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有个文工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个文工团,平时你看不到它来服务,好几年它才上台一次,每次演出要从纳税人包皮里收取几百亿演出费。倘表演成功,平时很难见到的首长们都会跑上台去慰问,再用你的钱去嘉奖这些演员。特别成功的演员也会成为官员,把上面的情景再演一遍。
  如果你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文工团,肯定很不开心。可是我要告诉你,这个文工团叫“奥运代表团”......奥运代表团就是一个文工团。平时看不到它的身影,每个演出周期要四年,只负责拿几十个天价金牌,不负责普及十三亿民众的体质锻炼。它集中收费、集中演出、集中宣传,是献给国家的精英团队,与普通人无关。
  看到这时,肯定有些热爱举国体制的朋友对我恶从胆边生。我要说,我不反对某些项目的举国体制,但我明确反对为养活一个文工团就侵占太多公共资源。很多地方一到夏天游泳池活像下饺子,一个癞疤球场挤进十几支球队以至于连球都分不清。好容易发现一羽毛球场,球网还被管理员摘掉了,理由是为了防小偷......中国的公共体育设施基本不对外开放,因为有个文工团正代表十三亿民众在里面训练。
  到底侵占多少资源?国家体育总局部门决算显示: 2011年度为39亿6250.48万元。这只是账面,未知云量的彩票抽成是否包皮含在内。就算一年40亿,一个奥运周期就花掉160亿。还有奥运金牌制造基地的各地方体育局,2011年仅浙江省体育局就支出6亿5324.80万元。这样规模的地方局大概有十个,一个周期就是240亿。中等规模的地方局如陕西省体育局,2011年支出预算1亿6835.27万元。这样的省级局大概有十五个。像渭南这种一年花三百多万的市县级体育局,难计其数......一个奥运周期要烧掉500亿并非过分估计,我还未把兴办全运会、城运会、青运会、专项锦标赛这些“奥运战略”环节的费用算进去。
  在这个国家,虽然涨三毛钱水费大家都怨声载道,但还是朋友说:我就愿意为奥运文工团捐500亿,因为我爽,捐给奥运总比捐给贪官喝茅台好吧......后来,外籍教练马克就曝出:本次奥运失利,是因为水上中心领导经常喝茅台却不更换设备,导致训练跟不上去。
  听上去是个黑色幽默。我也不去给爱国者普及每一块中国金牌后面有多少黑金和贪官了,怕你自尊心受不了......我只想跟你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奥运文工团员向世界展示强健肌肉的时候,中国民众体质却持续下降。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大学生身体素质二十五年来持续下降。与1985年比,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10.3%和10.9%。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16 —18岁高中生为79.20%, 19—22岁大学生高达84.72%。城市男生、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和9.92%。2012年北京市高中毕业生体检,仅一成学生体质合格......比起日韩,我们体质全面下降!
  我去过四十多个国家,英国、柬埔寨、美国、埃及、荷兰、南非......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很难第一时间总结这些不同体制、不同观念、不同肤色的国家与中国的区别,但你一眼能看出最大的中外区别就是孩子:我们的孩子背书包皮的多,外国孩子带滑板的多;我们的孩子戴眼镜的多,外国孩子戴球帽的多;我们的孩子坐着的多,外国孩子跑着的多。总之,我们的孩子就是许三多。

  全世界唯中国这个金牌大国出现如此奇怪现象:在外肌肉强劲,在内气喘吁吁;在外红旗飘飘,在内红灯大亮。很多学校体育课已瘦身甚至取消了。全民体质下降,可我们还是要因“东亚病夫”这称号跟人拼命。过去看《霍元甲》时我极痛恨日本鬼子叫我们东亚病夫,后来才明白,是否东亚病夫不取决于拿了多少金牌,而在于是否为民众健康的体魄,修建一条清晨的跑道。
  有人说孩子们体质下降是家长和学校的问题。难道你真不明白在计划经济的国度,举国体制占用太多资源就是剥夺了民众体育机会这么浅显的道理?当金牌数量成为体育官员的政绩,他们只会把少数尖子关在高精尖基地里,从不向民众服务。更要命的是,政绩工程必然滋养腐败工程,知道多少体育官员因兴建场馆的经费被抓吗?知道那些场馆的巨大浪费吗?北京奥运曲终人散,巨资修建的很多场馆都荒废了,据说水上中心天天有野狗在谈恋爱,自行车赛场看台上,从南方飞来的候鸟都生下第三代了......但就不向外界开放,民众体育生活与体育官员无关。
  日本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6个、瑞士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2个、德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4.8个。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在举国体制挤压下,我国平均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这种积弱,你说中国孩子体质差该怪举国体制还是家长?
