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第一部分 词人本色是武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词人本色是武人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词人。在文学上,辛弃疾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齐名,二人号称“苏辛”,又与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辛弃疾: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与只懂得吟诗作对的文人、词人不同,辛弃疾还是一个军事家,甚至也有人称他是一个政治家。当代散文家梁衡称辛弃疾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唯一一人”。以武而始,以文而终的人生经历,这也注定了辛弃疾以他的词及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祖籍山东青州,他出生时,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因此,辛赞很注重培养辛弃疾的爱国热情,他常常给幼年的辛弃疾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还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辛弃疾也亲眼目睹了金人带给汉人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不堪金人压榨的汉族人民奋起反抗,22岁的辛弃疾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并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在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振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南归之后,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但是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他在一首《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中写道:“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他不会和那些猥琐的小人同流合污,宁愿孤单寂寞地与青山为友,于是,便是“拍手笑”间,也流露出无比的惆怅和失意。现实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让辛弃疾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在南宋的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他任湖南安抚使时,曾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其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不识时务的行为给自己惹来了许多的诽谤,加上皇帝对他的北伐也没多大兴趣,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危则招,朝有谤言则又弃而不用,这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20年的闲置生活,辛弃疾脱离政界,旁观而不得插手,甚至连插嘴也不行。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公元1181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于是,本欲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英雄,只能在自己的家中咀嚼自己的寂寞。他在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词中写道: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谁能想象得到,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一个志在血染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事家,每天竟是在山坡和水边散步,观赏一下飞鸟游鱼,与寻常农夫聊聊闲话,此间虽乐,却不是他的本性——词人本色是武人。他终究是闲不住的,因为无论朝廷如何对他,无论世人如何不问政治,他的心中始终是一腔热血。公元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但是,这次北伐像一场闹剧一样草草收场,只留下诗人的空叹。尽管才华横溢,尽管胸怀大志,但他的一生只能说是寂寞的——他的抱负和才华,他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都没有得以实现。尽管有一群志向和际遇都类似的朋友,尽管曾经把酒言欢、即兴赋诗,尽管曾经遍拍栏杆,但他的一生只能说是寂寞的——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能重用他。他只能在自己的诗词里,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尽情挥洒,把自己想象成刘郎、孙仲谋一样去建功立业杀敌卫国,聊以抚慰自己的寂寞。他的诗词写尽了田园山光、飞鸟游鱼,豪壮愤慨,失落惬意——其实,他只是在写自己的寂寞。比如这首《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堪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诗人满腹经纶,满腔热情,迄今为止也没有发挥任何用处,胸中真是感慨万千,愤激之情郁积,只好写词一吐为快。楚国秋天,千里远山,缥缈美丽,但是远远望去,却使人有一种忧愁苦恨的情绪。夕阳西下,江南游子独上高楼,空中孤雁凄苦鸣叫,想起家国仇恨,把手中宝剑看了又看,心中愤激和郁闷难解,只好把“栏杆拍遍”,稍做渲泄。国难当头,家乡沦陷,本该上阵杀敌,怎能想过求田问舍的安逸生活,只是岁月如梭,人犹树一样忽而苍老。这不正是辛弃疾一生的形象概括吗?【人生感悟】辛弃疾的一生,愁苦也寂寞——此愁不是多愁善感,此寂寞并非无病呻吟;这愁是当家国蒙难之时、忧国忧民忧社稷的愁,这寂寞是烈士空怀一身抱负,却壮志难酬空对白发的寂寞。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楔子十年等待的尽头是什么?有些人,是拥抱真爱;有些人,是云淡风轻,尽付笑谈中。而他——守着一段早已死去、埋入黄土的情感,过不去,也醒不来,直到——那道深镂脑海的倩影,再次出现眼前。她身边那个人,早已不是他,午夜梦回,他却还记得她说爱他时的姿态、音韵、神情。蓦然回首,一身寂寥。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美)派克著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七百万册;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两种性别组成的,男女要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恋,还要结婚成夫妻,但是在很多时候,男人并不了解女人,而女人也不了解男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沟通上的抑或是理解上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男人和女人常常也有相同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在摆脱一天的工作压力时不想交谈。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