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生是一场修行 - 第3章 成长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3章 成长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2)
  痛苦是人众多情感中的一种,没有痛苦,我们就不能更好地感知生活。痛苦虽然让我们感觉到痛,但它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正是人情感成熟的必由之路。没有人能一直快乐,人们其实只是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而这种感觉一旦得到,人的快乐感觉就会失去,真正让人不能忘怀的是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人们的种种经历,这时候痛苦也会变成快乐的回忆。
  因为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历练中通过努力、奋斗、磨难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因此,生活的本质并不快乐,但我们必须用快乐的生活态度去承受。生活中,“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正因为能够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时候非常少,才更令人们珍惜。如果幸福、快乐随手可取,那也就无所谓幸福和快乐。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则能带给我们回味。
  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想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记。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面对痛苦的来临呢?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没人会喜欢苦药,但苦药却能祛除病痛使人康复。
  也没人会喜欢苦难,苦难却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的人生轨迹是笔直的,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不免遭遇到坎坷和挫折,经历的困难和挫折越多越大,就越不把困难和挫折当回事;经历的困难和挫折越少越小,就会把什么都当成困难和挫折。那些最伟大的人,无一不是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而获得成功的。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在生活中,苦难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只有跨越和征服。但苦难又是通往真理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我们潜在的能力,磨炼我们的意志、性情和耐力,教会我们认识真理的手段。
  苦难让人成长,即使是树也是如此。
  从前,有两个人分别在一片荒漠上栽了一片胡杨树苗。
  苗子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挑水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那人雷打不动地一一浇他的那些树苗。就连有时刚刚下过雨,他也会来再浇一瓢水。
  有经验的老人说,沙漠里的水漏得快,就算是三天浇一次,树根其实也没吮吸到多少水,水都从厚厚的沙层中漏掉了。
  而另一个人呢,看上去就有点懒惰了。他只有在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更少了。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到处看看,将被风吹倒的树苗扶正,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着手悠哉悠哉地走着,不浇一点儿水,也不培一把土。
  人们都说,他的那片树,肯定成不了林。
  就这样过了两年,他们的两片胡杨树苗都有茶杯粗了。
  忽然有一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
  第二天风停的时候,那两片幼林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全军覆没,有许多的树差不多是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满地是摔折的树枝、倒地的树干,以及被拔出的一蓬蓬黝黑的根须。

  而另一个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风撕掉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树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
  人们疑惑不解。
  那人微笑着说:“他的树浇水浇得太勤,施肥也施得太勤了,所以这么容易就被风暴给毁了。”
  这下人们更迷惑了,难道辛勤施肥浇水也错了吗?
  那人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一样,太殷勤就会养成它们的惰性,你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它们的根就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不往泥土深处扎,当然不能经得起风雨了!
  如果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怎么理睬它们,地表没有水和肥料,它们就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一直扎进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当然能枝叶繁茂了,何愁会轻易就被暴风刮倒呢?”
  树是如此,人也是一样。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要害怕苦难,因为正是这些苦难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
  那些最伟大的人无一不是苦难的学徒,例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而有《国语》……”
  正是这些苦难磨炼了他们的性格和毅力,教会了他们学会对付失败的方法。拉梅奈曾经说过:“不懂得苦难的裨益的人,并未过着聪明而真实的生活。”当一个人突然陷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的困境时,他往往会展现出难以想象的品质和意志。
  有个法国人名叫布彼,一直在杂志社担任主编。他很有才气,为人也豁达,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希望像普通人那样简单快乐地活着,但某一天厄运降临,他被脑溢血猝然袭击,使他43年的人生从此转折。几个星期后,他虽然死里逃生,但他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陷入瘫痪,不能说话,也不能自如行动,要是没有器械的帮助,他甚至无法呼吸。唯一没有瘫痪的是他的思想。巨大的不幸降临,但他并没有被击倒。他依靠那只唯一能活动的左眼与外界沟通,眯起,闭上,向外界传递着他生命的气息和节奏。
  布彼费尽心思与女医生沟通成功并达成了协议:女医生拿着字母表反复朗读,并观察其左眼的反应,眨一次表示“是”,两次即“不是”,然后她会记录下他所选择的字母,把字母连成词,再将词又连成句。就这样经过千万次的朗读,万千次的眨眼,这本名为《潜水铜人和蝴蝶》的书被一页一页写出来,装订成册,印刷出版。这部新书一问世,就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深刻的感动。
  布彼被苦难侵袭,从人生日常的轨道给狠狠地丢进了无底的阴晦大海,然而,他放飞了自由的思想,凭借坚韧的意志再次浮出海面,重拥阳光下的飞翔。对于弱者来说,苦难是无底深渊,但对于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说,苦难则是一笔财富,甚至是成为伟人的垫脚石。例如:我国着名京剧演员周信芳,最初是演小生的,但他后来嗓子有些沙哑,虽然苦练不辍但仍难以改进,于是他转而演老生。结果这一改换,使他得以充分地扬长避短,并创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唱腔艺术风格,称为“麒派”,周信芳也成为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所以说,最大的幸运者,也是最大的苦难者。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如果苦难不能使他们低头,那么苦难就会助他们成功。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无一不是伴随着坎坷踉跄而行。许多才华横溢而又品性善良的人们,却因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出现可以使他们得以磨炼的挫折,所以他们难以成功。
  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流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匕首,如果处置不妥,确实是会伤害到我们,但在处理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免得适得其反。
  人们常说的“哪个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有遭人议论的时候。
  有一则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一天,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上街去卖。卖完后二人高高兴兴地回家,孩子骑着驴,老翁跟着走。这时,就有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竟叫老人步行。听了这样的议论,孩子和老翁便换了一个位置继续前行,可没走多远,就又听到有人说老人于心何忍,竟让小孩子步行。老人忙将孩子也抱到鞍上,路人又说他们太残忍,两人坐在驴身上,不顾驴的死活。无奈中,老翁和孩子都不骑驴,干脆牵着牲口走。
  可又有路人笑他们傻,空着驴不骑而徒步。最后,老翁对孩子叹息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抬着驴走!”
