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三十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飓风——被迫启程——损失一只锚——忧心忡忡——下定决心——龙卷风——骆驼商队被沙漠吞没——逆风和顺风——回到南方——肯尼迪在哨位上
  早晨3点钟时,刮起了狂风。风一阵猛似一阵,“维多利亚号”已不可能安全地停在原地。芦苇来回剧烈地晃动,怞打着气球的气囊,好像威胁着要撕裂它似的。
  “肯尼迪,不能不走了。”博士说,“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再待在这儿。”
  “但是,乔怎么办,弗格森?”
  “我决不丢掉他!决不!就是飓风把我们往北吹100英里,我也要回来!但是,现在再等在这儿,我们也不安全。”
  “我们把他抛下先走吗?”苏格兰人万分痛苦地喊道。
  “你以为我的心情比你好受吗?”弗格森答道,“如果不是非起飞不可,我会这么做吗?”
  “我听你的,咱们动身吧。”肯尼迪无可奈何地说。
  但是,要飞起来也不那么容易了。锚深深钩在芦苇中,无论如何用力也拔不出来。而气球却被风刮得直往外挣,使得锚勾得更牢了。肯尼迪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摘不下锚。从眼下的情形来看,取锚已变得十分危险,因为“维多利亚号”很可能会在肯尼迪爬进吊篮前就飞走。
  博士不愿冒这个险,他把肯尼迪喊回吊篮里,然后,无可奈何地砍断了锚索。“维多利亚号”挣脱羁绊,一下子往空中腾起了300尺,随后径直向北飞去。
  弗格森只好任凭这股风暴的摆布。他双手交叉抱着胳膊,开始苦苦地思索起来。沉闷了一会儿,他把身子转向默默无言的肯尼迪,说:
  “也许我们太胆大妄为了。这样的旅行就不是人可以做的!”
  说完,他十分痛苦地深深叹了口气。
  “几乎就在几天前,我们还庆幸躲过了那么多的危险呢!”肯尼迪答道,“我们3个人当时还紧紧地握手祝贺!”
  “可怜的乔!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啊!又诚实,又坦率!尽管一时被财宝迷昏了眼,可是他毕竟主动牺牲了他的财富呀!唉!现在,他已离我们很远了!还有这风,速度那么快,不知会把我们吹到哪儿,想停也停不下来!”

  “弗格森,你听着,假定他在沿湖的哪个部落里找到了避难的地方,他就不能像在我们以前来拜访过他们的那些旅行家一样幸运吗?就像丹纳姆、巴尔特,他们最后不是都回到了祖国吗?”
  “唉!可怜的肯尼迪。乔连一句当地话也不会说呀!他孤单单一个人,又没有带点钱什么的。你说的那几位旅行家每到一个地方都给酋长送了大量的礼物,而且他们的探险都是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们的身边配有武器,每走一步又都有卫队护送。即使这样,他们也免不了在这恶劣地区吃苦受罪!你想想,可怜的乔还会怎么样?真叫人越想越可怕。我觉得,我还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呢!”
  “弗格森,我们回去怎么样?”
  “我们一定回去,肯尼迪!哪怕必须抛弃‘维多利亚号’,哪怕不得不步行重返乍得湖,或不得不和博尔努的苏丹打交道,我们也在所不惜!那些阿拉伯人对最初来此地的欧洲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坏印象。”
  “弗格森,我跟着你。”猎人语气有力地说,“你就瞧我的吧!我们宁愿一直找下去,不见到乔决不回去!他为我们献出了自己,我们也要为他牺牲性命!”
  这个决心使俩位旅行家恢复了几分勇气。一致的看法使他们更加坚定。弗格森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寻找能把他们带回乍得湖上空的反向气流。但是,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在这片光秃秃的大地上,在这狂暴的飓风中,就连把气球降下去也成了空想。
  “维多利亚号”就这样掠过提布人居住的地区,飞越苏丹边境上长满带刺灌木的荒原地带(巴拉德-埃尔-杰里德),进入由无数骆驼商队留下一条条连绵印迹的沙漠。最后一行植物很快溶入了南方的天际中,紧接着而来的是非洲这一带最重要的沙漠绿洲。枝繁叶茂的树木遮蔽着绿洲上的五十口水井。但是,风那么大,气球根本没法停下。之后,下面出现了一个阿拉伯人的宿营地。地上支着几顶条纹布的帐篷。一些骆驼伏在沙上伸着它们蝰蛇一样的头,给这块孤寂的沙漠增添了几分生气。然而,“维多利亚号”如同流星般在空中一闪而过,哪里还谈得上降落。弗格森已经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气球疾飞。3个小时过去后,“维多利亚号”竟飞了整整60英里。

