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 Part1 问题 第二章 在心理上求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学会淡定,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拥挤的商场里,我曾经和一个男人不小心撞在了一起。双方像革命志士陈天华那样同时来了一个“猛回头”的Pose。
  接下来的场面你可以想象得到:他瞪着眼睛指责我,骂骂咧咧,口水几乎喷到了我的脸上。
  但这一点你可能想不到,事实上在这件事情发生前,我没玩过,也没想到!——我看着他的眼睛,微笑了一下,突然灵感爆发,灵魂附体,天才地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友情提示“嗯,你先说”。
  这一具有极佳创意的Pose,使他直接傻掉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语气开始变得缓和,但还挺凶的:“你撞到我了!”我仍然微笑示意“嗯”,提示他继续说。他很奇怪地看着我,缓和了下来,冒出一句:“你走路看好一点好不好?”然后瞪了我一眼,走人。
  我全程充满微笑和关怀地看着他,并目送他离去0
  商场保安走过来,显得很兴奋,向我表达了“佩服”的滔滔敬意。
  沐浴着被保安佩服的快感,在那一瞬间,我产生了头脑风暴,知道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结束,而不是以对骂、斗殴收场了。
  2、很多人之所以把一件小事情搞得不可收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成了心理动物,情绪刺激情绪。
  这位仁兄发怒非常简单,和我相撞了,这一撞,也撞到了他的心理结构。发怒,就是他用情绪来保护自己的心理结构,攻击我。
  不仅仅如此,他还在心理上预设了我会以脏话,直至拳头回敬他,因为我也是男人,而且看上去不是什么文弱书生。这种心理的预设,就是对自己言行的后果进行预知,从而可以对别人有心理防御,做好防守或进攻的准备。
  也就是说,玩“猛回头”的时候,他已经潜在地蓄积了心理能量准备来对付我!
  如果我同样也和他骂骂咧咧,吹胡子瞪眼,说话时口水也几乎喷到他脸上——就是说,符合他的心理预设,他蓄积的心理能量就会被点燃。根据男人之间发生摩擦的经验,估计不到十秒钟,我和他就会免费给观众上演一出打斗戏,就像两只狗互咬一样。
  可是我怎么可能像他一样沦为心理动物,玩这种低档的语言游戏、动作游戏,用它来解决这类小问题呢?
  相反,我还要把他拉回来,恢复理智。
  结 果就是:我具有创新意识的反应,打破了他关于我要回骂他、和他玩动作游戏的心理预设,瞬间让他感到陌生和不适应。而这样一来,他心理防御的那根弦就松开 了,蓄积的心理能量失去了发泄出来的通道。只要我不刺激他,这种心理能量,在那种情境中就会转化成头脑的理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冷却和无意义感。
  于是,问题和平解决。
  在这里要说一下,很多人之所以把一件小事情搞得不可收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成了心理动物,情绪刺激情绪。
  恋人、夫妻吵架,越吵越凶,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往往已经忘记,当对方情绪涌上来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有一个心理期待的:希望我们让着他,在心理上预设我们应该让他。
  如果没让,因为是他单方面地期待、预设的,就有一种被羞辱感,为了在心理上保护自己,他就会把羞辱转化为对对方的愤怒。
  当我们的亲人对我们生气时,请想一下他内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望、失望甚至绝望!
  3、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不想活
  虽然这已经不是一个多用几个“子曰”就可以忽悠人的时代了,但我们还是听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曰一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人曰完,让老外接着曰。
  我安排曰的人叫牛顿。他曰:在茫茫的宇宙,万物不停地运动,而上帝,就是运动的“第一推动力”。
  “一”是指什么,“第一推动力”是不是上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找到一个“终极动力”或“逻辑原点”,一个“事物最初出发的地方”。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终极动力、逻辑原点是什么?很简单:求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求生。
  我 说过,在心理上求生,是心理的第一铁律,它类似于数学上的“公理”。如果你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就是不想在心理上活,而是要在心理上玩完,那么不好意 思,我无法想象有这种人——无论他是所谓正常人还是精神病!在生理上不想活下去,也即想死的人不少,但这么做,恰恰也是为了在心理上谋生。一个感觉可以在 心理上活下去的人,是不会自杀的!
