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山楂树之恋 -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爱就好好爱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网上热议的山楂树之恋,我原本心里是由一点抵触的,因为简介里面写明了是描写文革末期的一段爱情故事,我心里想当然的就把它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之类的电视剧 情节化上了等号,那个时期必然是每人每句必有阶级斗争,必有革命,推翻之类的词汇蹦出来。那时人的思想与作为和80后的我有一大段的距离,使我无法理解。
  但是就是这样一本原本并没有多少期待的书,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不得不为它写点儿什么。
  这是一本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我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一字不漏的看完,脸上满是泪痕,枕巾都被打湿了,这在我已是多年都没发生过的状况,为一本小说,别人的故事,真心得流着自己的泪水。
  我哭并不只是为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爱情而感动,更为在那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人相爱但又不能堂堂正正的爱,压抑隐忍的苦楚而哭。
  对于那个时期人的生存状态我不甚了解,仅从电视,小说里面窥见一二。仿佛人人都革命,各个都先进,思想高度统一,动不动就说语录喊口号,质疑 一切权威,排斥一切所谓资本主义,拒绝一切享乐,以吃苦受累为荣,物质极度匮乏,精神上又极度激进。当所有人都不正常的时候,这种不正常就会被认定为正 常,而相反的则会被定义成反动。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笼统地看反,而看过这本以静秋第一人称,带有大量心理描写的书之后,通过静秋这个个体,我对于那个时代人 的思想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就在那个时代,出身不好,时刻谨小慎微,生怕和资产阶级反动派刮上一点儿关系的静秋,和根儿红苗正,军区司令的儿子孙建新(老三)相遇了。
  静秋被学校派到农村收集材料撰写教材,老三的勘探队在附近工作,似乎一切都是机缘巧合。第一次见面时,静秋先是听到了老三用手风琴弹奏稍显反 动的歌曲《山楂树》,那琴声引起了她无限的遐想,琴声结束,人出来了。静秋面前的老三几乎和当时无产阶级的审美观点格格不入,但是静秋心里却不知怎么得觉 得他好看,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之后静秋又开始在心里检讨,觉得这样的人好看了是不是自己就有些小资产阶级。明明是一见钟情了,却想着立场,阶级等与爱情毫 不相干的问题,急忙的自我教育。
  看到这一段心理矛盾的描写时,我是笑出声来的。静秋就是这样一个与时代背景及其相符的人,她的思想与同时代大部分人一样,这决定了她不会做出 任何她认为有违无产阶级价值观的事情。而老三却不是与她同样的人,毕竟见多识广,对政治形势和走向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思想没有局限在既定的小框框里, 这也是后来很多次他能说出让静秋认为有些反动的话的原因。两个人在思想上的不同步决定了他们的爱情不会一帆风顺,深爱静秋的老三不得不做出妥协。

  苏童评论说,老三太完美了,堪称中国的情圣。
  我赞同前半句,但是后半句要改一个字的话会更好,老三是情痴。他的完美不为其他人,只独独为静秋,他所有的好只因为一个原因,他爱静秋,用他 的所有的力气深深的爱着,并且不图回报。与静秋的多疑多虑不同,他爱的坦坦荡荡,毫不遮掩。在两个人关系还没有明朗的时候,知道静秋要一个人走山路,他递 条子给她,告诉她山上等。看静秋的钢笔不好,悄悄的挑好钢笔送给她。静秋因为未婚妻的事情误会不理他,他更是急得不行抓住机会就问她为什么。静秋无心地说 自己去建筑工地打零工,说的根开玩笑似的轻描淡写,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心疼,苦心的劝她再不要去。
  静秋一边接受这他这些爱和关心,一边又因为怕别人的闲话而时时遮掩着和他的交往只有在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才跟他稍微亲近一点儿。老三心里一 定是痛苦的,明明相爱的人却总要装作不认识,连靠近她一点儿都不可以,有时候她的态度还冷若冰霜。否则他也不会在有一次拥抱静秋的时候对她说:“静秋,你 这样折磨我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很高兴?如果是,那我就没什么话说了,只要你高兴就好。但是如果你……你自己心里也很难受,那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呢?”其 实他是看穿了她的,她内心欢喜却要压抑着表现得很冷淡,因为那个年代的思想是不允许自己因为爱情而愉悦的,甚至爱这个词都是禁忌。老三即使看穿了她又能怎 样?爱让他妥协,静秋怎么要求他怎么配合,甚至见个面都要偷偷摸摸,老三经常是不声不息的在远处看她,等到旁边没有人的时候才敢靠前和她说话,心头的惦念 时时刻刻放不下却又无法毫无顾忌的表达,这样的爱不是痴么?
  腰封的背面写了一句话,所有的男人都想娶静秋,所有的女人都想嫁老三。
  男人是不是娶静秋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有老三这样的男人爱我,我肯定毫不犹豫的马上和他结婚。一个男人能像他一样默默地为一个女人付出到如此境地,不嫁他还嫁谁呢?
  静秋赤脚去打零工结果被石灰水烧伤了脚被在一旁偷偷来看静秋的他看到了,于是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拎着新买的胶鞋给她送过去,看着静秋浮肿的脚面 心疼得哭了。他了解静秋的敏感,怕她拒绝,于是说“我知道我劝你不打工,你不会听;我给你钱,你也不会要。但是如果你还有一点同情心——如果还——有一点 ——心疼我的话,就把这鞋穿上吧。”他是真的心疼她,看她受苦比自己受苦还难受。所以最后还威胁静秋说如果再看到她不穿鞋赤脚打工的话就把自己的鞋也脱 了,泡石灰水里直到自己的脚也烧烂为止。这样动情的话绝对不是所谓的甜言蜜语,而是情之所至说出来的真心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到哪里 能找到一个这么心疼自己的男人呐。

