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血腥屠杀换来的珍珠和黄金
  有时候,权力和金钱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
  这天,巴尔沃亚举行了庆祝式的屠杀和抢劫活动。晚上,他从土著口中得知能从附近一座山顶上看见他们朝思暮想的大洋。第二天,他要所有不能行军的人留在原地,他则带着剩余的67人继续向前走。在胜利的曙光的照耀下,这67个人信心满满地登上了拦在他们前面的最后一座高山。到上午10点左右,他们已经接近顶峰了,只要爬上山顶,新世界就能一览无余。
  但这时,巴尔沃亚却命令队伍停下,他要最先登上山顶,成为看见这个未知大洋的第一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极大的荣誉。
  这是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大洋,巴尔沃亚作为到这个大洋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第一个欧洲人、第一个基督教徒,从此将彪炳史册。巴尔沃亚的血液开始沸腾,他左手举旗,右手握剑,慢慢地攀登。胜利就在眼前,只有几步的距离了,他从容不迫地走着,一步一步,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终于,巴尔沃亚登上了山顶,眼前是一片深邃的蓝色,太平洋安静地躺着。
  这就是人们苦苦寻觅,却无缘一见庐山真面目的新大洋!它将美洲、印度和中国紧紧地环抱着,而在欧洲人眼里,它连接着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长久以来包括哥伦布在内的所有航海人穷其一生要寻找的大洋。此刻,巴尔沃亚是第一个亲眼目睹它的人,这是无上的骄傲和荣耀。想到这里,巴尔沃亚深深地陶醉了。
  巴尔沃亚如痴如醉地享受着这壮观的海景和崇高的荣誉,许久才叫他的同伴们上来一起享受这个喜悦。
  这群历经千辛万苦的人疯狂了,他们狂呼着冲向山顶。到山顶后,气喘吁吁的他们望着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所有的痛苦和磨难在一瞬间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四周静悄悄的,除了人们阵阵的惊叹。
  接着,他们在神父的带领下唱起了感恩诗,到处充斥着一种神圣的氛围。喧闹声不见了,欢呼声停止了,这些在昨天还是凶残的土匪的士兵,现在全都汇入了圣歌的洪流中。只有在这一刻,人们才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忠诚,而这一幕是印第安人见所未见的,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巴尔沃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对仁慈的上帝赐予他们的荣誉表示感激,并祈求上帝保佑他们能顺利占领大洋周围的土地。他向伙伴们做出保证,只要他们继续忠诚地追随他,就会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说完,他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西班牙国旗,昭示着他们将为西班牙征服大洋周围的土地。然后,他授权文书安德烈斯?德?巴尔德拉瓦诺草拟了一份文件,记录这意义重大的时刻。
  文书巴尔德拉瓦诺早已万事俱备,笔墨伺候。密封在木匣里的羊皮纸,与墨水盒和羽毛笔一道,见证了它们的主人穿越恐怖的丛林,躲过土著们浸透蛇毒的箭头和翻山越岭的艰辛。在巴尔德拉瓦诺的要求下,其他66个幸运儿联合在文件的羊皮纸上签字声明:看见“南海”的第一人是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他是后来者寻找大洋的指明灯。完成这繁杂的程序后,他们一行67人才下山了。
  从此以后,人类历史就有了这样的记录:1513年9月25日,巴尔沃亚一行67人找到了人类最后一个未知的海洋“南海”。
  探险者们总算是亲眼目睹了这片未知的大洋,他们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它的存在。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要感受这样的蓝色和深邃,要到大洋的岸边,让深蓝的海水轻轻抚摸自己的肌肤,体验一下被海浪冲击的美妙感受,品尝一下海水咸咸的味道。当然,也要获得更多的战利品。

  于是,他们恋恋不舍地从山顶下来,这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队伍被分成很多组,分几路去寻找通往海边的道路。阿隆索?马丁与队友率先来到海边。为了能和巴尔沃亚一样永垂青史,阿隆索?马丁也让文书拟定了一份文件,用白纸黑字确定了他是在这片未知的大洋中沾湿手脚的第一人。虽然有点无聊,但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了。做完这一切后,他告诉巴尔沃亚大洋的位置,以及他已经和大洋的水有了亲密接触的事实。
  巴尔沃亚一直都在打如意小算盘,他为自己策划了一个神圣庄严的“视察”场面。
