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丧钟为谁而鸣 - 《丧钟为谁而鸣》作者简介:海明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
  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洗练含蓄的新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成名作《太阳照样生起》,代表作《永别了,武器》,影响最大的作品《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好运动,爱研究自然;母亲宗教观念强,很有艺术修养。父母虽时有争执但彼此很关心,他有过快乐的童年、奔放的青春;在一战中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汽车司机,为救战友受重伤;后来任《星报》驻欧记者,因发表《太阳照样生起》声明远播,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太阳照样生起》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也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都有中译本出版。
  简要生平:
  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一位医生,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
  童年生活美好,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
  中学是1917年,同学们认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他最突出之点。这时的海明威热情、好竞争;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
  1917年10月,他进入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在此期间,海明威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1918年5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造成严重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
  以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
  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1922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哈德莱带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结果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失窃。
  1923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1926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
  1927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1928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
  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
  1934至1936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
  1936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1937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他借债为忠于共和zheng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zheng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
  1939年他在哈瓦那郊区“瞭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并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预见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1942年到1944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zheng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
  1944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
  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
  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
  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
  1926 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的作品。该书因描写一群美、英青年战后流落巴黎的痛苦经历,表现他们迷惘、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而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
  作品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以电文式的对话展开情节,简洁真切的内心独白,以及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以记者身分前往西班牙。这一时期的经历和感受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创作动力,他的思想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表了三幕话剧《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分活跃在欧、亚战场。
  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
  1950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
  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1953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
  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
  1960年,海明威患了严重高血压,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抑郁症很严重。
  1960年11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拜访过他,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他像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
  1961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
  1961年6月2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用猎枪自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0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