  4、知识是用来让人牛的,而不是用来装的
  多年来,有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一直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分享一下:
  对一个看上去有点道理的观点,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如果没有“给个理由先”“请描述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的追问,哲学能不能成为人类自我认识的最高智慧,不无疑问。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这样干。
  知其然,你只能在头脑上简单地记住观点的表述,相当于背诵一下而已,很快就会淡出智力结构的表层,在很多时候根本就没用;知其所以然,它就成了你智力结构的一个内容,当时机出现,你就能够运用它。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如果你不会运用,知识什么都不是,最多可以用来装,显示自己“有才”。其实,真正应该用来装的,是弹钢琴、拎一个LV、开一辆宝马、去星巴克喝一杯这类玩意儿,而不是知识——知识是用来让人牛的!
  5、本能不会提醒你说“注意了,我来保护你啦”
  按照这个思维,我们要问一句:人为什么要在心理上求生呢?
  先简单地看我们的存在:我们是带着一坨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的存在,首先就是一坨肉,一堆复杂的生理结构,对不对?
  好, 这一坨肉,这一堆复杂的生理结构要能够生存,就先天地配备有一系列自动保护装置,那就是本能。当你饥渴时,意味着这坨肉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本能就发作了。 当一个人在背后猛拍一下你的肩膀时,你会迅速地转头看他是谁,并同时做好进攻准备,这就是本能控制你来保护自己的结果。
  本能是无意识的,不会提醒你说“注意了,我来保护你啦”,当本能发作时,没必要装什么高档,痛快地承认,我们就是动物,和猪、牛、狗之类没啥区别。
  当然,我们是人类,不仅仅是动物。在带着一坨肉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在它提供的“物质基础”上,我们也发育、形成了两样东西——两种功能: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
  智力结构是用来干什么的,无须废话,因为它就是“你有一个大脑,用来干什么”。对于像帕斯卡之类的思想家来说,就是:人有一个智力结构,那真的是太伟大了,因为它可以用来让人思想,使人比宇宙中那些要毁灭他的东西“高贵”得多,直接就可以鄙视猪、牛、狗等动物了。
  6、当我们带着一个心理结构出现在世界上时,各种可能的伤害,也就跟着来了
  人有心理结构又意味着什么?它想干什么呢?
  人有一个心理结构,是用来让人在心理上生活的,让他有喜怒哀乐,有欲望、需要、自卑、自恋等。
  当我们带着一个心理结构出现在世界上时,各种可能的伤害,也就跟着来了。但我们不想过那种在心理上痛苦的生活。怎么办?
  放心,就像生理结构有本能来保护一样,心理结构,也有一系列自动装置来保护它,这就是一系列的心理保护机制。
  换句话说,随着心理结构的发育、形成,我们过上了心理生活,它同时也配备有一个自动保护装置,让我们在心理上得到生存!
  7、心理保护是打开我们心理秘密的钥匙
  前面我说到了一点理论。理论总是让人觉得枯燥的,并不好玩。我深深地知道,在这个每个人都感觉很累的时代,不能用理论让人更累,正如叶挺将军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里爬出!
  但为什么还是要说?因为没有理论的支撑,我们对很多东西自以为清楚,但其实并不清楚,它们缺乏高度和深度。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深刻一些的,不要那么浅薄。
  而理论绝不是要让我们脱离生活,恰恰相反,它是让我们在地面上看不清楚时,先用它飞上天空,看清楚下面的一切后,再回到地面上,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正是如此,我就算讲到了理论,也会尽力让它通俗易懂。理论是用来让读者取得一个制高点,看清这个世界真相的,不是作者用来玩深沉的!
  心 理结构里面,有哪些东西来保护我们,让我们在心理上求生呢?有性格,有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各种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有心理倾向,有情结,有情感、情绪,等 等。它们驱动了一系列的心理规律,让我们玩出各种花样,在心理上保护自己。我把它们干的这件革命工作,称为“心理保护”。

  注意了,“心理保护”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它是打开我们心理秘密的钥匙。在后面你就会看到,你用这把钥匙一扭,一个人心理的密室就开了。
  如果说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是“社会价值排序”,用它可以破译我们自卑、弱小的秘密的话。那么,在本书,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就是“心理保护”了。
  前面那位和我碰撞的仁兄,当他发怒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对自己进行心理保护。
  “激将法”就是利用心理保护的原理玩的。故意激怒一个人,就是激起他的心理保护,让他陷入心理动物状态,从而方便打击他、利用他、控制他。
  8、在心理上求生,正是我们所有与心理生活有关的行为的终极动力
  需要指出一下:在干心理保护这件神圣的革命工作时,很多时候心理结构一个人是玩不转的,而是需要智力结构这个亲密的革命战友配合。
  有时候,我们变成一个白痴,被人催眠,突然精神失常,正是拜它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所赐。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在心理上求生,正是我们所有与心理生活有关的行为的终极动力!我们平时所做的很多事情,其意义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对我们进行心理保护!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心理保护,正是我们进行心理分析、训练,让自己心理强大的“阿基米德支点”。
  我们可以说:“给我一点信息,我几乎可以对生活中一切与心理有关的行为和现象进行破译、澄清!”
