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苏菲的世界 -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话说我对哲学产生兴趣是在研一时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那是位颇为娘娘腔的老教授,本行研究人脑和意识,业余时间教授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不像其他政治课老师只晓得照本宣科,这老头有相当牛逼的学术基础,从古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讲到近现代一系列科学危机,一贯而至,娓娓道来,一面精彩轻松的讲解着各种科学定律,一面逐步揭开科学背后的思辨踪影;当然作为一位老右愤,还忘不了顺带鄙视现今我朝的政治理论是多么的不科学。课听得蛮有滋味,最后还有一点思想上的收获:人类果然是宇宙中的一砣奇葩,天生就有瞎琢磨的能耐,硬是想要参透所谓的终极问题;还一代接一代的,足有无穷尽焉的架势,如果真有上帝的话,那他一定会逼死到,这群傻逼,哈哈哈~
  于是被这老头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哲学兴趣,打算看一本书来充充电。当然不能看教科书,它们未免有太多方方正正的屁话儿;哲学以枯燥乖戾著名,以我目前的智商也不可能立马抱着大部头来啃,所以买了传说中著名的入门级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除了比较熟悉的辩证唯物主义能记得住外,3000年来多如毫毛的其他哲学流派根本记不住。不过不打紧,收获还是蛮大的,至少让俺清楚的认识到啥是“终极问题”,哲学家到底都在争论些啥,哲学是如何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所以,啥玩意儿是“终极问题”?问题有很多,但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到两个问题:这世界是怎么来的,有啥归宿?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智能在这个世界中有这怎样的地位?人类先是认识到这个纷繁变化的世界必然存在某种永恒不变的主线(于是有了最早的原子学说)。后来人类又认识到自己理性*意识的天才性*,开始刻意强调理性*的地位。然后人类又发现生理感官是有缺陷的,所以他们怀疑世界的真实性*,进而过度依赖理性*;所谓“我思故我在” 就是这个道理,那位哲学家不相信他通过五官感受到的世界,不能确定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他觉得只有自己脑海里的思考最最真实,只有那些思绪让他有存在感。再后来,人类又意识到自然规律的精妙完美,以人类的理性*能力完全不能深刻认知,于是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一切的一切之上必然存在一个终极理性*,就是上帝。有些人试图通过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有些人则干脆说,如果真有一个上帝用理性*创造了世界和人类,那么傻逼卑微的人类绝对没有能力反过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人类本身已经是上帝理性*中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了,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可知论”。

  后来文艺复兴过后,科学技术大大发展,人类越来越感觉到用理性*靠近上帝是行不通的,反而越来越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其中有些人显然不愿意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他们开始将理性*和信仰区别对待:用理性*来解释客观世界,用信仰来接近上帝,于是世俗和神学渐渐分家,最后宗教改革开始了。后来这些人又说,上帝用几条简单的物理规则创造了世界,然后他就不会干预物质世界的运转,他如今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当然另外一些人,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所谓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把一切客观现象归类于物理运动。后来出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颇为中庸,大家可能都有点概念,变化发展,矛盾互动,物质基础决定人类理性*思维,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上帝的存在,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我觉得颇有点这种意思:当人类还是哇哇叫的猴子的时候,他们哪有闲工夫去想这些东西;人类一旦有了意识,就开始瞎想,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典型么?还不如把哲学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历史发展的问题,注重当今世俗,预测未来的文明。于是,马克思开始干革命了,把整个世界折腾得不行。这里弱弱的说一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只能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内部蜕变出来~

  哈,这就是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小沙粒上的人类将近3000年的意婬*狂史,瞎琢磨,瞎折腾。不过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不和谐思维,人类的文明才有了进步。这时候又想起了那位娘娘腔哲学教授的话,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善于问为什么,不然就真成了上帝脑脊髓里面的小傻逼。
  ps:台湾译本,翻译得很好,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除了把本来是“唯心主义”的“idealism”翻译成了“理想主义”~
  ps2:终极问题的答案是啥?是42!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维度生物种族为了找出一个能够回答终极问题的简单答案,特别造了一台超级电脑,花了750万年来计算和验证,最后得出了“42”这个答案(这同样是瞎折腾的光辉典型)。这是科幻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里总结的,有空去看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