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神秘岛 - 小说《神秘岛》在线阅读——《第一部高空遇险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潘克洛夫把木筏上的干柴卸下来以后,首先就忙着要把那些灌风的窟窿堵上,使山洞能够住人。用沙土、石头、弯枝、烂泥,封闭了面迎着南风的洞口。旁边留下了一道弯曲的细缝,既能通烟,又能拔火。这个洞窟就这样分成了三四间房(假如还配得上称房间的话),这里面光线黑暗,野兽才满意哩。但是洞里却很干燥,中央的主要房间还可以站直身子。他们在地上又铺了一层细沙。这一切布置妥当之后,他们认为非常满意,因为除此以外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了。
  “也许我们的伙伴已经找到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赫伯特一面帮着潘克洛夫工作,一面说。
  “很可能,”水手说,“但是既然我们不知道,就必须照常进行工作。备而不用总比要用没有强!”
  “啊!”赫伯特大声说,“要是他们能把史密斯先生找回来,那多好啊!”
  “是的,一点也不错!”潘克洛夫说,“他活着的话,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活着!”赫伯特大声说,“你认为不可能再看见他了吗?”
  “谁说的?”水手说。他们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潘克洛夫表示非常满意。
  “现在,”他说,“现在我们的朋友回来。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安身了。”
  他们目前只差造个炉子生火做饭了。这事情非常容易。他们在保留下来的细缝口下面铺了几块平板石。只要烟不把热气带出去,就可以使里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他们的木柴贮存在另一间里,水手在生火的地方摆了一些木柴和树枝。水手正忙得起劲,突然赫伯特问他有没有火柴。
  “当然有啦,”潘克洛夫说,“我可以作为一个好消息告诉你,因为要是没有火柴或火绒,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我们还是可以象土人那样擦木取火的。”赫伯特说。
  “好,你试试吧!孩子,除了能使你的胳膊活动活动之外,看你能不能磨出火来。”
  “嘿,这太简单了,太平洋海岛上的土人常用这个办法。”
  “这一点我承认,”潘克洛夫回答说,“不过我试过好几次都弄不出火来,大概土人有什么特别的方法,要不然就是用的木头不一样。我看还是火柴好用。哎呀,我的火柴上哪儿去了?”
  潘克洛夫是个烟鬼,他平时总是把火柴盒放在坎肩口袋里,他伸手去摸,没有摸到,摸遍了裤子口袋,哪儿也没有火柴盒,他不禁吃了一惊。
  “糟糕!”他看着赫伯特说。“口袋里的火柴盒一定是丢了!赫伯特,你总有火绒盒什么的能生火吧?”
  “不,我没有,潘克洛夫。”
  孩子跟着水手往外跑去,他们在沙滩上、石缝里和河岸上仔细找。火柴盒是铜的,本来很容易看见,但是到处都找遍了,还是找不到。
  “潘克洛夫,”赫伯特问道,“你没有从吊篮里把它扔出去吗?”
  “我记得清清楚楚没有扔掉,”水手回答说,“不过这么小的东西是很容易在忙乱中丢失的。真要丢的话,我宁可丢烟斗!真糟糕!火柴盒哪儿去了?”

  “你瞧,现在退潮了,”赫伯特说,“到我们着陆的地方去看看吧。”
  要想找到火柴盒恐怕是不太可能了,在涨潮的时候,沙滩上的鹅卵石都被海浪冲过了,但是,试一下也好。赫伯特和潘克洛夫急忙走到昨天着陆的地点,这里离山洞大约有二百步。他们在砾石堆和岩缝里乱找,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假如丢在这个地方,那么它一定被海浪冲走了。退潮以后,他们找遍了每一个缝隙,但还是白费力气。在他们当时的情况下说来,这真是莫大的损失,而且这个损失还是没法弥补的。潘克洛夫隐藏不住自己的不安,皱着眉头,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赫伯特只好安慰他说,即使找到火柴,也一定被海水浸湿,不能使用了。
  “不,孩子,”水手说,“火柴是装在盖得严严的铜盒子里的,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一定有办法生火的!”赫伯特说。“史密斯先生和史佩莱先生是不会没有火柴的。”
  “不错,”潘克洛夫答道,“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呀,他们回来也吃不到好东西了。”
  “那么,”赫伯特很快地说,“你看他们会不会没有洋火或火绒吗?”
