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
  短暂的希望
  在拜占庭人的诚心祈祷下,救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虽然援兵的规模与他们的期望相差甚远,但好歹也有赢的希望了,总比孤立无援强吧!
  1453年4月20日凌晨三点,援兵到来了。三艘巨大的热那亚战船出现在海面上,并发出灯光信号,整个拜占庭沸腾了。他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聚集到城墙边,兴高采烈地迎接他们的救世主。
  三艘大船一路乘风破浪,缓缓靠近拜占庭,它们中间是一艘运粮的小船,在大船的保护下徐徐前进。但与此同时,穆罕默德下令全力阻拦,不准它们抵达拜占庭的港口。他甚至跨上战马,火速奔向土耳其舰队停泊的港口,想亲自指挥这场战斗。
  很快,奥斯曼帝国的150艘战船竞相驶向拜占庭,几千副船桨把海水搅得哗哗直响。这150艘战船全是清一色的三桅帆船,虽然体形较小,但装备齐全,武器先进。不过,就像是得到了上帝的庇佑,强风将那四艘大橹战船的风帆吹得鼓鼓的,逐渐把它们送往拜占庭的港口。它们的行驶速度远远超过了那些装备齐全、武器先进的三桅帆船,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就从容不迫地驶向金角湾的安全港口。
  在此之前,拜占庭已经在与加拉塔之间的金角湾水域布下了铁索阵,只要援兵的船只一到,铁索就会将敌舰拦截在外面,使它们无法进攻。眼看四艘大船马上就要安全抵达了,港口的铁链也已经放下来了。渐渐地,城墙上的人甚至都能看清船上人员的面貌了。拜占庭的人民,不论男女,都跪下来由衷感激上帝和圣徒们的恩赐。
  但就在一瞬间,风突然停止了!
  那四艘战船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随着风停而停止了前进。它们静静地躺在海面上,纹丝不动,仿佛四座笨重的塔楼一般。而那时,它们与金角湾安全港口的距离仅有几箭之遥。
  土耳其战舰上的士兵禁不住高声狂呼,他们拼命地划桨。转眼间,150艘战船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四艘不能动弹的大船,就像砧板上的肉一样,只能无奈地僵在原地等待命运的终结。
  首先靠近大船的是16条桨舰。士兵们一拥而上,先用铁爪篙钩住大船的两侧,然后再狠狠地用刀斧砍大船的船身,目的是使船沉下去;有的爬到锚链上,扔一些火把和燃烧的柴火到大船的帆篷上,希望把船烧成灰烬。此外,为了将粮船撞伤,土耳其舰队司令命令自己的旗舰使出全力去冲撞它。两艘船就像角斗士一样,紧紧地扭成一团。
  一开始,热那亚士兵凭借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优势占了上风,不仅将往上攀登的敌人杀得落花流水,还用刀斧、石块等有力地还击,将他们丢上来的火把扔了下去。但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结局早已注定。如果两军再继续对峙,损失最大的肯定是热那亚,他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在城内的拜占庭人眼里,这是最令人惶恐不安的场面。平时,他们观看古希腊战车在竞技场上的残酷搏杀时能感受到很大的乐趣。但此刻,在这场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血腥搏斗中,他们感到万分痛苦。他们与自己的兄弟仅有几箭之遥,却无法帮他们一把,而这些人是千里迢迢来助他们一臂之力的人。他们只能无奈地在城墙上观战,紧紧地握着拳头,气急败坏地嘶吼。在他们看来,胜负已定,自己输定了。

  照这样的形势下去,只要两个小时,那四艘大船上所有的人就会在大海的竞技场上丧命,救援者根本就无法拯救他们,回天无力了。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鼓舞正在浴血奋战的兄弟,一些拜占庭人在城墙上拼命地为他们呐喊助威。另外一些人则双手伸向天空,虔诚地呼唤着基督、大天使米迦勒、教派的所有圣者,以及一直保佑拜占庭的僧侣,祈求他们的庇佑,希望奇迹的发生。
  与此同时,为了鼓舞士兵的斗志,土耳其人也热情万分地在加拉塔岸边呐喊和祈祷。他们的态度非常严肃,也在祈求圣人的保护。此刻,大海就是一个竞技场,角斗士在残酷的海战中倾力演出。
  穆罕默德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骑马狂奔到港口,站在水中观战,连上衣被打湿了都浑然不觉。他的双手在嘴边合拢,怒不可遏地冲自己的士兵大喊,要他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打败这四艘基督徒的大船并活捉他们。他一边不停地斥骂,一边拼命地挥舞着手里的弯刀,给自己的海军司令下达死命令:“如果被他们脱逃,你也不用回来了!”
