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世界之战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一章战争前夕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
  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
  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
  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
  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没有人想过宇宙中更古老的世界会成为对人类产生威胁的根源,
  或者认为其它星球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生命形式存在。地球上的人们至多想象着火星上还会有
  人类生存,也许他们远比人类落后,正渴望着传教士的光临。然而穿过浩瀚的太空,实际上
  有一些智慧生命,他们的智慧和我们相比,简直就象我们跟野兽相比一样。这些更有理性,
  更冷酷并且毫无同情心的智慧生命正在用嫉妒的眼睛观察着地球,慢慢地,却坚定地准备着
  对付我们的计划。于是20世纪初人类的灾难降临了。
  我几乎用不着提醒读者,火星在离太阳1.4亿英里的轨道上运转着,它从太阳上得到的
  光和热量刚刚够得上地球的一半。如果星云的假设正确无误的话,火星一定比我们的星球古
  老得多;在地球结束融化状态很久以前,火星上的生命就肯定已经开始了。由于火星的体积
  只及地球的七分之一,它得以比地球更快地降到适合生命孕育的温度。它有自己的大气,水
  和所有对生命存在有利的条件。
  但是人类是这样的自负,几乎成了睁眼的瞎子,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一个作家说过智
  慧生命会在离地球那么远的地方形成。也没有人能明白,因为火星比地球古老,表面积只有
  地球的四分之一,而且离太阳更远,火星上的生命起始的时间更加遥远,并且已经很快接近
  终结了。
  热量向空间放射造成行星冷却的过程地球上早晚也会发生,然而火星上已经比我们更早
  完成了这个过程。火星的大部分情况对我们来说依然很神秘,但我们知道在它的赤道地点中
  午的气温仅仅相当于地球最寒冷的冬季。火星的大气比我们的稀薄得多,它的海洋面积已经
  缩减到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南北两极的冰帽在周期漫长的季节变化中积蓄和消融,定期地淹
  没火星上的温带地区。行星的末日对地球来说还非常遥远,可是对火星人却是眼前的危险。
  这种迫切的压力锻炼了火星人的智慧,赋予他们更强大的力量,也使他们变得铁石心肠。用

  我们仅仅能幻想出来的设备和工具观察着星空,他们发现,在仅仅3500万英里的地方,靠
  近太阳的一侧有一颗充满希望的晨星,那就是我们温暖的地球。它上面有绿色的植被和灰色
  的水域,飘浮着云层的大气证明了土地肥沃,透过这些云层可以看到人口密集的宽广陆地和
  船只来往的海洋。
  我们地球上的人对他们来说,就像猿猴和狐猴一样可怜。我们已经认识到,生活就是不
  断的生存竞争,火星人和我们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的世界已经冷却,而我们的星球仍然生
  机勃勃,不过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些低等生物。通过战争夺取地球这个靠太阳更近一些的星
  球是他们逃脱灭亡的唯一希望。因为每过一个世纪,他们就离毁灭更近了一些。
  不过在我们对火星人作出严厉的批评之前,应该记得我们人类不但残酷杀害了动物,比
  如美洲野牛和渡渡鸟,还杀害了自己的很多“低等”种族。塔斯马尼亚人跟我们是完全一样
  的人,但欧洲的移民在种族灭绝的战争中只花了15年就把他们全部消灭光了。我们又有什
  么理由把自己当作传播上帝福音的人而却抱怨火星人的想法呢?
  火星人似乎对自己的降落计算得非常精确——他们的数学显然远比我们先进——他们同
  心协力地做好了准备工作。如果我们有更先进的设备,在19世纪末我们应该能看到这些灾
  难。有些人,像沙柏雷利观察火星(顺便提一句,好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把火星当作战
  神之星)时就发现并在自己的地图上记录了一些颤动的光点,但却无法说明这些光点的起
  源。火星人肯定是在这段时间里做好了准备。
  在1894年的冲期(即火星运行时离地球最近的时期),人们在火星表面上闪光的部分
  发现了一道强光,这最早是由力克天文台发现的,然后给尼斯的彼洛丁和其他的观察者相继
  发现了。英国的读者最早在8月2日的自然杂志上读到这个消息。而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由火
  星上的巨型大炮发射的火光,它们被安放在火星上巨大的深坑中向地球方向射出。在其后的
  两个冲期里,火星上又出现了奇怪的光线。
  6年前起了风暴。火星又接近了冲期,爪哇岛上的劳威尔向国际天文局发电报,报告了
  一个惊人的消息,火星上喷射出一团炽热的气体。这件事发生在12日的午夜,劳威尔通过
  分光镜看到一大团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氢气,以惊人的速度向地球移动。这团火焰在12点

