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孙东东奇遇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本来想根据北大师生的真实曝料写篇杂文,可是发现孙东东的故事真的很小说。鉴于有些朋友仍不知道孙东东是谁,说明一下:孙东东,北大教授,号称卫生部专家委员会主力成员,针对各地上访群众纷纷被当地政府当成精神病并关进精神病院的情况,他曾公开发表言论:百分之九十九的上访户,确实是精神病,政府并未错抓......消息传出,各地群众纷纷要求他道歉。这篇杂文体小说,写的正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小事:
  这是孙东东说完百分之九十九之后的一天,天气晴朗,时有东南风,孙东东信步走出家门打车前往机场。这天他将飞到西安进行如何填写大学志愿的专题讲座......圈内人知道,东东是这一行首屈一指的专家,每年赚不少钱。讲堂里听者如云,家长带着孩子认真聆听他的讲演。在孙东东看来,上课的不是精神病,上访的才是精神病。
  孙东东上课的时候,孙太太正在位于永定门附近的家里做家务。此时有人敲门。孙太开门一看,三个男子,其中一个男子诚恳地问,是孙老师家吗?孙太点头,这样的崇拜者并不少见。那男子又问,您看我像不像精神病?孙太愣了一下说,不像。男子又指着同伴说,他们俩像不像精神病?孙太说,也不像啊......
  男子说,既然我们都不是精神病,为什么孙东东说我们就是精神病,你看,这个怎么办?
  孙太想想最近发生的事情,点出了一些钱,据知情者透露总共七千元人民币。那些男子拿了钱,点点头,走掉。
  消息传开,上访群众很高兴,纷纷说只要到孙家去论理就可以拿到钱。一时间,孙家所住的小区内外出现了很多外地口音,东北口,西北口,河南、山东口......态度很好,绝不滋事。可他们虽不直接威胁到孙家安危,也间接干扰了小区秩序。经组织研究决定,派出保卫进驻孙家单元门外,进出一律盘查。

  这时孙东东闻讯赶紧回家。那天组织上还特意给他派了四个黑衣保卫,身高均在一米八以上。上街跟着,买菜跟着,上厕所也跟着......北大知识分子多,好事者更多,叹道:能有四个贴身保卫,这级别至少副总理以上,孙东东,你这辈子值了。
  上访群众进不了孙东东的家,合计了一下就都去了北大。一时间北大校区也出现很多外地口音,都孙东东、东东……校方很头疼,一方面因为,如果此时交出孙东东,有失北大体统。另一方面学生安全事大,要是引起骚动那可是北大的骚动啊。又发现另一件头疼的事,周末正是北大的“开放日”。所谓“开放日”,就是外面的人可进入北大参观以示北大之胸怀的日子。可这情形如此不堪......校方思前想后只好改成了“网上开放日”,请大家在网上参观北大。鼠标一点:这个,是未名湖;那个,是季羡林家,这是老子雕像,还有那个,女生就从这个阳台跳下来的......呵,不好意思这个不要再点了。关于这个网上游并非造谣,细心的人们可以查到的。
  一连几天北大门口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有站有蹲,表情各异。实在有伤北大的清名,也显得街景十分不和谐。组织上灵机一动,火速调动一辆大巴,让便衣出面说可以亲自带群众去找孙东东,每个人还发肉夹馍一个。群众听说有肉夹馍可吃,欢喜得很,一会儿就坐满了一大巴车。到了西单,便衣挥手一指远处,大喊“孙东东就在那里”。群众一声呐喊跑下车,四下打量,只看见俊男靓女在购物在吃饭在做头发,并没有孙东东的影子。回头一看,那便衣已和司机开车扬长而去......

  群众这才知道受骗,大多数愤怒回到北大门口,隔空喊着孙东东、东东。少数人冷静一些,知道这样下去没有结果,喊一会儿就自行散去。校方见此大喜,再对便衣如此这般交代......便衣就又出现在校门口,对残存的群众说:这次,我们是真要带你们去找孙东东,上次搞错了,其实他啊,在郊区。
  群众想,躲在郊区这个逻辑是对的,郊区人少,好躲藏形迹啊。就说美得很、美得很,众人又上了大巴,浩浩荡荡向京郊开去。一路商量见着孙东东后该怎么和他论理,逶迤经过四环,五环,六环......车停,便衣扬手一指,说孙东东就在杂货店那里。群众一声呐喊就跑下了车。便衣又和司机扬长而去。大家抬头一看,杂货店上写着“昌平杂货店”,可是连孙东东的毛都见不着。于是军心涣散,兵力又损失N分之一。
  如此反复数次,地点越来越远,群众心力交瘁,兵力损失大半。觉得这大巴是不能再上了,否则总有一次拉到南极。那里很冷,肉夹馍顶不住的,和企鹅的交流想必也十分困难,还不如跟信访办交流。又有一些人散去,再不返。见此情景校长狂喜,现在校门外已少有人站着或蹲着了,干脆停了大巴,肉夹馍更是不发了。
  可是孙东东家的小区外还有人晃来晃去。这是因为,孙东东家离信访办非常近。上访群众知道在信访办门口蹲着也没个结果,不如蹓达到孙家打点一下秋风。只是组织上坚持每天给孙东东配四个黑衣保卫,形影不离,一般人也不敢过于靠近,加之又坚决不发肉夹馍了。上访群众体力一般较差,嚷嚷更消耗体力,经不起饿就走了。截至此时,群众人数已少了百分之九十九,剩下的被校方认为真是精神病,也不太管了。

  慢慢地,人们全都散去,慢慢地,孙东东教授也从当初的惊吓,恢复到平静,饭量也不错,一顿能吃一大碗炸酱面。但坚持拒绝吃肉夹馍。遗憾的是,出于安全考虑,孙东东去地方上开讲座挣钱的机会少了许多。而北大内部好事者更是造谣,因要报效国家,孙东东准备转到精神系去兼职。
  事情就这样平稳结束了。整个过程中,群众没有暴力行为,态度也很诚恳,只想搞清一个问题:我是不是精神病。他们没有找到孙东东,但还是有收获,吃了肉夹馍,坐了大巴车,全程免费参观了首都市容。虽没解决问题,但对于一些山区上访群众,这是一生的美好记忆。和以往上访群众的群体突发事件相比,警察没有动粗,城管也没有出动,更没有把群众关到精神病院里。便衣只随手一指,北大、西单、昌平,不知不觉就消耗了上访群众的兵力。可见,我们的执法理念和维稳手段还是有巨大进步的。事实也证明,北大是所优秀的学府,危机公关做得很好,从关闭校门到肉夹馍,从大巴车到西单、昌平......这是温水煮青蛙的原理,说北大现在失却了学以致用的传统是不对的,他们真是活学活用。
  另据悉,那些肉夹馍的费用,年底时,财务上做账已纳入社会实践的专款专用里,一律报销。此事不要再提。
  24/04/2009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