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思无邪 - 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
  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
  ——墙有茨,不可扫也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鄘风·墙有茨》
  卫宣公作孽太深,在杀子之后不久就一命呜呼。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惠公即位后立刻罢免了左公子洩和右公子职。公子洩和公子职先因世子伋与公子寿之死,后因免职一事,对惠公心怀怨恨,於是借惠公离国会盟之时,迎立公子黔牟,拒惠公于国外。惠公闻二公子作乱,吓得脚底抹油,连夜投靠齐国找他老舅去也。
  姬伋和寿遇害以后,宣姜也随着他们的死变得了无生机,和当初失去爱妻的姬伋一样整天沉默寡言。
  姬朔出逃以后,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此时的宣姜已然不是那个情窦开时人事不知的小女生了,早已看穿,她这个人,和她的婚姻一样,不过是男人们用来争权夺利的棋子。她厌倦了一切,心如死灰,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齐国一直是诸侯之中的大国。
  彼时齐僖公已死,齐国当下的国君已经是宣姜的哥哥齐诸儿(齐襄公)。齐襄公这个好事之徒对外甥的求救本想予以相助,可是此时襄公正向周王室求婚,而卫国新君黔牟亦同是周天子之婿,不便兵戎相见。襄公为防卫国臣民因恼怒杀掉宣姜,更为了维护齐国和卫国旧族的关系,居然力主让宣姜再嫁给和她原来许配的未婚夫伋一母所生的兄弟昭伯顽,这在后世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当时好像并不算太出格的行为。

  虽然名为公主,实际上只不过国家间的政治工具,宣姜在茫然中再次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而卫国臣民得此消息,心想能借此贬低宣姜名号,皆欣悦。独公子顽(昭伯)顾念父子之伦,拒不服从。所谓顾念父子之伦是儒家的刻意美化罢了,我看是嫌弃的成分多点,盖因公子顽不比娶不到老婆的平头老百姓。光棍一条,实在没得娶,猪八戒的阿姨也得将就了。他身为王室公子,身边姬妾众多美女不少,实在犯不着捡老爹的破鞋,娶一个身败名裂的女人。
  公子职见公子昭伯不从,恐怕齐国一旦怪罪下来,会使两国关系破裂,于是心生一计,借此邀公子昭伯赴宴,然后灌醉他,再将他移至宣姜的寝室。公子昭伯酒醒后,见事已至此,只好纳宣姜为夫人。
  当然也有人说是宣姜不同意,“被灌醉的宣姜,强行被关进了新房”。但是《左传》上记载:“齐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强之。”是男方不同意,《东周列国志》的故事上也说:“宣公儿子昭伯被人灌醉,拖到宣姜房中,梦中与宣姜成事,遂结为夫妻……”不管谁强迫谁,反正这两个人最后是在一起了,还生了三男二女长男齐子早卒,次子戴公申,三子文公毁,长女嫁于宋国桓公,次女嫁于许国穆公,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我们将有别文着重介绍。

  尽管宣姜和公子昭伯的婚姻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他们的婚姻在当时也不算乱伦,“蒸”这种继婚方式在春秋时是被允许和认可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婬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墙有茨》以“疾之”。诗云: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本诗三章重迭,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紧附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婬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本来,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却故意露点口风:丑、长、辱三字藏头露尾,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这是好诗,深合儒家委婉之道。然我最见不得这种自命道德警察的人,明明八卦得要死,还一脸正经。对别人口诛笔伐的人,自己未必就完美到全身无瑕疵。每个人的作为都有既定的轨迹和原因,有如深海上潜的岛屿,外人所见不过外在形貌,无从得知内在曾经经历过怎样的更替变迁。
  诗中虽惺惺然地表示言之“丑、长、辱”,实际上八卦得眉飞色舞,唾液横飞。大家都知道宫闱私事之所以是私事,正在于它不可道,不可祥,不可读。可是越乱越脏越有人爱看,宫闱之外的人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这种水烟迷离,乃至于血腥癫狂的特质。
  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对史家道德学家来说,她只是个不淑的无德女子,无足轻重,死了该额首加庆人间少一妖姬。
  宣姜,薄命如花的女子,她一生被人摆布,不能忠于自己。当容光褪尽,她终于能够如愿地死去,无声而寂静地湮灭在风尘中,像坠入深海的流星,不再受到任何流言恻目的侵扰。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宣姜这样的女孩子,其实应该上天堂。
  -18-
  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
或许您还会喜欢: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