  有人说:举国体制就是集中办大事,好歹拿回那么多金牌,震住了老外!可是你确定我们真震住了老外?不要在乒乓球这个国粹上沾沾自喜了,别天真地以为中国人跳水睥睨天下。老外说完客气话,转头就撇嘴说中国人只会玩杂技。他们更醉心于三大球、田径、网球、游泳、职业拳击和职业赛车,因为这才是国际公认的巅峰竞技项目。
  当然如果你说,才不吊外国人篮球、足球这些项目呢,我就喜欢中国传统项目三米板跳水、女子举重,我无话可说。这仿佛中国文工团说,不惜得跟外国人比芭蕾,我跟他们比秧歌......如果不需要与国际接轨只需要自嗨,我诚心地想把麻将申请成为奥运项目。
  如果真爱国,就该想想为什么中国兵团在伦敦奥运三大球全军尽没,几创造历史最差。曾让几代中国人骄傲的中国女排连四强都没进,输的还是爱国者最痛恨的日本队......证明举国体制不仅侵害群众体育生活,也破坏了从事国际顶尖项目的运动基础。因为这些项目更需要服从科学规律,扩大金字塔基的人数。而不是像当年马俊仁那样从山区里拎一小孩关在屋子里拼命练,像栽盆景一样栽出了冠军,还忽悠:霞啊,我梦见你前世是梅花鹿大仙儿,得跑,不跑就会咯血而死,你跑,我给你解决城市户口......这样连蒙带骗创造了纪录。其中多少肮脏事,请参看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就知道它为什么被全世界鄙视,忽然就消失了。

  这是体制内高官都知道的秘密,一直竭泽而渔,说不定哪天就爆发全面危机。可我们还在大国梦中自嗨,体育官员全是“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说到自嗨,官办的奥运代表团和官办的中国文工团,其实是一个团。你看:总政歌舞团——八一体工队,铁路文工团——火车头体协,四川省歌剧舞剧院——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只不过一个主战场是春晚,一个主战场是奥运;一个表达温馨祥和,一个阐述孔武有力。总之都是“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可是作为贴心小棉袄的春晚真让你感到很嗨吗?每次演出就花费五百亿且不少项目你连规则都拎不清,真让你爽到不行吗?当民众的身体素质越来越低,从不见政府派出一个教练带你锻炼身体,连伙伴们自行举办个城区业余联赛还要向当地足协交钱,否则视为非法,你真没一点挫败感吗?