  “我们要停停不了,要降降不下。地上没有树,连个土丘也没有。难道说,我们又要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不成?看来,老天是铁了心和我们作对了!”
  博士正在万分绝望地哀叹时,突然看到北面沙漠中尘沙飞扬,空中升起云雾般的沙尘。在两股对流气团的冲击下这柱沙尘急速旋转。一支骆驼商队恰巧这时走在那里,他们立即被裹入这股旋风里。顷刻间,好端端的队伍被吹得七零八落,人仰驼翻,完全隐没在了沙暴之中。乱成一片的骆驼发出暗哑、悲哀的声吟。从这片令人透不过气的尘雾中不断传出人的凄惨叫声和动物的哀鸣声。混乱中,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时隐时现,在昏黄的沙尘衬托下分外醒目。此时此刻,呼啸的风暴肆无忌惮地左右着这幅毁灭的场面……。不大一会儿,黄沙聚成密集的沙团,在原本几乎平展展的沙原上隆起了一个变幻不定的沙丘,形成一个埋葬着整支骆驼商队的大坟墓。
  博士和肯尼迪眼睁睁地望着这可怕的一幕,脸色变得苍白。现在,他们的气球已无法控制。“维多利亚号”在对流气团中不停地打转,变换氢气的膨胀也不起任何作用了。卷在空气涡流中的气球急速地旋转着。吊篮在空中大幅度地荡来荡去。挂在帐篷里的仪器互相碰撞,几乎破碎。蛇形管弯曲得快要断裂。水箱滑来滑去轰隆作响。两位旅行家虽然相距只2尺远,却无法听清对方的话。他们一只手死命抓住绳索,尽力抵抗飓风的肆虐。

  肯尼迪头发散乱,两眼凝视着,一言不发。危险关头,博士恢复了他以往的英勇本色。他的脸上看不出来有丝毫急躁不安。甚至在气球突然停止打转,周围出乎意料地平静下来时,他也保持着高度镇定。北风占了优势,肯尼迪感觉到气球在顺着原路返回,而且飞行速度不比早上来时慢。
  “我们这是去哪儿?”肯尼迪问。
  “听天由命吧,亲爱的肯尼迪。我错怪了上帝,这太不该了。其实,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他比我们更清楚,这不,我们又在返回我们不愿再看见的地方去。”
  上午走过时还是平平展展没有变化的地面,现在已经被飓风折腾得犹如暴风过后的汹涌大海。沙漠中隆起一个个几乎一动不动的小沙丘。风依然猛烈地刮着,“维多利亚号”也仍在这片上空飞行,但是这一次,旅行家走的方向与早上路过时有些不同了。9点钟左右,他们没有看见乍得湖岸,却发现眼前又是连绵不断的沙漠。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博士说,“重要的是回到南岸。看到博尔努城,乌迪城或库卡城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气球停下来的。”
  “既然你满意,我也没什么意见。”猎人答道,“只是,但愿老天爷千万别让我们落得和那些不幸的阿拉伯人一样穿越大沙漠!我们看见的那一幕实在太可怕了。”
  “肯尼迪,这种事常常发生。与横渡大西洋比起来,过沙漠更危险。大海里可能发生的意外,沙漠里都有,包括被淹死。此外,沙漠中还有难以忍受的疲劳和饥渴。”
  “我觉得好像风在渐渐小下去。”肯尼迪说,“沙尘不那么厚了,沙浪也小了,天边看上去发亮了。”
  “那可太好啦!应该用望远镜仔细查看查看。别错过任何东西!”
  “这事就交给我吧,弗格森。一看见树,我就告诉你。”
  说完,肯尼迪手拿望远镜站到了吊篮的前端。
或许您还会喜欢: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