  这个故事正说明,在人生旅途中,由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难以十全十美,不管我们做成什么样子,闲言难免。人言可畏,以前面的寓言来说,那位老翁和孩子最后弄得左右不是,固然是受人议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太无主见。
  我们不能因为有时被“人言”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就轻易妥协,因为不管我们怎么做,总会有人说我们是错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
  战国时,魏国大夫庞恭就以“三人成虎”的故事来告诫魏王不要听信流言。闹市中出现老虎的几率有多大?几乎等于零。然而许多人奔走相告时,相信流言的人就开始与日俱增,人们开始渐渐相信,因为这“听起来很耳熟,这事假不了”。
  至近代的1935年3月8日,一代影后阮玲玉在人们的流言飞语中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含恨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以此印证了“舌根底下压死人”的俗语。
  这两个事例说明,正如戈培尔所说的“谎言千遍成真理”,流言的口口相传最终还是让其可信度不断提升。
  鲁迅当年写过题为《人言可畏》的文章,说:“……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这时不但不会想到这也是玩弄着女性,并且也不会想到自己仍是人民的喉舌。”“我们且不要高谈什么连自己也并不了然的社会组织或抑制强弱的滥调,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吧。”

  对人言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并不见得是什么好办法。
  人言有时似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观照出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起到“警钟”的作用。我们往往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别人对我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往往一目了然。因此,对于人言,既不能不加理会,又不能闻人言就被吓倒,最好是洗耳恭听,认真分析,准确判断,让人言成为对自己的警示。
  经常问问自己:别人为什么要议论我?我的言行是否出格?
  应当从人言中汲取什么经验教训?有了这种对待人言的态度,即使别人的议论不尽正确,也会从中得到教益。
  至于人言中的那些风言风语、冷嘲热讽,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不加理会走自己的路就是了。流言止于智者,要平息那些空穴来风的流言,可以参考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狄福奥佐的三个方法:
  迅速回应。人们对不确切的事情总是格外关注,所以,要赶上谣言快如闪电的传播速度,就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不可沉默。许多人在面对不实的指责时,抱着“清者自清”的信念,总是采取一种“无可奉告”的态度结果反而让流言越传越像是“真的”。有实验证明,沉默不语会增加不确定感,让人们以为当事人试图掩盖什么或“有什么难言之隐”。
  借助第三方。在有嘴说不清时,最好找一个中立、可靠的第三方站出来帮忙说话,会让我们的反驳如虎添翼。
  此外,辟谣时还要注意提供详尽信息说清来龙去脉。比如许多牛奶生产企业的信誉受到负面新闻的牵连,如果一家没有上“黑名单”的公司突然冒出来说一句“我们的食品保证是安全的”,而又并不对这个声明进行解释,这样唐突的言辞反而会让人们产生怀疑。
  综上所述,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流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匕首,如果处置不妥,确实是会伤害到我们,但在处理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免得适得其反。
  遇喜可以得意,不可以忘形
  人性有一个弱点,就是极容易得意忘形。在生活中,把得意之事看淡点,淡然处之,不可忘形,要以平和之心对待,否则,得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失意。
  得而不喜,失而不悲,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不卑不亢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只野兔被老鹰捉住了,它挣扎、哭叫,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得意忘形地对野兔说:“你平时不是跑得挺快吗?
  怎么不跑了?看来还是我们有翅膀的好啊。”接着便大谈自己翅膀的好处,说到忘情处,还非常欢快地拍打它的双翅,正在这时,另一只老鹰突然飞下来捉住了乌鸦,它将得到和野兔一样的命运了。野兔在断气之时,对乌鸦说:“啊,你方才还在为自己的平安而得意忘形,现在你也该哀叹和我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了。”
  人们总是容易在遇喜时太过得意,忘记自己曾经付出时的辛劳,忘记自己是谁,甚至忘记对待生活的态度,迷失前进的方向。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一:故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为诗人所赞颂的神秘星光从未照耀这块土地,放射出温暖生命力的阳光也不得其门而入。此处就是幽暗地域,被遗忘的国度喧扰地表下的秘密世界。这里的天空是无血无泪的坚硬岩石,在意外闯入此处的愚蠢地表居民的火把照耀下,四周的石壁灰色单调,泛着死亡的气息。这里不是他们的世界,这里不属于光明的势力范围。不请自来的访客多半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阳光。极少数能够逃离此处,回到地表的人都有了重大的转变。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黑暗精灵坐在山腰上,殷切地望着从东方平面上升起的红色线条。这可能是他所见过的第一百次黎明,而他也知道,那灼热的光线将会刺痛自己淡紫色的眼睛,这双在过去四十几年来,只见过幽暗地域下黑暗的眸子。当炙热的太阳上缘自水平线升起时,黑暗精灵并未转身离开。他像涤罪般地接受那道光线,这是必经的痛苦——为了他所选择的道路,为了成为地表居民的一份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