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少年,你懂的! - 人大附中情侣毕婚族相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少年,你懂的!》:聊聊那些“高中小暧昧”
  文>相峥
  >作者简介
  相峥,2005年从十一学校考入人大附中,是一个不愿辜负稀里糊涂考进实验班的狗屎运、只想埋头念书的乖乖女,谁知道后来也开始了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和隔壁班男生的高中小暧昧。2008年这两只小朋友分别来到燕园与清华园,在各自的天地中奋斗又不忘给这校园恋情浇水施肥,最终在收获北清毕业证之际领取了两个金灿灿红彤彤的小本本,成为持证上岗、相亲相爱的好少年,从此开启了双飞美帝的求学之路,在加州的阳光下继续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人大附中情侣毕婚族相峥:聊聊那些“高中小暧昧”
  早年听说过三年就会有代沟的说法,作为已经踏出大学校门的人,恐怕无法准确推测现在的高中小朋友们是何种状态,这个社会中似乎有太多东西在催化成长,但当生理、认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这几大方面都出现显著变化的青春期与这世上最为奇妙而又难以捉摸的一种情感碰撞在一起,高中时期的异性间交往就成为了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
  以上这段“免责声明”只为了表明一件事,子话题分论点纷繁复杂,不同人有不同的出发点与立场,举例说明总是可以印证相应观点,而我既然是一个幸运地将高中小暧昧转变成庄严承诺的“毕婚族”,自然不免略带偏颇地表达一下我的感受:如果你有幸经历高中小暧昧,那么请你无比珍惜。
  首先,“如果你有幸”,这话实在是因为要想经历那么一次,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到哪个地区、哪所学校,具体到哪位校长班主任、什么类型的父母,都会严重影响到你所处的环境对于高中异性情感的容忍度,更何况这种情愫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味。在一种情况下,你认为自己遇到了让你心动的人,但是你的老师家长强烈反对,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怕耽误学习耽误高考,怕处理不好这种新的人际关系而受到伤害。听上去是老生常谈,但这些理由确实是绝对有理。对于前者,我赞同它并不是认同学业、高考重于一切的观念,而是坚定地认为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更可能遇到靠谱的人。诚然,人无完人,学习好的也有奇葩,学习一般的也有大好人,但是高中阶段的努力学习会帮助你进入更加优秀的圈子,增加靠谱的概率。错过些错的不必可惜,因为对的人不会这么轻易被筛下去的。你可以不是沉佳宜,但你可以成为小水,可以是柯景腾。(沉佳宜、柯景腾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主角,小水是《初恋这件小事》的主角。)

  对于后者,这样的担心似乎有很多科学依据可讲。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掌握抽象概念的能力、进行假设思维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情景内在可能性的理解能力都发展得越来越精细,但是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心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发展,即人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认识的监控能力。例如随着对自己记忆能力的理解加深,他们可以更好地估计背下一段材料所需的学习时间。然而青少年新近发展出来的元认知能力使得他们更容易地想象别人正在思考着自己,认为全世界都在注意自己,这种自我中心的状态会使得青少年对权威充满了批判精神,不愿意接受批评,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对风险毫无畏惧,并且放大自己的经历,比如一旦感情受挫可能就认为别人都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感受。所以在异性情感当中,往往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与行为,不仅让这段关系变得脆弱,并且遭受的困扰甚至伤害也可能比旁人想象的要大。
  总之,我想说的是,种种担心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不希望大家都那么自信地去反抗。在我的高中时代,老师们貌似就已经练就了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高超的信息收集和辨别能力,于是乎男生女生之间那点事儿很可能都在老师们的观察之中,而他们其实心里有数,但并不会见一个拆一个,至少我和我周围不少同学都没有被老师刻意打压,相互促进这种情况他们也会替你高兴的。不厚道地讲一句,如果你正在非常得体地处理着心动的小火苗,我想这大概不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反过来,如果你真的感受到了强烈反对,那么一定是你的某些行为不妥,或者负面效果已经显著大于了积极作用,这时与其消耗更大的精力去抗争,不如乖一点,收敛一下吧。
  另一种情况是,你的学校、老师、家长都非常开明,但是你苦于没有寻觅到那个他/她,或者那种微妙的感觉。我觉得这事儿最不能着急,且不说强扭的瓜不甜这种事后诸葛亮类型的评语,哪怕是在大学,在今后老大不小的适婚年龄,这个问题也得算是个千古难题。在高中阶段,就算它能带来再大的好处,这也绝对称不上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更没有必要为了让人生完整一下而去刻意找个人追一追。个人认为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趁机给自己充充电,让自己变得出色。我知道这有点像大人哄骗小孩子好好学习,但我绝对是从提高大学艳遇成功率的角度给出的建议,要知道在大学里学生们散落于校园各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日程安排,几乎没有全班天天在一起相处的可能,大多数人都是泛泛之交。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男生更容易和初次见面的女生找到共同话题,拉近和她的距离,一个有内涵有底蕴的女生才具有更长久的吸引力,不光是让人养养眼而已。

