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丧钟为谁而鸣 - 《丧钟为谁而鸣》作者简介:海明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
  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洗练含蓄的新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成名作《太阳照样生起》,代表作《永别了,武器》,影响最大的作品《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好运动,爱研究自然;母亲宗教观念强,很有艺术修养。父母虽时有争执但彼此很关心,他有过快乐的童年、奔放的青春;在一战中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汽车司机,为救战友受重伤;后来任《星报》驻欧记者,因发表《太阳照样生起》声明远播,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太阳照样生起》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也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都有中译本出版。
  简要生平:
  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一位医生,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
  童年生活美好,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
  中学是1917年,同学们认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他最突出之点。这时的海明威热情、好竞争;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
  1917年10月,他进入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在此期间,海明威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1918年5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造成严重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
  以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
  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1922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哈德莱带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结果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失窃。
  1923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1926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
  1927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1928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
  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
  1934至1936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
  1936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1937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他借债为忠于共和zheng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zheng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
  1939年他在哈瓦那郊区“瞭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并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预见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1942年到1944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zheng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
  1944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
  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
  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
  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
  1926 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的作品。该书因描写一群美、英青年战后流落巴黎的痛苦经历,表现他们迷惘、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而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
  作品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以电文式的对话展开情节,简洁真切的内心独白,以及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以记者身分前往西班牙。这一时期的经历和感受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创作动力,他的思想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表了三幕话剧《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分活跃在欧、亚战场。
  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
  1950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
  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1953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
  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
  1960年,海明威患了严重高血压,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抑郁症很严重。
  1960年11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拜访过他,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他像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
  1961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
  1961年6月2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用猎枪自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