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 第六章 装13社会,博弈法则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六章 装13社会,博弈法则
  3.装从来都是维持牛叉的必要手段
  遇到挑衅,你对别人作出什么反应,往往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制造出一个强大的印象,往往是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你造成的印象一再地不利于自己时,想挽救是很难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
  装从来都是维持牛叉的必要手段。它是一个人炫耀权力、身份、派头、光环时的“圣典”。
  有人曾对“领导视察指导工作”有过形象的描述。我照抄如下,方便分析。
  “领导在簇拥中来到学校,师生在准备好的状态下发言、表态,领导看宿舍、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最后走到会议室和早已做好准备等在这里的师生代表进行所谓交流。师生代表一律是念稿,领导听后作出指示。最后还少不了拍照留影。如此一番便是所谓重视教育,深入基层了。”
  2011年1月,中国湖南,一个中学搞庆典,学生整齐列队,在风雨中手持花环,站立恭候领导视察讲话,时间持续一个小时。事件传开后,遭到舆论密集炮轰。
  学校里这种任何成功的表演都必须有一个主题0在这类戏中,它必须做到:
  (1)突出领导的身份、权力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2)显示出教师热爱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的风貌。在表演开始前,参演各方对这两点都应该有所领会,否则将影响演出效果。
  这类表演参演人员众多,但分属不同的演出阵营。一个阵营是领导及其随从,另一个阵营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术语,领导和他的随从、老师和学生分别构成了不同的“剧班”。但就整体的演出效果来说,他们同时又是同一个剧班的成员。
  领导的随从,像领导本人的表情、语气、语调一样,起着传达信息、让别人辨识谁是领导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领导权力的一种表演,在配合领导表演上不存在问题。但是,老师和学生在表演前,很可能要预先进行排练。学校在挑选剧班成员时也有一定的要求,那些因为能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可能给表演带来风险的学生,估计会被排除在演出队伍之外。
  同时,学校对“舞台”的挑选也很谨慎:必须是洁净光亮的场所,而那些肮脏杂乱的地方只能成为不被观众看见的“后台”;假如领导对某些关键性的场所也要“视察”,那就必须对它们预先进行化妆处理,比如大扫除、装饰布景等。
  要强调的是,在领导视察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同时有两场戏:一场是领导作为演员演出,而师生作为观众观看,此时,随从的表演、师生的表演、学校的舞台设置,并在一起构成了领导演出的背景;另一场是师生作为演员演出,而领导作为观众观看,此时,师生的演出背景,仅仅是学校的舞台设置。
  看到没有,师生表演的成功对于领导太重要了。因为他们的表演越好,在领导作为演员的这场戏中,他们就越能配合领导的演出。所以,即便师生的表演非常蹩脚,或者有人穿帮,领导也会选择性地失明,不会去揭穿,因为这样做等于自我拆台。如果破坏师生们的那场戏,受设计好的情境所制约的领导的那场戏,便很难演下去。

  你对别人作出什么反应,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
  我读初中时,有两个老师在我们班上的不同地位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震慑。
  A老师是个男老师,长有一副威严的面孔,50多岁,上课也挺认真,但是,他在我们班的学生面前毫无师长的尊严。
  他上课时,除了喜欢学习的学生外,没人拿他当回事,经常是他在台上讲他的课,下面的学生该打瞌睡的打瞌睡,该嬉笑打闹的嬉笑打闹。甚至,在他面朝黑板用粉笔写字时,还有学生拿捏成团的纸打到他背上。他猛回头发怒,却又不知道是谁打他,只能颤抖着作罢。这种局面持续了两年,一直到我们班毕业时止。
  B老师是个女的,30多岁,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威严,然而,她却是我们班学生最惧怕的一个老师。上课时没有人敢打瞌睡,即使最不想听课的人,也得装着看黑板,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只要她在教室里一出现,班上同学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自动终止。至于在她背后做鬼脸(有少数同学往往喜欢这样表演以便让大家认为他是个英雄)和拿纸团打她,就更无从说起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念头。但事实上,直到她一年后不再教我们,我都没有看到有谁敢这样做。
  看起来真的很奇怪:一个威严的男老师居然被学生任意侮辱,而一个并不威严的女老师却镇住了所有的人。是因为学生有惜香怜玉之心吗?完全不是!多年以后,我对此进行了思考。
  我的结论是:他们的地位之所以有如此反差,完全在于第一次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B老师一上来就以语言、动作、眼神明确地给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按照学生必须听老师的游戏规则,在课堂上她才是主人,由她说了算,学生必须知道她是谁,学生们自己又是什么身份!
