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神犬奇兵 - 第133--134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3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面插播一条新闻,今天晚上北京时间22点,美国当地时间上午12点10分,在纽约举办的第八届国际警犬锦标赛在第一阶段比赛结束后传来喜讯,中国代表队的三只警犬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暂时名列团体第一,下面请听中央台记者在现场的报道……”
  “各位听众晚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我现在正站在纽约西郊哈德逊河岸边的第八届国际警犬锦标赛的现场……”
  陆芳菲听着广播,立刻拨通了军区总医院的电话,她的手指剧烈颤抖着,拨了三遍才把号码拨对。
  “曲阿姨!我是小菲啊!阿姨,您赶快听广播,中央台的广播!正在报道叔叔和白歌他们,对!他们现在暂时列第一!”
  “来自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三只优秀警犬,‘战歌’、‘光芒’和‘霸王’在今天的山地穿插追踪和突围比赛中,一举打破了世界记录,以三小时五十五分钟的成绩暂列团体第一……”
  曲慈拿着正在广播的收音机匆匆跑进特护病房。
  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年轻人安详地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床头柜上摆着一张放大的照片,照片上是他和一只警犬的合影。床头上写着一张卡片,昆明总队特警基地邱鹰,警衔:上尉。

  韩雪正拿着湿毛巾给邱鹰擦脸,见到曲慈进门,笑着说,“曲主任您好。”
  “小韩,快来听听!”曲慈把拉长天线的收音机放到床头柜上,“是咱们中国警犬!”
  韩雪的眼睛一下子被点亮了,她把收音机轻轻拿到邱鹰耳边。
  “听众们,中国警犬代表队一只叫‘战歌’的警犬就在我的面前,它刚刚参加完第一阶段比赛,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警犬。”
  邱鹰的眼皮微微颤抖,韩雪的手有些颤抖。曲慈看到这一幕,不忍心打扰他们,转身离开了病房。
  “这只警犬身材修长矫健,肌肉强壮有力,和其他警犬不同的是,它的额头上生着一缕银色的长毛,非常引人注目,在警犬群中很容易辨认,这是我们中国自己培育的昆明犬种黑背系列的杰出代表,‘战歌’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表现非常优秀,外国代表队的一些官员和队员将其称为‘中国犬王’……”
  “真有白歌这小子的!日他奶奶的!”武警麻粟坡中队队部,段辉忍不住从办公室的椅子上跳起来,办公桌上的收音机中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方记者的声音。
  指导员徐跃国兴奋地走来走去,“‘战歌’这下子真露了脸了!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比赛还没结束呢!”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警犬已经配备上了价值不菲的高科技装备,有的甚至穿上了昂贵的防弹衣,相比之下中国警犬的装备非常简单,只有一些基本护具。听众朋友们,由于警犬们几个小时后还要继续参加比赛,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希望在下面的比赛中,中国警犬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水平,取得优异成绩,让我们一起祝福中国警犬代表队!”
  莫少华肩膀上扛着一杠一星的少尉警衔,独自一人坐在山后一座绿草茵茵的坟茔前默默流泪,一台小巧的收音机放在草地上,正在播放新闻节目的片尾曲。他关掉收音机,伸直刚刚拆掉石膏的腿,凝视着已经长出青草的坟茔。
  坟茔前的墓碑上写着“英雄警犬‘风翼’之墓”。
  莫少华长叹了一口气,仰望布满钻石般星星的幽蓝色夜空,悲伤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134
  美国K9警犬大队大队长约翰.克林上校神情严肃地坐在帐篷内,海豹突击队副队长乔.诺曼在一旁大口大口地抽着雪茄,两人一声不吭。
  乔.诺曼扔掉半截雪茄,开口说,“这不可能,中国警犬在第二个搜寻点时还比K9慢,怎么可能超过它们?”

  “中国警犬抄了近路,是一条其他警犬不敢走的路,其实根本就不叫路,路上全是断崖。组委会根本没想到有警犬会选择那条路。”
  “它们的勇气和毅力要远远强过其他国家的警犬,别的警犬都是主人说什么就干什么,呆板木讷,而中国警犬在听取命令上却非常灵活机动,只要能完成任务,不惜任何代价,不惜做任何有可能的尝试。”约翰.克林说完这席话,微微一笑,“但是下面的局面对我们有利。”
  乔.诺曼看着他,说,“注意那条额头上生着银毛的警犬,非常特别,非常特别,有人已经开始叫它‘中国犬王’了!”
  约翰.克林上校点点头,“我早就注意它了,它是个难对付的家伙,战场上的嗅觉和意识非常灵敏,指挥意识更是突破了警犬的极限,我看了中国警犬在第一阶段比赛的录象,它的确是中国警犬中的首领,但是还没见过他的战斗力。”
  “没有犬能打败我们的比特,我们的比特是上帝遗失的孩子!”
  帐篷外,三只K9大队的比特犬正趴在犬舍里闭着眼睛打盹,养精蓄锐。中午过后,所有警犬将面临一场新的挑战。
或许您还会喜欢: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