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二章
  第二章
  《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文章——学术刊物之间的争论——彼得曼博士支持他的朋友弗格森博士——学者科内尔的答复——众人纷纷打赌——给博士提的各种建议
  第二天,1月15日,这一期的《每日电讯报》中刊登了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非洲终于要公开它那辽阔荒野的秘密了。一位现代俄狄浦斯①将告诉我们60个世纪的学者文人没能识破的这个谜底。过去探寻尼罗河发源地(fontesNiliquoereres)总被视为异想天开,一个实现不了的梦。
  ①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巴尔特②博士沿着丹纳姆③和克拉珀顿④开辟的道路一直到了苏丹;利文斯通⑤博士从好望角到赞比西亚盆地反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调查;伯顿⑥上尉和斯皮克⑦上尉发现了内陆大湖;他们为现代文明打通了三条道路。三条道路的交叉点可谓是非洲的心脏。但至今还没有一位旅行家能涉足该地区。我们的全部力量正应该使在那儿。
  ②1821-1865,德国地理学家、非洲探险家,着有五卷本巨着《中北非游记和发现》。
  ③1786-1828,英国早期探险家,曾任塞拉利昂总督。
  ④1788-1827,苏格兰探险家,着有《1822,1823和1824年北非旅行和发现记事》。
  ⑤1813-1873,英国传教士、探险家,在非洲南部、中部和东部旅行,传教达30年之久。

  ⑥1821-1890,英国探险家,曾翻译《天方夜谈》。
  ⑦1827-1864,英国探险家,第一个发现东非维多利亚湖的欧洲人。
  “不过,这些勇敢的科学攀登者们未竟的事业就要由弗格森-弗格森博士的大胆尝试来完成。他以往的神奇探险活动早已得到了读者们的赏识。
  “这位无畏的发现者打算乘气球由东至西穿越整个非洲。据可靠消息,这次惊人旅行的出发点将设在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岛①。至于终点,只有上帝知道了。
  ①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港口城市。
  “这次科学探险的计划已于昨天正式提交给皇家地理学会。学会大会表决通过拨发一笔2500英镑的款项作该活动的费用。
  “这次尝试是地理探险大事记中史无前例的,我们将随时向读者提供消息。”
  正如我们所料,该文引起了巨大反响。它首先激起怀疑的浪潮:弗格森博士被当成是一个纯粹虚幻的人物,是巴纳姆②博士的发明。后者在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准备打英轮三岛的“主意”了。
  ②1810-1891,美国游艺节目演出经纪人,常搞些稀奇古怪的展览、演出等,自称“胡诌王子”。
  日内瓦出版的《地理学会学报》二月号上刊登了一篇风趣的答读者信。文章巧妙地戏谑了轮敦皇家学会、旅行者俱乐部和那条鳟鱼。

  但是,彼得曼博士在哥达出版的“公报”中发表的文章,使日内瓦的这家学刊彻底闭上了口。彼得曼博士自己了解弗格森博士,而且愿意为他的勇敢朋友的无畏尝试担保。
  另一方面,很快就不可能再有怀疑了:旅行的准备工作正在轮敦进行着;里昂的几家工厂已接到生产制造气球用塔夫绸的大量订单。最终,不列颠政府允许弗格森博士使用《决心号》运输舰。该舰的舰长叫皮耐特。
  随即,成千上万件鼓励信、贺电纷至沓来。有关探险队举动的详情细节随着准备工作的进展全部发表在巴黎地理学会的学报中。在V-A-莫尔特一布轮①先生主编的《旅行、地理、历史和考古新年鉴》中登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W-科内尔博士在《德国地理学报》上发表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令人信服地证论了这次旅行探险的可行性、成功的机会、困难的性质和空中航行这种方式带来的种种好处。他仅仅对出发地点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从马苏亚这个阿比西尼的小港口出发更好些。1768年,詹姆士-布鲁斯就是从马苏亚出发去寻找尼罗河源头的。另外,他毫无保留地赞赏弗格森博士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和这种想到、做到、决不回头的坚强毅力。
  ①法国地理学家,其父是巴黎地理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董事长。