  1刻以后就看不见了。他把火星上突然而猛烈迸发出的巨大火焰和气体比做“炮口中冲出的
  火焰”。
  劳威尔的比喻没有错。然而第二天的报纸却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只是在《每日电讯》上
  有一条简短的报道。整个世界对人类即将面临的威胁一无所知。如果不是遇到了奥特夏的著
  名天文学家奥吉尔维的话,我也不会知道火星上这次气体的爆发。他对这次爆发非常感兴
  趣,立即邀请我当晚到天文台跟他一起进行彻底的观察。
  虽然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仍然记得当晚在天文台守夜的情景:黑暗而沉寂的天文
  台,带罩的灯笼在地板角落上投下的微光,望远镜上嘀嗒作响均匀的钟声,屋顶上狭长的开
  口,透出星辰密布的天空。奥吉尔维走来走去,虽然看不到人影,但他的声音清晰可辨。透
  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一个深蓝色的小圆圈,一个圆圆的星星在这个视野里浮动着。它看上去
  那么小,那么亮,一动不动,上面有些横穿的条纹,稍微有些呈扁圆形。然而它那么亮,银
  光闪闪,简直就是一个发亮的发光的别针头!它似乎在轻微抖动,但实际上这是望远镜的发
  条装置的摆动引起的振动,它把那颗星紧紧锁在视野里。
  我看着这颗星,它好象忽大忽小,时远时近,但这只是因为我的眼睛疲劳了而已。它离
  我们4000万英里——超过4000万英里的空间。很少有人理解飘浮无数星辰的空间的广阔无
  边。我记得在这颗星附近,有三个极小的光点,三个遥远的星星,周围是深不可测的无边宇
  宙。你一定知道黑暗寒冷的夜里,星空看上去是什么感觉,在望远镜里看去则更加深邃。然
  而我却无法看到他们向我们这里发射出的东西,因为它们太小,离我们太远,却正穿过遥远
  的距离,以一分钟几千英里的速度迅速地朝我们飞来。这些东西将给地球带来无数的战争和
  死亡。当时我绝没有想象到这些,地球上也没一个人能够想到。
  那天晚上,这颗遥远的行星上又喷出了另一团气体。我看见了它。当测时表报时午夜
  12点时,火星的边缘又喷出了火光。我告诉了奥吉尔维,他坐到了我的位子上。那晚很温
  暖,我又有些口渴,于是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到放着苏打水的小桌子边上。这时奥吉尔维看见
  了向我们冲来的气体,惊叫了一声。
  当晚火星上又有一团气体射向了地球,那正是第一团气体射出的24小时之后。我记得

  当时坐在桌子旁,四周一片黑暗,火红色和绿色的光点在眼前闪过。我很想抽根烟,并不清
  楚那些光点意味着什么。奥吉尔维一直观察到1点钟才停止,然后我们点上灯笼朝他家走
  去。山下的奥特萧和契切两个小城一片漆黑,居民们正在沉睡之中。
  他对那晚火星上发生的事有很多的猜测,并且嘲笑火星人在向我们发信号的想法。他认
  为可能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行雨,或者是猛烈的火山爆发。他指出在两颗相邻的行星同时出
  现生命的可能性极小。
  “火星上存在类人生命的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他说。
  几百个人在当晚或是次日晚上观察到了火星上的气体爆发,然后另一个晚上和紧接着的
  10个晚上,都有一次爆发。没人想到要解释为什么10天之后爆发停止了。也许是大量的气
  体火焰给火星人带来了不便。浓密的烟尘在最精密的望远镜下好象灰色的,飘动的斑块在火
  星的大气层散开,盖住了人们平常熟悉的地貌。
  报社终于对这事有了反映,各地的报纸都刊登了火星上火山爆发的通俗论文。我还记
  得,富有幽默感的《笨拙杂志》把它作为政治卡通的题材。没有人怀疑,那些火星人朝地球
  发射的抛射物以每秒钟几英里的速度穿过广漠的宇宙,每一天,每一小时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当我们面临着这么紧迫的危险,还在为身边的小事忙碌着。我还记
  得,马克汉姆正兴高采烈地准备用刚获得照片作为他编辑的报纸的插图。这个时代的人们很
  难想象当时报业的兴盛发达。而我自己正在学习骑自行车,并忙于编写一系列讨论文明进步
  时道德观的发展的文章。
  一天晚上(第一次爆发的抛射物离我们仅有1000万英里远的时候)我和妻子一起出去
  散步。天上布满星星,我给她解释星座的含义。我指给她看火星,一个爬向天顶的明亮小
  点,有那么多的望远镜正指向这颗星球。那天晚上很温暖。回家的路上,一群从契切和爱尔
  宛斯回来的人唱着歌,奏着音乐从我们身边经过。居民们正准备上床睡觉,家家户户都点着
  灯。远处的火车站里传来了调车的轰鸣声,在很远的距离上听起来十分柔和,好似旋律一
  般。我妻子指给我看那些映衬在天空下明亮的红色绿色和黄色信号灯。一切都显得那么安
  全、宁静。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