  小结一下,我无意讨论“应该不应该”这种命题,也不想对学校的育人原则和家长的教子方针指手画脚,只希望高中的小朋友们能够充分理解长辈们“老观念”中的有理之处,以随缘的态度静候丘比特的旨意。
  接下来,我一直在用“高中小暧昧”来代替爱情啊早恋啊之类的字眼,是因为我想明确地区分出高中阶段的这类情感,我认为它根本就和爱情是两回事。在我的印象里,小孩子们就爱用一些大而抽象的词汇显得自己特别有深沉范儿和看破红尘般的成熟味道。既然拼文艺根本无法说清楚这个事儿,我只好扫兴地搬出学术圈的说法。在各种派别、各式理论当中,斯腾伯格(Sternberg)的爱情三元论拥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该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种成分,而我觉得高中阶段所能包括也只该包括亲密这个成分,也就是成为被斯腾伯格标定为喜欢(Liking)的一类情感。在高中时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学习怎样与另一个个体建立亲密关系的途径,就像同伴关系可以促进自我概念的不断修正,亲密关系也起着不断打磨自己个性、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绝不仅仅是带来情绪上的或喜或忧。人不是生来就会谈恋爱的,除了正式的男女朋友之间的不断磨合、相互改变,甚至是分手之后所得的体会、在下一个人身上继续学习,那种非正式的、懵懵懂懂的喜欢便好像学前班那样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至于激情成分,生理唤起是让“非常喜欢”也不等于“爱”的重要部分,不仅是量的不同,更是质的区别。暂且抛开文化差异、社会规范、道德判断、双重标准这些相关的关键词,我只是觉得高中生连“喜欢”这件事都不一定能做好,何必着急再上一个台阶。再说到承诺,恐怕就更显得幼稚了,人生轨迹行至此处才不过十几年光阴,影响今后走向的重大分水岭还没见过几个,作为一个高中生,抱有美好的愿望就好了,否则你大概绝对低估了承诺的分量。
  最后,在“如果你有幸经历高中小暧昧”的前提下,真心希望你能够“无比珍惜”。要知道你是有多幸运,才有机会体验到青春中最最纯美的一页,毕竟这时它还没有来得及沾染上太多的杂质。在高中毕业之后,我们还会时常回到高中校园回味一下那些微小的感动,到了大学毕业之际,还都穿着学士服回高中留影。当然,这过程中的小甜蜜也会伴随着未曾经历过的小困扰,要把另一个人纳入自己的世界,这对于常常自我中心的青春期而言本就不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还要慢慢体会到男生女生之间的不同,学会沟通。但是希望你可以借机锻炼一下自我反思与调整的能力,凡事想想自己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而不要轻易怪罪于对方,怪罪于这份或许来得有点早的缘分。

  另外,珍惜一段感情不代表要被它牵着鼻子走,或者两个人一起沉迷甚至抛弃学业,而是要学会处理好它与生活中其他重要事情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一个闺蜜的爸爸一直有句“名言”——我早恋也没耽误我考清华啊。虽然一直都说怕分心耽误学习,但是人生中的哪个阶段是只有一件事情要做的呢?工作与生活、事业和家庭,我们总要学会平衡,在高考面前试着平衡一份小小的喜欢,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比如说我们也会发发短信,但是不能以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不复习为代价来关心对方;我们也会约出来一起吃个饭,但在高中阶段仅限于期中期末之类的大考刚刚考完的时候,偶尔放松一下、调节调节;我们也时不时送给对方一点可爱小玩意儿,不过绝不会是非常贵重的礼物,或者特别需要花心思准备。平心而论,虽然大学并不比高三轻松,但确实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那时候的平衡是另一个问题,不过看看电影逛逛街的确不用再瞒着家长,制造点惊喜也更方便,为何非要早早习惯了以后的约会项目,反倒错过了高中时代一起备战高考的幸福呢?
  还是那句话,我认为一份好的情感要能给双方带来正能量,大家都珍惜对方,可以为了彼此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即使两个人没能走到最后,这也会是留给彼此的一份珍贵礼物。
  与学习经验的分享不同,我们的好方法可以被别人照搬过来试一试,但是我们都不能代替别人成长,好多事情还真是必须要自己去经历一遍才行,事后可能发现,“原来有人已经这么提醒过了啊”。尽管如此,师姐还是觉得这些话值得一说,就当让我体会一把过来人的感觉吧。
  如果说高中小暧昧是青春难以平复的壮烈膨胀,那么我衷心地祝福每份被珍惜着的美好感情可以拥有最安稳的着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