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色眼识人 - 第一章人之初,性本“色”(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章人之初,性本“色”(6)
  许多人在内心哭泣时,周围的人一无所知,而我们经常在并不十分了解他人内心感受时,恣意判断或批评。不幸的是,我们对于自己,也常犯错误而不自知。大多人只是观察有限而肤浅的表面行为,且以此为满足。可是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精华在于“动机”,在于知道“做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如此,我们才能够学习到如何更成功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内心生活,从而改进我们的人际关系。
  在以往很多的性格分析当中,大多侧重在对“行为”的分析,而“行为”却受到社会化很大的影响。在观察不同人时,最重要的就是区分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行为”。绝大多数人总是以为后天的个性才是他们真正的本性,他们按照一切社会化的行为来暗示和要求自己,他们领取了一个不属于他们自己真正的身份,因此他们会沉浸在浑浑噩噩与不快乐中。即使这些后天训练而成的态度和模式与他们的本性大相径庭,他们仍旧不知。
  比如说你可能以为自己喜欢it,因为你生长在一个遍布理工科高材生的成员家庭,而且家里it工程师济济。然而,红色的你可能天性中根本并不喜欢从事和it有关的工作。虽然你可以熟练地编写c语言或轻松地拆卸并安装所有计算机的超强技能,但当你发现自己喜欢时尚,并且富有强劲的时尚嗅觉而犹甚于it时,却突然着实松了一口气。一个人在多年控制及否认内心真正的喜好以便取悦他人之后,可能不再察觉那些喜好到底是什么。因此,要区别性格的动机和和个性的行为里各有什么,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艰辛之路。朋友,不要焦躁!

  动机无法改变,行为可以训练
  了解自己天性中的动机对你的人生意义非同凡响。我想说明的是:你的动机―――你内在的真实部分,是无法改变的。
  王小波同志对此的描述是:“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它怎样,因为这是违背人的天性的。众所周知,人可以命令驴和马交配,这是违背这两种动物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骡子没有生殖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不能长久。”我借此强调,天性中的动机无法被改变。以下是我从银行会计和保险推销员的职业经历中的验证。
  众所周知,银行会计的工作性质要求心细如针,将每一个可能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并以“宁可错杀一仟,绝不放过一个”的心态围剿任何细微的错误,这些再没有比蓝色天性中更擅长的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银行会计都是蓝色,可是我们不能否认,如果你希望胜任这份职业,经过足够的熏陶和训练,任何性格在银行,也会做事谨小慎微,万物摆放有条不紊,在工作场所中的行为越来越向蓝色靠齐(11章中我详细阐述了自己是如何被改造的过程)。然而,一旦脱掉工装回到家中,立马露出原形,东西随意不拘形式地摆放可能更让红色自在;而对于蓝色来讲,将物品陈列条理本身,就是具备无限美感的,两者相差可见一斑。

  直至保险代理人,道理殊途同归。大凡保险推销,世人皆以为伶牙俐齿、口若悬河最是紧要,这更加深了非红色者莫属的印象。然而施以数年足够训练和打磨下的蓝色保险高手,均可在工作时间内对客户的插科打诨做得游刃有余。但任凭白日在外如何活跃异常,黑夜回到自己的空间,蓝色即使半年之内独守空房,观赏着雨点叩击窗沿的滑落,聆听着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在紧张的节奏与哀痛的抒情之间,任凭音乐抚摸自己完全裸露出来的伤痛灵魂,也能享受那种精神的狂放宣泄与刻骨的心灵颤抖。红色对于蓝色的这种方式则是-----难得如此,假装附庸文雅一番,并无问题;超过一周,红色势必揪心,恨不得跑到楼下“家家乐”就算找掌柜的王阿姨聊聊,心情调换一下也不错。红色心情不好当然可以用安静来打发,但并不同于蓝色那种用安静来消化安静,用思考来咀嚼思考的心态。蓝色可以通过内心对话享受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红色的本质确实需要更多地与人群接触。

  各位知道,悟空七十二变的造诣早已臻至以假乱真的化境,然无论如何变化,唯一的软肋仍是-----怎么变,猴子屁股还是红的。这与“动机”和“行为”的奥妙同出一理。一个粗心的人可以经由训练变得仔细;一个腼腆的人可以经由训练变得主动;一个拖拉的人可以经由训练变得迅速;一个暴躁的人可以经由训练变得沉静。我们可以训练出来很多非性格本色的“行为”,但我们却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核心“动机”。
  “性格色彩密码”的功能之一正是教人轻松自在,抛开肩上沉重的包皮袱,协助我们去除魔障,在生活中找到心灵依靠,拨开外在的“行为”看到真正的“动机”。
  动机无法改变,行为可以训练。
  当你通过“性格色彩密码”更深入认识你自己及他人时,你会发现,在一个更奥妙的层次上,“性格色彩密码”将完整呈现所有心理上的可能性,并将你自己在所有性格中潜在的不同部分显示出来。虽然每个人在天性里的性格无法改变,但是经由修炼和自我认知,我们可以产生新的容纳力量。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
小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 [点击阅读]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最美的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相逢,眼前的你一如梦中,而我仍是你眼中的陌生人。被麻辣烫的电话吵醒时,正在做春梦。梦里我二八年华,还是豆蔻枝头上的一朵鲜花,那个水灵劲,嫩得拧一下,能滴出水来。我站在操场边看他打篮球,篮球打偏了,滴溜溜地飞到我的脚下。他大步跑着向我冲来。白色的球衣,古铜的肤色。头发梢上的汗珠,随着奔跑,一滴滴飞舞到空中,在金色阳光照射下,每一滴都变成了七彩的宝石,我被那光芒炫得气都喘不过来。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续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2006年10月,深圳某小区。“胤禛,你真的如此恨我吗?真的如此……”他始终是没有来,他再不肯原谅我了,心像被生生撕裂了一般,疼痛以心脏为中心,一波一波地扩展到四肢百骸,觉得整个人难受得不能自己。不是已经死去了吗,为什么身体还会疼痛,为什么脑中还会有如此清晰的记忆。轻轻地动动指尖,指腹下能感觉到柔软的棉被。 [点击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