  9、心理规律并不乱玩,它听的是心理保护的话
  是时候兑现在第一章的一个诺言了。我把“心理动物”描述一下,名词解释一下。
  所谓的“心理动物”,指的是我们处于这种状态:当心理保护被启动时,我们失去了人应有的“理性”,被还原成了一个拥有心理结构并为它而活,做出各种莫名其妙或愚蠢行为的动物——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只是受的不是本能驱动,而是心理保护的驱动而已!
  我想说,成为心理动物,只有对于疯子来说才是幸福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它更多地意味着痛苦和灾难。
  而很多控制我们的心理法则、心理规律,其引擎正是心理保护!大海航行是要靠舵手的,心理规律并不乱玩,它听的是心理保护的话。
  所以,打蛇必须打准七寸。
  10、当我们被心理保护攫住时,第一反应是盲目求生,哪怕饮鸩止渴
  奥地利作家、现代文学最杰出的天才之一弗兰兹?卡夫卡说过一句话:“真正的道路其实就是一根绳索,它不是紧绷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与其说它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卡兄是很深刻的,虽然在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文艺青年拿他来装,言必称“卡夫卡”了。一个深刻的人,好像不太适合出现在一个浅薄的时代。我们的岳飞岳元帅就曾经大发感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我听。
  我想说,心理保护,正如生存本能一样,是我们无法缺少的,比如我们维护自尊总没错。但是,在很多时候,它其实也是一根绳索,与其说是用来保护我们在心理上不被伤害,不如说是在心理上给我们下绊,反过来伤害我们的心理结构的。
  因为,第一,保护我们的心理结构,这更多应该是智力结构的责任,是靠它建立一个防御阵地。
  第二,对心理结构的保护,应该是靠它处于一种内心强大的状态,而不是靠那些我们无法意识到或控制的心理策略、心理规律来玩,或在心理上把我们变成某种样子,比如,变成一个偏执狂。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心理保护就像前面那位17岁的女生一样,只是我们以杀伤自己的方式,来在心理上给自己疗伤而已。
  把话说狠一点就是:当心理保护攫住我们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盲目地要在心理上求生,就像喝一杯毒酒来解渴一样!
  11、用智力结构去应对,那才真正可以保护我们,无论是在利益上还是在心理上
  心理问题很难理解吗?我的回答是:不!
  我要揭开这个真相:我们之所以有心理问题,正是在受到刺激、打击时,智力结构不起作用,无法防御,内心也不强大,导致了心理保护盲目运作,然后杀伤心理结构的结果!
  我们实际上是自己杀伤自己,或配合别人杀伤自己。
  什么叫淡定?真正的淡定,就是用你的智力结构去看、去应对,不让心理结构受到刺激,启动你的心理保护。
  什么叫“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你的智力结构启动,同时内心非常强大,心理保护无法启动,所以那些危险,根本就刺激不了你的恐惧。
  用智力结构去应对,内心强大,那才真正可以保护我们,无论是在利益上还是在心理上。
  再 揭开一个真相:我们有了心理问题后,陷入恶化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学会破译它、澄清它,没有跳出受伤的心理情境,而是用心理保护来疗伤,因此导致了“心理结 构受到伤害——用心理保护来疗伤(症状)——心理结构再受到我们杀伤——再用心理保护来疗伤(症状)……”的恶性循环。
  心理结构受到伤害——用心理保护来疗伤(症状)——心理结构再受到我们杀伤——再用心理保护来疗伤(症状)
  这相当于我们在心理上给自己下套,而且,越钻进这个套里,绳子拉得越紧。极端之处,就是一些人受不了这种心理折磨,选择了以自杀或杀人来寻求解脱。
  12、没有存在感,一个人会生不如死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关于“性格孤僻”的。我想用它来说明,为什么心理保护会成为我们内心的一个杀手。
  一个人很“孤僻”,不想和别人说话,甚至不想让别人认识自己,在心理上是什么意思呢?