  而A老师却没有。我记得,A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给我们上课,除了先作自我介绍以外,和他以后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上来,班长喊“起立”,然后就说今天上什么课,然后再在黑板上板书,下面的学生如何反应似乎并不在他的关注之内。今天看来,这是多么致命的错误!
  很简单,他不知道,他在学生面前的所有言行都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博弈!
  他可能已经预设了这一点,那就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然而,这种师生的关系只是一种制度规定、一种社会观念,它要变成现实,就必须在彼此的互动中通过表演体现出来。他以为他是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动地尊重他、敬畏他。然而他错了。如果他表现得并没有一个老师的威严,那么,学生就会欺负他。

  事实上,由于一开始存在信息不对称,学生不敢放肆,而是在他进门上课后表现得很乖。原因很简单,此时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一信息还未被学生掌握,没有谁敢一开始就冒着风险不尊重他。学生是通过他的行为来解读并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的。
  遗憾的是A老师介绍完后就直奔主题讲课,而没有花一点时间用双眼威严地扫视一下整个教室,以告诉学生他是谁,他才是这儿的老大。更致命的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肯定会通过试探来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以决定对他采取何种态度。
  因此,在学生开始试探他,出现不认真听课而讲话的行为时,他也没有严厉地呵斥。这等于告诉学生一个信息:其实在他上课时是可以不尊重他的。但这还没完,试探仍然在继续,而他仍然没有及时地表现出一个老师应有的威严。等到学生拿纸团打他时,他的发怒已经没有用了,因为他是个可以不尊重和捉弄的老师形象已经被学生定型,他已经沦为可以侮辱的对象。学生拿纸团打他,唯一的顾忌只是让他抓到而已。
  而B老师恰恰相反。她在第一次进教室后,面无表情地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站在黑板上威严地扫视了教室几分钟,没有人敢和她对视。她等于无声地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就是这儿的主人,你们都必须在我面前放规矩点!她要用目光把学生任何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念头压下去。
  这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不可避免地要试探她。在她讲课时,我看到有一个同学开始挤眉弄眼地和另一个同学说话。这时她眼睛一瞪,快速地大喝一声:“坐好!”(看来她早料到会有人这样做。)那个调皮捣蛋的同学被震慑了一下,不再说话,但脸上还是一副无赖相。她快步走到这个同学面前,猛地一敲桌子,再对他断喝一声:“放规矩点,要不然你给我滚出去!”并一直怒视他,直到他垂下头去。离开这个同学的座位时,她还对整个教室的每一双眼睛瞪了一圈,每个人都噤若寒蝉。
  任何对权力关系敏感的管理者都明白,只要制度给的权力不足以让他对手下的员工生杀予夺,那么,他就必须预想到这一结局,即他的权力会受到员工明里暗里的抵制和消解,迟早会有人不买他的账。所以,他一上来就必须告诉员工他是谁,绝不能拖到第二次!
  遇到挑衅,你对别人作出什么反应,往往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制造出一个强大的印象,往往是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你造成的印象一再地不利于自己时,想挽救是很难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
  用表情、姿态、动作传达信息,更能迷惑人
  有时候,表演是不需要用语言的。用表情、姿态、动作传达信息,更能迷惑人。

  假定你是一个上门给我修电视机的人(你也可以是修电脑的、卖东西的),在我根本不懂电视修理的情况下,你如何做才能既从我身上多敲钱,并且还让我感谢你?