  9月29日的巴尔沃亚全副武装,在庄严肃穆地仪式中完成了自己的“视察”,这让他非常满足。他趾高气扬地坐在海边的一棵树下,高傲地等着上涨的潮水轻抚他的脚背。然后他才站起来,背着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的盾牌,一手执剑,一手举着印有圣母图像的卡斯蒂利亚旗帜,徐徐地走进海里。直到海水淹没了两髋,他才整个沉入这片汪洋大海中。
  现在,巴尔沃亚这个曾经的叛乱者和逃犯,已经成了国王最忠诚的臣仆和胜利者。他边挥舞旗帜边激动地高呼:“尊贵、伟大的卡斯蒂利亚、莱昂、亚拉冈的国王——斐迪南和胡安娜万岁!我将为尊贵的国王、卡斯蒂利亚王室付出我的一切,这里所有的海域、陆地、海岸、港口和岛屿,都将是我忠诚的最好证明。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将是两位国王的。我发誓,如果有人想要夺取这里哪怕一丁点权力,不管他是尊贵的亲王还是普通人,也不管他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我都将誓死捍卫两位国王的权力。”
  接着,其他西班牙人也都表明了决心。他们的豪言壮语响彻云霄,甚至淹没了大海的浪涛声。之后,他们每个人都亲口尝了海水的味道。这一幕“激动人心”的占领仪式被文书安德烈斯?德?巴尔德拉瓦诺变成了白纸黑字。当然,他也不忘在史书上为自己歌功颂德——他们一行23人是第一批亲自踏进“南海”的基督教徒。
  历史使命终于完成了,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劫掠财物了。
  这群贪婪的侵略者从土著手中得到了一些黄金,还偶然在大洋附近的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珍珠,这更让他们惊喜。西班牙国王和英国国王的王冠上镶嵌的那颗举世瞩目的珍珠“佩莱格里纳”,就是印第安人给他们的贡品,塞万提斯和洛佩?德?维加都曾专门作诗赞颂它。
  但欲望就像一口填不满的井,当西班牙人的口袋里满是珍珠时,他们又萌发了对黄金的思念之情,于是四处探寻黄金的下落。
  在一位土著酋长的指点下,他们知道了南边地平线附近连绵不断的山峰后面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有数不尽的宝藏,并且那里的国王举行宴会时用的杯盘全都是黄金做的。酋长嘴里的“宝地”的发音类似“皮鲁”,在巴尔沃亚听来,这虽然陌生却美妙动听。他凝望着远方,苍茫的大地和跌宕起伏的山峦并没有在他眼里留下任何影子,只有那优美动听的“皮鲁”二字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他的心又一次剧烈地跳动起来。
  巴尔沃亚意识到,这将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意外而神奇的预示。第一次是柯马格莱关于“南海”的预示,他第一个找到了“南海”,成就了自己的不朽美名。而这一次则是发现和夺得黄金国印加帝国的最好机会,或许又该他——巴尔沃亚来完成这个使命吧!也许,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

  从此,“皮鲁”(即秘鲁)这个充满诱惑的名字就在巴尔沃亚心里埋下了种子。他夜以继日地贪婪地望着南边那片神奇的热土,只恨自己没有翅膀。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了:仅凭二十几个疲惫不堪的人去征服一个王国,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无奈之下,巴尔沃亚只能和同伴们一起回到达连,养精蓄锐,再做打算。
  但是,回去的路同样艰辛。他们必须要再次穿过忍受挑战忍耐极限的热带丛林,还要与土著作斗争。现在的他们虽然有胜利的喜悦,却丧失了当初的执著和坚定的信念,已经精疲力竭了。他们不再有昂扬的斗志,只是一群被病患折磨得几近崩溃的病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连队伍的精神领袖巴尔沃亚也倒下了,被几个印第安人用吊床抬回了达连。四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结束了,这支队伍总算是凯旋而归了,他们终于没有辜负上帝对他们的期望。那天,是1514年1月19日。
  并且,巴尔沃亚也达到了自己探险的目的,他带回了数不尽的财宝,他的成就连包括哥伦布在内的其他任何殖民者都难以望其项背。巴尔沃亚用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向王室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其余的则用于兑现自己的承诺,使每一个追随他的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就连自己的狼狗莱昂西科,巴尔沃亚也分给它与人同样的酬劳,即500金比索。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荒谬的决定竟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巴尔沃亚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作为总督的威严,他就像神一样享受着人们的崇敬,再也没有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接着,巴尔沃亚又向西班牙王室邀功——他为卡斯蒂利亚王室成就了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最无与伦比的事业。