  用后面我们要讲的心理分析的“澄清”方法,可以看到,他有一种“吞没焦虑”,如果感觉有人看他,轻则不自在,重则有一种被吞没、被融化、被毁灭的危险。所以,为了在心理上保护自己,他在人群中撤了,只有躲在一边,他似乎才自在、才有安全感。
  玩“孤僻”,其实就是对自己心理问题的一种“行为疗法”。
  如果它真能在心理上保护我们,那也就罢了,问题是不能。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向他人证明他的存在的,没有存在感,一个人会生不如死。玩“孤僻”是尽可能把自己隐匿于黑暗之中,不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但只要他没有像疯子那样彻底退回自我世界,不再和这个世界玩,他仍然需要寻找存在感。
  13、有些人不开口对世界说话,但在心理上一直对世界说狠话
  那么有什么办法呢?
  只有两种:对这个世界漠然,麻木,不关心;或者仇恨这个世界,内心对这个世界有攻击性。
  前 一种,既然不去面对这个世界,对它漠不关心,那就感受不到它对自己的压抑和威胁,他可以独自玩一些东西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不和世界说话,他就和自己说 话。但后果就是,他无法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在心理上也不适应于和别人打交道。这一种,算是一种生活方式吧,无须说好或说坏,这个人群里或许还有些天才。
  但后一种,更多的就是一种危险人群了。我家乡有一句话叫作“三天不讲一句话,肚皮鬼怪大”,说的就是后一种人。
  这种人对自己心理的杀伤是巨大的,往往心理阴暗、扭曲。同时,在破坏了自己的内心后,他们对外部世界也倾向于破坏。
  很多冷血杀手就是从这种人群里走出来的,像美国科罗拉多影院枪击案杀手霍尔姆斯就是如此。杀人,是他对自己心理问题极端的“行为疗法”。
  所以,今天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破译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就相当于对他做一次心理分析。
  我 想说,这类“性格孤僻”的人,你不要看他不说话,其实他内心一直对世界说狠话。他是因为自卑、因为害怕被伤害等原因,为了在心理上保护自己才撤的。但心理 保护这件工作,还只是做了一半,他只是防止了自己被外界伤害,并没有找到存在感、价值感。所以,不要以为他撤了就没事了。
  他实际上会有一种“受迫害感”:都是这个可恶的社会、可恶的人群让他这样的!他要“报复”。骨子里,他有一种冲动,那就是从黑暗中冲出来,震慑这个猝不及防的世界,迫使它重视自己的存在。
  对于这类杀手来说,当看到在他枪下惊恐万状的人群时,那种梦寐以求的快感达到了极端,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在世界面前巨大的心理优势,可以为所欲为。

  14、心理的症状是一种双面怪兽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洗手癖”的。我的用意是揭示心理保护如何恶化了我们的心理问题。
  任何一种心理问题,都有它的“症状”表现。这个“症状”是双面怪兽:
  既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一个人有什么心理问题,在语言、行为上肯定有表现啦),又是对它的一种“治疗”。即,当我们表现出某种“症状”时,其实是对心理问题比较另类的“语言疗法”“行为疗法”。
  一个人为什么有“洗手癖”?他或是有恐惧感,或是有罪恶感,疯狂地洗手,就是在心理上希望把恐惧感或罪恶感洗掉。
  只要不是傻瓜,他当然清楚,他的手已经洗干净了,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还是反复地洗、拼命地洗,甚至把手都搓出了血,在心理上确认“我已经把手洗干净了”,即“我已经没有恐惧感了”或“我已经没有罪恶感了”才罢休。
  他无法控制自己,其实是在内心弱小的情况下,被心理保护的强大力量给控制了,智力结构只能待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
  15、用一个恐惧去治疗另一个恐惧,其结果就是更加恐惧
  在这里我们只盯着洗手者要洗掉恐惧感的情况。假定他的心理问题是这样形成的:有人或事情伤害过他,那一幕恐惧的情景,在他眼前挥之不去,痛苦地折磨着他。