  你可能会说:“我一上来就把电视机的故障说得很严重(因为你不懂),并且一副热心样。这样,你就会乖乖地多掏钱,并且会以感谢对我的热心进行回报。”
  主意不错。然而这样做忘记了这一点,你不是在做慈善,你和我的关系是做生意的关系!因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你就有防御,在心里就会警惕你是否要利用我对电视的不懂而敲诈我。所以,即使你能成功地从我这儿多敲钱,也不可能让我感谢你。另外,由于我并不知道你的专业技能,还会怀疑你的维修质量。
  也就是说,你如果用语言来忽悠我,很难达到这一效果:我既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在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信任也不存在的情况下,语言无法有效地建构起忽悠我的逻辑通道,也无法为你谋取最大化利益。
  那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就是针对三个问题。
  (1)消除我对你的提防。
  (2)“自然”地告诉我问题很严重。
  (3)显出你技术精湛的样子。
  想一下,在不具备电视机知识的情况下,我有方法来判断故障是否严重吗?有!那就是通过你检查故障时的表情、姿态、动作等。看准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忽悠我。
  你必须做到让我能够“自然”地判断故障的严重性,以及你的技术的精湛程度。就是说,你必须成为一个“自然”地在我面前表演的演员。
  你可以这样做:
  (1)一上来给我修理电视机的时候,先不要和我多说话,因为此刻我正在提防你。你应该马上打开电视机,并且找机会让我在身边看。这时,你的动作、表情应该这样。
  表情动作要有不同的变化(这个时候你完全成了演员,而我成了在一边看你表演的观众。正因为我的这种观众身份,我解除了提防你的心理防御,而你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演戏)。开始的时候要显出认真、自信的样子(这样可以让我相信你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我身上多敲钱);继而,在修理时,要显出困难的样子(这等于告诉我,故障很严重);最后,则是显得非常轻松(这相当于说明,你技术精湛,这么严重的故障根本就难不倒你)。
  (2)从检查故障到修理完毕的整个过程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因为太长会让我怀疑你的专业能力,太短又会让我认为故障并不严重)。最成功的做法应该是视你想敲多少钱来设定时间的长短。
  一旦你能“自然”地传递给我故障很严重的信息,对于这一“事实”的认定就属于我自己的认知判断了,很显然我就没有理由拒绝付给你较高的报酬。并且,面对你精湛的技术和负责的态度,我不表示几句感谢,在道德上就说不过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引子为什么高速路边取款机的小键盘上有点字盲文呢?光顾这些机器的人大多都是司机,其中并无盲人。根据我的学生比尔·托亚的说法,取款机制造商必须给普通的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点字盲文的小键盘,因此,所有机器都造成一个样子,成本更低廉。要不然的话,就要把两类机器分开,保证合适的机器安装到合适的地方。倘若点字盲文给看得见的用户造成了麻烦,那费这么大功夫也算物有所值,但它们并不碍事。话要从头说起。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两种性别组成的,男女要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恋,还要结婚成夫妻,但是在很多时候,男人并不了解女人,而女人也不了解男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沟通上的抑或是理解上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男人和女人常常也有相同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在摆脱一天的工作压力时不想交谈。 [点击阅读]
身体语言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对美国人而言,图中的手势意味着“好,不错”;而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表示“数字一”;日本人则认为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数字五”;不过,在希腊人眼中,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国则表示“很棒”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走进一间熙熙攘攘的房间之后,不用几分钟,他就能准确地描述出房间内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因为他是穷人的孩子,时常不公平的对待他,就往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今年7月19日,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跳槽到Google公司,引起了包括《纽约时报》等全球上万家媒体的追逐报道,也在国内引爆了一场关于职业道德的大讨论。如今,李开复博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本中文图书——《做最好的自己》将于9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