  再次寻求庇护
  在第一次巨大成功的刺激下,巴尔沃亚建功立业的野心日益膨胀,于是踏上了第二次寻求庇护的征程,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但很快,巴尔沃亚的好日子就到头了。6月里阳光明媚的一天,达连的居民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发现了一张白帆。要知道,在达连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这称得上是一件稀奇的事。接着,又出现了一张白帆,再一张……居民纷纷聚集在海边观看,到最后他们终于看清了,这是一支舰队。
  这支舰队是西班牙王室接到巴尔沃亚的信后派来的,不是关于他凯旋的信,而是他关于“南海”和黄金国的报告,以及希望得到1000兵力增援的请求。西班牙王室一接到这封信,就立刻派出了一支舰队的强大阵容来支援巴尔沃亚。但同时,王室认为巴尔沃亚这个名声败坏的叛乱者并不值得完全信赖,于是委任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为这次远征的总指挥。
  年已60的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出身贵族,深受人们尊敬,王室才派他到达连,全权代表国王管理这块新开辟的殖民地,尤其要严厉惩治那些叛逆者。除此之外,他还授命指挥寻找新大洋和攻占黄金国这一艰巨而伟大的行动,这是他功成名就的最好机会。
  令人失望的是,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一上岸就听说巴尔沃亚已经找到了新大洋,为西班牙王室做出了自哥伦布以来最卓越的贡献。

  阿维拉有点犯难,既不能把巴尔沃亚仅仅当成囚犯,也不能将他处以极刑,好像只有“真情实意”地祝贺他。尽管如此,阿维拉的心里还是埋下了一个醋坛子——这个原本属于他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的巨大荣誉,却意外地被巴尔沃亚捷足先登了,这是多么大的失望啊。
  但由于自己在达连的势力不足以与巴尔沃亚抗衡,阿维拉决定小心行事,以免打草惊蛇。为了麻痹巴尔沃亚,他强忍心中的怒火,表面上极尽所能恭维巴尔沃亚,甚至不惜血本将自己在西班牙的女儿嫁给他,千方百计获得巴尔沃亚的信任。与此同时,西班牙王室也接到了关于巴尔沃亚丰功伟业的呈词,于是巴尔沃亚不仅如愿以偿被任命为达连总督,与阿维拉平起平坐,还与他一起享有对达连事务的决断权。
  对达连这样一个弹丸小岛来说,两个总督确实没什么必要。阿维拉对与自己享有同样权力的巴尔沃亚越来越不满,他内心的仇恨和嫉妒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巴尔沃亚敏感地意识到,自己被掌管达连军事权和司法权的阿维拉置于死地简直易如反掌,如果要保命,除了再次去探险外别无选择。但愿,巴尔沃亚这次能成功。
  为了摆脱这种险境,建立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舰队,并将“南海”收入自己囊中,巴尔沃亚以为两位国王探察“南海”沿岸和占领周围各地为借口,请求阿维拉提供一支远航队。“皮鲁”——这个陌生的字眼,在巴尔沃亚耳边不停地回响,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发音。
  阿维拉爽快地答应了巴尔沃亚的要求,阿维拉希望巴尔沃亚在远航中丧命,这样他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拔掉眼中钉,也不用背负什么恶名,这简直是一箭双雕;万一巴尔沃亚凯旋而归,他也可以从长计议,再寻机处死这个可恶的人。
  就这样,巴尔沃亚再次无奈地踏上了寻求庇护的道路,并希望找到新的生机。
  与上次的探险相比,巴尔沃亚这次的队伍可谓阵容庞大,他不仅有自己的人马,还随身带了千余名土著,为的是让他们拉用于组建舰队木材、船帆、铁锚和能供四艘双桅帆船使用的绞盘等装备,并为他们攻占“南海”沿岸地区助一臂之力。
  遗憾的是,这次巴尔沃亚的希望落空了。
  他们穿过湿热而茂密的热带雨林时,木材都被蠹虫蛀蚀了。等他们到达目的地,所有的木材都已经腐烂了。无奈之下,巴尔沃亚只好下令在巴拿马海湾伐木,重新准备木板。很快,第一批双桅帆船就完工了,巴尔沃亚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天不遂人愿,帆船停泊的河流由于连日暴雨洪水暴发,所有造好的船都被冲到海里,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影。巴尔沃亚只得重新开始筹备。
  终于,他们又建成了两艘双桅帆船。只要再继续努力,多造两三艘这样的船,再加上几个勇敢的军官和一支精锐之师,巴尔沃亚就能再次乘风破浪,去征服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皮鲁了。
  从得知皮鲁的那一刻起,“皮鲁”二字就在巴尔沃亚的心里深深植下了根。如果再给巴尔沃亚几个月的时间,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他,那么历史就将改写:巴尔沃亚打败印加人并占领秘鲁,那就没皮扎诺什么事了。
  但是,神的恩赐并不是无止境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得到他的眷顾。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