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水知道答案 - 第二章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在先让我们暂时把书放下,倒杯水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一下。
  或者无须亲自动手去倒水,只需靠想像就可以。那么在你的杯中,或你想像的杯中,映照出了什么?
  杯中映照出的可能有房间的布置、窗外的景色,还有你凑近的脸庞。水能映照出各种颜
  色、光线、形状和风景。
  此刻,你已经知道水的秘密了。而当你凝视水的时候,其实水也在凝视你。不仅如此,你心中所想的,包皮括你心中的"风景"所营造的那种氛围,一切的一切,水都留存在了自己的记忆里。
  那么就让我们多想一想水的事情吧。
  各位是不是因为水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而很少会想到它呢?在生活当中,我们会喝水、洗脸,洗澡要用水,做饭也要用水,水在方方面面关心、照顾着我们,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会去想水到底为何物。
  其实,没有比水更不可思议的物质了。而对水来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冰浮于水这种现象。一般物质,只要从液体变成固体,构成它的分子以及原子的密度通常就会增加,重量也随之增加。但水结成冰的时候,其分子结构虽然排列规则而整齐,但其中还是留有很多空隙。而一旦变成液体时,水分子就会以!”0万倍的速度剧烈运动起来。由于运动剧烈,分子之间的空隙越变越小,密度则相对增加,因此与冰相比,液体的水要重得多。
  当温度为4℃时水的比重最大。如果在充满空隙的水分子结构中加入活泼的水分子,这时温度又恰好是4℃的话,其重量就会增加。若再将其温度提高,水分子就会因为更加活泼而使密度再度变小。
  因此,即使外面天寒地冻,湖底的水温也肯定保持在4℃,这对生活在水底的生物而言,确是一个非常容易生存的环境。
  如果水不具备这种特性而和其他物质一样,也就是说固体的冰沉没于液体的水之中,真不知道这个世界将又是什么样子。也许因此人类就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如果气温下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海底或者湖底的水完全结冻,就会将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命逼上死亡之路。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因为有冰浮于水的特质,海面及湖面上虽然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冰,冰面之下的生物却仍能得以延续生命。

  另外,水还有易溶于其他物质或者令其他物质悬浮在其表面以便搬运的特点,这也独具特色。
  我们从自海水中提取纯净水之难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水是多么易溶于其他物质。半导体工厂或制药厂使用的基本上是纯度非常高的"超纯净水",但只要我们将这种水放进塑料等容器中,马上就会溶入不纯净的物质,所以说要保持水的绝对纯净状态相当困难。大家也都知道,即便看似很清澈的地下水或者山间的小溪水,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以及其他不纯净物质。
  由于水的这种特性,令大海中不断溶进生命所需的种种元素,从而形成了"生命之源"。现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几乎全都诞生于大海之中。
  所以说,水是创造生命之源,没有水,物质与物质之间便无法相互融合,也无法循环再生。水还创造了空气,创造了一种令生命延续下去的秩序,创造了这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的地球。
  人类自古以来便认为水是有生命的。在世界上,通常都认可泉涌之地就是生命力旺盛之地的说法,还会在这样的地方修建神社,更有很多人前来参拜。而在古代,会有某些土地非常肥沃,被称为所谓"肥沃之土",其实这种土地肥沃的地域,地下大都有很干净的水源流过。
  水是孕育生命之母,也是生命的原动力。这一切全都有赖于水异于其他物质的特性。
  当我这样思考着不可思议的水的时候,在心里却总是无法让自己相信,水也是存在于地球上的一种物质。
  至于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如此多的水,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所喷出的水蒸气变成了雨,落到地面上,积聚成了海洋。
  那么地球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在太阳系诞生之时,气焰似的火球飞速旋转,在其中心部位诞生了红色的太阳,而剩余的尘埃和大气则汇集成地球以及其他星球。这时的地球,还只是一块燃烧着的熔岩,然而其中已经包皮含着最原始状态的水,也就是氢。在熔岩冷却形成岩块的过程中,这些氢便转变为水蒸气喷发了出来。
  当然也有大胆的学者对此提出反对意见。俄亥俄大学教授路易斯·法兰克博士认为,水原本并不存在于地球上,地球上之所以有水,是自宇宙飞来的冰块形成的。

