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邵燕祥散文集 - 过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过关"和"下楼"都曾经是政治术语。在泛政治的年代,在我们这里,有许多政治术语流行,不是抽象的,而是形象的,比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许是因为领袖人物喜好诗词歌赋,出口成章;也许是因为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形象的比喻较之抽象的概念易于接受,就像直观教学收效更快更好。"下楼"指的是在一个政治运动里,让有问题受审查或受批判的人得以解脱。所谓问题,因运动性质而不同,在"三反"、"五反"就是经济问题,在四清运动,因为要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还要清什么来着(次日按:还有一清是清组织,这么重要的一项差点让我忘记了!),几乎想"清"谁都能找到题目。此所谓"楼",多半也不是实有的楼。"三反"、"五反"前夕我在兰州,那里最高的建筑叫西北大厦,只有三层高;至于农村里搞"四清"的时候,大都还是茅茨土阶,顶多大队部是土改分得的砖瓦房罢了。那时候宣传社会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遥想彼时楼上该已没有背负悬案等待下楼的人了。在文革前,像"三反"、"四清"以至年年要搞一次的整风整社,还是有个时限的,到一定的火候,"见好就收"了,于是有问题没问题的都要结案"下楼",其实,楼上的人,也许本就并无任何问题。有时说"搭个楼梯让他下来",往往是搞运动的自找台阶也。杨绛小说《洗澡》,说运动中所谓"洗澡"甚详。"下楼"是"正常"情况下"洗澡"的最后一步。如果强调"洗澡"是自己人性质,则曰"温水洗澡",犹如整风时标榜"和风细雨"一样;得到这一待遇的,"下楼"以后就径直"轻装上阵","帮助"别人"洗澡"去了。直到文革当中,有些工厂的干部,一朝从冲击下解脱,就让他们参加工宣队(全称是工人**思想宣传队)到"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搞"斗批改",也就是历来"扩大团结面,缩小打击面"策略下的习惯做法。如果说"下楼"云云只是政治运动中一个步骤,属于工作方法的范畴;那末"过关"的意义却严重得多。从战略上说,在1949年以后,首先对跟着**反对过蒋介石的各党派和工商界人士,郑重提出了"过土改关"、"过战争关"直到"过社会主义关"的问题,对全体知识分子提出了"过生活关"、"过劳动关"、"过思想关"的问题。然后是在化整为零的各次运动里,还有一个战术性的"过关"问题。拿50年代初期高等学校里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来说,每个人都根据其"问题"大小、影响大小,分别在不同规模的会议上作检查、作交代,由到会的学生、同事以至不相干的职工依照党委领导的意图来"审查"、"评议",决定通过还是否决:通过了就是"过关"了,没通过的还要再检讨、再交代,以争取"过关"。凡是没有抓起来的都要经过这样的程序,这大约就是后来提出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吧。当时《人民日报》和《新华月报》上揭载的知名学者自贬自责的长篇文字,所谓自我批评之类,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这些集中起来印行,可以叫做《过关文献》。四五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年轻一代读书人在评定职称或晋升职务等活动中亦有"过关"之感,尽管可能还夹杂着某种屈辱感,但与老一辈"过关"时亲尝的滋味,应不可同日而语了吧。"过关"之说,在**和周恩来的著作里都可找到。周恩来且不止一次地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志向。如果"过关"等于人在终生改造过程中的阶段性考评,那末过关岂不也该过到老,"死而后已"吗?近读一张先生文,说**1958年1月6日夜,在西湖刘庄与周谷城等夜谈,他提出一个怪问题:"关羽姓什么?"周谷城答不出,毛笑道:"告诉你吧,关公亡命在外时,遭关吏盘查,仓猝间指关为姓,才过了关。"(据一张文,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记有此事。戏曲选本《清音小集》谓关羽原姓冯名贤字寿长。另有民间传说改编的旧戏《斩熊虎》则说姓胡云。)中国历史上关隘甚多,要过关的人,有的鸡鸣狗盗,有的过关斩将,也有的为过关一夜愁白了头。**熟读经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会容什么人混过关去,个别头面人物在守关士卒们严防下不得过关,由毛或毛让周恩来出面"保护过关"固有之,在毛的眼皮底下混过关去是很难的。从上到下,每逢大会场合,声震屋瓦地喊口号:"不准某某某蒙混过关!"可见是预为之备,防守极严。然而,是否仍有并未真正俯首认罪而竟得"过关"的?这就要问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朋友们,请他们连同阿Q的姓氏名字一起详查一番了。1998年10月21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1节:序(1)序【一】送给亲爱的小茧结束之后写在开始之前是个爱做梦的人幼儿园的时候梦见日本鬼子成群结队的翻过我们家大院的大铁门在深夜放火抢夺小学时候梦见天空忽然暗下来然后远处天边刹那出现耀眼的火焰天好像打开了一样然后看到宇宙星系以及异常绚丽的极光尽管那时我还不清楚极光是个什么东西似乎第三次看罗马假日的那个晚上梦见我和大臣们站在罗马宫殿里众多记者围住我们有个记者问我吃过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然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