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邵燕祥散文集 - 以苏为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年轻时受的教育,是"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间屡因中苏关系的变化而茫然莫明究竟,但从来没想到这样一个大国,一个大党,一夕之间,忽而瓦解。这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谜。七八年过去,偶然从一些相关报道的字里行间,仿佛得到一点启发。比如说在群众"上街"的热潮里,捷尔任斯基的塑像是第一个被推倒的--捷尔任斯基何许人也?他是列宁的战友,十月革命后第一任肃反委员会即"契卡"主席,因他死得早,不是被斯大林镇压的,所以整个五六十年代,也曾是中国青年的偶像之一,有关他的传记性文学作品,就印行过《燃烧》、《穿黄狼皮大衣的人》,今天六十多岁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记得。他的塑像一直挺立在莫斯科前契卡也是后来的克格勃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大楼门前。其竟被推倒也,恐怕并不是针对他个人,90年代初的苏联人跟他不会有什么个人恩怨,但他所创建的这个部门执行过例如肃反扩大化一类滥杀无辜的命令,"以革命的名义"树敌过多,为苏联**结怨甚深,捷尔任斯基遂也就成了遭恨的象征。金雁在《新俄乡纪程》中,说人民抛弃了苏共,是因为苏共抛弃了人民,抛弃云云,不失为温和的说法。苏联人民长时期所遭受的经济剥夺和政治迫害,是只有与人民为敌者才能施加的。苏联和苏联**,怎么会从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变成了实际上是苏联人民的对立面呢?最近从《作家文摘》上看到黄苇町著《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作家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的部分章节,勾出了一个大致的历史轮廓。黄文指出,苏共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官僚特权阶层。"如前所述,苏共十分缺乏党内民主。又长期以党代政,形成了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干部任命制。应该说,这三制使领导人以言立法,以言废法,以人治代替法治。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带来**","在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内部,特别是苏联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中存在相当普遍的**现象。"黄文说,导致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个在当时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党的领导层中的**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即他们所攫取的特权和财富之多,使社会主义和**的外衣已经成为束缚,不便于他们更放手、更放心地去侵占和鲸吞更多的社会财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能够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事实制度,而要通过国家政治制度的公开变更来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所攫取的东西,并能名正言顺地传诸子孙。"黄文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搞垮苏共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分子,而是苏共党内的**分子。他认为,剧变以后的进程也表明,"最大的赢家不是黑市倒爷,甚至也不是持不同政见者,而是过去党和政府的各级成员,他们摇身一变成了今天俄罗斯的新显贵。"看来,从苏联"亡党亡国"中得到最大好处的这些新显贵们,不少原是前朝遗老,早先党和政府官员中的"老同志";当他们还披着社会主义和**的外衣,以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外衣的时候,就是一批口是心非的利禄之徒,他们坚持的其实只有一条原则,就是所谓"现在该轮到我们捞一把了"。一俟国内发生政治危机,他们乐得如黄文所说的"一呼百应,顺水推舟",在政权易帜之后,继续做他的官,发他的财。四十多年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把"和平演变"的赌注押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几代身上。我们都不止一次地学习讨论,以提高警惕,寻找抵御之法。当时我们相信"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的语录,认定要搞垮社会主义和**也必是"思想领先",由思想文化的侵袭和腐蚀入手,而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似乎也就成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犯罪嫌疑人。今天想想,未必尽然。有比意识形态更有力的东西,那就是金钱,竟被我们忘记了。尤其对于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人,一些具体的物质利益就能左右他们的思想行为。毋须来自敌对势力的腐蚀,先就**以至腐烂,自我颠覆了。可以说,江山变色,由**始。套一句我们传统的话儿,所谓"亡党亡国"的最大危险,"乃在萧墙之内"!我没有看到全书,不能对全书作出评价。然而书中涉及苏联解体缘于官僚特权阶层大搞**、与人民为敌这一分析和论述,至少接触到部分的真实,可读。过去在文革中骂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归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纯属瞎说。今天,在苏联和苏共都已瓦解之后,探讨一下十月革命的故乡何以会一朝"红旗落地",前苏联的人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应该不仅是历史学家所关注的课题。1998年12月25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