  慑于穆罕默德的威胁,土耳其的士兵更加卖命了,而经历了与多于自己50倍的敌人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奋战后,热那亚士兵已经精疲力竭了。
  随着夜幕的降临,四艘大船仍然纹丝不动地坚守岗位,没被土耳其人占领。虽然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天黑了,光线昏暗,但敌人仍然能清楚地看到大船上的情形。可以说,大船被完全曝光在敌人面前,这对它非常不利。并且这时海水开始涨潮,水流极有可能把大船推到加拉塔后面土耳其领地内的海岸。如果真是如此,这次救援就彻底完了,胜负再无任何悬念。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件意外的事降临了——风,在人们的祈祷和期盼中终于姗姗来迟了!
  在拜占庭城内已经几乎绝望、无比惶恐和愤怒的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奇迹!
  起初是一阵微风,接着风势越来越大,再次将四艘大船上垂头丧气的船帆吹得圆鼓鼓。船头高昂地抬起来了,摆出了胜利者的高傲姿势。又是一阵强劲的风,船开始动了!它们很快冲出了土耳其人的包围圈,他们安全了!见此情景,整个拜占庭城被人们的一片欢呼声笼罩着,震天动地。
  承载了几千人的期望,第一艘船安全地驶进了港口,接着是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之后,铁链很快被拉起来,敌人被挡在了外面。土耳其人猎犬式的小船无法进入港口,只能无奈地在铁索阵外面的海面上气急败坏地徘徊。那个曾经充斥着绝望与恐惧的城市,如今又萌发了新的希望,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了。
  就是这个小小的胜利,也让拜占庭人民欢呼雀跃,城内到处弥漫着一片疯狂而久违的快乐。他们被这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连意识也逐渐变得迷糊,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又有了信心。看来欧洲并没有遗忘他们,这个夜晚以后,整个基督教世界将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新的船只会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带来数不尽的士兵和粮食。他们乐观地认为,土耳其的包围圈已经被打破,他们已经彻底安全了,总之一句话,他们会赢得这场战争。

  穿越陆地的舰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必胜关键。与其他军事家相比,穆罕默德似乎更有天分。
  但是,这仅仅是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他们的敌人远比他们想象的强悍得多。
  与拜占庭人相同,穆罕默德也热衷梦想,但不同的是,他总能想方设法使自己梦想成真。死里逃生的四艘大船徜徉在金角湾的海面上,自以为已经脱离险境了,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为穆罕默德的眼中钉。默德心里冒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决不允许自己与金苹果般的拜占庭失之交臂,他对它志在必得。
  看来,金角湾是土耳其进攻的最大绊脚石。它非常深,就像弯弯绕绕的盲肠,土耳其军队根本无法驶进这里。金角湾入口处附近是热那亚人的聚居地加拉塔。加拉塔和拜占庭之间的海域,便是金角湾的入口处,这里被设下了天罗地网——铁索阵,使土耳其舰队无法从正面进入金角湾。但由于热那亚曾经与穆罕默德签订中立协议,所以穆罕默德在热那亚领地及海域内畅通无阻。但即使是这样,舰队也很难避开铁索阵直接进入内部水域。穆罕默德倒是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再重新建造一支舰队,但这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心急如焚的穆罕默德肯定接受不了,他太想将拜占庭据为己有了。
  正是这种急不可耐的心情,使穆罕默德产生了一个无比大胆的,称得上震古烁今的计划,它丝毫不比战争史上汉尼拔和拿破仑的大胆行为逊色——既然土耳其的战舰无法在外海体现他们强大的战斗力,海路走不通,还不如干脆走陆路,将上百艘舰队从陆上直接运送过去。
  根据穆罕默德的计划,土耳其士兵将用人力拖着庞大的战舰穿越坎坷不平的多山的岬角地带,长驱直入,直接抵达加拉塔边缘的内部水域。
  这个想法实在太令人吃惊了:让舰队翻山越岭,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完全出乎拜占庭人和他们的援军的意料之外,他们被穆罕默德杀了个措手不及。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他们以前的罗马人和他们之后的奥地利人,就因为完全没有料到这么荒诞的行径而掉以轻心,最终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两个神话。