  《北美评论》看到英国得到这样的荣誉尤为不快。它把博士的计划当成了笑话,并不怀好意地怂恿博士半途中径直飞到美国来。
  总而言之,从《福音教会公报》到《阿尔及利亚与殖民地杂志》,从《传教年鉴》到《传教士新闻》,没有哪家科学杂志不用各种形式详叙此事的,更不用说全世界的报刊了。
  在轮敦,甚至在全英国,人们纷纷拿下面的问题打赌:第一,弗格森博士存在不存在;第二,旅行会不会进行;第三,这次探险活动能不能成功;第四,弗格森博士可不可能回得来。许多人投下了巨额赌注,活像是在埃普索姆②的赛马会上。
  ②英国的一个城市,以赛马闻名。
  这样以来,相信的、不相信的,外行、内行,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住了弗格森博士。他不自觉地成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博士乐意提供有关远征探险的详细情况。他平易近人、淳朴自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诚恳的人了。不止一位胆大的冒险家找他毛遂自荐,想与他同甘共苦,但都被他不加解释地一律回绝了。
  许多研究气球转向机械结构的发明家向他推荐自己的发明,但他一个也不愿接受。有人问弗格森博士是不是已经发明了什么新的转向系统,但他概不回答。他更加积极地忙于探险的准备工作。
或许您还会喜欢: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面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1她惊叫了一声。“怎么啦?”他问道。房间里的百叶窗关着,光线很暗,但还是能看清她脸上恐惧的表情。“刚才有人动了一下门。”“呃,八成是女佣人,要不就是哪个童仆。”“这个时候他们决不会来。他们都知道吃完午饭我要睡觉。”“那还会是谁?”“是瓦尔特。”她嘴唇颤抖着小声说道。她用手指了指他的鞋。他便去穿鞋,但他的神经多少也有点紧张,因而显得笨手笨脚,而鞋带偏偏又是系着的。 [点击阅读]
风流狂女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矮男子闯进来了。矮男子头上蒙着面纱。“不许动!动就杀死你们!”矮男子手中握着尖头菜刀,声调带有奇怪的咬舌音。房间里有六个男人。桌子上堆放着成捆的钱。六个人正在清点。一共有一亿多日元。其中大半已经清点完毕。六个人一起站起来。房间的门本来是上了锁的,而且门前布置了警备员。矮男子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警备员打倒或杀死了,不然的话,是不会进房间里来的。六个人不能不对此感到恐惧。 [点击阅读]
风葬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雪江从早上开始心情就不好。要是平常的话,肯定会训斥浅见睡懒觉的,可是今天她看见小儿子,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情,转身就回自己的房里去了。听佣人须美子说,雪江连早饭也没吃。“我妈她怎么了?”“牙疼。”“是嘛?……”浅见似乎有点幸灾乐祸似地反问道。“是的,听夫人说,装的假牙不好,像针扎似地痛。”“哦,是那样啊,牙不好。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3嘲笑鸟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低头俯视着自己的鞋子,一层细密的灰尘正缓缓地落在磨旧的皮革上。此时,我正站在原来放着我和妹妹波丽姆的床铺的地方,旁边不远是放饭桌的地方。烟囱已经塌了,烧得焦黑的碎砖头堆成了一堆,靠这个我还勉强能认得出原来房间的位置,不然的话,在这茫茫灰海中,我靠什么来辨认方向?十二区的一切几乎已荡然无存。一个月以前,凯匹特的火焰炸弹摧毁了“夹缝地带”贫苦矿工的房子、镇子里的商店,甚至司法大楼。 [点击阅读]
首相绑架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骗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骗局》简介:陨石、冰架、空军一号、三角洲部队、性丑闻、政治黑幕……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凭借高超地想象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糅合在《骗局》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起科学大骗局展开,讲述了48小时内美国政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小说以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开篇:在人迹罕见的北极圈,加拿大地质学家查尔斯·布罗菲和他的几只北极狗被两个彪形大汉劫持到一架军用直升机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