  中国传统项目和运动员值得尊敬,可并不以此就可以放弃对国际项目的追求。中国体育投入巨大,并非搞不好三大球这些国际项目,而是体育官员压根儿没想搞好。这是因为——
  考核中国体育官员的政绩以金牌块数论,而不是以项目影响力论。这是世界体育史一个独特现象。巴塞罗那地区长官以巴萨为荣,不是因它输出了多少奥运选手,而是它改变全世界踢球的方式,踢出艺术般的足球。那里不会有蠢货上级论金牌数来晋升官员,可金牌数是要写进中国体育官员年终政绩报告的,这导致他们直扑小众、冷门、花钱多而性价比低的项目。中国体育官员金牌观跟政府官员政绩观是一样的,不是以百姓实际幸福值论,而是论开了多少厂、修了多少高楼、制造了多少GDPO他们太重视数量而不是质地、美感、影响力,他们不太像搞政治的,倒像是挖土石方出身的,恨不得金牌以吨论,幸福感用秤量。
  体育是有公认价值标准的。别以为金牌数量多,老外就服你了。说句让你伤心的话,欧美怎么不待见中国电影,就怎么不待见中国体育。数亿元拍了个《金陵十三钗》,却敌不过只花了十五万的《一次别离》。因为你只有价格观,没价值观。
  袁伟民说:我们是金牌大国,不是体育强国。进入晚年他终于悔悟。改变世界体坛对中国印象的不是金牌数,而是中国帮世界体坛改变了什么运动理念。就像改变世界对中国印象的也不是GDP,而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什么价值观。
  前段时间中国羽毛球队女双选手故意输球,居然有人说这是田忌赛马合理利用规则。能别这么无知吗?压倒一切的体育规则,就是不准消极比赛、不准做假。幸好还有姚明,他说:田忌赛马,马也要尽快跑啊。这就是运动理念。姚明才是一个真正的运动家。

  于是就谈一下这两届奥运都争吵不休的话题:刘翔。有人说他是戏子,有人说他是悲情英雄。可是我认为为问题的根本:在极少人穿过专业跑鞋,大多数人没踩过专业塑胶跑道(学校里一下雨就积水一出太阳就有味的不是塑胶跑道,是塑料跑道),全国不足五千人练跨栏,很多县城连合符专业标准的田径场都没有......的国家,奢望一个文工团员代表13亿人不断夺冠,多么扯淡。要是让这个头牌演员诚实公布伤情,或者承认实力不济,那些爱国热情经常爆表,期望通过英雄找点自我存在感的人们首先不干,这简直是对文工团的背叛。
  如果他是戏子,正是文工团给他的角色定位,如果他是悲情英雄,那是举国的政治需求。上一届他直接回更衣室被骂得半死,这一届他为配合喜欢看悲情的观众,单脚跳到110米终点。那样子既不专业又暴露猫腻。这世上还是有人知道点体育常识的:如跟腱断掉将会背肌痉挛,站都难站起来。
  长得两分像周星驰的他终于一语成谶:我,只不过是一个演员。
  我不会咒骂刘翔,因为我更关心是谁使他成为演员。他本该有权选择退赛,却必须成为世界上最大一家文工团的头牌演员。竟又传出他要打2016,实在荒诞。这个团员背后确实有一股力量,不是商业团队的力量,而是民族骨子里那股虚妄的力量,政治挂帅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该退而不准其退之,以牺牲人性和科学规律来为国争光。所谓刘翔,不过是大国梦和我们之间的合谋。
  一片荒地上不小心长了一朵鲜花,注定是要死的,为了面子就插了塑料花。你骂塑料花有何用。文章写到此时,牙买加的博尔特夺得200米金牌并成为史上首个蝉联两届,包皮揽100、200米金牌的一哥。这个加勒比岛国只有260万人,却常年有260个专业级的田径队,超过八万人在进行专业短跑训练。写到此时,中国奥运文工团刚夺得史上第200金,国人兴奋异常,却不去想,这一金来自没什么人训练但中国长期在世界一枝独秀的跳水项目。
  此时,更没有人想起这个伟大的文工团的一些模糊的名字,卖艺的张尚武、搓澡的邹春兰、残废的艾冬梅、卖金牌救母的邹庆东,以及付出过很多却一无所获的无名小卒,他们有的下岗,有的当了黑社会,有的销声匿迹,还没站在大国梦的跑道起点,就被遗弃,像从未来过一样。
  此时,沉阳警方为了给2013年全运会集资,以雷霆之势展开打击商铺的行动。抓人、罚款,店家纷纷出逃,关门大吉,街市清冷,像遇到瘟疫。
  此时,赵薇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自拍丽照。数千人涌来围殴谩骂,说:刘翔都受伤了,你他妈的还高兴,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
  这些,是这个文工团的台外之戏,却是题中之义。
或许您还会喜欢: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