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世界之战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二章陨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陨星坠落的第一夜到来了。那是个早上,天空中一条火光向东冲过温彻斯特上空。有几
  百人看到了它,把它当作了普通的陨星。阿尔平描述说它在后面留下了一条绿色的尾巴,并
  保持了几秒钟。我们最伟大的星象学家单宁则说,它第一次出现的高度应该在90至100英
  里,他觉得陨星应该落在离他100英里的地面上。
  我当时在家里的书房里写作;虽然我的落地窗面向奥特夏而且没有拉上窗帘(那些日子
  里我喜欢欣赏夜空的景象),但我却没有看到这颗陨星。然而当我在俯身写作时,这件地球
  上能到的最奇怪的东西一定是落到了地上,我如果抬头看一下的话,肯定是能看见它飞过去
  的。有些看到它的人说它飞过去的时候发着咝咝声。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在贝克夏、秀兰和
  密德赛克斯的许多人看到了陨星的降落,不过他们最多认为它是一颗普通的陨星。那天晚上
  没有人想过要去看看落下来的东西。
  但是可怜的奥吉尔维也看见了这个东西,他断定陨星落在霍散尔、奥特夏和沃金之间的
  草地上,于是一大早就起身去找寻它了。他在黎明前离沙坑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它。地上给这
  个抛射物的冲击力砸出了个大坑,砂石被抛向了各个方向,覆盖在石南灌木丛上,形成了一
  个土堆,在一英里半以外就能看到。东面的石南正在燃烧,一缕青烟迎着朝霞升起。
  那个东西几乎全给埋在了砂土里,躺在降落时打断的松树碎片之中。露出来的部分好象

  是一个圆筒,表面给烧焦了,还漆着一层厚厚的鳞状黑皮。它的直径约摸有30码。他走近
  这个物体,对它的尺寸和外形颇感惊讶,因为大部分陨星都是圆形的或者接近于圆形。那个
  东西由于刚刚飞过大气层,所以仍然很热,使他不能走得太近。圆筒里发出嗡嗡声,他认为
  是表面冷却不均的缘故,而丝毫没有想到圆筒可能是空心的。
  他在这个物体形成的大坑旁边站着,紧盯着它奇怪的外形,觉得它的形状和颜色都非常
  奇怪,暗暗猜测这个东西的到来应该有所预谋。早晨非常宁静,太阳照在威伯利奇的松树
  上,已经有些温暖了。奥吉尔维记不得那天早上是否有鸟叫,但肯定没有一丝风,唯一听得
  到的声音来自圆筒的里面。他只有一个人站在草地上。
  忽然他注意到覆盖着陨星的灰皮开始从圆筒的圆形边缘往下掉,就象雪花和雨滴掉落在
  沙地上一样。一大块灰皮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音,奥吉尔维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开始的一分钟他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虽然还很热,他爬下那个大坑来到圆筒的近前
  想看个清楚。他还以为不均匀的冷却造成了这一切,但令他困惑的是,仅仅圆筒末端的灰掉
  了下来。
  然后他注意到,圆筒上圆形的顶端开始缓缓转动。它转的如此之慢,仅仅因为他注意到
  圆筒上5分钟前靠近他的一个黑色标记现在已经到了圆周的另一端才发现这个现象。直到这

  时他还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直到他听见了低沉的嘎嘎声,那个黑色的标记向前伸出了大
  概一英寸。他突然来了灵感。那个圆筒是人造的——而且是空的,并且有一个可以旋开的末
  端!里面的什么东西正在旋开圆筒!
  “我的天哪!”奥吉尔维叫道。“里面有人,里面有人!快给烤死了,他们正想逃出来
  呢!”
  他马上把这个东西和火星上的闪光联系起来了。
  被关在圆筒里的生物的想法让他觉得非常不舒服,于是他顾不上圆筒的热量,帮助去旋
  开盖子。幸运的是发烫的圆筒放出的热量使他想到可能会灼伤自己的手。他不知所措地站了
  几秒钟,然后爬出沙坑,朝着沃金的方向拼命跑去。这时大约是6点钟。他碰上了一个马车
  夫,于是向他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但是他的故事和他的外表实在古怪——他的帽子掉在了坑
  里——马车夫没有理睬他,赶着车走了。霍散尔桥边一家酒店正在打开门的伙计也不相信
  他。那个伙计把他当作逃出来的疯子,想把他骗进店里关起来。这让他镇定了一些;当他看
  见伦敦的记者汉德森在自家院子里,他在篱笆外跟他打招呼,解释了发生的事。
  “汉德森,”他说:“你昨晚看见陨星了吗?”
  “是啊?”汉德森说。
  “现在它在霍散尔的草地上。”
  “我的上帝!”汉德森说道。“落下来的陨星!好极了。”

  “不过那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陨星。它是个人造的圆筒,老兄,有人在里头。”
  汉德森站了起来,手里还握着铁锹。
  “什么?”他说,汉德森有一个耳朵聋了。
  奥吉尔维告诉他自己看到的一切。汉德森过了一分钟才反映过来。他丢下铁锹,抓过自
  己的外套来到了路上。两个人急匆匆来到了草地,发现圆筒仍然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不过
  现在里面的声音停下来了,在筒身和盖子之间出现了一条闪亮的金属。空气正从这个边缘溢
  出,也可能是进入,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他们一边听着,用手杖敲了敲金属上的黑鳞,没有任何反映。他们都认为里面的人不是
  失去了知觉就是已经死了。
  当然他们两个人也干不了什么。他们大声喊了几句安慰的话,然后回到镇子里去找人帮
  忙去了。当店里的人拉下帘子,人们纷纷打开寝室的窗子时,他们浑身沙土,衣冠不整地跑
  到了太阳底下的街道上。汉德森立即跑进了火车站,要给伦敦发电报。报界以前的文章已经
  让人们做好了接受这个消息的准备。
  8点钟,一些孩子和游手好闲的人开始往草地上跑,说要看看“火星上来的死人”。这
  个故事的开头恰好是从这几个字谈起的。我8点3刻出去买我的《每日纪事报》,第一次听
  到一个报童这样喊着。我当然吃了一惊,立即穿过奥特夏,朝草地上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