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少年,你懂的! - 特长生的“逆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文>韩靓
  >作者介绍
  韩靓,北师大二附中2013届文科实验班学生,曾经是学习成绩不佳的舞蹈特长生,承受过“舞特”标签的委屈,却意外完成年级排名倒数到前五的逆袭。
  《少年,你懂的!》:特长生的“逆袭”
  >导语
  没人能使你不开心,除非经过你的同意;没人能低估你,除非得到你的许可。
  今天,我选择告别,向我的“舞特”身份。小学,虽然学习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但几乎从未在课外上过奥数、英语辅导班的“劣势”使我难以招架各大初中的小升初考试。无奈之下,只得试图用从四岁就开始学习的舞蹈作踏板。
  故事或曲折或平淡,总之,我以舞蹈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一所市重点中学。同时,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并压在我身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而比起这,我更厌恶甚至惧怕别人对于我这个“舞特”身份的看法。
  分班考试前,我分明听见一个家长对另一个家长说:“唉,我也不要求他考进什么实验班,只要不和那些特长生一个班就行了……”我当时很想冲上去问她:“特长生怎么了?”然而,还未张口,就发现自己的话是那么苍白无力。
  大概是小学基础打得好,我竟考上了实验班。面对强手如林的班级,我惶恐不安,甚至想当时为什么不直接选择普通班得了。老师仿佛总戴着有色眼镜看我,同学也仿佛不接纳我加入他们的“圈子”。我谨慎地迈着每一步,然而却总是在圈外徘徊。记得初中密友在我的同学录上“对我的第一印象”中写的是:某某同学在食堂里指着你对我说:“知道吗?她是舞特。”

  看了这话,我笑笑,自己又何尝不是“自觉地”划清了界限呢?我一度痛恨“舞特”的身份,痛恨被人称作“舞特”,因为这个词仿佛就给我烙上了“学习不好”的印记,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我一方面咒骂着别人看法的不公,一方面又似乎默默承认了这种“不公”。被迫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能融入整个班级,对自己的要求也下降到最低。我成天以实验班中跳舞跳得最好,舞蹈队里学习最好的身份自居,试图以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惶惑、畏惧得就要跳出来的心。事实证明,如果你在一个群体中只是另一个群体的影子,无论你多好,结果都一样:难以融入任何一个集体。
  然而,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舞特的看法。初一的形体课老师让每组六人出一个短节目,所有组的音乐都一样,动作自编,并由老师评分。编舞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我身上。但是,虽然身为舞特,编舞这项工作我还是第一次干,更别谈要负责全组六人的编舞了。
  一开始,效果并不好,一个是因为我的畏畏缩缩,另一个是因为全组同学根本不采用我设计的动作,理由则是令人消沉的:“太难啦!”“啊!这个动作好傻!”我使出对付幼儿园小孩才用的“你们再闹,我就不排了”之类的威胁,却收效甚微。

  但是,这次我却无法轻言放弃,这毕竟是我的特长项目。我突然发现,我一直用嘴来讲我的构思,偶尔才摆几个关键动作,她们肯定无法认同我的想法,因为她们看不到也想象不出来。于是我开始沉下心,琢磨每一个动作。我从芭蕾舞剧《仲夏夜之梦》、《天鹅湖》中寻找灵感,从课堂上老师教的基本动作中力求创作出适合普通同学舞蹈功力的动作。甚至考虑到自己特殊的身份,我将单调统一的群舞中加入个人与群体的呼应,即我的动作与另五名同学的动作不相同,但互相照应,使古板中添了几分个性。下课,等公交车,甚至睡觉前,我都会回想几遍音乐,改进、完善每个细节,队形、走位、站位、手位,一个个精心琢磨。
  像所有励志故事的结局一样,我最终成功了,整个舞蹈获得了年级最高分58分(满分60分),并应老师和同学们的要求,连演了两次。看着组员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与由衷的感谢,我幡然醒悟,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用心做,拿出实力来,就有人认同你,也无法忽视你的存在。很多成功始于失败,而我的成功却始于成功。

  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为什么我在小学时代一直要求自己优秀到出类拔萃,初中就得甘愿沦为中下游?我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达什么水平,但必须敢想,敢去正视,而不是不思进取。
  慢慢地,一切变得好起来了。我不想说自己是如何刻苦的,因为事实上所有人都差不多,只取决于怎么看。“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似乎,翻掌之间,老师的态度改变了许多,我也成为了同学那个所谓的“小圈子”中最活跃的一份子,并在物理的学习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0年中考,我以总分561分,全年级前五名的成绩走出母校,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我还在初中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最高级9级考试。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舞蹈之路不得不在初中搁浅了。这是我的遗憾。
  对于那些神乎其神的传说,我只想说感谢。这个身份,它教会我很多,如今也将离我而去。然而,那段日子我将永远怀念,我也会自然地说起那个曾经令我尴尬、困惑、苦恼的“标签”——“嗨!你知道吗?我曾经还是舞特呢!”
  没人能使你不开心,除非经过你的同意;没人能低估你,除非得到你的许可。
或许您还会喜欢: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身体语言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对美国人而言,图中的手势意味着“好,不错”;而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表示“数字一”;日本人则认为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数字五”;不过,在希腊人眼中,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国则表示“很棒”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走进一间熙熙攘攘的房间之后,不用几分钟,他就能准确地描述出房间内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点击阅读]
部落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那个陌生人身上散发出色彩斑斓的能量,它们华丽地旋转着,飞舞在他背后,好似一件斗篷;环绕在他强壮的头颅上,如一顶皇冠般闪耀着光芒。他的声音在耳中和脑中都能听得真真切切,这声音在血液中流淌,就像一首遗忘已久而又突然忆起的甜美的歌。他承诺的东西很诱人,令他激动,让他的心止不住地渴望。但是,但是……什么地方仍然有些……当他离开之后,艾瑞达的三位领袖转向彼此,轻柔地开口说出仅在三人之间分享的话语。 [点击阅读]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云中歌3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树上的叶儿快落尽时,刘弗陵离开了长安未央宫,移居骊山温泉宫。大部分的事情已经不再亲理,每日里只在温泉宫内接见几个大臣,政事都交托给霍光、杨敞、张安世、隽不疑四位议政大臣处理。在议政大臣的选任上,朝堂内起了不少风波。忠于皇权、或者对霍氏有怨的人拼尽全力想维护皇族的利益,力争刚调回京城的赵充国将军能被皇上委任,而霍氏集团则全力排斥赵充国将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