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触不到的记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清晨时分,城始建成,却见一只白鹿口衔鲜花疾奔而来,将花放在新新的城墙上,四蹄奋展,化作一朵祥云升空而去......人们说,呀,是个吉兆,就叫这城为“鹿城”吧。多年过去,城而为郡、郡而为府、府而为州。又因四季温暖,就是温州。
  电台一直热烈说着这城的来历,这城自建成以来光荣的大事,以及叶适、谢灵运这些显赫名字,历久弥新的样子。忽又放起市歌《会飞的家乡》。可并不见任何关于动车遇难者周年祭奠的消息,iPad也搜不到。如此之近,那件事仿佛从未发生过。问及司机,他才突然想起:哦,又是7月23号了,一年前我还开车去到桥下面救人,好大的雷电......可他记忆的版本出了些问题,一会儿说死了两百人,一会儿说只有一百多人,也想不起救了小伊伊的那个邵姓特警。我告诉他,官方数据是四十。他笑笑,忽然讲起这座城最近流行的两件事:跑路、跳楼。经济状况不好,前段时间有个城建局长从楼上跳下来,死了......
  就下起大雨,和一年前一样。大雨是秘密的好兄弟。
  我们穿过那片老旧小巷时,全然没意识到“双屿”这名字对中国的意义。这个狭窄而拥挤的典型南方小镇,前店后厂,货如堆山,一张张勤奋的脸,并不关心任何来客的到来,一双双繁忙的手,忙着造出鞋子让人们赶路,向他们打听,也一脸茫然......后来才知这是名鞋之都的基地,几乎所有温州制造的皮鞋皮具从双屿镇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巷区尽头,蓑草丛生,抬头就见剑一般的高架桥从巨大的隧洞里冲刺而出:一年前,后面那列动车刚冲出下岙山隧洞,惊讶地发现前面桥面还停着另一列车,那个潘姓司机做出一生中最后一次刹车动作......
  剩下的事情,雷雨之夜,无数人在恐惧中等待,有的获救,有的在剧痛中慢慢去到另一个时空的端口。

  我从未想过那件事发生在皮鞋基地的咫尺之遥,我无法把工坊的热烈和坟场的死寂古怪地联系在一起。我也没想到当站在那座伟岸的桥下,竟缺少了一部分想象中的哀恸。下岙依旧,大桥如新,一切就像用腻子抹过,跟祖国所有城乡结合部的景象别无二致。只是第168和第169桥墩中间两块补上的白水泥,像一朵妖冶的莲花,或最诚实的史者刻下的疤,在提醒。
  我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记忆。我们未知来历,不知去处,活着唯一的理由,只是记忆。可记忆那么难以触及。一眼望去,首辅发表承诺站过的那块空地,已被铺上坚硬的水泥,仿佛这样便可压制伤痛。那个掩埋过车头的曾长过一些莲花的池塘,也被碎石填平。生命和莲花,一切都被压在地下,无声无息。
  一切未发生过。没有纪念碑,一根桩子也没有立起。德国为了纪念艾雪德城际快车脱轨事故,立下一块断墙般的纪念碑,记着101位遇难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又种下一片樱花林。日本在高铁事故发生地的草坡,植下很大很大一个汉字,“命”,那字直袭长天,是人命关天......可中国不喜欢立记住伤痛的碑,有过的碑只是记住丰功伟绩的碑。那个被掩埋的车头后来被拖到温州货运站,在一堵围墙后面,由保安守着,不让轻易接近,因为生怕碰到记忆的扳机。
  那些事无需再说。一年后的这天,云低雨细,未知魂安,这座桥一年前惊动了整个国家,一年后却很少的人聚集,不知为何,竟也不见遇难者亲属的身影。我和小山一起在第168、169号桥墩下的那个小土堆献上一束白花,点一支烟插在土里。因为固执断定,即将进站那一刻,肯定有旅途里百无聊赖的人,盼着抵达目的地后第一件事,饱饱地抽支烟。

  此时真有一列动车开过,上空发出咣咣的空响。此时车厢里的乘客也许纷纷凑到窗前,指指点点。喏,这就是一年前车皮掉下去的地方。也许什么都不做,只是昏昏欲睡。这个国家太大,天大的事不过打个盹的工夫,等一觉醒来,车到站、人翻篇,悲伤隆隆已过桥。无人纠结那个夜晚,车厢倒吊在高架桥下,两岁的女孩小伊伊本已就地掩埋,只因特警队长的良心,像彩池里一个幸运小黄球,随机抽样找回了生命。
  有香港记者问:为什么来到这里。我想了很久,说:有人托我帮忙来看看寂寞的他们......
  有谁指着隧洞上方斗大的“岙”字说:岙,山上天。差不多是最刺目的谶语。然后我们竟被迫离开,因为总有神秘黑衣人围绕在身边......一路大雨,就接到了关于北京大雨的电话,得知它也不会在广渠门桥立下纪念碑。遥想人们天天开车经过这里,开始还遥遥指一下,曾有一个男子困在车里......再往后,新闻迭出不穷,人们渐渐地就淡忘了,人们只能去关心堵车,听着股市信息......在这个坐校车可能倾覆,搭渡船可能找不到尸体,购物会找不到商场出路的地方,太多类似的伤痛,人们只有用新的疤去弥补旧的疤,是最好的应激保护。
  竟无话可说。如果刀子够快,你就不会感到疼痛。如果悲伤太多,你自行修成一份从容。可是很想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在于敢不敢于去记忆。对于国家,记忆是一种实力,对于个人,记忆是一种权利。
  记忆是:1980年,温州颁发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4年,温州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1992年,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温州是中国改革的缩影,动车也是。一座会飞的城市,一列会飞的动车,所以,“7.23动车”动车事故选择温州作为终点,偶然中竟有一丝命运的诡异。那列车像一个饱含深意的动感符号,太快了,以至于没到达终点。这座城曾飞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现在却正在跑路和跳楼的双料轨迹中,艰难运行。

  我们被迫离开,可一直在打听桥下的消息,晚上得知悲伤的事情:20: 30分的祭奠活动,场面冷清,和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遇难者家属因种种原因终于没能来到,之前说好的一个伤者也不见踪影。只有少量记者和志愿者坚持点燃心形的蜡烛,旁边却站了很多黑衣人。灯火忽明忽暗,心情不定,一个志愿者拉开横幅,上写简单地写着V .23,奠,一周年纪念”。可人们一走,横幅就不见了,比冥钱的灰烬散尽得还要彻底。
  也许明年,场面会更冷清,地球变暖,人情变冷,所有世事逃不过岁月冰封。这个强大的国家,没有纪念碑,没有名字,只有电影《黑超特警》删除记忆的那支闪光笔。
  雨还在下,最新的“韦森特”台风沿着这座城的边缘刮了来,又离去。灯火阑珊处,那个叫“双屿”的小镇,不为所动。它和它头顶那些呼啸而过的车,动静皆宜,源源不断把各种名鞋皮具打火机发往世界各地。这个城、这个国正竭力证明,一切皆有可能。又试图让人相信,一切尽未发生。心死为忘,言己为记,祖国且进且退,且忘且记,就是触不到的记忆。
  这个国家如此强大,一场大雨就让最大的城被淹,一场雷电就让最快的车脱轨。且不可有纪念碑、人名和数字,你死去,像从未降生。忽然觉得,中国人能否活着,得靠运气。
  触不到的记忆——是为7 . 23—周年祭。
  24/07/2012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0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