  “我看不一定有,”水手摇着头回答说,“纳布和史密斯都不抽烟,史佩莱是宁愿扔掉火柴盒也得留下他那个笔记本的。”
  赫伯特没有回答。丢了火柴盒的确令人感到遗憾,但是少年还是相信能用别的方法生出火来。潘克洛夫的经历比较丰富,他从来也不自寻苦恼,但是他的想法却和少年不一样。不管怎样,他们只好等纳布和通讯记者回来,只好放弃煮蛋的计划。不论对他们自己或是对别人来说,生吞活咽总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火肯定是弄不到了,水手和赫伯特就又捡了些蛤蜊,然后默默地回“石窟”去。
  潘克洛夫两眼紧盯着地面,还在继续寻找他的火柴盒。他甚至爬上河的左岸,从河口一直找到停靠木筏的河湾。他又回到高地上去四下搜索,森林边缘的深草丛中也找遍了,但还是没有。
  傍晚五点钟的时候,他和赫伯特回到“石窟”里。不用说,他们把洞里最黑暗的角落都摸索遍了,这才死了心不再去找。大约六点钟,太阳正在落山的时候,在海滨漫步的赫伯特报告纳布和史佩莱回来了。
  他们没有找到史密斯!……少年心里很失望;水手并没有猜错,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果然没有找到!
  通讯记者回来之后,一言不发,往石头上一坐。他已经筋疲力竭,肚子又饿,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了。
  纳布哭得两眼通红,他的眼泪还在不住地往下掉,显然他已经完全绝望了。
  通讯记者叙述了他们尽力寻找赛勒斯·史密斯的经过。他和纳布沿着海岸一直找到八英里以外,远远走过气球最后一次降落的地方,那次降落以后,工程师和托普就失踪了。海岸上冷清清地没有一个人,没有任何痕迹。鹅卵石完全没有动过,沙滩上没有迹象,那一带的海滨连一个脚印也没有。显然,从来也没有人到那段海岸上去过。大海和陆地同样荒凉,工程师一定是在离岸几百英尺的地方淹死了。

  史佩莱说完之后,纳布还抱着希望,他跳起身来大声说,”不!他没有死!他是不可能死的!别人也许会,但是他决不会死!什么灾难他都能逃脱!”接着他喃喃地说:“啊!我受不了!”
  “纳布,”赫伯特跑过去对他说,“我们一定能找到他!老天爷会把他还给我们的!现在你饿了,吃点东西吧!”
  他一面说,一面递了几把蛤蜊给这可怜的黑人。这些食物实在是既难吃,又不够饱。纳布已经饿了好几个钟头,但还是不肯吃。他失去了主人就不能生活,而且也不愿意一个人活下去。
  吉丁·史佩莱狼吞虎咽地吃了些蛤蜊肉,然后倒在岩石脚下的沙土上睡觉了。他很疲倦,情绪也还安定。赫伯特走到他的身旁,握着他的手说:“先生,我们找到一个住处,比躺在这儿强多了。天已经黑了,走,去睡吧!明天我们再到更远的地方去找。”
  通讯记者站起身来,跟着孩子往“石窟”走去。在路上,潘克洛夫非常自然地问他身上有没有火柴,哪怕是一两根也好。
  通讯记者停下脚步,摸摸他的口袋,但是没有找到,他说,“原先是有的,大概被我扔掉了。”
  水手又问了问纳布,他也没有。
  “该死!”水手喊道。
  通讯记者听见以后,一把抓住他的胳膊问道:“难道你没有火柴吗?”
  “一根也没有,因此没法生火!”
  “唉!”纳布喊道,“要是主人在这儿,他准有办法的!”
  四个遇难的人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互相不安地观望着。赫伯特首先打破了沉默:“史佩莱先生,你是抽烟的,平时老是带着火柴,大概你没仔细找,再找找看,能有一根就行了!”
  通讯记者又在裤子、大衣和坎肩的口袋里搜寻了一遍,没有想到竟在坎肩的里层摸到一根小木棒。潘克洛夫不禁大喜过望,他隔着衬里捏着它,但是拿不出来。假如这真是火柴,那么这就是唯一的一根,必须非常小心,千万不能碰掉火柴头。
  “让我试试看,好吗?”孩子说。于是他灵巧地把小木棒拿了出来,并没有把它弄断,这根火柴本身虽然不值一文钱,但是对这些可怜的人说起来,却是非常宝贵的。这根火柴还没有用过。
  “哈哈!”潘克洛夫喊道,“有一根就跟有一整船火柴一样!”