  自古以来,伟大的军事天才都不屑于墨守成规,他们总是会产生一些奇思怪想,并将它们付诸实施,最终点石成金。穆罕默德这个军事天才也正是如此。就这样,一个前所未见的舰队穿越陆地的大规模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按照穆罕默德的安排,土耳其士兵运来了大量的圆木头,木匠们把它们制成滑板。之后,木匠们将从海上拖上来的战舰固定在上面。同时,上千名工人也展开了土方工作。
  由于山上的路上坡和下坡都非常狭窄、崎岖,所以战舰经过佩拉山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于是,土方工人将山路填平,为下一部的运输工作打好基础。但是,工人聚集势必引起敌人的注意。为避免打草惊蛇,穆罕默德下令,每天晚上都连续不断地向拜占庭及其周围地区发射臼炮,除处于中立的加拉塔外。当然,这些轰炸仅仅是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使运船工程顺利进行,便于舰队驶进金角湾,因而没有对拜占庭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害。

  一切都朝着穆罕默德期望的方向发展——所有的拜占庭人都对土耳其军队只有海上进攻这唯一一条路可走深信不疑。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个黄昏,土耳其的舰队终于在陆地上迈出了第一步。无数的巨大圆木被士兵和工人们涂满了油脂,接着,他们将被固定在滑板上的战舰放到圆木上;拉着船前行的是两排数不尽的水牛,无数工人和士兵则在后面推着。终于,圆木滚动了,战舰也开始移动了。但令人失望的是,舰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却失败了。
  船本来就只能在水里航行,穆罕默德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让它们在陆地上行走,甚至要它们勉为其难地翻山越岭。
  自古以来,世间所有的壮举都是人们不知不觉地实行的,而世间的智者无一例外都深谋远虑。正是用了这种表面看来无比笨拙的办法,土耳其悄悄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一支舰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金角湾。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取胜关键。与其他军事家相比,穆罕默德似乎更有天分。
  从来没人能摸清他的想法,也从来没人能预测他的下一个行动。对此,这位天才谋略家曾有过非常形象贴切的说法:“如果我的胡须中出现了一根能了解我想法的毫毛,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在臼炮天衣无缝地掩护下,穆罕默德异想天开的想法终于实现了,这真是个奇迹!
  4月22日晚上,当毫无防备的拜占庭人还沉浸在美梦中时,70艘土耳其战舰已经越过了山头和峡谷,穿过了种着葡萄的山丘、田园和丛林,悄无声息地抵达加拉塔边缘的内部水域。对拜占庭人来说,4月23日的早晨就是一个噩梦的开始。从此以后,他们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仅仅在一夜之间,70艘挂着三角旗、满载水兵的土耳其战舰从天而降,奇迹般地出现在金角湾中央。拜占庭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当战舰在水面上航行时,他们狠狠地揉揉眼睛后才确信自己的危境。他们一直坚信土耳其军队根本不可能进入金角湾,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不管怎么说,土耳其军队确实进入了有基督教世界援军的金角湾。这个拜占庭曾经最坚不可摧的守护者,如今却成了穆罕默德的囊中之物。
  城墙外,是土耳其军队的欢呼雀跃,军号声、铜钹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庆祝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胜利。自此,土耳其军队就可以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通过自己搭建的浮桥向拜占庭发起猛烈的进攻了。
  由于临海的城墙是拜占庭城墙中最薄弱的部分,也是进攻的最好着力点。而现在,拜占庭最薄弱的地方已经置于土耳其军队的掌握之中,这更促使它本就地广人稀的脆弱防线几近崩溃。
  拜占庭的喉咙,被穆罕默德的“铁手”狠狠地掐住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