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第一部分 一生只做一件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生只做一件事三百多年前,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他在荷兰的市政厅看门,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也许是工作太轻闲,他又太年轻,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作为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六十年。他是那样的专注细致,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生物学家、显微镜专家、微生物的发现者,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1632年10月24日,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他的父亲是镇上一名勤奋的铁匠,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的母亲是一名石匠的女儿——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列文虎克是家中的长子,贫困的家境使列文虎克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因为家境贫寒,再加上父亲在列文虎克8岁时就辞世了,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去一家布店做了学徒。其实,列文虎克一生中也未受过正规的教育,他一共只上了不到10天的学。他除了自己的母语荷兰语外,对于拉丁语(当时的学者必须掌握的语言)及其他任何语言,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他无法阅读古典的自然哲学家们的著作以及当时英、法、意等国学者的文献。经人介绍,他16岁时到了阿姆斯特丹,在一家布店工作。经过了6年的学习,列文虎克带着丰富的布匹知识和开店经验,同时还有他所钟爱的微生物知识回到了故乡——德尔夫特市。在那里,他独自一个人开了一家布店谋生。从此以后,直到他91岁逝世,他一直生活在这片他所钟爱的热土上。从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开始,列文虎克就热爱着大自然的一切,喜欢研究各种问题,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幼年时,列文虎克的舅父经常给他讲故事,开导和教育他读书写字,聪明好学的列文虎克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就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由于他勤奋好学,并有一个出众的、勤于思考的头脑,部分弥补了他未能上学的遗憾。有时,列文虎克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常常读书到深夜,他的才华加上辛勤的劳动,为他以后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做学徒期间,他利用夜晚读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一有空余时间,他就到店铺隔壁的眼镜工匠那里学习磨制玻璃片的技术,他还从炼金术士那里学会了金银匠的手艺。就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作余下来时间都用来研究、磨制、装配玻璃透镜,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就是一种享受。6年的学徒生涯成了他的一所“工读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从实际生活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后来,列文虎克也承认,这6年的学徒时光是他以后研究的基础。但是,好景不长,上帝似乎故意给这位好学的少年以考验,人生的磨难再次降临在他的身上,母亲此时也永远离开了他。弟弟妹妹年纪尚小,列文虎克不得不再次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四处奔波。他甚至还当过德尔夫特市市长的管家。几十年艰苦的岁月过去了,最后他成了市政府的一个看门人,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摧毁他为科学献身的坚定信念,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探索着、前进着,一步也没有放慢。平日里,他除了看管布店生意,还担任市政府的看门人。晚上的时间,他就悄悄地躲在阁楼里研究自己的“宝贝”——各式透镜。他用坚不可摧的决心,学会了玻璃透镜的磨制及其组合技能,而且,研究制造凹凸镜也成了他的一个癖好。他制造的透镜小而精致。由于刻苦钻研,他所制造的凹凸镜精度越来越高。有的透镜小到直径3毫米,但却可以将物体毫不变形地放大300倍,在他的镜片下,鸡毛的绒毛变得像树枝一样粗,跳蚤和蚂蚁的腿变得粗壮而强健。列文虎克每晚就这样在工作室中一直磨制和改进透镜到深夜。他一生中一共磨制了419枚各式透镜,有的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列文虎克将自己磨制玻璃透镜的方法看做不可出让的私人秘密,他只许可别人当着他的面使用显微镜,而且他从不让这些当时最好的工具脱离自己的掌握。这也难怪,为了制造玻璃透镜,他几乎倾其所有;他使用了最好的玻璃和水晶,最后甚至使用了金刚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的透镜更加小巧,更加精确。诚然,使用各式透镜可以观察到用肉眼看不到的奇妙世界。但是,用起来却不是那么方便。列文虎克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如何更加方便地使用各式透镜。