  碰巧,某一天,他洗手的时候,眼前突然又出现了这个恐惧情境,于是,他为了在心理上逃离,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投射到了洗手的动作上。因为,只要把心理上的注意力,集中到洗手上,用洗手的动作来建立一个秩序,他似乎就可以钻进这个秩序里,在心理上逃离那个恐惧的情境了。
  就是说,疯狂地洗手,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心理保护,他正在用这种在别人看来很怪异的动作来对自己的恐惧进行治疗。
  之所以手洗干净了还不停地洗,是因为他的安全感还没有得到,恐惧驱使他必须强迫自己加大心理保护的力度,直到在心理上确认建立了一个庇护所为止。
  那么,从那时开始,在他心理上发生了什么呢?发生了这件事情:有了疯狂地洗手这个仪式,他就只需要害怕自己没有确认它是否洗干净,是否建立了一个安全的秩序,而不用去面对那个恐惧情境了。但这样一来,如果他不疯狂地洗手,本身就带来了恐惧。
  也 就是说,在这里,他已经有了双重恐惧:当初的那个恐惧,以及洗手时没有疯狂地搓、建立一个安全秩序的恐惧。用一个恐惧去治疗另一个恐惧,其结果就是,恐惧 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心理结构里严重了、扩大了,他成了“洗手癖”,甚至会发展到连走路、关门,他都会强迫自己有规律地去踩几下、敲几下。
  这就是心理保护干的好事。要想不让我们的心理问题恶化,必须澄清一下,当我们做出这些荒谬而痛苦的动作时,这是为什么?
  当然,要解决心理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让我们恐惧的最初源头。
  16、我们的每一种强烈情绪,都可能凭空捏造一个“事实”,或歪曲一个已存在的事实
  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个具有“被迫害妄想”的人,请他为我们演示一下心理保护是如何控制了他。
  这个人,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不对头,对于他来说,都是要害他的可怕信号。
  鲁迅老前辈——周树人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描述的那位狂人同学,其实就是一个“被迫害妄想狂”。比如,他看到没有月光,就知道不妙,看到路上的人的表现很怪,就知道“他们已经布置妥当”,要害他了。
  当然,鲁迅老前辈是在编故事,利用小说反封建。
  但在现实中,当一个患有“被迫害妄想”的人表现出好像谁要害他的样子时,你一定很清楚,并没有人要害他。那只是他心理上感受,相信有这么一回事。这是一个由他的情绪所产生、认定的“事实”。
  这种情绪就是恐惧。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如果比较强烈,都可能会产生某种我们在心理上愿意相信、但可能并不存在的“事实”。比如,我们恨一个人,就会觉得他丑陋;比如,我们崇拜一个人,就觉得他高大伟岸。
  如果推到极端,一个人只看到他的情绪所产生的“事实”,并且亢奋不已,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已经不只是有心理问题了,他是一个精神病。
  对于商家来说,看到在人们心中潜伏,而且能够迅速传染的每一种情绪、情感,其实就是一个商机,甚至一种产业。
  17、人类的一个荒谬之处在于,当A伤害了B的心理结构时,为之埋单的,却是C
  我们可以确定:有“被迫害妄想”的人,以前肯定被人害过,尚未走出那种心理创伤。就是说,恐惧仍然在他的心理结构弥漫。
  在这里,他有了第一重心理保护,把自己留在当下,而不要被扔回当初被人害时的那种情境。那是一个绝不能回首、重温的噩梦。因此恐惧不能指向过去,不能表现为对以往某事、某物、某人的恐惧。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恐惧就有向焦虑转化的危险,因为没有一个对象、情境让它指向,这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因为它意味着不能捕捉、确认,恐惧从四面八方袭来,会让一个人在心理上彻底窒息、瘫痪。
  怎么办?第二重心理保护启动:把焦虑转化为具体的、指向现实某人或某物的恐惧。就是说,他无意识地强迫自己想象、确认,是有具体的人要害他。于是,过去有人伤害了某一个人,把恐惧植入到了后者的心理结构,而为这个心理结构买单的,却是现在的无辜者!
  这就是“被迫害妄想”的真相。一个多么让人无奈、备觉荒谬的真相!
