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五章
  第五章
  肯尼迪的梦——不恰当的复数称呼——肯尼迪的暗示——神游非洲——圆规两点间的距离——目前活动着的探险队——斯皮克和格兰特——克拉普夫、德肯、霍伊格林
  弗格森博士忙于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他亲自指导制作气球,并且对设计作了某些改动,不过他只字不提此事。很长时间以来,他专心学习阿拉伯语和非洲西部地区曼丁哥人的各种语言。因为他具有极高的语言天赋,所以学习进展很快。
  在此期间,他的猎人朋友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生怕他连招呼都不打就飞走。肯尼迪还在执意劝说弗格森博士放弃该计划。然而,无论话语多么娓娓动听也说服不了他。面对肯尼迪的苦苦哀求,他从不动心。每当这时,他总是设法躲开。肯尼迪渐渐感觉到他正在从自己的手指中溜掉。
  这位可怜的苏格兰人的确值得同情。现在他只要一想到天空就心惊肉跳,无比悲哀。睡梦中他觉得摇摇晃晃,头晕目眩,甚至夜夜梦见自己从高无边际的太空中栽了下来。应该补充一句,做恶梦期间,他曾经从床上掉下来过一二次。当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弗格森看看他头上的伤疤。
  “要知道,才三尺高!”他侥幸地补充道,“低着呢!就这样,还撞了这么大个包!你好好想想吧!”
  这番暗示充满了伤感,但是并没打动博士。
  “我们不会掉下来的。”弗格森博士说。
  “不过,假如真的掉下来呢?”
  “我们掉不下来。”
  言语毫不含糊。肯尼迪无话可答了。
  特别令肯尼迪恼火的,就是弗格森博士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他朋友的个性,只认准肯尼迪必定要成为他的空中旅伴。他认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没什么可说的。言语间,弗格森令人无法忍受地一再滥用代词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我们’前进……。”“‘我们’将在××月××号准备好。”“‘我们’将在××号动身。”……。
  要么就是“我们的”:
  “‘我们的’气球……。”“‘我们的’吊篮……。”“‘我们的’探险……。”“‘我们的’准备工作……。”“‘我们的’发现……。”“‘我们的’升高……”

  肯尼迪每次听到这话都不寒而栗,尽管他下决心根本不去。但是,他不愿过分惹朋友生气。说真的,他甚至已经悄悄地让人从爱丁堡家中送来了几件旅行用的衣服和几条他最好的猎枪,虽然他自己也没完全意识到为什么这么做。
  一天,肯尼迪假装向弗格森让步,承认只要交好运,总有千分之一的成功机会。但是为了推迟旅行,他开始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他左思右想,就探险的用处和时机提出了疑问:
  “这次对尼罗河源头的探索真得那么有必要吗?……真是为人类的幸福?……归根结底,就算非洲部落变文明了,那儿的人民会更幸福吗?……再者,谁能确信,那儿文明化的程度不比欧洲高?”——也许吧——“那么,就不能再等等?……总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位探险家能跨越非洲,而且,用的办法比这更稳妥。……也许一个月,半年,最多一年,某位探险家无疑会……。”
  这番暗示恰恰起了反作用。听到这些话,弗格森博士急得发抖。
  “可怜的肯尼迪,你究竟要怎样?虚伪的朋友,你难道想让别人去得到这荣誉吗?我怎么能背叛我的过去,在这么点小困难面前退缩呢?英国政府和轮敦皇家学会为我做了一切,我却卑怯、迟疑地向他们道声谢谢,说我改变主意不去了。这种事,我决不会做的!”
  “但是……,”非常偏爱这个词的肯尼迪又想开口。
  “但是,”博士抢过话头,“你难道不知道我的旅行有助于目前正在非洲探险的人们取得成功?你一点不知道又有几位探险家正向非洲中心进发?”
  “不过……”
  “好好听我说,肯尼迪,瞧瞧这张地图。”
  肯尼迪顺从地把目光投向地图。
  “沿着尼罗河往上走,”弗格森说。
  “往上走。”苏格兰人听从地答。
  “到刚多科罗。”
  “到了。”
  这时肯尼迪想,这样的旅行要是在地图上进行多容易。
  “拿着这只圆规的一只脚,”博士接着说,“把它放在这座城上。最勇敢的人最远也不过到此。”
  “放上了。”
  “现在,沿着海湾寻找处在南纬的桑给巴尔岛。”

