点功呢,他还是《渴望》和《我爱我家》的监制。他的娱乐效益就不用过多罗列了,反正越是这几年,王朔这两个 字越是有卖点。仅王朔和王菲二人,我看就完全可以简直可以撑起中国文艺半边天了。
  3。文化背景。王朔就不用多说了,北京大院文化。这个已经被叶京拍成了一个如同电影一般的电视剧。如果看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再看《动物凶 猛》,我相信你就一定会理解《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黄秋生为什么要摸女人屁股了,那个时代简直干什么都可以打着真理的旗号。而北京,给了王朔一个环境,一种 写作方式。这不仅仅是嗝儿屁着凉大海棠一个方言而已,那是一种懒散而傲慢的生活方式,带着八旗遗风的老北京所奉行的行事方式。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种作 派。而苏童,苏州人氏,行文中即可看出其浓重的江南色*彩,而且此种江南色*彩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一幅绿意盎然全然不同,苏童笔下的江南 基本上属于这首诗的后半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体上与林俊杰唱出来的江南一个感觉……带有一股浓重的-阴-气,像是终日笼罩在幽怨女人的 厌世情怀中。可能这种情怀并不伟大,而他的笔力确实入木三分。如果你想知道女人变态之前,变态之中及变态之后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我相信没有比苏童的小说更 合适的了。故事不是发生在潮湿闷热的弄堂里,就是在那种高压笼罩的家族庭院中。总之,苏童笔下的人物总是生活在真正的水深火热中……被环境烤着,被自己熬 着。和王朔书中那些个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相比,苏童书中的女性*颇有一些安妮宝贝祖师爷的感觉。人们常说,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钱 少,要我说,看了苏童的书才知道安妮宝贝不知道该怎么闷骚才好。
  写得有点多。总结并展望一下。很多年来,苏童除了稀稀拉拉的还会出一些书,但很难再产生如《妻妾成群》时代的震动了。毕竟在这个铁凝当道的社 会中,他既不愿像王朔一样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无法像作协的作家们一样板起人文主义的面孔蛰居象牙塔顶,写一些所谓有格调有深意的作品,那苏童就 必然将在我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了……
  对此,我无比的难过。曾经有两个如此真诚的作家,用他们最炙热的心窝子涌出了这么多领我无法忘怀的情感,让我一个无法远行的孩子能在家中体验 妻妾成群的感觉,体验我自己的帝王生涯,让我在每次抓起白花花的米的时候都想到苏童笔下那个变态的人物,这都是小说曾经留给我最美好的东西。所以说我同意 王朔的观点,没写过长篇的人不要舔着脸说自己是作家,只有长篇这种熬人的体力活儿才能看出一个作家的实力。幻想型也好,山药蛋派也好,那个真诚的年代已经 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在书店,小说已经不再是热点了……
  苏童和王朔也不再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主题了。如果说王朔还在我们的视线中的话,有多少关注是在文学上呢……那些好作家的激*情年龄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一个尴尬的拐点
  而我就是这个拐点下一个没有信仰的小人,还拧把着非要铭记上个世纪的最华丽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最亲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