  他拿着火柴,领着他的同伴们,往洞里走去。
  在有人居住的地方,这样的火柴被随意浪费的太多了,那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一根在使用的时候,却必须极度小心。
  水手首先确定它是干燥的,然后说:“必须预备好引火纸。”
  史佩莱犹豫了一下,然后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来,说:“拿去。”
  潘克洛夫从通讯记者手里把纸接过来,跪在柴堆前面,架起木柴,下面垫了一些枯草、树叶和干燥的地苔,这样使空气流通,就容易把干柴点着了。
  于是潘克洛夫把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筒,象在有风的地方吸烟似的,把纸筒插到地苔里去。然后他捡了一小块粗糙的石头,仔细地擦了擦,他屏住气,心头乱跳,轻轻地在石头上划火柴,划了一下没有划着。原来潘克洛夫怕碰掉火柴头,不敢使劲。

  “不成,我干不了这个活,”他说,“我的手直发抖,火柴划不着。不行,我不干了!”于是他站起来,要赫伯特代替他。
  的确,这孩子有生以来也没有这么紧张过。当日普罗米修斯上天偷火的时候也不会比他更紧张。然而,他并没有犹豫,拿起火柴来就划。
  火柴哧的一声响,接着就燃起一小团蓝色的火苗,冒出一股呛人的烟来。赫伯特不慌不忙地使火柴向下倾斜,这样它就着得更旺了。然后他把火柴放在纸筒里,几秒钟以后,纸筒和地苔都点着了。
  水手用嘴使劲吹气,一分钟以后,干柴发出爆炸的声音,一堆熊熊的烈火在黑暗中燃烧起来了。
  “谢天谢地!”潘克洛夫站起身来喊道,“我从来也没有这样紧张过!”
  平板石构成一个极妙的火炉。炉里的烟很容易地通到狭缝外边去,烟囱拔着火,不一会儿,“石窟”里就温暖舒适了。
  现在他们必须十分小心不让篝火熄灭,永远要留一些红火炭。他们有大量的木柴,而且随时可以补充新的燃料,因此只要随时注意就行了。
  潘克洛夫首先就想利用炉火做一顿比生蛤蜊富于营养的晚餐。赫伯特拿了两打蛋来。通讯记者倚在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地瞧着他们做饭。他脑子里旋绕着三个问题。赛勒斯还活着吗?要是还活着,那么他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没有摔死,怎么他没有想法子表示他还在这儿呢?这时纳布在海滩上独自徘徊。他简直象丢了魂似的。
  潘克洛夫知道五十种做蛋的方法,但是这一回却不能由他任意选择了,他只能把蛋焖在火灰里。五六分钟以后饭就做得了,水手把通讯记者喊过来吃他的那一份晚餐。这就是遇难的人在这无名的海岸上吃到的第一顿美味。焖蛋非常好吃,加上蛋里含有人们不可缺少的各种养料,于是这些可怜的人感到心满意足,吃了以后也觉得有精神了。要是吃一顿团圆饭该多好啊!如果从里士满逃出来的五个人一个也不少,都坐在“石窟”的干沙地上,围在噼啪作响的旺盛的篝火前,他们会怎样感谢上苍啊!然而他们一致公认的领袖,最博学多才的赛勒斯·史密斯竟失踪了!他死后连个坟地也没有。
  3月25日就这样过去了。夜色已经来临。洞外狂风怒号,惊涛拍岸,发出单调的声音。波涛来回卷刷沙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通讯记者简短地记录了当天的遭遇,他记下了对这片新土地的初步印象,他们领袖的失踪,探索海岸和生火的事情等等。由于过度疲劳,同时也打算用睡眠来忘掉心头的忧愁,于是他退到一个黑暗的角落去。赫伯特一躺下就睡着了。水手整夜在睡梦中都惦记着篝火,他毫不吝啬地大量加添燃料。但是有一个遇难的人没有睡在“石窟”里,那就是伤心绝望的纳布。不管伙伴们怎么劝他休息,他还是整夜在海滨徘徊,呼唤他的主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便会放弃认识和了解新领土的念头。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