  我对一些人说得最多的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不要在公交车上和司机吵,即使他脾气不太好,也要让他一点。毕竟,司机开车,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你们在心理上并不对等。出于尊重,你可以让一个年纪比你大很多的老年人,那么,出于安全和尊重,为什么你不可以让一个心理压力比你大得多的司机?
  第二个建议是,不要去惹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或一个明显看上去受过一些打击的人,在他们面前趾高气扬,说话蛮横。他们已经受了很多人的鸟气,愤怒潜藏在心理结构里没有爆发,你最好不要去成为这个炸药的引线。
  18、如果一个人走不出过去,就一定会和现在过不去
  我们还没有说完。
  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患有“被迫害妄想”的人,会觉得别人原本正常的眼神、语言、动作,好像就是有什么卑鄙罪恶的图谋呢?在恐惧尤其强烈的时候,他还会认为,要“害”他的人,是不是和原来曾经害过他的人是一伙的,他不是想忘掉那些应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吗?
  第一个问题,如果用“敏感”来解释,就不是解释,而是没有解释的能力或偷懒。它无法告诉我们:如果不幸地碰到一个具有“被迫害妄想”的人,我们在他面前该如何说话?
  对 于这个问题,正确而有效的回答是:因为,当他的心理结构里弥漫着恐惧的时候,他对和他接触的人有两种矛盾心理:既希望认为对方要害他,从而找到一个外在对 象把里面的恐惧投射出去,又害怕体验到对方要害他时的那种来自外部的恐惧。这个时候,他会不会认为对方要害他,判断标准是对方的眼神、语言、姿态、动作等 是否在心理上让他感到安全,感到可以控制彼此的关系。
  如果你不能让他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他会以“被迫害妄想”来在心理上保护自己。这个,有点类似于杨佳杨大侠的经典名言:“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所以,在和一个具有轻度或重度“被迫害妄想”的人说话时,千万小心。你如果眼神游移不定,玩诡异,玩神秘,玩不屑,表情冷漠,或和他说话有应付嫌疑,你就等着被怀疑有卑鄙的图谋吧。但同时,也绝不可以表现得和他突然之间好像很亲密,反差太大了。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你和一个比较敏感、比较自卑的人打交道时——这两种人,同样有心理创伤。
  第 二个问题,在恐惧比较强烈的时候,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的人为什么会认为要“害”他的人和以前曾经害过他的人是一伙的?有两种心理保护:一是只有这样认 为,他怀疑别人要害他才显得合理,否则,无端地怀疑别人,会有道德压力;另外一种,他强烈的恐惧把他似乎带回到了他最害怕返回的过去的情境,而把怀疑要害 他的人看成是以前害他的人的同伙,可以预先来进行心理防御。

  被迫害妄想的两种心理保护只有怀疑别人会害他,强烈的恐惧带来的才能免除道德压力心理防御。
  我不知道你看到了没有,一个人走不出他的心理创伤,被恐惧攫住,其实也是一个可怜人啊!
  一 个人的“被迫害妄想”,既是一种“症状”,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治疗”。他启动诸多心理保护,变成一个心理动物,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然而,这些心理 保护,或者让他的智力结构不管用,或者只是在重复他产生恐惧的心理逻辑,无一例外地以杀伤他的智力结构、心理结构,恶化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为代价。
  我们的一个弱点,就是不敢直面过去的心理创伤,因为我们害怕再体验到恐惧、耻辱。而且,过去已经是过去,无法再防御,也无法进攻了。于是,在心理创伤的背景下,我们不敢直面过去,而是对现在产生过激反应。
  而我们如果走不出过去,就一定会和现在过不去!
  19、有些人疏远我们,原因可能仅仅是,我们的存在会贬低他存在的价值
  我感觉我在分析时,已经有点抒情的意思了。赶快打住。
  现在,让我们先停顿10秒钟。我想请大家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去嫉妒别人?
  ……
  好了,如果还没想清楚,请先看一下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多年前,我有一次在老家的街上碰到了一位中学同学。那些年,不是什么人都一起追过女孩的,我和别人没有,和他也没有,关系很一般。中学毕业后,大家分道扬镳,据说他四处漂泊,还进过血汗工厂,混得并不怎么样。
  所以在分别多年后,当我和他重逢时,在我面前出现的,已经是一个脸上有着“吊丝”夸张表情的男人。
  我见到他很高兴,准备和他一起回忆当年旧事,展望美好人生。然而,他的反应非常冷淡,语言攻击性十足:“你们混得不错吧?但我呢?那么惨!”