  “找到了。”
  “现在,顺着这条平行线走到卡泽赫。”
  “成了。”
  “沿着33度经度线往上直到乌克雷维湖的湖口,就是斯皮克上尉到过的那个地方。”
  “我到了!嘿,有点过头,掉到湖里了。”
  “好!你知道根据沿湖居民提供的资料,有理由作出什么推论吗?”
  “我哪料得到?”
  “就是,既然湖的南岸处在南纬2度30分的地方,湖面同样应延伸到赤道北面2度半,就是说它的北岸应在北纬2度30分的地方。”
  “真的?”
  “假定一条河从湖北岸流出。即使这条河不是尼罗河,也必然汇入尼罗河。”
  “可真够怪的。”
  “假定把你那个圆规的另一只脚放在乌克雷维湖的这一岸边。”
  “放好了,弗格森老友。”
  “你算算两点之间有几度?”
  “差不多2度。”
  “你知道这有多少距离吗,肯尼迪?”
  “一点不知道。”
  “勉强算得上200英里,也就是说没多远。”
  “几乎没多远,弗格森。”
  “不过,你知道眼下那里发生的事吗?”
  “不,拿我的生命发誓,不知道!”
  “好吧,听我说!情况是这样的:地理学会认为考察斯皮克发现的这个湖非常重要。在学会的支持下,中尉,也就是现在的斯皮克上尉联合了在印度军队服役的格兰特①上尉。两人领导了一只人数众多,经费充足的探险队。他们的任务是沿该湖而上,再次到刚多科罗。探险队得到了一笔5千多英镑的经费。还有,开普敦总督拨出一队霍屯督士兵由他两人指挥。他们已于1860年底由桑给巴尔出发。与此同时,英国人约翰-佩特利克②,驻卡尔图姆的英国领事收到了英国外交部寄来的约700英镑款子。他必须备好一条蒸汽船,装上充足的生活必需品,然后,把船开到刚多科罗。他将在那儿等候斯皮克上尉的骆驼队,给他们提供补给。”
  ①1827-1892,英国军人,探险家,1864年出版日记《跨越非洲记行》。
  ②1813-1882,威尔士商人兼探险家,调查过尼罗河西侧支流,着有游记《埃及、苏丹和中非》。
  “想得挺周到的。”肯尼迪说。

  “你很清楚,肯尼迪。要是我们想参加这项探险工作,就得抓紧。而且,这还不算完。当这些人一步步地朝着尼罗河发源地前进时,其他一些旅行家们正勇敢地向非洲心脏挺进。”
  “步行吗?”
  “步行。”博士应道,根本没有注意到肯尼迪的暗示,“克拉普夫博士打算通过赤道南边的乔伯河向西推进。德肯①男爵已离开蒙巴兹,考察了肯尼迪山和乞力马札罗山,现在正向非洲的中央地带深入。”
  ①1833-1865,德国探险家,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第一个欧洲人。
  “还是步行?”
  “是的,是步行,或骑骡子。”
  “不过,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码事。”肯尼迪反驳道。
  “最后,”弗格森博士接着说,“还有德-霍伊格林,奥地利驻卡尔图姆副领事。他刚组织了一支非常重要的探险队。探险队的首要目的是寻找旅行家弗格尔。他于1853年被派往苏丹参加巴尔特博士的探险工作。1856年弗格尔离开了博尔努。他决定去考察位于乍得湖和达尔富尔高原之间的那块尚不为人知的地区。然而从那以后,他就没有再出现过。1860年6月抵达亚历山大城的一些信中说,他被瓦代国国王下令杀死了。但是,其他一些由哈特曼博寄给这位旅行家父亲的信中却说,据博尔努一位居民的叙述,弗格尔只是被关押在瓦拉,希望并没完全破灭。以萨克森-科堡-哥达摄政公爵为主席的一个委员会成立了。我的朋友彼德曼是该委员会的秘书。全国捐助的一笔钱组织了一支远征队。队中聚集了许多学者。德-霍伊格林爵士已在6月份由马苏阿动身。在寻找弗格尔踪迹的同时,他得勘察包括尼罗河与乍得湖之间的整个地区。换句话说,把斯皮克上尉的活动与巴尔特博士的工作联系起来。到那时非洲大陆将被从东到西走遍了①。”
  ①弗格森博士启程时,听说德-霍伊格林爵士经过数次讨论后,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同于原先确定的路线,因此探险队的领导权转交给了辛格爵士——原注
  “那好啊!”苏格兰人又嚷了起来,“既然一切都进行得那么顺利,我们还去那儿干什么?”
  弗格森博士耸了耸肩,没有回答。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星际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3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