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失落的秘符 - Chapter 1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凯瑟琳·所罗门正在意识的边缘徘徊,突然被震耳欲聋的爆破声惊得一跳。
  过了一会儿,她闻到了烟味。
  耳鸣。
  各种声音混杂。遥远。喊叫。脚步。她突然能轻松呼吸了。嘴里的破布被抽走了。
  “你安全了。”一个男人轻声说,“再坚持一下。”
  她指望那人能把手臂上的针管抽走,可他却已开始发号施令。“把医药箱拿来……针头加上静脉注射器……注入乳酸钠林格液……给我个血压计。”他开始检查她的各项生命体征时,又说,“所罗门小姐,对你下手的人……他去哪儿了?”
  凯瑟琳想说话,可是没力气。
  “所罗门小姐?”那人又问了一遍。“他去哪儿了?”
  凯瑟琳很想睁开眼睛,却觉得自己不行了。
  “我们需要知道他的去向。”那人连连追问。
  凯瑟琳轻轻说了两个字,尽管她知道这样的回答没有意义,“……圣……山。”
  佐藤部长迈过破损的铁门,走下通往隐蔽地下室的木板斜坡。一名探员在坡底和她相遇。
  “部长,我认为你想看看这个。”
  佐藤跟着探员走进窄小走廊旁的小屋。房间里灯火通明,四壁荒芜,只有地板上摊着一堆衣物。她一眼就认出了罗伯特·兰登的斜纹软呢外套和路夫鞋。
  探员指了指里面墙边的一口棺材样的大容器。
  这是什么状况?
  佐藤朝那口大箱子走去时,又发现墙上有条透明管子连通到箱底。她颇为警惕地走近箱子。现在,她能看到顶盖上的小滑板了。她探身拉开滑板,露出一扇入口似的小玻璃窗。
  佐藤倒退一步。
  树脂玻璃窗下……漂浮着浸在水中的,是神情空茫的罗伯特·兰登教授。
  光!
  任兰登盘旋的无尽虚空突然间充满了刺目阳光。白热的光线穿透了黑暗空间,令他的神智也感到灼热。
  光无处不在。
  突然,从他面前的光芒万丈的云层里,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剪影。是面容……朦胧不清……双眼看透空虚,直视着他。光线围绕在这张脸周围,兰登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凝视上帝的脸。

  佐藤低头看着水箱,不清楚兰登教授是否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很怀疑这一点。毕竟,这种高科技的惟一目的就是使人丧失判断力。
  “感知剥夺水箱”出现于五十年代,至今仍是新时代实验者中流行的一种休闲方式。它的昵称是“浮逸”,能制造出逼真而玄妙的回到子宫的体验……是一种通过移除所有感官刺激——光、声、触摸甚至地心引力,静止大脑的活动从而协助在传统型的水箱里冥想的方法,人会仰面漂浮在浮力超大的盐水配方中,脸浮在水面上以便呼吸。
  不过,近年来,水箱技术突飞猛进。
  氧化氟碳溶液。
  这项新技术又被称为“全液气”,彻底违反直觉,因而鲜有人相信其存在。
  透气的液体。
  一九六六年,利兰·C·克拉克成功地让一只在氧化氟碳溶液中浸没了数小时的小白鼠存活下来,自那时起,“呼吸液”就成了现实。到了一九八九年,全液气技术在电影《深渊》中大显身手,尽管只有极少数观众意识到了他们观看的是真实的科学表演。
  最初,全液气是现代医学的产物,通过将早产儿放回充满液体的模拟子宫来帮助早产儿呼吸。人类的肺要在子宫中生长九个月,对全液气状态并不陌生。氟碳曾是非常黏稠的溶液,令人无法呼吸,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已能制造出浓度近乎纯水、可以让人轻松呼吸的液体。
  为了发展美国军事科技,中央情报局科技部的高级官员——他们被情报界戏称为“兰利的巫师团”——一直在广泛研究氧化氟碳。海军精英深潜队发现与常用的氦氧混合气或氢氮氧混合气相比,呼吸氧化氟碳溶液能让他们潜得更深,而没有患压力病的风险。无独有偶,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和空军也发现,与传统氧气瓶相比,拥有液体呼吸装备的飞行员更能经受住地心引力。因为在人体内部器官里,液体能比气体更均匀地分散地心引力。

