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邵燕祥散文集 - 论歧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地区的歧视,比如上海人看不起"江北佬",城里人看不起"乡巴佬",那根源是城乡差别,贫富差别。有些地方有些人,据说多半是服务员售货员,把港台的旅客叫"港巴"、"台巴",则是出于逆反心理。年龄歧视,老人骂年轻人"黄口小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既是基于对经验的自负,又是宗法社会"长幼有序"的恶性表现。年轻人回骂"老朽"曰:"老不死的","占着茅坑不拉屎",逆反心理中同样搀着利益的矛盾。人的观念反映着社会上各种利益的分配和占有。田连阡陌的富者认为自己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吃香的喝辣的,贫无立锥家无恒产者,自然认为没有我泥腿子谁养你油嘴子。冲突于是越来越激烈。那时候有钱有势的叫做出身好,贫贱人家自然是出身不好。富贵人家处处讲门第,招女婿也讲,王宝钏小姐彩球抛中了无业游民,硬跟着去苦守寒窑,为阔人所歧视,却被穷人歆羡,才成了千古佳话。出身寒门的陈世美凭文章考上状元还觉得不保险,想通过联姻改变自己的成份,若不是斜刺里杀出个包皮拯,光是演登第与招亲的好事,说不定也传为一则千古佳话呢。革命:"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有时会把历史颠倒过来。农民革命虽不能彻底革故鼎新,但也能一时"搅得周天寒彻"。原本说焦大不会爱林妹妹的,但主奴位移以后,焦大的意识随着存在而改变,也未必不会到太太小姐的牙床上去滚一滚。**领导的革命翻天覆地,烈烈轰轰,虽也以农民为主力,却非历史上短命的农民暴动可比。在"耕者有其田"的旗帜下,实行"土地还家",部分地解决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贫穷问题,并动员了千百万农民子弟为保卫分到的土地走上反蒋打天下的战场。当然,要彻底"刨穷根",其实是要靠发展生产,分到手那点浮财管不了多久的。不过,这个穷人革了富人命的格局,不再需要书生气十足的知识分子作"贫非罪"的辩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越穷越光荣"的舆论和风尚。原先处在社会底层的贫雇农成了好成份,地主富农当然是坏成份,时代变了,这时地富家的王宝钏小姐如果主动下嫁贫雇农,就有了谁腐蚀谁的嫌疑,要好好查一查了。阶级和阶级矛盾是客观存在,不同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不同阶级中人,互相隔膜互相戒备互相歧视,是正常的。假如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富贵者不知节制地巧取豪夺,使贫贱者有切肤之痛直到面临生死的抉择,仅仅是一干人等在那里宣传鼓动,制造起革命来,似不可能;有人看到革命对生产力对文化对人民生命的摧残,遂作"告别革命"之想,征诸过往的史册,窃以为是偏于一厢情愿了。中国现代的革命,在四十多年前天下大定。当时使人耳目一新的,是工人农民地位的骤然提高。土改后乡村里的气氛(而且不止是气氛)此刻弥漫全国城乡: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成为人们羡慕的好出身,城里的资产阶级以至小资产阶级,一下子邻近了乡里的地主富农,那些无法选择自己出身的子弟们,仿佛有了"原罪"。事后回想,这是"二分法"过了头;承认阶级差别无疑是正确的,但致力于激化而不是钝化和缓解矛盾,就不是长治久安之计了。在文言文,当时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是功在国家,利在后世的。从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工农出身的学生中涌现大量人才,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失策,一是没有坚持让已成年并担任相当职务的工农干部(年龄一般并不太大),普遍入校接受正规教育;二是后来的学校特别是大学,强调"阶级路线"和政治审查,逐步对"成份不好"的考生关门,经一次运动便紧上一扣,到文化大革命达到极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重新认识历史,明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之后,虽然"儿子是自己的好"的传统观念一时在所难免,但"唯成分论"一般是不见提倡了。商品,市场,利润,货币也不但不再是讳莫如深的禁区,相反成了趋之若鹜的热门。问题随之而来。还拿上学来说,学杂费疯涨,工薪收入者常感不胜负担,至于供一个大学生,动辄成千上万,变相对工农子弟关上了大门。学校内外,按流行的观念,工农出身又不"吃香",谁的爹妈有权有钱,那才是好门第。当然,今天的富贵人家,也有个别的延续着一度断了几十年的香火,但大部分并不是旧时王谢了。然而新的贫富分野又必然地产生了新一轮的歧视,制造着新的恩怨;处于矛盾主导方面的人们,大概是没法从过去不久的历史接受前人教训的。歧视还仅只是歧视,然而作为心态、作为偏见的歧视,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为显性的矛盾和对抗的。我是最没出息的,"随遇而安"的人,在反右派以后戴上右派帽子,遭到难堪的政治歧视,我逆来顺受地活下来了。文化大革命起来,又换了一茬新人来颐指气使,我也还能一不乱说二不乱动,但现在回头来看,若完全没有一点腹诽,也不能算正常。事实就是这样,在"专政队",有个年轻的监督员,所作所为未免过分,一旦我听说他父亲在某部当小官,而其时运动已经转入抓"走资派",我并不是缺乏同情心的人,此时也竟阴阴地想:"你加诸我们的,别人也会加之于你爸爸!"我心安理得地原谅了自己幸灾乐祸之褊狭。可见任何程度的歧视都必然招致不同程度的反抗,至少是恶毒的诅咒吧。从社会根源上解决各种歧视问题,要依靠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来进行调节。强调阶级仇恨以导致阶级斗争,或者把不是阶级矛盾的问题也纳入阶级斗争的轨道(即所谓"上纲上线"),事实证明是以怨报怨,冤冤相凑,你死我活,永无宁日。而若是一味谈同情、说爱心,多半又无异于痴人说梦,有时是对牛弹琴,有时则竟是与狐谋皮。那就束手无策了么?不见得。但我今天所能说的,却不过是近于空话的实话:法律虽脆弱仍诉诸法律,道德虽式微仍诉诸道德,这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维护社会正义也维护个人尊严。可以预见的人类的前景,应该是依靠法律和道德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的。当然,首先要靠物质生活资料维持人类的生存。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个人和群体所处地位的差异,由此产生的矛盾,是可以通过文明而不是野蛮的途径,寻求尽可能合理的解决的吧?人们之间的歧视也当如此,我以为。1997年7月4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