  也就是说,水来自宇宙。
  这一说法源自于,法兰克博士在人造卫星摄影仪所拍摄的图片中发现有几个非常可疑的黑点儿,他在调查后认为,这些黑点儿是落到地球上的小彗星。
  而这些小彗星原本是一个个由水和冰组成的重约!”00吨的球状物。它们以大约每分钟20个,一年大概有!”000万个的数量飞临地球。以此推测的话,这些冰块早在4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光临"地球,是它们形成了海洋,直到如今,仍然持续地向地球搬运着水和冰。
  冰块一样的彗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落到地球上来的,但太阳的能量使之蒸发成了气团。它们在降落到地球的过程中,到达距地球约55公里处时,便与大气层的空气混为一体,随着风变成冰状的颗粒继续下落,再进一步转化成雨水,落到地面。
  数年前,美国太空总署与夏威夷大学承认法兰克博士的说法可信度很高,并通过媒体予以了大篇幅的报道。但世界上大部分学者仍然非常顽固地否认这种说法。
  而如果公开承认这种说法,恐怕世界上所有图书馆的藏书都必须要改写,人类起源的进化论以及其他与地球生命、历史相关的学说都要重新解释了。
  众所周知,假如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如果说作为生命之源的水的确来自宇宙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承认包皮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外太空的产物了。
  不过,水来自地球之外的说法,倒比较容易解释水所具有的几个不可思议的特性。
  为什么冰能浮于水?水为什么具有如此易溶于其他物质的特性?拿一条毛巾,把一角放入水中,又为什么能反地心引力而将水吸上来呢?这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如果从水原本就不属于地球的观点来解释的话,便好理解得多。
  水来自宇宙--这一似乎有违常规的理论,或许很难令人信服,但确实是一种充满魅力和让人兴奋的说法。水在结束了它在宇宙的漫长旅行后,接着又开始了它在地球上的小小旅行。
  自宇宙飞临地球的大冰块,先是化为了云,尔后变成了雨。雨在洗净山峦后,沁入泥土,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后,成为了地下水,然后变成涌泉,重新回到地表,汇流成河川。从河

  川流入大海的水,再经过太阳的蒸发,又回到大气中变成云,并形成云层后,重又以雨的形式回归地表。
  在这个"旅行"期间,水带着地球上的种种矿物质,通过循环而孕育了生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很神奇地溶入海水中,促进了光合作用,并维持了大海中生物链的非常微妙的平衡。
  生命是在海中诞生的。诞生的过程据说是在距今38亿年以前,生物开始进化,经光合作用后形成了藻类,并释放出地球上最初的氧气。氧气通过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创造出了环绕地球的生命面纱,那就是臭氧层。
  据称,生命在4亿2000万年前开始在陆地上出现。这些生命全都依赖氧气及臭氧层,才能从幽暗的海底世界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始祖,也就是原始人则在约200万年前诞生于非洲。如果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换算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基本上是在一年即将过去的除夕晚上8点才终于呱呱落地的。而臭氧层及氧气的形成,才最终造就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由此可知,孕育地球生命的是水,水通过溶解各种物质,扮演了从山川到海洋源源不断输送生命能量的角色。而水能扮演这种角色,全都依仗于它具有其他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
  然而这一雄壮的生命诞生之旅的展开,难道真的是一种偶然吗?每每想到这段始于远古时代的生命诞生史,我便总是觉得水飞临地球,引导进化,并造就完整的生态体系,一定有其伟大而神秘的意义。
  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因为解读了人体内被称之为"瑞宁(renin)"的氧气遗传基因密码而闻名于世。他曾说,越是进一步地了解这一遗传基因的信息,越是不能不承认,其实是某种特定的存在,在如此细微的空间里,竟然蕴涵了如此丰富、缜密的信息。村上教授说,这让他对此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于是他将这一伟大存在称之为"something great"。
或许您还会喜欢: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