  他用的词是“你们”,暗示两个人已经处于不同的世界。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看来,两个已经不同的人,也不能再踏进同一条河流。
  一不小心就中枪了,他的意思我懂:羡慕嫉妒恨。尽管我真的是完全无辜的,但只要他认为我混得比他好,我的存在本身对于他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刺激,一种心理上的威胁,他必须用攻击性的语言在心理上保护自己。
  我一时语塞。但还是知道,最正确的反应方式,就是赶快猛贬自己,把自己描述得失败无比,非常凄惨,同时,给他一个真诚的、无辜的笑容。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疏远我们,原因仅仅是,我们的存在,在对比中会贬低他存在的价值,让他看到他现在不能接受的自己,或者我们的存在,他已经不想去担忧、关注。
  前一种人,是曾经和我们属于同一个群体(同学、战友等),但没有多少友情可言的人;后一种人,则是那些对我们寄予过希望,但和我们并不是一条道的人。
  有一点他们是共同的:疏远我们都不是“无缘无故”,都是要对自己进行心理保护——避免受到刺激,或涌上失望的情绪,因为我们不是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存在的。我们对此感到“莫名其妙”,唯一的解释是对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并不了解,而且在心理上阻止自己去了解。
  20、别随便用“有病”这类词评价让你不解的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事实上,就一个人的心理来说,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这个概念,一个人看起来不能理解的语言、行为,在心理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当你觉得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对你做出什么时,请先阻止自己说出“有病”这类词语!就算你阻止不了自己,接下来也应该冷静地分析、洞察他——“为什么这样”。
  换言之,你要做的,不是用一句话把他的行为描述成一种道德现象、神经病现象,而是破解他行为的心理动机,因为在你面前出现的,并不是一个道德家,不是一个神经病,而是一个人,一个心理结构!
  21、对表象的描述无法替代对真相的洞察
  有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女生不堪女同事的骚扰,向我求助。这个同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她面前扮演好人,而在背后却使劲说她的坏话。
  女生告诉我,她几次想发火,当面教训这位“无耻的小人”,但面对凑上来的一张“笑脸”下不了手。她因此非常郁闷,感觉自己被人欺侮而如此懦弱,总是担心这个女同事说自己的坏话,会让自己在单位被孤立。
  我问她:“她工作能力没有你强,没靠山,和你也没个人恩怨吧?”
  女生惊讶了一下:“啊?我没想到啊。我只感觉她心理有病!”
  她心理当然有病!然而,这不是问题的全部真相。其余的,也是最重要的真相是:这个女生被人家嫉恨了。
  我很遗憾,女生的反应,表明她只具有用语言来描述别人的行为表象的能力。
  我们的所谓感觉、所谓认为,更多时候其实只是一种描述,不是一种洞察!但我们往往以为这就是我们对一个人的洞察,说他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这里的思维定势是:从一个人的语言、行为表现,我们往往就会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为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人的了解或判断。
  是吧?
  然而,我们完全忘记了,当我们这样做时,其实只是对他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外在的描述,并不是对内在真相的描述。因为我们并没有对他表现出这些言行的心理结构进行洞察,从中找出真相!
  22、在博弈时,如果你用心理,而对方用大脑,那你就等着被屠杀吧
  所以,如果是在博弈中,请把“感觉”“认为”之类会阻止你变得敏锐的词语扔掉!
  在博弈中,假定博弈方是A和B。那么,有几种博弈格局:
  当 A投入的是头脑,而B只是心理时,B不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微弱;当A、B投入的同时是头脑,或者心理时,结果如何取决于谁先发制人,谁在头脑上、心理上更强 大,以及背后的实力;而当A投入的是心理,B投入的是头脑时,那么,除非有奇迹发生,要不然,A就等着被人在心理上、利益上屠杀吧。
  如果是你的亲人或朋友“莫名其妙”地要求你什么,或对你做出了什么呢?假如你的反应只是“莫名其妙”“很怪”“没病吧”之类,那么,我替你的亲人和朋友感到遗憾。
  因为你的反应,事实上已经向你和他表明:你骨子里缺乏理解、关心他的意愿和能力,即爱的能力。你和他的关系,从你这一方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关系,你只是以头脑、心理、行为去回应他,而非进入他的内心。
  更遗憾的是,你不知道这一点,虽然,很幸运,他在失望的情绪反应中,也不知道或不愿去知道这一点。
  但幸运是不能长期维持一种关系的!