工夫不负有心人,1674年,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红细胞,从而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来研究微观世界的纪元。列文虎克在显微观察中,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小并只能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他称之为“微生物”。1675年,他首先在盛放雨水的罐子里发现了单细胞的微生物;1683年,他又在自己的牙垢物中发现了更小的单细胞生物。他发现“这些生物几乎像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过了200多年以后,人们才搞清楚列文虎克发现的微生物是细菌。列文虎克作为杰出的显微观察家,在生物学史上是相当重要的。直到19世纪,显微科学的研究才超过他的水平。1680年,列文虎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这是对他20年来刻苦钻研的最好褒奖。据资料统计显示,列文虎克一生制造了247台显微镜和172枚镜头,并为荷兰的皇家学会装备了一个包括26台显微镜仪器在内的实验室。列文虎克不仅使用显微镜,同时还对显微镜进行了多种研究。在列文虎克以后的100多年间,显微镜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这或许是同望远镜一样,也是由色差问题造成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列文虎克当时制作显微镜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列文虎克并不是第一个制造显微镜的人,也不是第一个使用显微镜的人,但是,他却是第一个使人们懂得了如何使用显微镜的人。他所制造的显微镜,就其分辨力而言,已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前辈的成果。从这时起,人们才能深入地探索生物学感兴趣的新领域,从而建立起今天生物学的几乎所有领域的基础。列文虎克曾经说过:“要成功一种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的确,为了研制显微镜,为了他所钟爱的微观世界,他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要忍受多大的寂寞啊!但是,能一生只做一件事,何事不可成呢?【人生感悟】其实,以勤补拙的远不止虎克一人,有哪一个科学家生下来便是天才呢?对于天资和勤奋的关系,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沬若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陕西、甘肃发生了里氏6.5级到7.0级的余震。 [点击阅读]
长相思1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那一日,和以往的上千个日子一模一样。几声鸡鸣后,清水镇上渐渐地有了人语声。回春堂的老木赶早去杀羊的屠户高那里买羊肉。两个小伙计在前面忙碌,准备天大亮后就开门做生意。医师玟小六一手端着碗羊肉汤,一手拿着块饼,蹲在后院的门槛上,稀里哗啦地吃着。隔着青石台阶,是两亩半种着草药的坡地,沿着中间的青石路下去,是一条不宽的河。 [点击阅读]
云中歌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内容介绍:桐华继《步步惊心》。《大漠谣》后,呕心沥血倾情历史言情推佳作《云中歌1》。云歌自幼生活在大漠,偶然的机会让她救了荒漠中的陵哥哥,并赠予珍珠绣鞋,许下诺言。另一只绣鞋也于无意间丢给饥饿的小孩。十年后,云歌到长安寻找陵哥哥,却遇上了难缠的绝世美男孟珏,云歌以为幸福的生活从此开始,谁知又卷入了一场宫廷王位之争……由两只幼时无意送出的珍珠绣鞋, [点击阅读]
怎样提高智商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一、什么是记忆力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记忆是什么“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
秋水映尘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午后,冷风阵阵吹拂,远方飘来一朵乌云,掩去微弱的一抹斜阳。幽僻的竹林,断断续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约可辨明是风声拍打竹叶的声音,然而,除此之外,若凝神细听,其中犹交杂着细碎虚浮的跫音。该死的!谷映尘的额上冒着冷汗,暗声低咒。事发至今,已近半个时辰,药性已发挥到极致,他若再不设法解决,恐怕……颠踬的步伐踩上一地的竹叶,为这幽寂的林子添上一缕清冷萧条之气。 [点击阅读]
解密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九型人格,也称“九种人格”、“九种性格”等,是了解他人、认识自我、修正人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学问,被称为当今最实用的人格分析理论。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它作为一个识人指南,用以洞察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斯坦福大学也把它引进到mba的课堂来训练学员的领导力。 [点击阅读]
雾都孤儿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作者狄更斯(1812-1870),生于英国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海军小职员,10岁时,狄更斯全家被迫迁人债务人监狱,11岁就开始承担繁重的家务。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