  静秋知道了他得了白血病,跟他说如果他死了的话她也要跟着去,还没等听完他就激烈的反对,他告诉静秋要好好或者,要帮他好好活着,她会结婚, 会做妈妈,会做奶奶,会有子子孙孙;很多年之后,你对你的后代讲起我,不用说我的名字,只说是你爱过一个人就行;我就是想到那一天,才有勇气面对现在;想 到那一天,我就觉得我只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在那里看着你幸福的生活。
  临死的时候他把所有和静秋有关的东西,包括她曾给过他的一张照片,还有他们一些往来的信件都交给了弟弟,并嘱咐说如果静秋过的幸福的话这些东 西就不要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老三心里永远是先考虑静秋,看她开心他也跟着开心,看她受苦他就比她还苦,世上有几个男人能爱一个女人到如此程度呢?
  读之前看网上有好多评论,同年代的读者说这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纯粹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没有半点儿肉欲成分。80后的春树说最干净的就是最 变态的,没有身体的爱情都是扭曲的不正常的,另还有人说这是一本关于性*压抑的原始考察报告。对于这些观点我们不置可否,毕竟100个人心里有100个哈姆 雷特。
  我只想说我感受到的,这是一本真是不做作的,感情真实不虚华的,忧愁着甜蜜,无奈的让人心酸的书。
  老三和静秋的爱情之所以能感动身处不同年代的我们,就是因为他们这份感情有太多是如今的我们早已缺失了的,所以让人羡慕与向往。但是要说推翻 现在的爱情观重新回头去信奉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却又误解了作者的初衷。作者写这么书的目的并不是要对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大肆歌颂和赞扬,也不是让大家 想想自己的爱情而自惭形秽,她只是单纯的记述了两个人的一个故事,告诉大家曾经有人是这样的爱过。

  老三和静秋不是主观上想要抛弃欲|望纯粹的精神恋爱,他们也有生理需求,或者说是因为爱而对对方的身体产生的一种憧憬和向往。老三觉得静秋美, 并且毫不讳言的表白出来,想要拥抱她,吻她。静秋也是喜欢和他的身体接触的,但是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对于基本生理常识都一无所知的她把这种接触视为是污秽 的,不道德的,所以刚开始时激烈的抗拒。到后来她慢慢的习惯并爱上了这种接触的感觉,在知道他得了白血病之后甚至想要把自己完全的交给他(即使她并不知道 这意味着什么),这时老三又退却了,封建的观念让他不敢越雷池一步,怕将死的自己耽误了静秋的一生。于是两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因为不同的原因压抑了自己的欲 望。即使是在医院的病房里那个对于他们来讲算是激*情的一夜,也不过是用手“看”了对方的身体,两个人裸裎相对,一张床上睡了一夜也没有做出夫妻之事来。这 让今天的我们看来多少有些惋惜,为他们遗憾。但是谁又能说因为这一点遗憾,这份感情就不是正常的爱情了呢?变态之说又从何而来呢?
  现在的人爱了就可以大胆的说出来,两个人可以在闹市大摇大摆的牵着手,可以当街接吻,甚至未婚同居也不必特意的避讳别人,两个人可以没有任何 顾忌的相守在一起,这在当年的老三看来已经是一生的最大心愿了,可是我们的幸福感比得过老三和静秋轻轻的一牵手么?又有几个人能像老三那样,笃定的说静秋 我会让你相信这世上有永远的爱情?今天如胶似漆,明天一刀两断的怨侣随处可见。我们的爱情和他们相比少了很多约束的条件,同时也少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那 是一生一次的心动,无条件的付出,以及一辈子不变的信念。
  看完了这本书,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如今精神肉体都不受限制的我们,在考虑爱不爱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总要执著于爱情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 物质基础,家庭条件,事业发展呢?为什么不能像老三和静秋一样纯粹的去爱呢?为什么不能替他们继续走完这辛酸着幸福的爱情之路呢?有机会爱,就别顾虑太 多,好好的爱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