  23、很多人的潜能,都以一种杀伤自己心理结构的方式浪费掉了
  绕了一下,可以解密嫉妒在心理上是什么意思了。
  在很多情境里,嫉妒就是我们在心里面看不起自己,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但是,绝不允许自己意识到——因此,要把心理的能量,投射到一个出现在我们面前、刺激到了我们、让我们看不起自己的人身上!
  简单地说,嫉妒就是我们一种隐秘的心理保护。它的普通表现,是不爽、诋毁、攻击他人,借此获得心理平衡;极端表现,则是把自己的失败算到别人头上,通过毁灭别人这个“刺激源”,来在心理上求生。
  为什么说一个人嫉妒别人没有出息?因为在心理保护的驱动下,他把应该用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能量,以一种杀伤自己心理结构的方式浪费掉了。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应付盲目而神秘的心理保护上,陷在它的牢笼中,无力挣脱,或不想挣脱,甚至干一些无聊的、痛苦的事情,就是为了能够在心理上求生。如果把自己“解放”出来,会让一个人做出多大的成就,会让一个人获得多大的幸福?
  24、心理保护像幽灵一样无时不在,盲目、强大而无边无际
  我想说,无论是当“小三”报复父亲,装失败后使劲辩解,玩孤僻,用“洗手癖”摆脱恐惧,还是嫉妒、自恋、攻击别人,否认某件事情,逃避,别人骂了我们的偶像就不爽,等等,都是在进行心理保护。心理保护像幽灵一样无时不在,盲目、强大而无边无际。
  但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不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在玩心理保护。我不喜欢玩夸张这一文学修辞手法。
  心理保护是在你的心理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启动,其他情况就不是了。比如,你爱一个人,当然不是心理保护啦!
或许您还会喜欢:
回首的相思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楔子最后一抹夕阳余光没入地平线之下,宁静的小家庭中,婴儿嘹亮的哭啼、夹杂成一股笔墨难以形容的氛围----那叫温馨。突然,悠扬的门铃声响起。“擎,去开门。“房内,尹心语扬声喊道,由那慌乱的口气和婴儿更加撼动山河的壮烈哭声可以判断,刚晋升为母亲的小女人尚未摆平那个才数月大的小东西。宋擎了然地笑了笑,先关了炉火后,才离开厨房。 [点击阅读]
大漠谣2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绑架-1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笼罩着大地,空旷的古道上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我坐在马车篷顶呆呆凝视着东边,那座雄宏的长安城已离我越来越远。不知道多久后,东边泛出了朝霞,虽只是几抹,却绚烂无比,天地顿时因它们而生色。慢慢地,半边天都密布了云霞,如火一般喷涌燃烧着。一轮滚圆的红日从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会就把笼罩着整个天地的黑暗驱除一空。天下只怕再没有比日出更灿烂壮美的景色。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0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天崩地裂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第一节时间之龙诺兹多姆在时间的漩涡里痛苦挣扎,他看到了隐藏在燃耗军团和死亡之翼耐萨里奥背后、在那黑黝黝湖水下面的更为强大的邪恶力量,暗夜精灵、兽人和人类的命运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来争取。伊利丹在归顺萨格拉斯的过程中失去了他的双眼,但这双已经失去视觉的眼窝却具有了可以探知魔法的强大力量,而他接受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寻找意欲破坏传送门并且夺取“恶魔之魂”的玛法里奥、克拉苏斯和他们的同伴们。 [点击阅读]
奇特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作者想着怎样吸引读者,读者寻思值不值得看下去谈这个人的事,很想做到实事求是,又想写得生动些。这两个要求很难捏到一块儿。只有在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时候,事实才会叫人感兴趣。本来嘛,可以想办法发明一种新颖的手法,用它把事实地制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秘密,又有斗争,又有险风恶浪。同时又翔实可靠。比方说,满容易把这个人写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战士,单枪匹马对付强大的对手。独个儿对着大伙儿干。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陆琪内地首席励志作家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简介:著有畅销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系列、《上班奴》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博客点击过千万,作品网络转载过亿国内顶级编剧之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委员会互联网首期创业者,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