  佐藤早有耳闻,现在出现了一些“极端体验实验室”,允许你尝试全液气水箱——他们美其名曰“冥想机”。眼前的这台水箱大概是为主人的私人实验而制的,然而,加上去的沉重的大锁让佐藤相信,这台水箱也曾有过更险恶的用途……诸如审讯,中央情报局对此可不陌生。
  水攻,这种不为世人所知的审讯技术极其有效,因为受害者真的会相信自己要被淹死了。佐藤知道好几桩高度机密的审讯过程,都使用了类似这台水箱的感知剥夺装置。为的是增强濒死幻觉,令恐惧快速蹿升到极限。浸没在可以呼吸的液体中的受害者,实际上可以算是“淹死”。随着溺亡体验而来的惊恐通常会让当事人无法意识到自己呼吸的这种液体比水黏稠一点。当液体灌入肺叶时,他经常会吓得昏厥,然后在“单独监禁”的极端状态下醒来。
  局部麻木剂、麻痹剂、迷幻剂混合在温热的氧化液体中,能让囚徒觉得自己完全离开了身体。意识发送移动四肢的指令,但肢体绝不会有动作。酷似“死亡”
  的这种状态本身就够骇人听闻了,而伴随强烈光照、冷空气、震耳噪音的“重生”
  过程更让人神智混淆,会造成剧烈痛苦乃至创伤。经过几次重生、几次淹死,囚徒会变得毫无理智,根本不知自己是死是活……对审讯者将绝对言听计从。
  佐藤想过,或许该等医疗队来帮助兰登清醒,可她没有时间了。我得知道他了解的情况。
  “关灯,”她说,“给我找见条毯子来。”
  刺目的灯光消失了。
  那张脸,也消失了。
  黑暗重新降临,但兰登能听见低声细语,仿佛远在光年外的虚空境界。含糊的低语……听不真切的言词。现在有振动感……仿佛世界要分崩离析。

  接着,发生了!
  宇宙毫无征兆地裂成两半。一条巨大的裂沟乍现于虚空……似乎空间自身在层层断裂。一层灰雾从裂缝中涌出,兰登看到了惊悚的场面。许许多多没有身体的手突然伸向他,抓住他的身体,想把他拖出自己的世界。
  不!他想和他们斗,可没有手臂,也没有拳头。或许他有?突然之间,他感到身体在神智周围显形了。血肉回来了,正被强有力的手攫紧,把他往上拉。不!
  求求你!
  可已经太晚了。
  那些手把他拽过裂口时,疼痛猛冲进他的胸腔。肺里好像灌满了沙。我没法呼吸!他感到背脊突然贴在他所能想象到的最冷最硬的什么表面上。有什么东西在压迫他的胸,一遍又一遍,有力,却痛苦至极。一口又一口,他喷出热乎乎的东西。
  我想回去。
  他觉得自己是个离开子宫的胎儿。
  很多液体咳出来,咳得他都痉挛了。胸和颈都在疼,酷刑般的疼。嗓子眼里火烧般灼热。人们在讲话,想要压低声音,在他耳里却如震雷。视野里模模糊糊的,只能看到依稀的人影。皮肤仍然没知觉,像块死皮。
  渐渐的,胸膛感到的压力……更重了。我无法呼吸!
  他咳出更多的液体,如条件反射一般呕个不停,然后才总算能往里吸气。冷风灌入肺腑,他觉得自己俨然是第一次呼吸的新生儿。这个世界太折磨人了。兰登不想别的,只愿回到母体。
  罗伯特·兰登不知道过了多久。现在,他感到自己侧身躺着,裹在毛巾和毯子里,身下是硬木地板。一张熟悉的面孔正俯视着他……但炫目的光芒消失了,只有遥远的低吟在他的头脑里回响。
  真言有意……真言有为……
  “兰登教授,”有人轻轻叫他,“你知道自己在哪里吗?”
  兰登虚弱地点点头,仍在咳嗽。
  更要紧的是,他开始意识到今晚发生了什么。
或许您还会喜欢: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笑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诞生在法国东部伯桑松城。雨果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本是法国东部南锡一个木工的儿子,法国大革命时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尉,曾参加过意大利和西班牙战争,在拿破仑时期晋升为将级军官。雨果从童年起就在不停的旅游中度过,他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把妻子和孩子从一个驻扎地带到另一个驻扎地。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